【重互动 凸特色 讲实效】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最近,全世界的目光都转向了北京。十七大期间,代表们将对中国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问题展开讨论,大会的每一项决议对于中国,乃至其他国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中国网’世界语版和《中国报道》网络版十七大专题对我了解此次大会及中国有很大帮助。谢谢你们!我将继续关注有关报道。祝大会圆满成功!”
  Helmut Matt(德国)
  “感谢你们在‘中国网’世界语版和《中国报道》网络版开辟了‘十七大专题’。我从中读到了介绍模范代表山村女教师马宪华的文章。她在山村担任13位不同年龄学生的教师,并且以优异的成绩将他们送入中学的感人事迹,令人感动。”
  
  Ma Young-tea(韩国)
  “感谢你们在世界语网站报道‘十七大’的盛况。我对‘发展中的中国’、‘模范代表’等板块的内容很感兴趣。”
  Aniruddha Banhatti(印度)
  看着不断收到的读者反馈和逐日上升的网络点击率,中国报道社十七大宣传报道小组全体工作人员倍感欣慰。连日来大家加班加点地辛苦工作和一个多月来对专题的精心策划、筹备终于结出了“果实”。中国报道杂志社创建于1950年,是中国外文局所属的对外宣传单位,现承担《中国报道》世界语网站、“中国网”世界语版的编辑工作,同时出版《中国报道》等中文月刊。对于十七大的宣传报道,中国报道社共收到来自30多个国家的读者反馈来信60余封。广大世界语读者普遍反映,十七大的报道给他们提供了了解中共十七大的平台,信息时效性强,富有特色,报道既全面、深入,又有文字、图片相结合,使他们感受到了大会的整个过程。
  
  注重前期调研增强编读互动
  
  不打无准备之仗。此次十七大的报道收到良好效果,前期调研是一大关键。
  9月初,中国报道杂志社开始通过向世界语者发放“十七大关注热点问题”问卷调查、电子邮件等方式开展广泛调研工作。最终从来自20多个国家40余封读者来信中提炼出了读者最为关注的几大问题,例如:大会决议内容、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中国的社会生活及环境保护、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历史古迹及文物的保护情况,等等。并将这些问题分发到每一位采编人员手中,为进一步提高报道的针对性提供参考。同时社里还多次召开选题策划会,拟订报道计划,在风格上注重既与以往党代会报道保持一致,又突出创新特色,并着力加强读者反馈对选题策划的借鉴性和针对性。
  《中国报道》中文月刊也早在8月份就启动了有关十七大的策划工作,经过多次讨论,拟订了自2007年第九期开始,以“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为主题的报道方案,配合会议进程,围绕迎接十七大、宣传十七大、贯彻十七大这一主线,分为会前、会间、后续报道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每一期各自围绕一个分主题,分别以“专家解读”、“红色丰碑”、“光荣历程”和“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深入诠释。从已出版的几期刊物来看,策划的选题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欢迎。
  前期精心策划,报道过程中跟进实施,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大大提高了报道的实效。
  
  内外宣传并进期刊网络共享
  
  当你上网点开《中国报道》世界语网站(www.espero.com.cn),在页面上方最醒目的位置,红色的十七大专题Logo便映人你的眼帘。点开专题,可以看到“新闻报道”、“发展中的中国”、“模范代表”、“图片报道”、“数字图表”等几大板块,同时,还有链接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选举程序、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介绍,等等。栏目设置本着全面报道、突出重点的原则,确保了各国世界语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浏览到十七大的最新消息,也突出了对广大读者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度报道的力度。
  在十七大报道全面启动后,网络版采编人员还根据收到的读者反馈信息及时增补新的选题,调整宣传重点,丰富报道形式。例如,针对读者关心的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专门刊发了《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治沙英雄”话生态文明:富起来更要“绿”起来》等相关文章;根据读者阅读习惯的反馈,增加图片报道和图表报道等更加直观的报道模式。
  按照中宣部和中国外文局提出的十七大对外宣传工作要求,并根据中国报道社内外宣兼备的实际情况,社领导明确提出要抓好内外宣两个宣传阵地、内外宣齐头并进的整体思路。
  结合刊网两种不同媒介的优势和特点,杂志社实行了刊网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中国报道》中文月刊记者们采写的文章,尤其是反映中国多方面变化的数字和图表,如果同时适合外宣网站刊登,经过我们编辑后,会在网站上共享使用此文章。而对十七大代表的独家访谈,网络则发挥了快速反应的优势,在《中国报道》世界语网站及中国网世界语版率先进行了及时报道,确保世界语读者第一时间看到采访画面,读到访谈文章。中文期刊则发挥其报道的深度性特点,把对代表的访谈作为第十一期《中国报道》“十七大专题”的主打文章,从更深层次、多角度解读代表们的发言。刊网资源的互动共享确保了对十七大报道的时效性与深度性的兼备。
  
  利用新技术拓展新形式
  
  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报道形式是中国报道社此次宣传报道的一大亮点。在十七大专题报道中,开创了与国外网络电台合作并利用“本土化直通车”方式在国外世界语网站和刊物上开设“十七大专题”,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十七大宣传。
  与中国报道社合作的乌拉圭Radio Aktiva网络电台,是乌拉圭世界语协会于2006年9月成立的,它是一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每天24小时用世界语和西班牙语向全球滚动播出新闻报道。中国报道社为其提供新闻稿件,对方制作合成音频节目对外播出。十七大期间,提供了《258家境外媒体采访中共十七大》、《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开幕》、《中共十七大出现新社会组织代表》、《中共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中国修改GDP目标》等10余篇稿件。利用网络电台这一形式进行对外宣传,是中国报道社探索利用新形式、新技术进行对外宣传的一种新尝试。此外,还利用“本土化直通车”的方式在巴拿马世界语网站开设了“十七大专题”,所谓“本土化直通车”是自2005年以来,中国报道社利用国外当地的媒体和平台,进行宣传报道的一种形式。中国报道社为该网站提供了《10月1日:中国人的节日》、《中国共产党第―卜七届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200多家媒体报道中共十七大》等10余篇文章,引起国际世界语者的极大关注。
  
  小语种大反馈
  
  虽然世界语只是一个小语种,但它覆盖的国家却十分广泛,爱好和平的世界语者遍布世界各地,这也是世界语宣传效果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中国报道社历来注重读者反馈的情况,与读者沟通紧密,在十七大专题开通初期,就收到25个国家40多封来信,
  “我非常关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的进程,并相信,此次大会将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起指导性作用。”
  Nguyen Cao Son(越南)
  “我关注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并希望中国网世界语版和《中国报道》网络版尽可能多地报道十七大的情况。”
  Salisu Dawanau(尼日利亚)
  
  “我从中国网世界语版和《中国报道》网络版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盛况,并将继续关注大会的进展。”
  Ricardo Baltazar Huerta
  (阿根廷)
  
  “中国共产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强盛、人民富足所作出的努力及所取得的成就。此外,他还强调了和谐发展、和平统一以及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性。”
  salisu Dawanau
  (尼日利亚)
  “胡锦涛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中国的经验值得非洲国家借鉴。”
  Joyce Mhavile
  (肯尼亚)
  随着大会报道的深入,中国报道社还陆续收到了不少读者反馈。截至10月21日大会结束,共收到了来自俄罗斯、法国、巴西、荷兰、德国、奥地利、墨西哥、比利时等30多个国家的世界语读者来信及电子邮件60余封,真正实现了“小语种大反馈”的良好效果。
  
  “请进来”宣传报道的新突破
  
  芬芳的鲜花,热烈的掌声,10月18日下午,中共十七大代表、江苏省宿迁市市委书记张新实应中国报道杂志社邀请,来社里座谈并接受采访。
  中国报道社打破了既有的宣传格局,克服了没有上会代表的困难,既然不能“走出去”,那就把代表“请进来”。
  “胡锦涛总书记一到场就对大家说,‘今天我是以一名普通代表的身份参加咱们江苏代表团的讨论,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尽管发言时间超出了很多,但总书记一直坚持听完最后一位代表的发言……”张新实代表一落座,就为我们描绘了总书记参加代表团讨论的情景,对总书记的亲民情景感触颇深,并认为总书记亲民爱民的情结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源头活水。
  张新实代表结合党的十七大报告,以宿迁市为例,为大家简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实践情况之后,中国报道社网络、期刊采编人员就读者关注的问题,同张新实代表作了访谈。
  在访谈过程中,采编人员即采即写,制作了《张新实:关注群众心声的‘博客书记’》和《“生态环保”理念给了宿迁人清新的生活》等现场感很强的独家网络稿件6篇、图片8幅,并迅速翻译成世界语上传网络。
  为十七大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舆论氛围,为广大受众尤其是世界语者提供一个有效的获取十七大信息的平台,同时也向世界集中展示了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正在发展中的大国形象。讲政治,讲责任,讲技巧;导向正确,报道及时,读者满意,中国报道社的十七大宣传报道的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信息反馈请发至‘xi9693@slna.com)
  责编:曹晓娟

相关热词搜索:互动 实效 特色 重互动 凸特色 讲实效 重互动 重特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