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中国经济需要全方位的国际传播]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他曾经在大西北插队务过农,进车间做过工,在部队当过兵,还当过多年的基层干部,阅历相当丰富,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他就是万季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同时还兼任其他多种职务。其中,公众最感兴趣的可能是他将担任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世博会执行委员会执行主任。
  但万季飞更多的经历是在对外经贸领域。2008年“两会”期间,他根据自己多年对外经贸工作经验,以敏锐的眼光和独到的见解,写出了《关于成立全国展览业协会,促进我国展览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提案》,强烈呼吁:在国际展览巨头纷纷进军中国的情况下,尽快成立全国展览业协会,促进中国展览业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目前,会展业作为一个日益兴起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已经举足轻重,这个提案刚一提出立即引起了在会委员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会下,他一度成了记者们追逐和采访的对象。直到政协会议的最后一天,笔者才有幸采访到他。在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他对外经贸与国际传播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互动联动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笔者受益匪浅。
  万季飞所领导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被誉为中国对外经贸交往的窗口,而中国的对外传播作为涉外活动之一,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于对外开放这个基本点,笔者的访谈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我们现在平均每年接待20多批跟随外国国家领导人访华的企业家代表团,这些领导人也常亲自来参加贸促会组织的研讨会。中国现在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也都想搭上中国经济的快车来发展本国经济,并且愿望很强烈。”谈起对外经贸活动,身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的万季飞颇有感触地说,而我们的对话就此开始。
  过去的30年,是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30年中,万季飞亲历了中国走向开放、企业走向海外的全过程。自1969年参加工作,万季飞几乎没有离开过外贸领域。早年,他历任北京顺义县委副书记、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助理兼外经委副主任、北京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以后,历任国务院特区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直到2000年调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03年起任会长。谈起中国的对外贸易与对外传播,万会长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30年的对外开放,形成国家形象的基础和国民自信的源泉
  
  近两年,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作为由中国经济贸易界有代表性的人士、企业和团体组成的全国性对外经贸组织,大事多,挑战多。万季飞常常在国内和国际间飞来飞去,忙得不可开交。他告诉笔者,贸促会在1960年就在奥地利设立了代表处,对两国建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那时起,中国与奥地利对口机构的合作一直持续下来。2005年,奥地利总统亲自授予他“大金质勋章”。“大金质勋章”是奥地利授予外国商会会长或国际上有特殊影响的外国经济、企业界人士的最高级勋章,万季飞也是中国获此荣誉的第一人。自他担任贸促会会长以来,贸促会的定位就是紧紧围绕我国的外交、外经贸方针和重点,来发挥作用。
  万季飞所领导的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简称中国贸促会,在开展促进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及各种形式的中外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诞生之日起,中国贸促会就肩负着促进经济贸易和帮助政府促进外交关系的双重任务。1952年贸促会成立之际,适逢新中国面临西方的重重封锁。贸促会的诞生,使得中国在发展贸易的同时,发展双边外交,最终促成了外交关系的正常化。
  他对笔者说,“不论是贸促会还是我个人,为国家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始终让我们有着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外经贸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外贸主要是单一的进出口贸易,而且贸易额非常低,大概也就是20多个亿。从事贸易的主体主要是由国家授权的国营外贸公司,而且贸易对象国也较少,就是和当时所谓的苏东地区进行(易货)贸易。结算的方式是用瑞士法郎。与西方的贸易很少,与美国的贸易额拿到现在来说,几乎都可以忽略不计,更别说和拉美、非洲的广大地区来开展贸易活动了。贸易品种方面也比较单一,主要是煤、矿产等一些原材料,还有一些就是轻纺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如今,无论是海外投资还是技术引进,我国的对外经贸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万季飞说,这个时期的核心要素就是创新,国家的创新非常重要。怎么样在管理、技术上创新,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直都是这些年的工作重点。中国现在是一个制造大国,同时又是一个创造小国,很多真正的核心技术,包括设计仍然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现在政府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就是因为在过去十几年的开放发展中,我们吃过亏。我一直考虑的问题是:中国如何自强?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不可能成为强国。
  目前,中国处在对外开放发展的最佳时期。还记得20年前,我们出国,都是“请求”对方来中国投资。现在的情形正好相反,如今我出访各国期间,大多数情况下都由国家领导人亲自介绍他们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尼日利亚、赞比亚等非洲国家。其实西方国家亦是如此。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笔者讲述了一个故事:
  前一段时间,他访问英国威尔士及伦敦等地时,对方都是由当地市长向我方介绍招商引资的情况,希望中国的企业家到他们那里去投资。现在平均每年接待20余批跟随外国国家领导人访华的企业家代表团,这些领导人亲自来参加贸促会组织的研讨会,介绍当地的投资环境。使人强烈感觉到中国的地位以及经济实力影响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很多国家包括西方发达国家,都想搭上中国经济发展这趟快车,并且愿望很强烈。
  他说,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这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信心。但要跻身于世界贸易强国,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我国外贸出口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自主出口品牌和营销网络,在国际分工价值链上处于低端环节,贸易出口企业规模小和跨国经营能力弱。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外贸总体竞争力不强。在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必须加快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要采取措施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到国际市场上参与中、高档产品竞争。只有这样,才能把我国的对外贸易做大做强。
  
  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呼唤有效而广泛的国际公关活动,需要对外传播媒体的有力配合
  
  当笔者问道: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国际间贸易是一件有利于双方的事情。为什么一些国家却无视世界贸易规则,对中国产品给予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进行打压?如何才能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万季飞回答说,我国产品出口所面对的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存在对发展中国家贸易的歧视性因素,使得西方发达国家在贸易的技术性手段方面具有先天性“优势”,这也是多年来我国一直努力提倡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原因。
  第二,仍是贸易保护主义在作祟。国际贸易出现一些摩擦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要积极设法应对,否则就会出现连锁反应。政府部门与相关企业必须携手共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主动对外沟通,为本国企业创建一个有利的贸易环境,从而减少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
  同时,还要及早制订出整体的反歧视应对方案,不能由于我们自身的反应不力而助长类似的歧视性行为。企业对于反倾销,要积极应诉,必须认识到,这是企业竞争的延伸。比如,中国彩电企业在美国受到反倾销调查,实际上是一些竞争对手利用不正当手段试图扼杀中国产品的市场优势。所以,企业在推进“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必须注意防范这种非制度性风险。
  谈到贸易摩擦,万季飞认为,贸易摩擦是近几年中国对外经贸交流持续扩大过程中的“不和谐音”。中国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但也无须“谈虎色变”。从短期来看,频繁的贸易摩擦必然会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那么我国对外经贸就能保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他笑着说,中国有句古话:“友众则邦达,邦达则邻睦。”多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组织一直致力于推动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加强国家间合作互利的政治与经济关系。在处理国际贸易争端的过程中,要本着合作、友好的态度,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是相当必要的。我们不希望贸易摩擦发展为对抗,但也不能放任和纵容一些歧视性的做法。
  他说,作为对外媒体,更要配合企业,做好对外传播,这项工作很重要。最近这段时间,根据国外对我们有很多的误解和一些做法,中国对此加大了宣传力度,媒体也作出了贡献。就是让他们相信中国制造,我们中国制造产品质量是好的。而且我们政府对产品是负责任的,是尽了很大努力的。
  2007年,根据国际上出现的针对中国产品质量的质疑,中国政府作出了迅速的回应,媒体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中国贸促会与中央电视台合作,主办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四海论道”活动。从2007年11月份起,组织和邀请了六位有代表性的优秀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分别在海外进行演讲。从英国伦敦到法国巴黎,从美国费城到新加坡,最后圆满结束于中国香港。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中国制造”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增进理解,扩大共识,减少疑虑,促进合作。告诉海外民众什么是真实的“中国制造”,维护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维护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万季飞说,这次“四海论道”活动有力地向海内外传递了这样的信息:中国制造业的成长壮大不是威胁,而是给全世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制造业的“盈”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制造业的“亏”,二者之间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共生共赢关系;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在也必将向有利于世界产业结构的方向升级。
  万会长最后谈到,“中国制造”的形象和声誉,需要包括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媒体在内的各方一起共同维护,这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和进展,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在访谈中,万会长认为,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国际上对中国有较多非议、质疑和议论。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两三年前,甚至是10年或者20年前。
  他认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应该首先对外传播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进步。当然中国目前还处于因为经济发展速度过快,在管理和制度方面,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中国的一些企业家,知识产权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另外,还要让外界看到: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重大进展。以2006年为例,中国发布了《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07年)》,公布了《2006年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
  因为西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很早的,而且各方面已比较成熟,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也比较强。中国在这方面才刚刚开始,但是目前已经取得了成绩。而且也应该看到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作为外宣媒体,应该从这个角度来传播和交流,可以说,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快,相对应的立法、管理各项政策制定也发展得很快。这些进展海外并不清楚,大部分外国人不可能都到中国来,所以要通过我们的媒体,通过新闻界的朋友去传播,加强和他们的沟通与对话。这对目前日益壮大的中国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别有用心的人在国际上也存在,但毕竟是少数。所以作为外宣媒体,经过一点一滴从各个角度全方位来传播一个真实的中国,逐渐扩大中国的影响来赢得中国的美誉度,这是很关键的。同时,外宣媒体一定要防止炒作,要抓住具体问题来解决,遇到事情一定要冷静。
  新闻媒体应当负起这个重大的责任,真实客观地对外传播,如果去放大或者去炒作的话,往往影响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也往往影响两国关系,所以说新闻媒体的责任心非常重要。
  
  对外经济传播要讲究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当记者问到“在经济领域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时,万季飞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说,跨文化传播不能仅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要传播人类共性的东西,比如说各国各民族都追求和平,热爱自由,需要和平,需要发展,人类都主张正义,主张善良等。中央提出的建立和谐社会,就是很朴实的观点,很容易被外界接受。这种传播就为对外沟通和交流奠定了基础,和国际间有了共同语言。
  二要有针对性,注意各国的国情。包括国外的国情和中国的国情,国外国情还要分欧洲的、非洲的、东南亚的,每个国家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爱好。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种传播方式,对于发达国家又是另外一种方式。所以,就要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他认为,中国具备对外传播的优势,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传统和有价值的东西。比如说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艺术形式多种多样,反映内容包罗万象,绘画、书法、舞蹈、音乐等,都是非常美好的东西。同时,把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把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新变化,中国土地上的最新信息传播出去,就能引起国际共鸣,达到很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关于对外传播,万会长还提到改进对外传播的手段及途径问题。他说,尽管现在传播手段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外传播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但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对于英语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英语可以说是世界最普及的语言了。说“最普及”不是人数普及,而是国别普及。作为中国来讲,英语的传播能力还有些薄弱,怎样去使用这些文字,跨国只说中国话,人家听不懂,就会形成交流障碍。比如,我们的翻译出错,就闹出了很多笑话,引起误解。印度为什么很多软件能够发展这么快,主要得益于利用英语这一传播工具。
  
  “经济和文化是两个轮子,一起转动才有更大的影响力。”
  
  当笔者问到“对外经贸活动和对外文化交流应该如何做好配合”时,万季飞认为,当前的对外经贸活动和文化交流结合得还不够,这也是他从事外经贸工作以来,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说:“经济和文化是两个轮子,一起转动才有更大的影响力。”
  经济和文化是相通的,他说,在外经贸工作中,应该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品位,一些文化理念应该贯穿到我们的经济工作之中。比如诚实守信,这是多年来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这个理念应该贯穿到我们的经济工作之中。另外,怎样对我们的产品进行很好地推销,这里面除了包装、设计等手段,还要考虑怎样进行对外宣传。可以利用广告的形式,还可以编成一首歌,或者是一场文艺演出,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运用,产品就能够销售得很好,就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他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他说:“在最近的一次欢迎会上,我见到了来华访问的日本新首相福田康夫。说实话,我对日本的感情也很复杂。日本曾侵略过中国,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巨大的伤痛。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很小的时候,却在北京展览馆亲历了一次日本国旗在中国升起的过程。年幼的我当时在想,大人们说我们是战胜国!日本打败了,可为什么还要在中国升日本国旗,即便要升也应该是半旗啊。后来才知道,那是在贸促会的推动下,日本第一次来中国举办贸易展览,当天毛泽东主席亲自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题词。现在回想起来,中日的贸易展览,对两国战后关系的促进和融合,确实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2005年日本举办爱知世博会,中国贸促会负责组织中国馆,并设立了省市周,为中国的13个省市创造机会,把每个省自身的文化特点在中国馆进行了展示。比如说杭州的丝绸,安徽的宣纸,天津的婴儿装、剪纸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向日本人民介绍旅游、文化、经济资源。这次举动引起了日本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馆的参观人数也是所有外国馆中最多的――接近570万,其中大多数是日本观众,这在中日双边关系中起到了‘融冰’作用。这是经济领域和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说到中国2010年在上海将要举办的世博会,作为世博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执委会执行主任的万季飞自信地说:“截至上月底,已有19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式确认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其中还包括数个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
  据介绍,上海世博会已打破了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保持的17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纪录,改写了世博会参展国数量的历史。
  万季飞还透露,上海世博会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所有非洲国家都参展的博览会,“这是史无前例的,为此我们将建立一个非洲区。”
  万季飞说,世界上有三大顶级盛会,即奥运会、世博会和世界杯足球赛,中国有幸成为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高的表现。与北京奥运会一样,举办上海世博会也同样面临着很大挑战和难度。但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发展都将带来巨大的机遇,他以三个“有利于”加以概括。
  首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有利于加大上海城市改造的力度。建在黄浦江两岸、面积为5.省略)
  责编:曹晓娟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经济 传播 开放 开放的中国经济需要全方位的国际传播 中国经济网传播中心 国际传播经济全球化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