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心得【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形象】

发布时间:2020-02-1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在实践中,相比较改善国家形象、国民形象而言,政党形象的改善极其不易。而面对如何更有效地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形象、塑造一个“不断学习的、开放自信的、亲民为民的”政党形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命题和奋斗目标。
  
  不断学习的政党形象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个政党,如果不加强学习、不提高学习能力,势必落后于时代。
  在世界舞台上,日本是具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国家,也因此具有良好的国家形象。历史上,日本总是在同样的起点甚至在更为落后的情况下起步,却总是最快地向强者学习,之后成为“被学习”的典范。在笔者所做的有关中国形象的国际调研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经济实力、文化影响力,他们还十分看重学习能力,他们认为“成长且不断学习”(Growing and Learning)是中国形象的积极因素。
  2009年9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明确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四项总体要求”,即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国现象”。从2002年12月26日第1次中央集体学习成为一项制度,到2010年9月29日第67次学习,八年间,差不多40天就有1次课,可见学习的频率是十分高的。而且,学习重点突出,涵盖面十分广泛。粗略划分,所涉及的领域包括经济、民主法治、社会、党建、历史、教育科技、国防军事、三农、医疗卫生、文化、气候环境、民族宗教等12个方面的内容,而以经济(15次)、民主法治(10次)、社会问题(8次)、党的建设(7次)等问题最为集中。
  我们的重要邻国――韩国,在得知中共中央集体学习之后,也感叹道:“中国集体学习的主题很丰富,从‘医药卫生改革’到‘适应经济转型期’,其中最多的就是‘国际化战略’。在66次集体学习中,27次同世界局势有关,显示出中国领导人的关注焦点延伸到了何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国家。……如果党无能或堕落,国家就会陷入危机。中国共产党从7000万党员中选拔各界精英,每年派出数千人去海外研修。这种自我革新引领了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中国领导人在怀仁堂‘努力学习’之际,韩国政界却因总理办公室非法调查普通国民而陷入权力斗争的乱局中。习惯攻击和抹黑对手的韩国政客看起来很难胜过认真学习的中国领导人。”
  针对上述国际关注,我们今后应当积极开展我党各级组织倡导和开展党员学习、提高党员素质的对外介绍。
  
  开放自信的政党形象
  
  2010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外宣丰收之年,在建党89周年纪念日前夕高调推进了几个重大举措,如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等11个中共党务机构的新闻发言人首次集体亮相;中组部召开党内统计专题新闻发布会,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发展等重要数据进行解读……其中,揭开中央党校的“神秘面纱”,是中国共产党增加开放性与透明度的一个突出例证。作为培训干部的最高学府,中央党校2010年3月首次接待了来自110多个国家的120多名驻华使节,为这些外交官“释疑解惑”;6月30日,来自国内外30余家新闻媒体的近70位记者(包括42名境外记者)来到中央党校进行集体采访……
  国际社会从开放透明看到的是中共的底气,看到了―个不断壮大且信心十足的党,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党,看到了一个主动融入国际社会、勇于展示自己,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的现代政党。正如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所言:“中国共产党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开明开放的鲜活形象替代了封闭保守的刻板印象。”
  党际交往是外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长―段时期,有些人认为“价值观不同就没法谈”,但现在开始强调“价值观不同更需要谈”,观念转变的动因同样基于自信与自觉。2010年3月,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代表团首次联合派团访华,与中国共产党举行第一届中美政党高层对话。2010年5月24日,中欧政党高层论坛在北京开幕,论坛汇集了来自欧洲国家的30多个政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和欧洲政党之间举行的首次高层、多边、战略性对话。讨论不仅涉及党际交往的基本问题,而且涵盖了“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气候变化与环保”等全球治理问题。
  的确,差异不应成为对话的障碍,反而应成为加强沟通的推动力。目前,中国共产党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70多个政党建立了党际关系,包括共产党、社会党、保守党、基督教民主党、自由党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政党。
  当然,不仅对待成绩要开放自信,对待批评更要开放自信。必须承认,中国发展越快,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质疑和批评可能会越多。一方面,国际社会的确有对华不友好或反华势力的存在,他们坚持“三无政策”:无中生有、无理取闹、无事生非。但另一方面,批评、指责是国际关系的常态。有一次,我与一名美国官员交流,问他:“为什么在某些地方,中国的形象在下降?”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却很巧妙地指出:“这反映出中国还不太熟悉作世界大国。我们美国人都知道无论美国政府做什么、美国政党做什么,世界上总有很多人批评我们、反对我们。但这一点正好说明,我们美国是世界大国,既是‘受欢迎的世界大国’,也是‘遭批评的世界大国’。”对我们的启示是,作为大国即使再努力也很难赢得所有国家的人心,在某些情况下,没有真正的敌人也就没有真正的朋友。即使是朋友之间,批评与自我批评,总好过表扬与自我表扬。因此,我们国家、我们党的确要有面对批评、接受批评的豁达与淡定。
  
  亲民为民的政党形象
  
  经过将近90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达到7799.5万名,比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人口数还多。西方的政党一切以选举为重,中国共产党则以亲民为民为重。胡锦涛上任伊始,就去西柏坡考察学习,并郑重提出全党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被海内外媒体热议为“新三民主义”。在2009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8周年之际,多家外国媒体纷纷给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打出“高分”。他们认为,“中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英美在工业革命时期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使命”。
  无数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亲民为民的政党形象。但是,在外宣时,我们不应只向国际社会推荐先进典型、党员榜样――因为再好的典型其代表性总是有限的,而应多宣传普通党员的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在国际社会,外国人一看到什么事情总是“整齐划一”,他们一则敬佩,因为他们做不到;二则害怕,因为他们难以理解。在实践中,摆事实的科学思维,讲道理的逻辑思维,可以给人留下印象,但这种印象是概念化的,只对人的理智产生作用,不容易影响人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打动人心”,要将“树典型”的套路转变为“讲故事”的思路,一切娓娓道来,既不冲动也不激动,以此产生理想的外宣效果。
  此外,改善形象不能只靠宣传历史。在国际关系中,很多国家是很“健忘的”,他们或是由于自身的历史很短,或是对历史很不敏感,所以他们关注的重心是当前的事情。对中国而言,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基本不太了解,却很关注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着如何的发展变化。此外,在对外传播中不应只介绍大工程、大项目、大手笔,而应多宣传普通党员和老百姓的内心世界,介绍他们的平和、他们的希望、甚至他们的焦虑和担心……。
  1961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曾对毛泽东主席说:“再过50年,你们就了不起了!”如今50年未过,世界就已见证了这一预言的初步实现。今天,中国不仅向国际社会贡献物质产品,也开始贡献精神产品。2010年11月3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了题为‘‘全球治理与和谐世界”的演讲。潘基文认为,《联合国宪章》几乎完美地体现了“和谐世界”这一概念。他特别强调,“和谐世界”是其工作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之一,由此足以展现他以及联合国对这一“中国词汇”的重视和青睐。中国正在影响世界,中国共产党也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其形象焕然一新。让我们以“不断学习的、开放自信的、亲民为民的”政党形象争取更辉煌的胜利。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教授、台港澳与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党校亚太研究中心秘书长)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共产党 形象 中国共产党的三个形象 党的形象是指什么 怎样拥护党的纲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