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安全走向何方] 国家安全与个人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罗 援 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   滕建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军控与防扩散研究中心主任   樊吉社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李学江 《人民日报》驻美国记者
  章念生 《人民日报》驻比利时记者
  王 芳 《人民日报》编辑
  
  反导之争从“恶言相向”转为政策对抗
  
  
  编辑:由于俄罗斯7月14日宣布暂停执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及其相关协议,俄美在反导问题上的纷争开始从“恶言相向”转为政策对抗,欧洲安全局势走向也更加令人关注与担忧。可否谈谈引发该事件的原因?
  罗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导致俄最终做出这项决定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一意孤行。深层次原因,则是北约持续东扩,造成俄战略空间不断受挤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好转,普京人气上升,是俄敢于同美欧如此叫板的软硬实力基础。而以欧洲为“人质”同美讨价还价是俄与美斗争的一贯做法。
  滕建群:其实,俄此举已在意料之中。早在今年4月发表国情咨文时,普京总统就警告西方国家俄将退约。
  俄这样做意旨有二:一来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出信号,若继续推行挤压政策,俄将翻脸不认人,重新我行我素,把导弹瞄准欧美。二来为全面退出条约做准备。由于北约国家不会轻易履行,该条约成为束缚俄等独联体国家的不平等条约,退出去是俄的既定方针,只不过是时机问题。
  编辑:很显然,国家安全利益受到威胁是俄暂停履行《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义务的最大借口。据称,俄此举是有一定的法律依据的。
  滕建群:该条约第十九款就明确指出,条约将不受期限限制。对退约也规定了两个条件:一是当缔约国认为自身的国家最高利益受到威胁时,二是其他缔约国的常规武装力量数量超过本国时。俄完全可把其暂停履行该条约义务的原因归结于:俄正面临包括北约东扩和美国在其家门口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威胁。至今,北约不仅没有一个国家批准该条约,而且还在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应当指出的是,俄此次暂停履约与美2001年退出《反导条约》有很大的不同,后者是没有这样充分的理由的。
  
  条约适用于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之间的整个欧洲
  
  编辑:《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是冷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经过长期讨价还价后签订的协议。请问,该条约内容是什么?对欧洲常规武装力量的部署都做了哪些限定?
  滕建群:该条约是北约16个成员国与华约6个成员国于1990年11月19日签署的常规裁军条约,又称《欧洲常规裁军条约》。
  条约长达100页,有正式条款23个,还附加了武器分类清单、削减和限制程序、信息交换、核查和确认等多项议定书。它把坦克、装甲车、重型火炮、战斗机和直升机等5类“进攻性武器装备”列入了限制范围。
  罗援:这是欧洲的第一个常规军控协议,适用范围涵盖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之间的整个欧洲,但条约的义务范围只限于北约和华约国家,对欧洲的中立国和非结盟国家没有约束力。条约规定了现役的和储备的陆基武器数量。
  为了防止军力过于集中某地而向他方发动突然袭击,条约划分了4个区域,对各个区域内的武器数量进行了限制。条约还规定了单个国家武器装备的限额,并确定了相应的军备削减核查机制。条约签署后,北约和华约分别对各自集团内每一个国家的武器数量进行了分配。
  滕建群:1992年7月10日,美俄等25国在赫尔辛基又签署了《限制欧洲常规军备1A协议》,确定了各国兵力限额,要求到20世纪末,俄兵力总数不得超过145万人,乌克兰为45万人,驻欧美军25万人,英国26万人,法国32.5万人。
  罗援:冷战结束后,欧洲的安全环境不断变化。俄国内的车臣问题以及北约东扩,使俄国家安全遭遇极大挑战。鉴此,北约和俄就修改条约进行了谈判,并于1999年11月19日签署《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修改协议》。修改后的条约内容主要有:条约不再局限于原北约和原华约国家,而是向所有欧洲国家开放;用国家限额和领土限额取代集团限额,这是与原条约最大的不同之处;缩小俄侧翼面积,增加其侧翼区的武器装备数量;并允许超过领土上限的临时部署。
  
  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军控条约
  
  编辑:《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被称为欧洲“安全与稳定的基石”。目前条约的执行情况如何?对维护欧洲地区安全发挥了哪些作用?
  滕建群:修改后的条约规定,必须在30个签约国全部批准后条约方能生效。然而,美国及其18个伙伴国始终坚持:只有在俄完全履行它在条约最终议案中所承诺的限制新武器和未来武器装备部署以及从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撤军后,他们才会批准该条约。
  2002年初,俄宣布已达到条约规定的武器限额。当年7月,北约国家承认了这一事实,但仍不放弃俄必须先从格、摩两国撤军的前提条件。
  罗援: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军备控制国际条约。不管执行情况如何,它本身已为国际社会常规军备裁军提供了一个范例,有助于保持欧洲的安全和战略稳定。截至2003年1月,欧洲共有逾6.35万件常规武器被销毁,其中许多国家将其拥有的武器数量降至条约所规定的限额以下。特别是条约所设定的核查机制,比实际削减军队的装备和员额所起的作用更大,在此期间确定的2700次核查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核查机制的设立,提高了有关军队的规模和部署地点的透明度,因而也减少了误判的可能性,增加了相互间的信任度。
  滕建群:然而,该条约毕竟是在冷战末期东西方关系缓和的背景下出台的。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新思维”,东西方关系出现松动,双方在冷战结束前夜签署了这一条约。
  叶利钦上台之初采取倒向西方政策,对西方做出大幅度让步,该条约的签署即是这种退让的具体表现。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不对等裁军原则,即有优势一方先裁,多裁,达到平衡后双方再对等地削减到低水平均势。
  1989年以前,北约和华约在欧洲共有500万以上的军队,8万辆坦克、6万门火炮、两万架作战飞机,其中苏联约占2/3。北约利用不对等原则,以减少3万件常规武器为代价,把原苏联乌拉尔山以西的5种作战装备砍掉了60%。
  条约签署后,俄罗斯一直在要求对其加以修改,1993年和1995年两次提出修改条约,但北约并未理睬,即便1999年修改过的协议也没有彻底改变不对等裁军的规定。
  
  北约在常规力量方面占明显优势
  
  编辑:据报道,北约在常规力量方面一直占有明显优势。在俄暂停履行条约的背后,是俄对自身安全以及欧洲安全格局的不满与担忧,反映出俄对战略稳定的诉求。
  罗援:不错。当前,北约的坦克和火炮数量是俄的近3倍,装甲车是俄的两倍多,攻击型直升机和作战飞机数量也大大超过俄罗斯。北约东扩后,北约常规力量优势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技术上都更加明显,双方常规力量对比将出现进一步的失衡。
  此外,波罗的海三国和斯洛文尼亚都不是《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缔约国,北约可以在这一“灰色地带”部署任何武器。北约的军事力量越来越接近俄的“心脏地带”,从波罗的海三国到达俄罗斯的中央,装甲车只需要一昼夜的时间,巡航导弹只需几分钟。俄明显感到国家安全受到直接威胁。
  再有,条约修改协议的生效仍遥遥无期,至今只有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4个独联体国家批准了修改后的条约。俄感到现有条约已违反了均衡、对等的原则,其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因此认为没必要再单方面恪守条约。
  樊吉社:自从美着力推动反导系统的研发部署,俄一直试图维系俄美之间的战略平衡与稳定。虽然美在“9?11”事件后退出了《反导条约》,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和阿拉斯加部署了反导系统,但俄也通过废止《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扳回一城”,恢复了发展多弹头导弹的权利。在随后的反恐战争和防扩散问题上,俄美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可这并没有阻止北约和欧盟继续东扩的步伐。中东欧以及波罗的海国家被纳入北约尚且不论,而今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又成为东扩的目标,俄痛感“势力范围”不断被侵蚀。与此同时,美利用反恐战争进入中亚,并拟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建立基地。北约曾承诺不会在德国东边部署军队,也不会在新成员国内建立基地,但俄发现这些保证现在都靠不住了。
  在北约东扩问题上,俄似乎已无法挽回颓势,但尚可依靠其战略威慑能力维持战略稳定。可是,美国的反导计划在美俄战略稳定的天平上平添一颗严重不利于俄的砝码,“被围堵”、“被遏制”的感觉让俄如鲠在喉。
  编辑:那么,美在东欧部署的反导系统能否动摇美俄之间的战略稳定呢?
  樊吉社:短期内也许不会,毕竟俄目前仍然维持有较为庞大的战略武库,并且发展和部署了新型导弹。
  但俄对反导系统的担忧绝非为了近期,而是着眼长远。如果对美反导系统的性能不加限定、数量上也不设上限,若干年后美在东欧部署的反导系统,将不仅会增强对俄西部发射的战略导弹的拦截能力,而且将同部署在阿拉斯加的反导系统配合,形成对俄战略导弹的多层防御,俄战略威慑能力的削弱就不过是时间问题了。美早已退出《反导条约》,其反导系统性能、数量的发展不受任何双边或多边条约的限制;从布什政府近年来的外交政策看,美似乎也不可能在此问题上自我约束。
  
  俄罗斯试图重塑战略稳定
  
  编辑:正是基于上述担忧,俄最近一段时间来试图降低调门,放低身段,同美国对话解决问题。
  樊吉社:所谓对话解决问题,不外乎三种可能:说服美放弃拟部署在东欧的反导系统;说服美与俄合作;说服美对反导系统进行限定。第一种对俄来说是上策,但几无可能,后两种可能则全要看美国是否接受。俄此前和当前的政策均有朝后两种可能努力的意图,包括普京在八国峰会上建议美使用阿塞拜疆的雷达,也包括他在肯纳邦克波特的“龙虾峰会”上提出的新倡议。
  然而,俄的“善意”好像并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应。对其暂停履约的决定,应当看作是俄被逼到墙角的反戈一击,是在向美放出信号:俄的战略稳定诉求应该得到满足,而这个信号如果得不到美欧足够的重视,暂停条约可能转为退出条约,美苏上世纪80年代签署的《中导条约》也有可能成为这场反导之争的牺牲品。
  通过撤回军控承诺,俄将依靠自身努力重塑美俄之间的战略稳定。如此一来,俄美、俄欧的战略困局便不可避免。在战略稳定问题上,俄不舒服了,美国也不会愉快,唯有合作双方才可能实现共赢。
  编辑:从实力来看,今日俄罗斯已远远超过苏联解体后的那一段时期。近年来,俄不断加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力度,包括强化以陆基和海基为主体的战略力量。随着大国心态的复苏,俄更希望以平起平坐的身份与北约对话。
  滕建群:实际上,早在1994年,叶利钦总统就警告西方,俄历来把东欧作为其国家安全的缓冲带,北约东扩“将播下不信任的种子”,“使整个东欧陷入‘冷和平’”。但西方仍我行我素。北约加速东扩,更促进了俄外交政策的转变。军事上,俄放弃不与任何国家为敌的战备思想,把北约作为它面临的主要威胁。随后,俄又提出“现实遏制”战略,提出用自身核力量和常规力量与盟国一起打败对俄的核与非核侵略。
  2002年初,美国开始同波兰就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进行秘密接触。2007年以来,美国明显地加快向东欧渗透的力度,并提出要在波兰和捷克两国分别部署导弹和雷达系统,声称这是美全球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防御目标是伊朗等“无赖国家”。美导弹防御系统并不单单是一项军事防御工程,它涉及政治、经济、技术、外交等多方面内涵。美把这些武器系统部署到波兰和捷克,等于把部队送到俄门前,派出“看家狗”。针对此举,俄反复强调其对俄安全利益的危害,尽管7月初布什邀请普京出席在美农场举行的“龙虾宴”,但并没打消普京的担心。普京连连出手,包括建议共同使用俄驻阿塞拜疆雷达站,该雷达站刚好对着中东地区。但美国仍铁了心要把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在俄门前,这不能不令俄窝火。
  
  动摇了欧洲常规力量平衡的基石
  
  编辑:俄在宣布暂停履约时还特别强调,俄不再受任何常规武器限制规定的约束,俄武器装备的实际数量将根据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的发展需要而定。这必将对欧洲安全和俄美关系产生巨大影响。请就此谈谈看法。
  滕建群:不论是退出,还是暂停履约,都动摇了欧洲常规力量平衡的基石。1996年5月条约第一次审议大会文件重申,该条约“作为欧洲安全的基石将发挥重要作用”。此条约消亡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欧洲的安全局势。从俄方面来看,它既可摆脱掉这个束缚其手脚多年的条约,还能向北约国家发出强硬信号,可谓一举多得。而从北约方面来看,已没有一个成员国愿意再履行条约规定的义务,其结果必然是条约的死亡。
  条约的消亡将直接冲击俄美关系、美欧关系及俄欧关系。以美为首的北约集团一味挤压俄的战略空间,必然会导致大国关系紧张。对欧洲国家来说,夹在美俄两个大国之间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目前,部分东欧国家已对美在欧洲推行其单边主义表现出不满,西欧国家中也出现对美的离心倾向。
  罗援: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安全约束,欧洲安全格局将出现微调,整个欧洲安全稳定的局势将出现动荡,俄欧关系可能再度紧张,欧洲也将再次成为俄美安全角力中的“人质”。
  此外,因缺少必要的“游戏规则”,俄与欧美之间将展开新一轮军备竞赛。如前所说,《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常规军备控制国际条约。它一旦失效,就等于约束各国军备发展的规则被取消,欧洲地区甚至全世界都将掀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同时,由于条约所设定的核查机制不能执行,各国间军事互信机制也将被打破。随着俄与欧美之间安全信任度的减低,必将会衍生出其他利益摩擦,比如能源问题、人权问题、贸易问题,等等。
  还有,俄美之间将会展开新一轮战略博弈。由于事态的严重性,美必然高度重视俄的这一举措,俄美也将就一系列问题展开新一轮战略博弈。
  滕建群:但我们也得注意这样的事实:近百年来的欧洲历史表明,欧洲只有处在一种力量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才会有和平。一战结束后,战胜国给战败国强加了苛刻的束缚,结果引起战败国的强烈反弹,这才有了二战。冷战时期,尽管东西方在欧洲剑拔弩张,但双方力量基本上是平衡的,华约在常规力量上可能占有优势,北约则在核力量方面占有优势,双方力量的平衡保证了该地区的和平。今天,俄罗斯是以冷战失败者身份立身于世界大国之林,如果美和其他西欧国家过分挤压这个大国,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北约所追求的绝对安全反而会变得不安全了。
  
  欧洲将不会回到新冷战中
  
  编辑:俄暂停履约的决定尽管要在条约各签约国收到正式通知150天后才能生效,但已引起一些欧洲国家的恐慌。请介绍一下美欧方面的反应。
  李学江:美国政府一是表示失望,二是愿意就此与俄继续磋商。美国的失望是理所当然的。在美国看来,它可以步步进逼,你不能反戈回击。尽管布什在“龙虾峰会”上大攀个人交情,但笑口中却戴着一副钢牙:依然坚持在东欧的反导部署不动摇。
  章念生:欧洲媒体这几天来以较大篇幅报道和分析了俄暂停履约之举。但对该事件,各方评论不一。路透社援引一位北约官员的话说,大多数北约盟国认为俄罗斯此举具有“象征性”意义,是在为重返条约“索要政治回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社论指出,应谨慎应对俄的“虚张声势”,不应做出过度反应。该社论认为,普京深知如何与俄罗斯选民打民族主义牌,其在国家杜马的盟友将会因此获益。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俄此举表明,布什的“龙虾宴”没能软化克里姆林宫的立场,而俄的这一举动也不会“强烈改变欧洲安全格局”。
  在欧洲国家中,英国和波兰的反应比较强烈。至于北约方面,一面表示“非常失望”,一面又希望条约各缔约方之间的对话“能在短期内恢复”,并提出就该问题召开新一轮特别会议。北约就此发表声明说,6月12日至15日在维也纳召开的《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缔约方特别会议上,尽管北约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大多数缔约方的支持,但最终仍未能达成一致。声明还强调,信息交换和武器核查是《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的核心,北约期望各方能继续完全履行该条约及相关协议中规定的义务,“北约成员国仍致力于履行其义务”。
   (7月19日《人民日报》)

相关热词搜索:欧洲 走向 何方 欧洲安全走向何方 欧洲山脉走向 欧洲走向衰落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