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与梦想零距离_梦想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0-02-1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我觉得,那些孩子都像是我的孩子,我们需要表达对弱势群体的爱心,掀起和平、健康、文明的浪潮。”凤凰卫视主持人周瑛琦说。这位主持人在上海2007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担负报道主持工作。
  金秋十月,整个上海因为特奥会而显得格外周到而温暖。本届特奥会参赛国家(地区)及参会人员数量创下了历届之最。共有165个国家和地区组团参加,其中参赛代表团164个,观察团1个(朝鲜),参赛的特奥运动员共有7450人。
  作为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特奥会,自筹备之初,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大到比赛场馆修缮建设,小到每个特奥运动员的起居饮食,无微不至的关爱往往在细微之处尽显无疑。
  诚如特奥公益宣传片上赵曾曾母亲所言,“她是我的孩子,她要参加2007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特殊的关爱。
  为了那一刻与梦想的零距离,偌大的上海,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人们在现实中默默地努力着。
  
  挥汗如雨,无数志愿者的彩排
  初秋的上海,天气依然炎热,为了10月2日在特奥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展示一份精彩,场内场外的志愿者们挥汗如雨。
  开幕式有群众演员5000余人,当中不少来自上海以外的城市。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大二的女生王涛慧每天都需要做3个小时的汽车往返于学校和排练场之间,风雨无阻。她现在已经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作为特奥演员的“助理”,她已和自己所照顾的特奥演员们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我们要在形式上突出国际理念,凸现中国色彩,适应智障人士的特点:在内容上突出民族性内涵,融入国际元素,创造世界特殊奥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最精彩、难忘的开幕式。” 中国特奥会副主席施德容充满信心。
  场内是放弃了休息全身心投入的志愿者,场外医疗急救、突发事件、防暑降温等各项工作人员也随时待命,无数不知名的志愿者以各种方式给予开幕式有形的、无形的各种帮助,他们为的都是一个共同的目的――向世界展示一份精彩。
  
  三百六十行,特奥的绿色通道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在上海特奥会开幕前夕,一场以温馨通道、快乐家园、热情赛场、友善环境为主题的“迎特奥文明行动”人性化服务已在申城铺天盖地地展开。
  据统计显示,10月2日至11日特奥会举办期间,有约4万名左右的特奥会参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特奥选手的亲属和陪同人员从上海口岸入境。此外,从今年7月下旬开始,1200余吨的特奥会物资也已经陆续从上海口岸办理入境通关手续。上海海关开展五项“爱心通关”便捷服务,全力以赴地为迎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第12届特奥会提供便利。
  面对如此众多人员和物资短期内集中出入境,上海海关新闻发言人卞祖耀成竹在胸,“上海海关准予特奥会组委会进口主体资格,已经为上海特奥会组委会以‘临时报关单位’名称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并给予较长期限的临时注册登记编码,以便利上海特奥会组委会办理特奥会物资进口手续。我们在海、陆、空通关现场设立专门窗口及岗位,优先集中办理特奥会物资的接单审核、货运监管等通关手续,对于特奥会进口物资实施‘提前申报、货到验放’‘预约通关’‘预归类、预审价’等便捷通关措施。”
  根据运动员多为智障人士的特点,上海海关在浦东国际机场、上海铁路口岸和上海港海运口岸旅检现场设置无障碍通道和通关指示标识标牌,并组织业务骨干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特奥会人员进出提供通关便利、服务优质、环境友好的爱心通道。
  不仅是海关,在“温馨通道”活动中,上海的民航、铁路等四大“门户行业”和上海地铁交通等服务行业也制订了一套严格的特奥会服务规范流程,它们发起的行业服务优质、流程便捷等服务正在上海产生广泛的影响。
  现实生活的努力有目共睹,虚拟的信息世界也在悄然改变。随着“新视通”“全球眼”、运动员无线定位系统、“962007”特奥热线等八项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被证实,首次应用于上海2007世界特殊奥运会,一场与信息牵手的特奥会已初具雏形。
  “信息通信服务将全力为2007世界夏季特殊奥运会保驾护航。”上海市信息委秘书长、特奥执委会信息通信部部长周卫东更在此间表示,“本届上海特奥会的信息通讯保障是世界特奥会历史上信息通信服务种类最多、应用水平最高的一届,共有八项全新的信息通信技术首次应用于特奥会。”
  经过数月的精心设计和开发,特奥组委会官方网站也已成功提供了中、英、法、俄、西班牙和阿拉伯六国语言,这在特殊奥运会乃至重大国际赛事活动中尚属首次。特奥热线及六国语言官方网站的开通,打破了语言、地域和时间的隔阂,充分体现了中国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和关注。
  (本组文章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36期)
  
  
  小贴士
  特奥运动会 “特”在哪里?
  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到底“特殊”在哪里?表面看来,只是参与者不同――特奥会是专为智障人士举办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其实,特奥会在比赛人员、比赛规则、比赛器材等方面,都与一般的比赛有很大区别。
  
  人员特殊:正常人陪赛
  正常人也是特奥比赛的参与者。他们不是去比赛,而是去“陪”赛。篮球、排球、舞龙、龙舟等集体项目的参赛队伍中,都有正常人队员。他们的任务是融合整个团队,帮助特奥队友们一起完成比赛。这些参与特奥比赛的正常人,需要时刻谨记自己的任务是当“绿叶”,而不是“出风头”。比如,若一位正常人选手在篮球比赛中持球时间过长,就会被判犯规。
  
  规则特殊:裁判遇挑战
  在特奥比赛中,裁判的任务是要去鼓励选手,帮助他们完成比赛。比如接力跑时,一位选手看到邻道上的另一位选手的接力棒掉了,他就自己不跑了,要去帮别人捡棒。这时裁判应该劝说他继续跑,同时告诉他裁判会帮助那个选手把棒捡起来的。
  
  器材特殊:架子穿棉袄
  降低高度、简化难度、安全第一,是特奥比赛器材的设计原则。比如,体操比赛中,高低杠、跳马、平衡木等器材的架子都是用“软防护”材料包起来的,仿佛穿了棉袄一般。这样即便运动员磕碰,也不会受伤。
  
  形式特殊:人人都有奖
  特奥会上,参赛运动员基本人人都有奖。特奥会的规程规定,运动员只能小项兼项,不能大项兼项,这样获奖面就更大了。而且每个小项中分组分得很细,每组最多只能有8人,因此排起名次来,每个人都能进入“前八名”。按特奥会规定,除了前三名获得金、银、铜牌外,第四到第八名运动员也能获得绶带。
  此外,特奥会的颁奖仪式上,特别规定不奏国歌、不升国旗。整个颁奖仪式将办成一个欢乐的“派对”,所有在场的人都去鼓励这些孩子,肯定他们的表现,为他们鼓掌。在这里,国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体现和谐、融合、参与。(薛淼焱)
   (摘自10月2日《解放日报》)
  
  访谈1
  国际特奥会主席施莱佛:我是特奥运动员的崇拜者
  
  家庭是强大后盾
  施莱佛先生说,上海特奥会的主题是智障运动员通过比赛向世界显示“我也能”,“我们也可以取得成绩,并为社会做出贡献。”特奥意义在于显示智障人和伤残人可以成为重要人物,也是有血有肉、有尊严的人。
  “家庭是智障残疾人的强大后盾,父母和家庭成员是特奥运动员的第一个‘粉丝’,他们为智障伤残人争取权益而奔走。”施莱佛说,我们的工作是支持他们,鼓励他们为自己的儿女感到自豪,帮助他们消除自卑的心理,让他们帮助提高儿女的能力,增强智障人的自尊和自信,改善其身体、心理和精神状态,“我们教育父母和家庭成员不要害怕,不要难堪,因为你们的儿女是特奥冠军,是了不起的人,他们有勇气,是你们的伟大礼物。我们是你们儿女的崇拜者,你们不要感到羞辱。”
  
  我们都是一家人
  施莱佛说:“(在特奥会上)我没有国籍,我不是美国人,我是全人类大家庭的成员,是国际社会的代表和兄弟。对于特奥运动员,我们不叫他们是能力低下的人,而是有不同能力的人。我们特奥没有政治概念,不分党派,不分亚洲和欧洲,不分中国和美国,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团结每一个人,没有政治、宗教和种族等分歧。”
  
  中国关怀弱势者
  施莱佛访问中国不下10次,他说,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充满朝气,“我每次访问中国都很愉快,我是中国的支持者。上海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上海积极努力,为智障和伤残人提供服务。”施莱佛对中国为智障和伤残人提供的许多服务表示由衷的感激。
  施莱佛表示,有人以为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政府只关心工程师、富人和大学生,不关心智障人和伤残人,通过举办上海特奥会,中国政府向外界昭示,中国不仅欢迎大人物和名人,也张开双臂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所有人,“中国崛起后,将始终关怀社会弱势者,这是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最重要信息。智障人和伤残人对中国是重要的,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朱幸福)
  (摘自10月3日《文汇报》,作者为该报首席记者)
  
  访谈2
  国际特奥会董事局主席、东亚区主席容德根:可持续发展比盛会更重要
  中国堪称典范
  “中国特奥事业堪称全球典范。”容德根评价,说中国是过去15年中全世界特奥发展最快的国家一点都不为过。从1986年只有几千人参加特奥,到2000年有5万人,到今年中国已有62万人参加特奥运动。“这样从无到有,迅速壮大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比拟的。”容德根说,2002年上海申办特殊奥运会成功后,国际特奥会特意在亚太区之外,为中国开设一个东亚区,成员组织还包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和韩国,“在这个特奥运动员总人数为66万人的东亚区里,中国无疑是我们的工作中心。”
  容德根还透露了一个数字,“在过去5年里,中国政府每年花在特奥训练和教育推广上的资金达到1000万美元。”他说,许多像家庭领袖计划、全球家长网络俱乐部、青少年高峰会议等新计划,都是在中国推行的。可以说,中国的特奥运动不仅在东亚区处于领导地位,放眼全球也是值得敬佩的。
  
  观念是最大屏障
  特奥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容德根说“也许是观念吧。很多中国家庭常常以智障人为羞,不愿让他们出来见人,这就限制了特奥发展。”
  在美国工作、生活18年的容德根说,中国智障家庭与美国智障家庭最大的区别在于:“特奥在1968年就从美国发源,发展至今,所有的美国人都已十分开通,上至80岁老人,下到8岁小孩子,他们都鼓励这些智障人出门参与特奥运动。但在中国,尤其是在特奥会申办成功之前,很多家长都为有个智障儿而羞愧,生怕别人知道。”在这样保守的观念下,即便政府大力支持,全社会报以平等、接受、宽容的态度,依旧不能保证所有智障人士都能参与特奥。
  在容德根看来,要让特奥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要素:政府支持,企业家慷慨解囊,最重要的还是全民观念的转变。“现在,上海、广州显然走在了前头,在当地,很多大小企业对特奥的兴趣都越来越浓,当地人民也以越来越平等的心态看待特奥。”(王彦)
  (摘自10月8日《文汇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相关热词搜索:零距离 梦想 为了与梦想零距离 为了梦想而奋斗的句子 为了梦想的歌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