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塑造国际大格局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

发布时间:2020-02-1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国际关系正在进行重新组合,G7、G8、G20,已经不再新鲜,中德国、中美国、“金砖四国”之类的新名词则悉数跳入眼帘,好像东西方的划分也要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了……世界格局究竟会如何演变?身在这场变动中心的中国该如何自处?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重要话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传统国际格局
   之外,又第一次逐渐形成了“非传统国际格局”。即,以国际恐怖主义等非国家、非政府行为体,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长期化,形成“隐形”一极与超级大国殊死较量的两极对抗。“非传统国际格局”的出现,促使传统国际格局中大国关系相对缓解,同时也增大了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这也使得国际格局变得更为复杂,已不是“多极化”便可全面概括的。
  
  “多极化”已难定义当今世界
  在经济、贸易、金融、环境领域,国际相互依存关系在加深,各大力量之间的关系并不具有全面对抗性,彼此竞争也非绝对的“零和”游戏。一些中小国家虽然永远难成一“极”,但是它们通过多边协调与地区合作可以发挥重要的国际影响力,从而构成相对独立的一“元”。
  另外,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主体的影响在增大,从而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多元化。从世界格局看,冷战时期美苏两极格局并没有直接演变为多极格局,而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形成“两极多元”格局。苏联解体后自然变为“一极多元”格局,即美国唯一超级大国与多元化的国际力量并存的结构持续至今。即便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在军事、金融领域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也未发生根本改变。但是,美国这“一极”明显弱化,特别是“美国模式”威信扫地,多种国际力量加速发展,其中包括全球或地区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生成,最典型的是20国集团(G20)和“金砖四国”的兴起,世界经济、文化格局已呈现“多元共存”局面。
  近期内大国关系格局的“一超多强”态势尚难根本改变,但未来30年可能被打破。美国综合国力仍保持“一超”地位,但在经济、金融等领域“一超”的影响相对下降,而“多强”则发展不平衡。据笔者测算,未来30年,假设中国、美国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和3%,按目前汇率计算,2039年新中国成立90周年时,中国GDP将达37.4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34.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届时,从经济领域看,大国关系格局可能出现“两超多强”局面。从军事领域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拥有美国那么强大的军事力量。包括核武器扩散在内的军事多极化,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安全,将继续受到控制。而世界各大强国的国防力量则会伴随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进一步增强。
  展望长远,如果美国按奥巴马总统提出的“无核世界”而大量削减核武器和军费开支,未来世界军事格局就可能进入“无超多强世界”。面对金融危机、经济萧条、气候变暖等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一超”与“多强”之间的对抗性相对减弱,而协调合作的必要性在上升。与此同时,去年末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则反映出:“多强”与“一超”之间,以及“多强”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气候变化问题的利益之争和规则之争尚难调和。
  地区格局目前业已出现一体化与分散化这两种不同趋势。在欧洲、东亚等地,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多元并存格局可能走向“多元一体”。例如,欧盟及未来的东亚共同体。然而,在欧亚大陆接合部、东北亚等地,地缘战略矛盾很难调和,还笼罩着核扩散的阴影。如果一些国家“拥核自保”,很可能引发核扩散等国际军事领域的多极化。在中东、南亚等地,原有民族、宗教矛盾尖锐化,国际恐怖袭击不断,呈现复杂的局部地区多极对抗局面。宗教极端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基地”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作为“隐形”的一极,将与美国一极长期相互对抗,从而形成上述“非传统国际格局”的雏形。
  
  力促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关于如何应对未来的国际格局,首先要在明确上述国际格局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确立未来国际格局的理想模式和战略目标。
  国际格局的理想模式是从“多元共存”走向“多元一体”。多元是指国家不分大小,主权一律平等,各国坚持本国的独立、自主和国家发展模式。其目标是,以联合国为主体,世界各国彼此包容,携手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途径,建立自由贸易区,加强地区金融合作;以文化交流、人文交流为纽带,促进世界各大文明相互尊重,取长补短。
  还要注意防止核扩散等军事领域多极化倾向。例如,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伊朗等核问题便属于或基本属于这类问题。未来20年尤其要防止核扩散与“非传统国际格局”中“隐形”一极相结合,即核恐怖主义的出现。
  有关世界格局,中国要强调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在大国关系中,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依托,争取与美、欧、日、印等国建立非对抗性的稳定关系或可持续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东亚地区,以东盟为主导,以“10+3”为框架,建立“东亚核心共同体”,并向外推延地区自由贸易区。提倡以“对等开放的地区主义”寻求“可持续发展”;以“和平共处的多边主义”争取“可持续安全”。
  中国要认清,除了美国之外,其他各大力量的发展也具有“可逆性”,而不会直线上升,特别是2010年中国整体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和面临的国际压力将同时增大。苏联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后地位却大幅下降的历史教训值得汲取。未来中国的关键在于居安思危,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还要重视国家模式成败对国家兴衰的影响,不断调整和完善本国国家发展模式。

相关热词搜索:塑造 格局 国际 如何认识和塑造国际大格局 国际战略格局的认识 对国际战略格局的认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