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社会管理经验及成果之借鉴_新加坡 禁毒成果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凸显诸多尖锐问题,历史把社会管理新课题摆在党和政府面前,严峻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智慧与管理智慧。应对这一挑战,既需要党和政府不断在实践中进行社会管理的创新性探索,又需要党和政府不断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社会管理经验与智力成果。与我国同处亚洲、同是多民族国家、同是多元文化、同是多宗教信仰的新加坡,其先进的社会管理经验就是我国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需要学习的范例之一。
  
  新加坡社会管理经验综述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新加坡在对待这项系统工程时,有一整套较为完备的策略。在政府主导和引导下,其从更新理念、健全组织、提供服务、依靠制度、打造文化切入,逐步构筑起了现有的新加坡社会管理体系和格局。
  1.更新理念,营造氛围。新加坡政府在社会管理中,注重运用理念改造民众,营造氛围激励和引导民众。其一,倡导全民预防理念,强调预防胜于治理。新加坡是一个以移民为主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在政府主导下,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开办有中文、英文等多种语言的国家电视频道,这些电视频道设有特定板块宣传身体保健理念、事故安全预防理念和居民理财节约理念等。政府注重在实践中强化预防理念,如通过强有力的医保体制推动全民保健,以此来降低医药费开支,使民众从预防理念中得到实惠。其二,倡导全民就业理念,强调就业胜于救济。政府推行工作福利而非福利救济,实行“就业入息补助计划”,按照月收入和年龄差别,收入越低、年龄越大,补助就越高。对待社会特殊群体,新加坡政府强调“授之以渔”,推行福利与机会挂钩,既为贫穷和有需要的人提供福利,也协助他们自主就业。其三,倡导专业管理理念,强调发挥精英人才的建设性作用。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国民终身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弘扬“高薪养廉、高薪聚才”理念,着力实现精英人才管理国家和社会生活。其四,倡导全民参与理念,强调在民众的广泛参与中优化社会管理。明晰政社之分,明确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引领和指导角色,庞大的民间团体是政府实现科学管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理念的宣传和落实为新加坡优化社会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健全组织,优化载体。健全社会管理组织,实现社会组织网络的全覆盖。为打造“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良好格局,新加坡政府积极培育民间组织,支持和鼓励这些组织独立自主地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实现政府社会管理部门与社会管理组织的关系互动和职能互补。一方面,在政府内部,新加坡设立了国家理事会,该组织成员均由各类专业人士组成,以及时满足不同个案的特殊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在社会民众自组织培育方面,新加坡着力培育两大组织:人民协会和志愿者服务与慈善中心。新加坡运用法律手段规定人民协会是新加坡政府与人民实现沟通的法定机关。该机构经常开展对话活动,解释政府政策,听取居民对政策的意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延伸到了极细微的社会角落。志愿者服务和慈善中心除小部分公务人员外,工作人员均为义工。这一组织大大提高了民众的社会参与度,也优化了社会管理的多元组织载体。
  3.优质服务,人性管理。社会管理作为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宏观管理的科学布局,更需要见微知著的微观管理智慧。新加坡社会管理从细微处显卓越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一是切实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贴心”服务:给予低收入家庭的中小学生每天一元新币的早餐补贴,为孤寡老人设立专门的社区就餐点,为低收入家庭分级减免政府租屋费用等。二是把人性管理真正体现于服务民众生活的关键细节。基于新加坡常年多雨、高温的气候特征,新加坡将公园用长廊贯穿起来,以保障民众安全并方便其休闲。为鼓励子女更好地照顾父母,政府制定了子女靠近父母住所购房给予一次性30000新币的补贴政策。三是社会管理落脚于公共设施的健全和完善。为给民众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政府紧紧围绕民众的衣食住行用娱以及生老病死等全面需求规划市政建设,把政府租屋区的商业网点建设、文化娱乐场所建设、体育健身场所建设等民众多层次需求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政府租屋的底层都留出作为婚丧嫁娶以及民众集体活动的自由场所。新加坡社会管理的这些有力举措,真正把提供优质服务与开展人性管理有机统一了起来。
  4.依靠制度,健全机制。维持新加坡社会管理常态化的背后,是强有力的社会管理制度支撑和科学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保障。新加坡社会管理不仅注重实践探索,还注重把实践探索的经验制度化、法制化。其一,新加坡编织了一张“法网”来规范人们的社会活动。新加坡现行法律有400多种,法律调整的范围非常广泛,从政府管理、商业往来到旅店管理、交通规则等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包。其二,新加坡用制度保障和支撑社会自组织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让民众在社会自组织内有序活动。比如,新加坡为规范民众公益活动,建立了义工活动制度,把义工活动从招募、培训到调处等都纳入民众自组织的范围内,这无疑增强了公民有序的社会参与。其三,新加坡政府强调系统化运行机制的建立,先后建立了义工关爱和奖励激励机制、民众社会参与机制、政府社会管理调处机制等。这些结构健全、具有自运行特征的运行机制为新加坡社会管理的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5.重视文化建设,凝聚民心。新加坡政府不仅围绕民众物质层面需求开展社会管理工作,还注重满足民众的精神需求,以增强社会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新加坡重视社会管理文化建设集中体现在:一是致力于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如开办多种语言的混合小学和综合中学以促进民族融合等;二是充分依靠群众自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参与活动;三是着力培养民众的公共责任感,把良好的社会秩序作为建立文明社会的重要保证,让每一位新加坡公民懂得尊重他人权利其实也是在切实保证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新加坡通过文化来塑造人们保护公共空间不受侵犯的意识,为新加坡实现社会管理的可持续性提供了推动力。
  
  有效借鉴新加坡的
  先进社会管理经验
  
  我国的国情与新加坡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与仅有500万人口的新加坡相比较而言,我国社会管理的任务无疑繁重得多、情况复杂得多。因此,我们既要借鉴新加坡社会管理的先进经验,又要把这种借鉴建立在解决我国当前社会管理的突出问题上来,开展有的放矢的有效借鉴。
  1.借鉴新加坡先进的社会管理理念,着力变革各级领导干部的传统政绩观。落实党在社会管理中的领导责任和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管理责任,必然要落脚到各级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的实际工作绩效层面。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对领导干部的工作绩效考核仅仅停留在经济指标上,忽视了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花气力、下工夫、求实效。当前,有必要借鉴新加坡社会管理的先进理念,革新我国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总体而言,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同系领导干部的职责,都是极为重要的政绩标准,而且不论是何种发展,都绝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发展说到底是“为民、富民、福民”。具体而言,一是要倡导树立高效低耗的预防型行政观,转变“事后诸葛亮”式的行政观,注重在抓苗头性问题、提高预见性上下工夫,降低行政成本与提高行政效率并重;二是要倡导树立“授民以渔”的政绩观,把为社会群众创造和提供多少就业岗位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方面,转变靠救济赢支持的政绩观;三是要倡导群众广泛参与的执政方略和政绩考评观,转变替民做主和替民考评的执政理念,把群众智慧和群众意见广泛纳入执政方略确定以及领导干部政绩综合考评中来。
  2.借鉴新加坡先进的社会组织培育方法,努力缩短我国社会自组织的成长周期。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在于:社会组织独立性较弱,影响社会组织作用发挥;社会组织活动方式方法单一,制约社会组织对群众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发挥;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支撑和培育不够,导致社会组织成长周期较长。借鉴新加坡培育社会组织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力改善:其一,针对社会群众自组织的不同特点,改善社会自组织的隶属结构,着力强化对自组织的准入监督和活动监管,弱化对社会群众组织的行政隶属规定;其二,社会自组织本身应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发挥好社会自律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其三,党和政府要着力从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制度规范等层面着力加快培育我国社会群众自组织,使得它们能够迅速成长并逐步成为社会管理工作开展的多元主体之一。
  3.借鉴新加坡人性化管理方式,加快转变各级政府的社会职能。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囊括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多层次的精神需求,任何企图把社会管理全部事务承包下来的国家,其政府都必然深陷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走高、社会活力丧失的泥沼。借鉴新加坡人性化社会管理的经验,加快转变各级政府的社会职能,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着力:一方面,以“小政府、大社会”作为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指导思想,各级政府应该逐步把原属于社会本身职能范围的领地“归还社会”,把社会自治、群众自律、扩大参与作为发展目标,把政府的社会职能寓于服务之中,真正建立服务型政府;另一方面,政府社会职能应该小处见大,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作为政府职能转型的主抓手,把解决群众关心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作为突破口,真正把各级政府建成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和为民政府。
  4.借鉴新加坡社会管理制度的构建经验,不断巩固我国社会管理的实践成果。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律、体制、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是新加坡不断巩固社会管理实践成果的最有效、最可靠的保障,是多年来新加坡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经验。借鉴新加坡社会管理制度化建设的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进行总结:一是着力探索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编织社会管理“法网”,研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公民和社会组织活动的相关经验;二是着力总结各地民众通过基层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有益经验,探索民众组织化诉求表达、权益保障、矛盾调处和利益协调的方式方法;三是着力总结各地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探索的经验,研究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科学运行机制。
  5.借鉴新加坡社会的管理文化,有效激发社会管理的活力。增强民众社会归属感、激发民众参与社会的激情是新加坡社会管理成功的文化基础。借鉴新加坡社会管理的文化建设经验,注重培育社会管理创新的文化土壤,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必须重视的重要方面。在这一点上,新加坡社会管理的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其一,社会管理应该注重促进我国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增进文化共识,冰释文化冲突带来的诸多社会矛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来增强全民族的内聚力;其二,文化传递需要强有力的载体,政府应注重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和群众自发开展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社会文化娱乐活动,在扩大参与面的基础上,增强群众的社会归属感,树立责任心;其三,要在社会管理文化建设过程中大力培育公民个体维权意识,只有每个公民都切实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持久活力。
  (摘自《领导科学》2011年5月上。作者分别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教授、博士)

相关热词搜索:新加坡 管理经验 借鉴 新加坡社会管理经验及成果之借鉴 新加坡管理大学百度经验 新加坡管理大学怎么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