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解烦:社会“解压阀”机制的预期|sd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2-2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社会转型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结构等发生深刻的变革。其中社会烦闷心理集中爆发,将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传媒作为人们信息交流的窗口和意义传递的工具,如何参与社会心理问题的化解和疏导?本文认为,“解烦”作为传媒的一项延伸功能,通过对社会 “解压阀”理论的运用和实践,可以为转型期社会心理问题的化解提供思路和对策。
  
  传媒应是社会“解压阀”
  
  传媒作为社会的“解压阀”,是传播学者提出的一个形象比喻,意味着传媒在社会心理压力过高时起到释放压力,在常态时又能自动控制开关,保持合理压力。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塞提出:社会需要设置一些“通道”,供不同社会主体间沟通以发泄不满情绪,化解社会焦虑心理,从而从总体上减少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这些通道就是社会的“解压阀”。
  传媒作为社会“解压阀”在于它自身所具有的特殊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功能,通过这些特殊功能的制度性安排和建设,传媒就能够起到化解社会烦闷心理问题的作用――即达到本文提出的“传媒解烦”的目的。
  我国传统的报纸,往往通过读者来信、读者园地这类的栏目,刊登读者意见和心声。随着都市报的创办与新兴媒体的崛起,读者热线与网络论坛等开始成为人们进行沟通交流、表达意见、宣泄情感的载体。在这些活动中,传媒作为“解压阀”实际上扮演了以下功能:
  一是“发泄”功能。指传媒可以作为人们发泄不满、烦闷甚至愤怒情绪的社会通道。在社会急剧转型期,当人遇到心理压力需要转移出去时,就要找到发泄的渠道。目前,在传统媒体不能有效化解烦闷情绪的情况下,网络其实已成为重要的发泄渠道,甚至已经衍生出发泄经济。根据百度搜索“发泄网”,居然蹦出大约330万多个相关网站,网友可以把自己心中的不满发表在网上。网络上数不胜数的发泄游戏,与这些网站一起,共同起到了转移情绪、释放愤怒的社会“解压阀”作用。
  二是心理抚慰。传媒心理抚慰功能来自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即按摩”的思想。在这里,“按摩”本来是指人的身体受到的一种触觉感受,但它同时又指作为“人的延伸”的媒体反过来作用于人的行为。新闻报道所具有的按摩功能,在于消除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满足心灵的各种空白地带,具有“间接抚慰”的作用。而广播媒介所开设的情感热线、倾诉热线等,则是直接运用传媒心理抚慰功能,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心理困惑。
  三是娱乐功能。虽然社会学者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指责传媒娱乐功能具有“麻醉精神”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娱乐是人的本性。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说过“人类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重要使命之后,尚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精力的释放,主要是娱乐”。通过电视、VCD、视频来娱乐身心、消除疲劳,成为人们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之下寻求刺激,排遣和放松的重要方式。
  以上三种功能构建了传媒“解压阀”的基本作用机制,它能够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抚慰心理焦虑。因而表现为传媒解烦功能的一种具体延伸。
  
  社会心理障碍需要“解压阀”
  
  改革的纵深发展,使我国处于一个社会心理问题比较敏感和集中爆发的时期。急剧的社会变迁对人们的心理适应性提出了严峻挑战。这些挑战超出人们有效处理和积极应对的阈限,就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问题。
  价值冲突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各种价值观念的冲突,给中国民众的思想以极大冲击和心理压力。
  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奉献、为大众牺牲的价值观念,转向了对个人的财富和地位的价值追求上,个人价值被捆绑在物质财富上。结果就是大量的价值断裂、诚信危机、金钱崇拜、损人利已等现象的出现。而社会价值层面的冲突和断裂,最终又投射和影响到社会心理层面,进一步强化了社会人际关系中的紧张、淡漠和孤独等心理问题的出现。事实上,我们仅用30年的时间来消化西方国家300年的价值裂变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因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至于出现“中国的写字楼是全世界最累的写字楼”的情景,其中白领阶层在财富与地位、物质与心灵、奉献与索取的价值冲突与矛盾中备受压力。
  心理危机
  据福州大学教师童正容、西南石油大学教师翟玮玮的研究,目前人们的心理危机主要包括:社会相对剥夺感,心理无助感,社会成员信仰缺失。福建南平市郑民生持刀捅杀小学生,其作案的原因据官方通报:一是与原单位领导有矛盾,二是恋爱多次失败,造成心理扭曲,借此报复社会。这已是当今社会竞争中失败者和边缘者极端心理危机的表现。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就可能引发激烈的社会对抗行为,引发恶性群体事件、暴力事件等极端社会情绪的大暴发。
  社会焦虑
  在急剧转型的社会中,竞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时刻存在,这些必然给社会成员带来心理焦虑和生活压力。观察我们身边,焦虑的社会事实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和认识世界。
  最近,刚从北大毕业的双硕士基金研究员袁健,因基金行业竞争残酷,在试用期遭末位淘汰,无法顶住内心的压力和抑郁情绪,于被解聘的当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此前一日,香港中文大学一名内地女研究生在宿舍内自杀身亡。警方在死者宿舍内找到一份遗书,相信其自杀原因与学业压力大有关。可见社会焦虑的蔓延,已到了引人焦灼的地步。
  根据社会焦虑及其研究成果。社会焦虑的发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部分焦虑阶段,二是普遍焦虑阶段。部分焦虑在任何社会都存在,而普遍焦虑是指在社会转型期间,绝大多数群体都受到焦虑的困扰,并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张力或紧张局势,从而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据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社会焦虑普遍的状态。它使社会的整合度降低,社会秩序失去控制,因而,容易导致人们集体性行为事件发生。那么,应付这种普遍的社会焦虑,就不仅是一个政府、单位或组织所能解决的,传媒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沟通手段和意义构建系统,在化解社会心理问题方面应承担独特职责。
  
  传媒化解社会心理问题的对策
  
  传媒解烦,实质是利用传媒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功能,整合多元冲突的价值观、培育共同的文化信仰、搭建意见交流沟通的平台、建立多样的心理疏导渠道,使社会成员享有共同的社会价值。同时促使人们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化解和释放。
  建立在这些机制之上的“传媒解烦”功能,就是对社会的“安全阀”理论的实践。以下对策,既有对解决前文社会心理问题的部分对应,也有不同程度的更广泛的延伸。
  价值重建――培育共同价值观
  传媒既是价值观的传播者和提供者,也是受众价值观的塑造者。新闻传媒在塑造社会精神文化、培育人们共同价值观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变革加剧,我国社会思想处于多元冲突时期,在社会价值取向上表现出告别神圣、远离主流、淡化价值、拒绝崇高的功利主义倾向。对此,传媒一方面需要通过日常报道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到读者心中。
  另一方面,价值观的传播不是简单宣传和灌输,而是通过鲜活与感人的故事去打动和感染读者。华西都市报曾报道,四川三台县水利干部叶树元连续18年无偿资助彝族、傣族、汉族等民族的33名贫困学生。他白天上班,节假日到苗圃打工、蹬三轮送货。为了增加收入,他白天上班,晚上打理花店,给客户送花,经常在凌晨两三点到成都进货,每天睡眠最多四五个小时。记者通过这些感人的细节和平民化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一位平民慈善家的人格和精神。华西都市报通过这样的鲜活人物的案例,去打动读者和影响读者,更容易将社会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递给整个社会,培育出正面的价值观。
  心灵抚慰――注重人文关怀
  处于高强度竞争的社会,人们不仅会面临日常的心理困境,也会遭遇重大突发危机事件的侵扰,对此传媒应充分发挥心灵抚慰功能,化解人们的心理压力或悲观情绪。
  面对人们日常的心理困境,大众传播的心灵抚慰功能主要是通过传递娱乐、提供休闲、解疑释惑来实现。娱乐既可以是一种身心的愉悦,也可以是情感宣泄和精神纾解,传媒可以通过娱乐信息的传递,达到与读者或观众的共鸣,形成一种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从而解除现实生活的烦闷。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大众传播则需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的报道观念。以汶川大地震为例,国内传媒以迅速、准确、全面的报道,展现了灾难现场的真实图景,也记录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团结拼搏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理性地、有节制地展现悲惨灾难的同时,更多关注灾难中普通生命,把对人的关怀作为报道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通过营造昂扬向上、激越奋进的舆论氛围,为灾区群众点燃了生命的亮光、播下了生活的希望,同时也给每一个读者带来自强自立的感动和震撼。
  意见交流――提供沟通渠道
  传媒是意见交流的渠道和中介。通过与大众传媒的接触和交流,人们不仅能够获得信息,更能满足自身的精神和心理的需求。而一个社会如果缺乏这样的公共交流和表达,就会处于封闭、失衡和焦虑状态。为回应读者的需求,传媒应加强信息交流渠道的建设,通过信息的交流,帮助读者处理困惑,解决问题。如楚天都市报、华西都市报等都市媒体较早开通了读者热线,它们把普通市民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及时解答和处理老百姓提出的问题,这样读者热线就扮演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沟通角色。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发展,新媒体在化解人们生活与精神世界烦闷中的作用意义更加重大,需要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文化塑造――构建和谐文化
  传媒是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文化的塑造者,通过健康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的构建,更有利于社会心理问题的化解。
  构建和谐文化首先是需要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我国引入市场机制后,人们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但人们的交往和感情却变得十分淡泊,信任减少,警惕增加,重视利益,轻视人际。对此,传媒应鲜明地站在维护社会诚信和友爱的角度进行引导,塑造良性社会竞争文化,对参与竞争的社会大众心理进行疏导,倡导人们形成和谐友爱、互帮互助、公平竞争的文化氛围。根据伯格纳的涵化理论,传媒在社会文化传播中能够发挥整合作用,并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长期效果。因此,发挥传媒文化传播的优势,建构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是解决社会心理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摘自《新闻实践》2010年7月)

相关热词搜索:解压 预期 机制 传媒解烦:社会“解压阀”机制的预期 传媒解烦 传媒与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