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在中东的利益_美俄中东能源战略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 “谁拥有中东石油,谁就拥有世界”。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美国,与持“能源牌”重返中东的俄罗斯战略相遇。美俄两国中东能源战略中存有异同,在利益上也存有共识与矛盾。本文通过对两国中东能源战略及政策进行比较,旨在对中国参与中东的能源角逐提供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 中东 美国 俄罗斯 能源战略
  中图分类号:D8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812(2009)04-0040-48
  
  能源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涉及国家安全的十分重要的因素。在当今世界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特别是石油,由于它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同时又因其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的今天,世界各国,无论是石油生产大国还是消耗大国都在积极地制定和完善本国的能源战略,以期在世界能源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中东的能源战略价值
  
  中东联结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由于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更被称为“世界油库”。
  1、中东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自从1908年伊朗发现石油开始,中东的石油资源不断被开发,因而中东在世界石油市场的战略地位也逐渐凸现出来,能源争夺战在世界主要能源消耗大国的参与中愈演愈烈,因而使中东成了备受关注的世界石油中心。截至2007年,中东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7553亿桶,占世界总量的61%,储产比更是高达82.2%;虽然2007年的产量有所减少,但中东的日产量还是达到了25176千桶,占全球石油总产量的30.8%。其中,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占12.6%,伊朗占5.4%,科威特占3.3%,伊拉克占2.7%。而中东的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至2007年年底,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73.21万亿立方米,占总量的41.3%,其中伊朗更是占到了15.7%。“目前世界其他许多地区石油资源已近枯竭,但是海湾地区石油的蕴藏量要比世界各地平均水平高出40年以上。”据英国石油公司2003年的测算,在今后的70年中,“波斯湾地区仍将是全球石油市场的核心,在未来甚至会变得更加至关重要。”因而,中东能源在现在以油气为主的世界能源结构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2、中东能源的战略优势
  中东地区除了在世界能源市场上占有量的优势之外,其油质的优势也是明显的。中东的石油地理分布非常集中,其含油构造位于一个狭小的马蹄形地带,大约从伊朗、伊拉克到沙特阿拉伯,称为金三角地区,那里的石油储量是中东石油的90%,而且油层埋藏深度适中,形成的油田数目多,储量大,油质好,易于开采,开发成本低,每桶仅为2--4美元。最重要的是,中东的石油产量大多可用于出口,而且油田所处的地理位置尤其易于远洋运输,其石油产区不是临海,就是在离海岸线很近的浅海。因此,质优价廉的中东石油对石油消费国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前欧洲进口石油中的60%、日本80%以上都来自中东。据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消费的石油一半以上将来自中东。因此,“谁拥有中东石油,谁就拥有世界”。
  
  二、美国的中东能源战略与政策
  
  1、美国的中东能源战略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和原油进口国,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依靠进口。长期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虽然在两次石油危机后美国不断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但2007年美国从中东地区的进口量为1.08亿吨,仍占美国总进口量的16.1%。据美国有关机构的估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东地区对美国的石油需求仍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获取石油一直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
  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美国更加把中东地区的石油视为本国的重大利益所在,“卡特理论”的提出和“与产油国相互依赖的经济制度”的构建则成为美国谋求中东石油利益的重要战略工具。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美国的中东石油战略趋于全面和系统化。进入21世纪,小布什政府制定的石油战略把中东放在重要位置,主张在降低美国对中东石油依赖的同时,加强对中东石油资源的控制。小布什上任第二周,就建立了由副总统切尼亲自挂帅的国家能源政策发展工作组(National Energy policy Department Group),工作组于5月提交了《国家能源政策报告(National Energy Policy)》,报告估计,到2020年仅中东的海湾地区石油供应量就占世界石油总供应量的54%-67%。因此,世界经济的发展将继续依靠欧佩克成员国,尤其是它的海湾成员国。报告得出结论,海湾地区是美国根本利益所在,是美国对外政策优先关注的焦点。2005年8月,小布什又签署了新的《国家能源政策法案》,它延续了2001年《国家能源政策报告》的精神。
  总的说来,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能源战略目标是:谋求在中东的主导地位、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以操纵国际石油市场,从而维系自己世界霸权。通过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使中东掌握在自己手中,进而实现“控制欧亚各大国的石油需求、防止潜在竞争对手出现,维护‘石油美元’体制、打垮欧元等强势货币,控制国际石油价格、钳制世界经济,进行油气地缘政治渗透,为构筑全球霸权铺路”的目的。
  2、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能源政策
  在现实利益的指导下,美国在中东为维护其战略利益,采取了以政经结合、官商联手并以不惜诉诸武力的军事占领密切配合的策略手段。
  政经结合:政治上的“大中东民主计划”,经济控制和经济制裁。
  对外输出美式民主和价值观是美国推行全球战略的一种重要策略。尤其是在中东、中亚这些美国认为存在“无赖国家”或“邪恶轴心”、恐怖主义泛滥的地区,美国更是强制推行其民主改造计划。2002年9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指出:“美国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积极地致力与穆斯林世界的民主发展。”2004年2月,小布什政府正式公布“大中东民主计划”,其核心是以武力在中东推行美国式的民主,强迫中东国家一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按照美国的价值观重塑其政治体制,借此根除恐怖主义,确保美国的安全。实际上,给中东送去民主,只是美国根除恐怖主义的浅层目标,其主要目的是借此削弱甚至控制中东产油国。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对未能把中东产油国纳入美国的自由民主的价值观和政治体系之中极度不安,他说:“波斯湾、中东虽已成为美国独一无二占有优势的地区,但这可能仍是表面的,甚至是脆弱的,主要是因为美国与它的阿拉伯附庸国之间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或政治文化与宗教的基本联系。此外,伊朗准备挫败美国,它可以依靠邻国的宗教同情心来这样干。由于宗教和民族主义合在一起反对任何异族的地区霸权,目前美国在中东的优势是不折不扣地建立在沙滩之上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对中东石油稳定供应的后顾之忧和把石油作为控制其他大国的工具,海湾战争后,美国一直试图通过建立“中东新 秩序”,在中东地区兜售其“民主、人权、市场经济”标准,对中东产油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造,从而把中东纳入美国主导的政治体系之中加以控制。
  经济上将相互依赖理论进行实践,使石油变为双刃剑。相互依赖是一种安全机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如果只是石油进口国对出口国在能源上单方面的依赖,那么进口国就会处于不安全的境地。当单方依赖变为相互依赖,那么这种利益攸关则使得双方俱荣俱损。美国为了防止欧佩克动用石油武器,就采取了构建欧佩克国家对美国依赖的战略,从而把石油武器变成一种对双方都有害的双刃剑。对此,美国参议员威廉-富布赖特在1978年曾经明确指出:“如果让产油国感觉到它们在美国的繁荣中具有直接而具体的利益,那么美国的风险就会减少。当前如何发展这种利益呢?最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依靠贸易和投资。”因而,21世纪的美国利用欧佩克国家国内资金吸收能力低,国际油价不断走高,急于向海外投资,更加加快吸收石油美元流向美国,存入美国银行,还鼓励海湾国家购买美国财政部的债券。其次,进一步向中东产油国开放金融市场,使中东产油国不断加深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依赖,以改变美国的单向依赖。再次,美国利用石油输出国急于实现经济多样化,迫切需要从国外引进先进工业技术和需要外国公司提供市场,支持美国公司对石油输出国的工业化建设大举投资,使石油输出国对美国投资者的技术和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美国还利用中东地区局势不稳定因素较多,石油输出国急于加强军备的需要,向石油输出国大量销售军火。
  而对于中东地区的反美国家,美国则使用经济制裁的手段予以遏制。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美伊关系急剧恶化,美国对伊朗实行单方面的经济制裁,冻结伊朗在美国的资产,还对在伊朗天然气领域投资额超过40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实行制裁。
  官商联手:政府支持本国企业、大石油公司增加对中东石油的垄断。
  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国家普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国际能源机构发表的中东能源投资展望报告显示,在伊拉克战争到2030年期间,中东地区总共需要在石油领域投资5000亿美元,才能不断增加石油产量,有能力与其他产油国竞争国际原油市场份额。因而,为了确保美国在中东的切实利益,小布"f-f-~指示美国进出口银行和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加强美国跨国公司贷款的力度,还要求国际金融机构向美国能源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此外,美国的跨国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在也门、阿联酋、卡塔尔,雪佛龙德士古在巴林、科威特、沙特、卡塔尔等也积极参与规模不等的油气勘探开发合作项目。伊战后,围绕伊拉克重建和石油开发,与美国政府关系密切的埃克森美孚等公司试图利用伊拉克政权更迭来“占据最有利的地位”。
  军事手段:不惜运用武力来调整在中东的石油政策。
  “9?11事件”以来,美国强势的反恐倾向使得中东地区(尤其是温和国家)的反美浪潮不断高涨,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地位越来越受到严重的挑战,美国的石油利益也受到了直接的影响。为了重新确立美国在中东的绝对优势地位,小布什不惜发动战争来调整其在中东的战略格局。
  2003年3月,美国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名发动伊拉克战争就是明显的例证。战争至今,伊拉克人民的生活状况仍不见好转,美军所宣称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也因根本没有找到而不攻自破。
  2007年3月,美国政府参与制定的一份新石油法草案在伊拉克内阁获得通过。该草案规定“伊拉克80个已知油田中的65个将由外国公司来开发;伊拉克将与这些外国石油公司签署产品分成协议。合同期长达15至35年,外国公司最初的利益分成将高达75%。”7月,这项草案在伊拉克议会中通过,而在伊拉克占有优势地位的美国将在这块诱人的石油蛋糕中分得巨大的利益。因而,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意图也显现出来。
  
  三、俄罗斯的中东能源战略与政策
  
  俄罗斯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能源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的有利行情下,俄罗斯大打“能源牌”,在国际舞台上纵横捭阖,以振兴俄罗斯经济。能源外交也就成为了俄罗斯外交中的重要内容。所谓能源外交,是指外交、外经和能源等部门会同能源公司,为实现对外能源政策的目的和任务而开展的各种实际活动。
  1、俄罗斯的中东能源战略
  俄罗斯是世界油气生产大国,2003年5月22日俄罗斯政府正式批准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预测:俄罗斯的石油资源量为440亿吨,天然气储量居于世界第一,探明天然气储量为46.9万亿立方米,几乎占全球储量的1/3。近年来,俄罗斯不断发展本国的能源产业,并将其视为刺激经济复兴的重要力量,把能源作为推行对外政策的工具。
  面对中东这一世界能源的重要产地,处于“卖方市场”的能源市场,使得俄罗斯与中东自然成了能源出口的竞争对手。虽然中东地区的石油优势仍然存在,但是世界能源进口国为了减少对中东地区的能源依赖,都纷纷寻求新的进口渠道,俄罗斯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中东地区对俄罗斯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尽管在俄罗斯独立之初,在对中东的外交战略上有过缺失,但是普京上台后对中东地区的重视与战略的调整则更显示出中东的重要意义。从地缘上讲,中东是关系到俄罗斯本土及其南部安全的重要因素。从能源上讲,与中东石油之间的矛盾与合作,是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外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特别是“9?11”后,俄罗斯与欧佩克的价格战是重要的表现。
  俄罗斯对主要出口国能源外交的基本思路是:加强沟通、推动合作、平等竞争、共同维护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与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有利于石油生产国的国际能源秩序。
  由此可以看出,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战略目标是:视海湾地区为“能源伙伴”,积极参与油气开发和加工,提供油气开采设备。利用能源领域的合作加强与海湾国家的关系,积极参与中东事务,打破美国对中东能源的垄断局面,提高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为建立“天然气欧佩克”奠定基础。
  2、俄罗斯的中东能源政策
  面对美国对中东的渗透和垄断,俄罗斯也不甘示弱,以能源为媒介,从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加强与该地区国家的联系与合作,挑战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地位,以维护在该地区的油气和战略利益,重塑大国形象。
  政治上:主动出击,恢复与中东大国的关系,积极参与中东事务,保持与主要能源大国的联系。
  2007年2月11日,在出席了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后,普京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约旦。冷战期间,中东曾是美苏长期激烈争夺的地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淡出了中东地区,这次普京的中东之行是俄罗斯总统对中东地区的第一次访问,标志着俄罗斯在时隔多年后重新进人中东地区。而普京对沙特的首访也是俄罗斯(前苏联)国家元首80年来首次访问沙特。能源合作是普京本次访问的重要议题。据悉,俄罗斯和沙特同意通过一个联合委员会协调石油价格,以保障全球石油供应畅通,促进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平衡石油供应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等。随同普京访问的庞大的经贸代表团成员与沙特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对口接触和 座谈,普京也参加了相关活动。双方在经济、能源和新闻等领域签署了加强合作的协议。此外,普京还与三国领导人讨论了巴勒斯坦问题、伊拉克局势等地区和国家问题。俄罗斯在推动和平解决中东问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肯定,这提高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地位和政治影响力。
  经济上:积极参与中东石油的开发,推销“天然气欧佩克”理念。
  在伊朗,由于美国对伊朗实施制裁,没有美国公司参与伊朗的石油开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积极参与伊朗油田的开发。据报,俄罗斯第3大石油公司、由俄罗斯秋明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组建的TNK-BP合资公司正在研究开发中东地区―些国家的有希望的油气项目的可能性,这些中东国家包括伊拉克、也门和约旦。可以看出,俄罗斯在中东的能源开发方面,已经逐步实践其《2020年前俄罗斯的能源战略》目标――扩大俄公司在国际市场存在的地理范围。
  而在天然气领域,俄罗斯则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举动。2005年,俄罗斯工商会主席叶夫根尼?普里马科夫访问了多哈。2006年,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与卡塔尔外交大臣哈马德?本?贾西姆举行了会晤,双方确认了加强双边能源合作的意愿。俄罗斯与卡塔尔在天然气领域中有更多的利益,因为这个中东国家控制着世界第三大天然气储量一-11.2万亿立方米。如果与伊朗和阿尔及利亚一起,俄罗斯和卡塔尔建立起一个“天然气欧佩克”,其所控制的天然气市场份额比实际的欧佩克所控制的石油份额要大得多。2007年2月,在同卡塔尔埃米尔谢赫?哈马德举行会谈时,普京表示,“不反对建立一个类似于欧佩克的天然气输出国组织,天然气出口国的确有必要协调彼此的行动。”此前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曾表示,伊朗和俄罗斯可以建立一个类似欧佩克的天然气输出国组织。普京的表态,是俄方首次对伊朗的提议做出积极回应。虽然目前这个“天然气输出国组织”只是初步的构想,尚不具备太多的现实意味,但天然气储量位列世界第一的俄罗斯与分列第三和第四位的卡塔尔和沙特阿拉伯将探讨这件事本身就非常值得关注。
  外交上:在伊拉克问题上反战不反美,在伊朗核问题上灵活地坚持原则。
  在伊拉克战争前,俄罗斯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反战立场,其实这里俄罗斯考虑到更多的是在中东的经济利益。因为俄罗斯是海湾战争以前伊拉克最大的贸易伙伴,据联合国官方统计数字,从1996年年底至2002年7月31日,俄罗斯共向伊拉克出售了41.8亿美元的商品,包括食品、药品和采油设备。在价值上位居所有其他参与“石油换食品计划”国家之首。俄罗斯在伊拉克石油开采和转手销售中也获利匪浅。与上述现实利益相比,俄罗斯更担心伊拉克石油资源和生产潜能落入美国之手对俄罗斯可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害:一方面,国际油价下降直接影响俄罗斯石油美元收入,并进而影响俄罗斯经济的复兴速度;另一方面,美国一旦掌控伊拉克石油,对与俄罗斯的石油合作的兴趣将大为减弱。虽然反战,可是俄罗斯没有发表过过激言论,普京将美方发起的这场战争定性为“政治错误”而非“侵略战略”,正是基于“反战不反美”的立场。
  在伊朗核问题上,普京不顾美国反对,坚持与伊朗发展核能合作,帮助伊朗建造核电站,而且反对国际社会对伊朗核问题的制裁。这是因为俄罗斯与伊朗建设的布什尔核电站价值超过8亿美元,预计将马上投入使用,如果伊朗受到制裁,则俄罗斯在伊朗心目中的信任度将大打折扣,从而影响到双方的军事武器的交易和合作。另外,对于美国在中亚和东欧对俄罗斯战略空间进行挤压的咄咄逼人之势,俄罗斯需要把握好伊朗这张牌,调整其地缘政策,以增加与西方世界谈判的筹码。
  
  四、美俄中东能源战略比较分析
  
  (一)共同点
  1、在战略目的上,双方都是基于能源安全的需要与考虑
  所谓的能源安全,是指公民、社会和国家对一次能源与电力的可靠和连续供应免受内外威胁的一种保障状态,它反映了保持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程度。对于大部分依靠进口来保障能源供应的发达国家来说,其能源安全首先是指在可接受的经济条件下保证从外部长期连续进口能源。因而,对于美国来讲,减少对中东地区的能源依赖,但加强对中东的控制,确保其在中东的绝对优势,拓展其能源进口渠道,积极推动能源来源多元化,是维持其能源能够得到持续供应的重要战略目标。而对于俄罗斯来讲,作为能源出口大国,维持能源价格的高位运行和稳定对于其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安全,乃至经济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应全球一半的原油需求的欧佩克,尤其是欧佩克中的中东国家在石油价格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据估算,每桶原油价格每下跌一美元,俄罗斯财政收入就会缩水二十亿美元。因而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俄罗斯也是石油生产大国,同时也是出口国。俄罗斯希望石油能够保持一个稳定的和可预测的价格”。
  2、战略执行中,都以能源为媒介,积极插手中东事务
  中东作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同时,其丰富的油气资源,更成为大国争夺的竞赛场。作为美国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中东的石油固然重要,但维持美国在中东的战略优势则是更重要的目标。因而,美国借能源需求之力,与沙特等中东产油国维持良好的经济关系的同时,美国在中东也建设了一些重要的军事基地,如沙特阿拉伯朱拜勒、巴林麦纳麦(美驻中东海军司令部驻地、美第5舰队驻地)等海军基地以及沙特阿拉伯的宰赫兰等空军基地。为了维持其能源安全,对中东的政治形势的控制似乎必不可少,对于中东的阿以冲突等政治问题,美国则持有责无旁贷的大国心态,历任国务卿均积极奔走游说,虽然收效甚微。
  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俄罗斯重返中东,手中持有的一张牌便是能源,利用在能源出口合作上的共同利益优势,俄罗斯很快就能和中东的产油大国进行密切的接触,从而在取得产油大国的好感之后,进一步向中东地区渗透。在阿以冲突问题上,俄罗斯积极与哈马斯接触,独立于美国的亲以政策,使得俄在中东的政治影响力大为提高
  (二)不同点
  1、能源战略的定位不同:由于两国在国际的力量对比中显示出不同的地位,其战略定位也不同
  美国现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全球战略的总目标是要维护和加强美国对世界的“领导权”,实际上就是世界霸权。从地缘政治战略上讲,美国历来重视中东,中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能源储藏丰富,是美国实现其全球领导地位的一个重要保障。著名学者默登就说过:“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该地区,简直难以想象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还会存在。”在能源战略上的表现则为,美国通过伊战,加强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将大大增强其对世界经济的“牵引力”和对欧佩克的威胁,也有效切断了恐怖主义的部分经济来源。
  俄罗斯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冷战结束后实力的巨大削弱使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不如从前。作为转型国家和能源超级大国,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巨大的出口潜力是它制定完整的能源战略和开展能源外交的客观物质基础。能源作为俄罗斯崛起的一张王牌,俄罗斯政府通过借鉴世界主要国家能源战略制定的经验,并综合国内外各种因素,逐渐形成了自身 独特的能源战略。《俄罗斯2020年前的能源战略》的出台将“能源战略”概括得非常清晰,那就是通过能源外交来“获取最大的国家利益”。随着其经济的发展,在中东,俄以能源为媒介,加强与中东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
  2、能源政策的多元化程度不同
  由于美俄的国际力量的强弱对比比较明显,在中东战略的政策贯彻上,更明显的表现为多元化程度的不同。美国全球战略在历史的进程中的不断被深化,使得其在中东的战略也比较系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多方面政策紧密配合,相互支撑。政治上的“大中东民主计划”与经济上的“石油美元”体制的结合,政府为跨国公司在中东垄断更多的资本铺路,更重要的是军事上的进攻和占领,为美国在中东攫取更大的石油利益打下了基础。政策上的多元化让美国在处理中东问题时可以使用不同的砝码与手段,外交上则更为灵活。
  相对于美国政策的多元化,俄罗斯也注意到了这点。不仅利用能源合作这一外交手段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还借此拉近与中东产油大国的距离,而且在政治上还采取有别于美国和欧盟的相对独立的政策,为重返中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受国力的限制,俄罗斯在中东没有军事力量的真正渗透,缺乏像美国一样的武力震慑力量。然而,在伊拉克和伊朗问题上,俄罗斯的特殊利益所导致的不同立场,使得俄在同美国的博弈中更为主动。
  3、能源外交的手段不同
  能源政策的多元化程度的不同,使得两国在能源外交上的表现手段也不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能源外交方式更为多样化。领导人出访,如2008年1月小布什对中东科威特、沙特等七国的访问;2009年3月,新一届政府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上任后不到两个月便访问中东,这足见对中东地区的重视。此外,为解决中东问题,美国还专设中东特使。美国领导人在中东地区的频繁出现不失为一个很好的例证。当然,2007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中东之旅,以及2008年3月俄外长拉夫罗夫的出访中东,是俄罗斯政要外交的实例。然而,对于国际油价的影响,美国对石油美元的操纵以及对伊拉克石油产量的控制更显优势。美单方面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也影响了国际能源的格局。俄罗斯在金融手段,特别是国际禁运方面对中东的影响就不足以与美国相抗衡了。
  (三)共同利益
  1、美俄都希望欧佩克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控制力下降。美国作为能源进口大国,以低廉的石油价格进口石油是其最大的利益。而欧佩克(特别是中东产油大国)通过对石油产量的控制对石油价格的影响着实让美国头疼。美国出兵伊拉克,占领伊石油资源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借此打破欧佩克对石油产量的严格限制及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而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与稳定是其维持能源安全的重要一环。欧佩克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力之大使得俄罗斯在石油出口方面的优势减弱。因而,美俄都希望打破欧佩克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垄断地位。
  2、美俄都希望美国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从美国角度来讲,减少对不稳定地区的能源进口依赖是当务之急,实行能源进口多元化一直是美国致力的目标。中东地区产油虽多,但出于对安全的考虑,美国一直都在不断减少中东石油的进口份额,而把目标投向了里海、非洲以及俄罗斯。作为中东的竞争对手,俄罗斯也希望美国的注意力从中东地区逐渐转向,最好开始关注俄罗斯,这使得俄罗斯的能源出口的份额增大更有了保障。
  (四)矛盾冲突
  1、战略定位与能源开发的冲突
  美国实行一系列的能源政策与能源外交,目的就是维持其在中东的主导地位,维护其在中东的绝对利益。而俄罗斯在经济力量增强后积极与中东国家接触以及对中东事务的积极介入,本身就是对美国在中东霸权地位的挑战。
  在能源开发领域,美国借伊战控制了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在对其开发上不让其他国家,尤其是与伊拉克经济关系密切的俄罗斯石油公司染指。在伊朗,由于美国公司不参与能源的开发,俄罗斯的跨国公司便有了一席之地。
  2、俄不希望美完全控制伊拉克,而减少对俄能源的依赖
  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使得其对伊拉克的石油产量的控制更为有利。通过低廉的价格对伊拉克石油进口的增加,是美一个重要的能源策略。而对于能源出口大国俄罗斯来讲,这一点是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会使美国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进而减少俄罗斯能源的出口量。
  3、俄希望建立一个天然气欧佩克,加强自己的能源控制地位,美国心有余悸
  建立一个天然气欧佩克,是俄罗斯一直以来的能源外交理念。作为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俄罗斯在石油出口方面受欧佩克的掣肘,已很被动,如果再在天然气领域不能占主导地位,那么对俄罗斯能源兴国的战略构建就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而,俄罗斯在能源外交中,一直积极加强与卡塔尔、伊朗等国的能源对话,并且积极推销其天然气欧佩克的理念。美国对此高度警惕,心有余悸,如果俄罗斯真的建成了天然气欧佩克,并占主导地位,那么俄实力的增强会更快,与美国在欧洲的控制力竞争则不可避免。
  4、俄在伊朗问题上的态度――天然气合作与核能源的合作,使得美国在政治和能源上处于被动地位
  俄罗斯在伊朗问题上所持有的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立场,表现为天然气方面的合作以及核能源的合作,使得俄罗斯在处理伊朗核问题方面占据了主动地位。俄罗斯与伊朗的能源合作与开发,有利于俄加强对伊朗的影响。美国单方面对伊朗的制裁,不仅使美国失去了伊朗境内的石油开发机会,也使美国在处理伊朗核问题上,与伊朗的正面冲突更加明显与尖锐。伊朗也成了俄罗斯在中东与美国对抗的一个很好的砝码。美国新总统奥巴马2009年2月给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写了一封“密信”,大致内容是如果莫斯科帮助美国让伊朗停止开发远程武器,那么作为交换,美国也将停止在东欧部署新的导弹防御系统。
  
  小结
  
  中东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能源战略价值吸引着世界大国进行能源博弈。美俄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中东能源战略与政策。而中东能源战略是其欧亚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冷战后主动采取攻势。俄是强势崛起后重新“返回”。美国的优势是经济实力、军事威压和技术、经验,劣势是地理上相隔太远,中东的反美情绪很重。俄国的优势是地缘毗邻和能源利益共同,传统的历史联系,劣势是财力。当然,两国能源战略和政策的实施并非一帆风顺,例如金融危机就构成了共同的不利影响。
  美俄在中东能源问题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既有共同利益,又存在矛盾冲突。二者在中东能源上的竞争与合作既与其在中东传统地位与影响力有关,更伴有新的因素,如能源外交名义下的地缘政治,政治利益掩盖下的经济企图等等。美俄在中东的战略政策的交织与碰撞显示出两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博弈,不是简单的零和博弈(强调博弈双方的利益冲突,忽略合作的可能性),而更多的是变数博弈(各方收益总和不等于零,参与者互有得失的可能,既存在共同利益,又是一种竞争关系,它们既可以选择合作,也可以放弃合作)。而双方的选择更多的是依据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

相关热词搜索:中东 美俄 能源 美俄中东能源战略比较分析 美俄关系的原因 美俄关系最新消息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