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超市风行英美|慈善超市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在美国,每到周末,总有很多居民去“慈善工厂”捐物,凭收据可享受免税政策,也可去慈善超市购物。慈善超市是将市场机制引入慈善事业的一种尝试。      慈善超市,是流行于西方国家一个多世纪且仍在发展壮大的一种社会援助形式,也是当代西方,特别是美国慈善事业主要的运营模式和筹款方式。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为缓和贫富悬殊的社会矛盾,弥补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漏洞,提高公众特别是富裕阶层扶弱济贫意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慈善超市源起于美国
  
  慈善超市于1902年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美国慈善机构借助慈善超市这样一种运作方式,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慈善运作实体――“好意慈善事业组织” (Good Will),它是非营利机构开办的免税“公司”,总部设在洛杉矶,分支机构(“好意公司”)遍布全国各地,并在世界37个国家中有会员。其主要业务是接收、处理、销售市民们捐赠的旧物,用销售这些物资得到的善款为残疾人、失业者、新移民等兴办各种类型的福利工厂、职业培训机构和就业安置场所。
  “好意慈善事业组织”的经营方式,一般采用“前店后厂”模式,即前面是慈善超市,后面是捐赠物品的维修处理车间、工厂。捐赠物资通过洗涤、整理、修配、包装、估价等一条龙作业后,上架销售,非常专业化。职员一般需要接受商业管理培训,并有一个实习期,然后才能获得全薪工作。
  在美国,每到周末,总有很多居民去“慈善工厂”捐物,凭收据可享受免税政策,也可去慈善超市购物。慈善超市是将市场机制引入慈善事业的一种尝试。一是它解决了经常性捐赠存在的很多问题。在经常性捐赠工作中,捐赠物资的整理、清洗、维修装配、包装、储藏、运输以及发放,必然存在成本开支和场地问题;慈善机构为了这些旧物资而发生费用,从经济核算的角度来说往往很不划算。通过慈善超市的运作方式,不仅可以消化费用开支,还可以赚取利润来筹集扶贫济困资金。洛杉矶橙县的一家“好意公司”年收入2400万美元,全美国整个系统的年收入达30多亿美元。二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可以安置很多下岗人员和残疾人。目前,该系统有3万~6万人从事这项工作。而仅橙县的“好意公司”,累计先后帮助160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副总裁南希女士本人就是一名坐在轮椅上工作的残疾人。三是慈善超市可以使一些不太宽裕的居民获得低廉的生活日用品。比如市民买一台新电脑需要500至600美元,而在慈善商店经过维修或重新装配的电脑一般也就200美元左右,而一些普通西装等衣物则更便宜,有的仅卖1美元。
  
  扩张的英国慈善商店
  
  英国慈善商店类似于美国的慈善超市。仅以2000年为例,几乎遍及英国全境的6000余家隶属于不同慈善机构的零售店,就实现年营业额合计3.5亿英镑(折合人民币达52.5亿元),成为筹集慈善资金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近年来慈善商店正以近5%的年增幅(即每年净增257家新店)的速度成功扩张,已遍及英国大小城镇,是距离普通民众最近、最为常见、最触手可及的慈善事业运营机构。不论是在繁华喧嚣的大都市,还是在偏远静谧的小镇;不论是在城镇中心区的商业街,还是在周边地带的居住区,都不难发现这种非常规经营的特色店铺。大到衣柜、沙发,小到锅碗瓢盆,种种琳琅满目的货物都以绝对的低价出售。不时还会有捐赠者拎着大包小包的书籍、影碟、唱片、毛绒玩具、服装等各色物品到访,以至于很多家超市门口不得不贴出“今日恕不接受捐赠,请改日再来”的告示。慈善商店与当地社区成员的联系,以及公众在日常捐赠、消费中的参与已达到非常高的程度,很多捐赠者甚至与某一特定或某一连锁品牌的慈善商店建立起某种自由选择前提下的忠诚信任关系。
  慈善商店与一般意义上的零售商店相比,具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非营利性。由于慈善商店所售商品均来自捐赠者的无偿赠与,因此,它都不是以盈利而是以社会援助为目的的。这里所实现的“社会援助”包含三个层次,即所有营业收入扣除必要开支(如水电、店面租金)均用于对某一特定弱势人群的经济援助;出售商品行为本身就构成援助事实,即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品,以绝对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出售给假定的低收入人群;所有雇用的店员都限定于需要经济援助的、尚有劳动能力的弱势人群。这一雇用政策有助于实现解决受困群体就业岗位,进而实现社会援助的目的。二是公益性。除少量付薪的店员(弱势人群、专业经营管理者、稀有商品价值鉴定专业人士等)以外,绝大部分店员由志愿者构成。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慈善商店的运营成本,更充分发挥了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作用,扩大了慈善理念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使得扶贫济困的意识深入人心,促使慈善成为公众自主、自发、自觉的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的慈善商店都是由慈善机构经营的。慈善商店里面的员工大都是不拿工资的志愿者。政府对慈善商店只征收很少的税,交的房租也很低。超市里的物品都是无偿捐献来的,人们将自己不用的东西送到店里,店里做登记后,将适合在当地使用的留下,不适合的运送到慈善商店指定的地方,再统一送往需要地。商店出售物品获得的收入定期交给慈善机构。慈善机构用这些善款资助一些项目。每个慈善机构都有自己的主题。比如,British Heart Foundation是帮助心脏病人的;Cancer Research是帮助癌症病人的。慈善商店的开办要经过一个叫Charity commission的机构审批。慈善商店的经营要遵守法律;钱的去向要符合慈善机构的主题;必须保证将收入的一个固定百分比投入到慈善主题的项目中。
  
  链接:
  方兴未艾的中国慈善超市
  我国的慈善超市最早出现于上海,随后,在广州、沈阳、温州、苏州等地也都陆续开办起来。在《浙江省慈善超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慈善超市”定义为:包括奉献超市、爱心家园、真情超市等,是指以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为依托,以解决社会困难群众临时生活困难为目的,以有针对性地募集和发放为主要形式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或社会救助机构,是社会捐助和慈善事业结合的重要载体,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在基层的重要平台。慈善超市救助的对象是社会困难群体,包括城乡低保户、高于低保标准的边缘户和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其他居民。据有关部门介绍,我国的慈善超市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获得了预期社会效益,慈善团体和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尽管发展和完善的路很长,但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澳大利亚慈善商店
  成老年志愿者乐园
  慈善商店在澳大利亚非常常见,几乎每个社区都可以看到红十字会、救世军或者是救助儿童会的慈善商店。店员基本是60到70岁的老年志愿者,甚至有需要借助拐杖的80岁的老人。也有家庭妇女,孩子大了就来帮忙,学校假期时也有中学生过来帮忙。大部分志愿者都是做半天。当然,工作内容十分简单,但非常忙碌,充足的人手是必不可少的。志愿者都是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去帮忙,来去都会签到。
  工作流程是,每周有一天会从总部发来3至4大包的旧货,其中包括衣服、服饰和包包等物品。然后大家把东西分类,挂在架子上打上价格标签。标价有个固定的标准。例如:长袖上衣6澳元、短袖上衣5澳元、长裤7澳元、短裤5澳元等。如果遇到特别好的质量上乘的,店长会特别标价。
  加拿大流行车库义卖
  在加拿大,每周二晚上人们可以把旧衣物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有需要的人可以去捡。“车库拍卖”也经常见到,只要进行简单的登记,居民就可以拿出不用的旧东西进行售卖,很好的电动玩具、滑冰鞋、滑雪服就几元钱,孩子们也会参与到拍卖的过程。旧物流通已经是一个惯常的现象。

相关热词搜索:风行 英美 慈善 慈善超市风行英美 慈善超市 慈善超市简介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