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报》小报化改革探析|泰晤士报的改革

发布时间:2020-02-2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03年11月26日,有218年历史的英国《泰晤士报》正式“瘦身”,除了周日出版的《星期日泰晤士报》保留对开大报(broadsheet)版式外,其他时间全部以4开小报(tabloid)版式发行。2004年11月1日起全部改为小报。
  从上世纪末开始,英国和澳大利亚开始将区域性的大报版面变小,拉开了严肃大报小型化的序幕。1992年,《卫报》把其第二板块(即T2板块)以小报形式出版,主要刊载类似国内报纸专刊、副刊的内容,吸引了不少分类广告。近年来,《泰晤士报》《独立报》也相继推出自己的一些小报板块,但把整份报纸的式样全部“小报化”还是第一次。在《泰晤士报》和《独立报》等传统严肃类大报纷纷以“小报”的面目问世后,出现了“小开张大报”(broadloid)这一新名词。
  
  改革背景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媒体必须与时俱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要生存主要靠发行量和广告,传统大报多以广告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商家往往根据发行量选择媒体投放广告,这使得报纸必须要赢得尽可能多的读者,否则就会持续亏损而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民阶层在社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他们成了报纸的主要消费群体,西方的大报与小报一样也采用商业经营模式,像《泰晤士报》之类的高级报纸要想在竞争中不出局就不得不重视市民阶层,并根据他们的需求相应地调整版式及风格。
  读者需求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阅读习惯也就发生相应变化,这就要求同样面向市场的高级报纸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改变过于单调的版面,增加图片,引入导读以加快读者的阅读速度。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都市人生活压力加大,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更希望阅读轻松愉快的材料从而放松精神得到心灵的愉悦,人们迫切需要通过媒体获得生活资讯,这就要求大报必须改变严肃的面孔,更加贴近生活,加入一些软性元素。
  技术的发展使各类媒体与大报抢夺受众。
  一是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将报纸、广播、电视各类媒体集于一身,其诸多优势对报纸造成很大威胁,成为大多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一项调查数字表明,在近15年间,仅在德国,读报的中青年就减少了近一半。英国自1990年以来,24岁以下的青少年读者减少了三分之一。
  二是免费报纸和地铁报的出现:英美等一些西方媒体为了应对竞争纷纷发放免费报纸,广告是其经济来源,地铁报是指在地铁免费发放,消息短小精悍,很少有评论,有效信息量大,版面通常采用小开张,方便携带,适合快速阅读,受上班一族青睐。网络、免费报纸、地铁报纸对大报造成了很大冲击使其读者数量锐减,在与这类媒体的对弈中大报必须求变图存。
  报界持续亏损。
  一方面从大环境看,由于新媒体的冲击整个报界的发行量都在持续下滑,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5年,英国报纸发行量总体上下降了1/5,而英、法、德等国的多数大报每年减少1~2万份。美国一些大报的发行量也出现萎缩,另一方面,《泰晤士报》危机重重,销量锐减,1981年,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收购该报,为扭转亏损,默多克认为“问题完全是发行量”,于是从1993年起对竞争对手发起长达12年的价格大战,初期颇有成效,销量一度增长24%。但从长期来看,12年亏损达1.75亿英镑。降价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发行量,但却不是根本解决办法,因此,《泰晤士报》要想扭亏为盈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读者需求而进行改革。
  
  改革措施
  
  2002年默多克大胆聘用年仅41岁的澳大利亚人汤姆森任总编辑。这是《泰晤士报》200多年来首次任命非英籍总编,他对该报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第一, 读者定位:所有年龄段。
  过去《泰晤士报》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知阶层,其中中老年和男性读者占大多数,改革是为了赢得青年及女性读者。总编汤姆森说:“我们的读者对象变得越来越好,有了更多的年轻读者、女性读者,从长远看,这是一个很好的基础。我的策略是把更多的钱投入到产品中,使读者花更多的时间读他们的《泰晤士报》”。
  第二, 编辑方针的变化。
  汤姆森说,“现在的《泰晤士报》既面临着同行间的激烈竞争,也面临着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现在的读者都很忙,没有一个读者会每天读完所有版面上的内容。考虑到市场形势严峻和读者选择性阅读等因素,包括报纸形态在内,《泰晤士报》必须有所变化。”一方面,汤姆森不愿将改革后的《泰晤士报》称为tabloid,而称其为compact―一种紧凑的版式,并称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小报不同,仍然保持着高雅的格调,是行小报之型大报之髓。而事实上,采用了小报版式的《泰晤士报》在报道的方针、内容上都有了相应调整,汤姆森就曾提出报纸应该方便阅读,提高可读性,从而提高发行量。
  第三, 版面的变化。
  这是小报化改革的最显著标志。先是版式方面抛弃了大报厚重的劣势,采用小报的4开版式,这主要是为了方便读者在乘坐公交车,地铁时便于阅读。再是采用了更多生动活泼的版面语言,精选新闻照片,重视利用漫画、图片等元素,以抓住读者。其次,其T2版块也很有特色,类似于报纸的专刊、副刊,是很重视视觉效果的杂志化日刊,《泰晤士报》的小报化改革就是先从这一板块开始的,在小报版本中T2版块独立成叠。最后,是该报的导读,头版和各版都有不同层次的导读。在头版报头下方,横排8栏,基本采用照片和简洁的文字,目的是吸引读者。一版右下方还有个“INSIDE”栏目,简单介绍内页要闻。在第二版左侧以两栏到底的版面,也对各版及网站重点内容进行导读。另外,在各板块封面对本板块内容进行更详尽的导读。
  第四, 报纸内容特色的调整。
  改革后的《泰晤士报》扩大了报道范围,多元化的栏目设置满足各年龄段读者的需求。汤姆森认为高品质的新闻必须能抓人,生动有趣,因此,《泰晤士报》努力做到“以跳动的文字抓住读者” 。
  第五,渐进方式稳步改。
  在小报化改革过程中,《泰晤士报》采取稳健的做法让读者进行选择,先试用大报小报两种形式,五个月后90%的读者都选择了小报,这样才正式全面推出小报。让市场决定报纸改革的方向。
  改革影响
  一方面,《泰晤士报》自身的发行量因改革而上升,根据英国报刊发行稽核局公布的数字,《泰晤士报》小报版推出后的第一个月,该报发行量是63.6万份,比上月增长2.29%,增加1.4万份。另一方面,影响了其它国家的报业。自《独立报》《泰晤士报》实行小开张后,欧洲、美洲、亚洲各国的大报也纷纷瘦身。
  《泰晤士报》等一系列大报的小报化改革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大报采用小报的样式不可避免地要在内容上接近小报,即出现所谓的新闻娱乐化,以趣味性和抓住读者的眼球为首要标准,在硬新闻中加入一些软性因素,这就可能使大报也走向媚俗化,长此以往,大报必定不断降低报格。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大报实行小开张的形式是表明高级报纸吸纳了更多民间文化信息,更加贴近大众。
  在世界诸多大报的小报化改革中,《泰晤士报》无疑是最具代表性和示范性,小报化有利有弊,随着新媒体的冲击,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未来报纸的发展趋向仍困惑着新闻从业者。

相关热词搜索:泰晤士报 探析 小报 《泰晤士报》小报化改革探析 泰晤士报改小报 泰晤士报改革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