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工作拓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是一个随社会时代变化而不断充实和拓展的变化过程,它根源于、紧扣于时代脉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变化及其形成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突出。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观念,如和谐理念、诚信观念、生态观念等。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加强这些观念的教育和宣传,使之为广大群众所认同、内化,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撑。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具体化,它是教育主体作用和影响客体思想的政治理论、政治观念及社会道德规范等知识体系,它构成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因素。思想政治工作内容是一个随社会时代变化而不断充实和拓展的变化过程。它根源于、紧扣于时代脉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社会变化及其形成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突出,如果不坚持从实际出发拓展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而是将其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必然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时代感和生命力,制约思想政治工作功能的充分发挥。
  
  一、加强和谐理念和诚信观念教育
  
  所谓和谐,就是合作、融合、协调等意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注重协调发展的社会,包含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心灵的和谐。它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对我国传统“和”文化、“和”思想的继承和弘扬。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着力加强和谐理念的教育。第一,挖掘传统和谐文化资源,加强和谐理念的教育和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传统和文化的研究,利用媒介宣传、集中讲解、分散讨论等形式,对广大群众进行和谐理念的教育和宣传。使追求和谐成为人们的内在动力,逐步形成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二,取“和而不同”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人民内部矛盾。和谐理念的核心是“和”,但“和”并不是没有矛盾和斗争,因此要“和而不同”,承认差别和矛盾,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联系实际进行教育,帮助群众正确认识并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人民内部矛盾,引领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诚信,即诚实守信,它是基础性道德。不论哪个时代,哪个社会,哪个国家,什么阶层的人,诚信的人都是社会所称赞的,都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然是一个诚信社会,为了弥补当前这一“相对紧缺的道德资源”,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加强诚信观念的教育。第一,恿想政治工作研究部门要大力加强信用文化的理论研究。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深入分析探讨新形势下信用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不断增强诚信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形成讲诚信的良好氛围。构建诚信社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部门要重视外部因素的作用,将诚信教育与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宣传和教育,构建良好的信用社会氛围;第三,开展诚信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诚信教育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全民做起,教育他们不撒谎、讲信用、守承诺。条件允许的地方还要利用各种信息网络专门开展诚信课程。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使诚信成为社会宝贵的道德资源。
  
  二、强化法治观念和创新理念教育
  
  法制是社会和谐的制度保障,为了促进人们认同和谐社会制度的合法性,为了鼓励人们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民主和和谐,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强化法治观念的教育。这种教育不仅针对群众,也针对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可以通过组织法制学习、竞赛。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案例分析等,引领干部和群众逐步树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观念;可以结合新形势下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教育广大人们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法律来规范个人的行为,使法制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约束力量之一,成为有效化解彼此之间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
  舆斯本曾经说过,一个充满创造能力而生机勃勃的社会必将成为最发达强盛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一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创新理念的教育。创新意味着对陈规的突破。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因此创新理念的教育重在使思想从僵化、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博采众长,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丰富教育手段,倡导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调动广太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使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鼓励工作对象抛开陈旧思维方式的束缚,引导和启发他们进行创造性劳动;可以进行大量的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创新性人才涌现的文化氛围。
  
  三、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态伦理教育的内容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欠缺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在“健康”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所谓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提高人们心理素质,增强人们心理承受能力,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教育。当前。各方面的竞争异常激烈。巨大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往往导致一些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严重者甚至还患上了心理疾病,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的教育、调节和治疗。则可能降低学习、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构建心理调整体系。特别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调查、采访及时发现问题,利用讲座、沟通、咨询、治疗等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疏泄消极情绪,逐步消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人们不断完善自己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确保心理健康。
  此外,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思想政治工作要增加生态伦理教育,切实关注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对干部和广大群众普及科学发展观,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逐步转变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和发展观。通过这种教育,让广大领导干部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一种整体的、长远的发展观,并为此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而不是为了一点当前利益、局部利益。走先污染后治理或者为了发展而不惜牺牲环境的道路;通过这种教育,让广大群众树立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效能意识等等,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发自然的习惯。

相关热词搜索:思想政治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拓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思想政治工作拓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