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为稀缺性话语资源的民间舆论】后真相时代的舆论场的话语空间特征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随着网络、手机等新技术媒介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一股新兴的、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民间舆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探讨中国民间舆论的形成以及现状,揭示了中国民众话语渠道的重要性和不足,并指出,只有让民间舆论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来表达公众的意见,才能切实保障民众利益,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公民社会 民间舆论 意见领袖
  
  中国民间舆论的诞生发展,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从最早的BP机到如今的手机短信,网络帖子,长期习惯于国家宣传的中国民众正逐渐转变为富有公共精神的公民。他们冷静而乐观地讨论这个国家的成就和不足。而这些,则是来自于社会责任感。
  
  一、民间舆论的产生与发展
  
  民间公众舆论是指民众对社会经济生活、政治事件、以及文化方面等所作出的比较统一的评价和观点。这其实无论是在中国或是西方历史上都不是一个新概念。
  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代,许多城邦就已经出现了高度发达的贵族政治,政府开设了各种广场,演说台,供公民自由发表演讲,表达社会观点。中国早期社会同样存在朴素的民间舆论。各种揭帖,匿名告示等,一定程度上包含着民间舆论的要素。
  新中国建立后,群众的国家主人翁意识也逐渐树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明确提出保护公民言论自由和转变政府职能,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开始崛起,成为了民间舆论的主力平台。天涯社区,凯迪社区等网民人气高涨的地方被冠以“草根舞台”的称呼。新浪、腾讯等主流商业网站也成为了新闻发布的集散地。在传统媒体中,民众的表现同样出众。一批特聘评论员长期活跃在各地的都市报、晚报中,其中不少人现已成为网站专职评论员。中国的公众舆论建设虽然仍未完成,但已取得可喜的进步。正常的民间舆论本身就是公民社会的一部分,它反映着我国社会转型中的各种阶层群体的呼声,因此,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二、民间舆论的特征与表现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报业媒体改革发展中,一批新兴的都市报、晚报推出的民情栏目成为了最早的民间舆论平台,后来又出现了类似《百姓连线》的互动节目,受到民众的欢迎。但随着监督舆论的常态化、低成本,自由、开放性更高的网络很快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民间舆论的新载体。目前,几乎主流网站社区都设有民情板块,人气颇高。中国目前的民间舆论常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从主体上看,利益群体分散,组织结构松散。民间舆论的根植于民众自身利益,而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阶层分化变动极为频繁。从普通工人到各领域企业家,以致专家学者等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和主张见解,同时又因“转型期人们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教育、医疗、社会保险、住房压力重重,导致各群体之间利益冲突明显”[1]。因此民间舆论常常很难整合成一致的强大声音,而多表现为几股意见非理性的相互争斗,或者自生自灭,这样就很难达到舆论的效果。而面对突发情况时,他们也不能形成成熟的的社会联合组织,因而也很难协调动员民间力量。
  2、从发布平台上看,主要依赖公共媒体。由于群体分散和国情问题,中国的民间舆论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被动的监督式舆论。在政府和公共媒体的民情节目面前,民间舆论往往被仅限于监督报道,而非良性的互动。而真正的民间舆论应该是民众自己贡献内容,党和国家选择采纳,而非由其他对象引导性地提出主题。否则,民间舆论自由灵活性的优势便不能发挥了。
  3、从表达上看,情感色彩较为浓厚,措辞较为激进。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在政府行为监督和反腐工作中仍未使得民众完全满意。“一方面,民众关心国家的发展,关心政治,对党和政府寄予厚望,希望公共权力机关为政清廉;另一方面对腐败等现象深恶痛绝,对官员自律和反腐败成效表示失望与不满。同时从制度层面来说,现实中的中国政治体制尚未获得与经济体制同步的改革,政治参与渠道不畅;政治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渠道不畅通;政治透明度不高,缺乏公开性。这些使民众只能根据部分公共权力机关和官员的作为与表现来进行评价,因此不免带有片面与某种偏差。一旦涉及重大事件时如官员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引发民众情绪甚至群体事件。2008年接连出现的贵州瓮安群体性事件、海南和重庆等地的出租车罢工、甘肃陇南群体性事件就是对此问题敲响的警钟。
  
  三、民间舆论:一把双刃剑
  
  然而,尽管中国的民间舆论从一开始就发育不良,积累了诸多问题。但是在体制不健全的今天,却越发显得其珍贵。这是因为:
  其一,民间舆论在民众和政府间起着沟通桥梁作用。中国老百姓的法制与权利意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强,参政议政的愿望前所未有的强烈。但目前,信息不畅致使政府和媒体也不能掌握民众的诉求。以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和各项改革方案为例,其数据和各种术语极为专业,但公共媒体少有详细的解读和分析。而这些在民间舆论,特别是网络上却大受热捧,经久不衰,甚至时效性比传统媒体还要迅速。由此可见,民间舆论的开放性在于能汇集各个领域的人士来全方位普及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架起了国家与普通民众的一座沟通的桥梁。
  其二,民间舆论是监督政府行为的先锋。民间舆论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媒体受到的政府影响,对官员的监督行为可以更加迅速和透明。这一点在网络上同样最有成效。从房产局局长周久耕“天价烟”到温州出国考察团公费旅游曝光,几乎都是在网上传播后再在媒体上予以揭露。对于“三鹿”“躲猫猫”等公众事件,网民更是承担了舆论主力军的角色。“躲猫猫”发生后,云南省委书记主动邀请网民参与调查,便是对这一趋势的积极回应。网络相对自由的表达空间能够将政府公务员的作为纳入到全国民众的视线之内。这种无处不在的“阳光下监督”将会极大加强官员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远非传统媒体所能及。
  然而,民间舆论也并非万能,由于其相对自由匿名的特性,加之网民道德素质水平不一,缺少监管也必然会产生诸多问题。这些潜在的冲突本身又有可能进一步激化为社会矛盾,影响国家政治经济稳定。
  此外,民间舆论还存在被人利用的可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体掌握的信息不仅有限,而且不全面。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公共事件,事件各方很容易通过修饰后的信息进行轰炸,蒙骗操纵公众,形成所谓虚假的情绪化民意。在“哈尔滨警察打人事件”中网络民意随着林家身份的变换经过了多次偏移,即为此种舆论操纵的直接表现。这种“民意”一旦被敌对势力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综上所述,民间舆论代表了中国民众最直接的呼声,但由于民间舆论还处在法律空白地带。许多民间舆论缺乏正确监管,存在着反动、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与精华内容并存的局面,还需要政府和主流媒体的正确引导。特别是对政治觉悟的引导。因此,目前民间舆论想要走入正轨,还必须纳入到媒体的正式运作中。
  
  四、突破“双刃剑”――重视意见领袖作用
  
  由于民间舆论缺乏一定的引导与监管,容易滋生网络暴力,还存在被利用的危险,因此,需要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在民间舆论的传播中,意见领袖的领导力来自于他们对大众生活的独特体验。他们凭借其犀利敏锐的分析文章得到了网民的崇拜,具有强大号召力。民间舆论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依赖领袖自身的道德素质。而一旦领导者道德品质败坏,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整个民间舆论环境的恶化。
  由此可见,没有领导者必然导致民间舆论的混乱,而有领袖的民间舆论却更需要加强监管,因为它更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一个富有责任感的意见领袖应当对社会公共事业时刻保持关注。而这份关注是根植在民众利益上的无私,这正是所谓的现代“绅士精神”。
  《南方周末》评论员秋风认为,参与社会管理,调和矛盾的绅士往往来自三个领域:商人、专家学者、退休官员。“他们受儒家思想影响,乐于为社会秩序的维护做奉献,自己也热衷于参与政治生活。形成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即所谓的“绅士”。[2]这些人在社会声望、人际关系上比普通民众有着更多优势,能够有效组织起民众的各种诉求。他们通过自身的学识、阅历克服民众的分散化,为公众在公共生活中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但目前中国还缺少孕育这种绅士阶层的土壤。去年爆发的一系列群体事件使得有些官员对民间舆论抱有疑惧心理而普遍压制,导致其缺乏支持。而参与决策的中国知识分子则社会道德责任感下滑,逐渐沦为既得利益集团和部分暴利产业的代言人。商人出于种种顾虑,只愿捐出钱财,不愿出面组织协调活动。退休官员们又担心参与组织这些活动会影响现任官员的工作,也保持了低调。而那些活动在民间的意见领袖的声音则始终难以进入官方视线。最终导致民众的呼声无人回应,又化作另一波不满,形成恶性循环。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假如“绅士阶层”出现了,谁又来监督他们?因为中国目前的“精英阶层”如今可以算是“绅士阶层”的影子了。但“制造贫富差距”“把持舆论权为既得利益集团辩护”的骂声已经使得他们在民众中的信任度下降了。这样看来,一方面我们需要培养绅士阶层,但更本质的是真正平衡各方面声音,让民间舆论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来表达公众的意见,。从而推动中国公民社会的进步。■
  
  注释
   [1]王晓阳博客,《中国民间舆论生态恶质化》http://bjbsbjbs.blog.省略/76364663.html#comment
  [2]秋风,《中国社会自治呼唤绅士精神》,《南方周末》2008年4月10日
  (作者: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新闻系07本科 )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舆论 话语 浅析作为稀缺性话语资源的民间舆论 作为一种民间资源的情理 22作为舆论场的微博精选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