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优势变胜势]优势 胜势

发布时间:2020-02-2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各类新媒体的催化作用下,新闻传播进入了一种全新的分众化时代,各级党报的地位正在受到来自广播电视、都市报等媒体的冲击。那么,在全媒体环境下的党报该怎么样发展?该如何化优势为胜势,牢牢占领主流媒体中的主导地位?本文以《安徽日报》创新报道为例,试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党报内容创新之道。
  创新主流报道,发出权威声音
  当今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快速化、碎片化、海量化的态势,在这一态势下,有人说党报的优势地位正在丧失。但是只要我们换一个角度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党报的比较优势仍在。因为网络新闻报道过于琐碎,社会渗透力明显偏弱。广播电视媒体报道又流于表象,缺乏思想深度。一些都市报纸只在事件的表象上做文章,无暇分析新闻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使新闻缺乏深度和厚度。所以,在网络时代,越是人人都是发言人,越是众说纷纭,越是七嘴八舌,越是莫衷一是,党报的权威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党报的优势地位就愈加突出。
  公信力和权威性是党报最大优势所在。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党报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要认清党报的优势所在,并且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强化和凸显党报的这些优势。而党报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是由党报在对党和政府重大政策、重大战略等新闻资源的占有和发布上处于优势和权威的地位所决定的,这是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是党报之魂。党报要坚决抵制虚假新闻,自觉维护党报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做大、做强、做好主流新闻,提高新闻品质,使党报的优势更明显,从而不断提高党报的影响力。有些人认为主题宣传多了会减弱党报的影响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从《安徽日报》的新闻实践来看,主题宣传不仅深受读者欢迎,而且还是党报的优势所在,是党报体现政治家办报的重要取向。如,《安徽日报》继2009年9月27日在一版刊发通讯《文化乐章激昂澎湃》后,又连续发现了述评,《敢为人先的“文化探路”》、《铺设腾飞的跑道》、《“文化皖军”昂起产业龙头》,从不同侧面报道安徽省4年来率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皖军”多个项目跻入“全国第一方阵”的喜人成果。这组报道不仅受到了省内外广大读者的好评,也获得了中宣部《新闻阅评》的表扬。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主流报道,就要打好新闻宣传主动仗。在办报过程中,《安徽日报》主要落实在三个字上,那就是 “紧”、“近”、“实”。所谓的“紧”,党报的宣传要与中央、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贴得更紧,为此,编辑记者要做到对工作中心能及时把握、深刻领会,迅速响应。“近”就是要贴近科学发展主战场,开展选题策划,做优主题宣传,这是党报工作者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路径。“实”就是落实,在主题宣传中,要多推采访扎实、内容充实、文风朴实的优秀作品。其次,要创新主题报道,还要善于抓“节点”:在新闻选题上,要善抓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和普通群众关注热点的契合点;在提炼主题上,要善抓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和全社会行动共识的结合点;在报道形式上,要善抓党报风格与媒体发展趋势的融合点。此外,以评论强化主流声音,是《安徽日报》的又一创新之举。从去年2月16日到3月2日,《安徽日报》在A1版显要位置,围绕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举措,连续发表11篇评论员文章,紧贴本省实际和群众关注的热议话题,解读中央的战略部署,有的放矢,对症释疑。3月20日,中宣部《新闻阅评》称赞这一系列评论具有“贴近性和渗透力,对于增强群众信心、统一思想、共克时艰将产生积极作用”。
  正是因为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创新,《安徽日报》近年来主流媒体的声音可以说是更权威、更响亮了,舆论引导也更有力、更有效。
  创新危机报道,抢占第一落点
  危机报道,也被称之为突发公共事件报道。2009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考察时指出: “提高党报的舆论引导水平,就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要求,切实提高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抢占先机,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工作,也为各级党报创新危机报道指示了明确的方向。去年五六月份,面对阜阳农行非法借贷案、界首“5、15”重大交通事故一系列突发事件,《安徽日报》做到了不失语,不缺位,主动介入,有力发声,持续关注,注重效果,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展现了舆论引导的实效和威力。
  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3G等一系列技术革命正在改变大众传媒格局,同样也影响到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传播方式。面对这样的舆论环境,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党报必须不断创新公共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利用各种方式发出快速、准确、权威、主流的声音,有力引导舆论,积极趋利避害,牢牢把握主动。
  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一定要抢占第一落点,同步发布消息并依靠抢先一步,设置议题,主动确立主流的舆论导向。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党报为政府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就是要在公众中彰显开放、透明、真诚的形象,为今后政府在信息发布与应急处置上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这样即便有杂音也难以遮蔽主流的声音。从实际的传播效果来看,抢占第一落点是争取主动权的关键。2009年6月19日,淮南发现一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安徽日报》第二天及时报道了此事,并及时报道了省委省政府和淮南市采取的防控措施,以权威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消除了社会恐慌,提升了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客观地讲,目前,我们党报等一些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的报道中还存在过度集中炒作,追求轰动效应,过分渲染细节,偏离正确导向等一些突出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未能整合各类媒体,未能有效构建富有理性与建设性的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引导新格局。因此,党报必须创新,将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做出影响力,构建公信力,形成感召力。具体来说,主流媒体要赢得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的话语权,必须做到把握全局,报道事实,确立舆论导向,既要有快捷报道,也要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重型报道,还要有高度与力度的重磅言论。
  创新舆论监督,密切信赖关系
  在新时期,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党报仅仅依靠先天的政治优势,无法成为让读者信赖的舆论主阵地,必须主动应对挑战,主动引导舆论,努力抢占先机,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党报有没有较强的舆论监督能力,决定着党报受欢迎的程度,决定着党报的公信度和影响力。
  目前,舆论监督在新闻宣传中占的份量越来越重,作用越来越大,但是与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总体上仍然不够适应。党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有责任更好地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群众情绪。
  创新舆论监督,必须善于选择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结合点,紧紧抓住党和政府明令禁止广大百姓深恶痛绝的典型事件。在这个结合点上开展舆论监督,事件才更具典型意义,才能够更好地引来社会各界关注,促进问题解决,推进事业发展。否则就会给党和政府的正常工作带来麻烦,给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带来损害。
  结合点就是高度,善于选择结合点就是能力。结合点的选择,要求我们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抓住结合点,有助于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提高对问题的预见能力,同时能够做到全局性与地方性的有机结合,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吃透两头,抓住结合点,党报的舆论监督才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才能做到李长春同志要求的“准确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舆论”。
  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百姓生命安全的事都应在党报的监督范围之内。2009年8月,《安徽日报》对“渣土车”的系列报道就充分彰显了党的责任意识和监督能力。《安徽日报》携集团所属媒体,集中报道渣土车违规事件,有消息、通讯、图片、短评;有回访、行踪、建议、提醒;有表格、漫画……展现出舆论监督的力量,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创新报网互动,拓展传播途径
  随着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民所属国,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的读者已经将获取信息的渠道从报纸转向网络。在这种情势下,主动适应信息技术革命潮流,促进党报和新兴媒体融合,便成为提升传播能力、扩大党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从受众层面分析,公众对党报的接触率不高早已成为党报在报业竞争中遭遇的短板,而这一点恰恰制约党报成为具有公众影响力的党和政府宣传的平台。党报要扩大影响力,首先就要在公众中保持较高的媒介接触率。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让这一点成为可能。
  加强报网融合,拓宽了党报的社会功能,使党报在强化舆论传播这一主要职能的同时,更多地承担起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使党报在进行新闻传播的同时,利用好网络新技术将新闻内容资讯化知识化,使新闻报道派生出了更多的内容产品和后续服务。2006年,安徽日报报业集团通过资源整合,成功地组建了安徽惟一的新闻门户网站――中安在线。随后,又相继推出了《安徽手机报》等无线互联网媒体。在这样的网络架构下,《安徽日报》成功地完成了报网融合,在越来越多的主题报道、重大会议、热点议题等方面实现了与网络的互动,取得双赢的效果。如2009年,安徽召开的“两会”之际,《安徽日报》主动出击,设置议题,在中安在线辟出专栏,发帖引导网民围绕省政府工作报告热议安徽崛起,为安徽的发展献计献策,并精心整理网民的留言连续在 《安徽日报》的中安在线留言板上刊发。同时设置两会聚民声系列话题,由手机报发送,邀请手机报读者参与讨论。特别是全国 “两会”期间,网民热议省委书记王金山做客央视,通过《安徽日报》在焦点新闻版的刊载,更是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目前,安徽日报社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之路也正在探索之中,《安徽日报》和中安在线联手实施报网互动,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互动形式是:在《安徽日报》“焦点新闻”版,开辟专栏摘发中安在线网友留言。栏目每周开设一至两期,内容主要是网友对焦点新闻版“热点透视”栏目新闻的反馈。对于重大事件、重大活动,栏目也独立于热点透视摘发网评。互动实施以来,《安徽日报》及时转载大量网友对我省重大事件和活动的留言,如省委书记王金山接受媒体采访和做客人民网;及时转载网友对《安徽日报》重点稿件的反馈,如《垃圾桶负伤拷问公德意识》、《幼教拒绝乱收费》、《秸秆焚烧尴尬了谁》、《淮南火车站草莓不该停运》,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总之,在新形势下,创新党报报道,不仅是党报面对媒体激烈竞争的选择,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这一高度出发,党报对报道的创新,将是一条长期的既艰难艰辛、又使命重大的道路。■
  (作者:王士友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叶水茂 本刊主编)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优势 创新 变胜势 创新 优势变胜势 企业创新优势怎么写 优势作文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