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现场的力量 深圳现场力量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现场报道以其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成为电视新闻报道首选样式,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目光。本文从现场报道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对如何准确把握现场,深入挖掘现场,真实表现现场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视 现场报道 现场采访
  
  在电视现场报道中,记者置身于现场采访,跟随事件进程,以声画同步的方式告诉观众所见、所闻、所感。在许多重大新闻、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现场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牢牢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观众情绪随着现场起伏,他们的情感与现场共振。现场报道以其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震撼力,成为电视新闻报道首选样式,其强烈的挑战性和成就感也让电视记者跃跃欲试。如何准确把握现场,深入挖掘现场,真实表现现场,是电视记者凸显现场的力量,发挥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的努力方向。
  
  一、电视现场报道的概念
  
  关于现场报道的内涵,业界和学界仍有争议。《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对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作了如下定义:“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独立完成的新闻报道。”
  事实上,一篇报道只有在送达受众面前才是“成品”,才表明报道的最终完成。在这个定义中,“记者独立完成”是值得商榷的。在重大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中,现场记者往往要与后方编辑沟通交流,抓住媒体自身所需要的核心内容,并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对于电视记者来说,即使是直播,也难以独立完成,现场直播报道一般要有编导和传输技术人员的参与,才能送达受众面前。
  笔者认为,对现场报道界定的关键是“现场”,现场报道中的“现场”是报道者报道的对象、取材的范围和采访的活动空间,并只是指记者采访报道的地点。
  现场报道也未必是在现场完成或发布的报道。简单地理解,现场报道就是记者以进行时态对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报道,现场是报道的主体。电视现场报道是指电视记者走进镜头,在现场采访、对事件进程现场播报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中,在一个时间轴向上,有记者的参与,有同一事件背景下的现场过程,融真实展现、现场记录、过程见证于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视觉冲击力。因此,电视现场报道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优势的的报道形式之一。
  
  二、电视现场报道的特点
  
  1、现场是新闻事件本身及其所处的环境氛围,也是现场报道的活动场地和报道内容。对电视媒体而言,从广义讲,凡是在电视新闻中出现的新闻发生的地点和环境都是新闻现场;狭义的新闻现场是指反映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声、画同步的镜头组合。现场报道中的现场指的是后者,记者报道的内容始终围绕某个现场进行,而不能脱离这个现场。
  2、现场报道比一般报道更强调时效性。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传播发布之间的时间间隔越短,受众的现场感、真实感就越强。除直播之外,绝大多数现场报道不是在现场直接对外发布的。直播报道是电视现场报道追求的方向,然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直播报道目前还不能成为常态的报道。另外,从时间的概念看,现场报道中的记者一般以“现在正在进行”的状态播报,记者的采访报道并不能与受众收视同步。即使是直播,电视声音和画面也需要有一个传输的过程,而且为了减少播出错误,在现场与播出现场之间通常还有一个延时设置,采访报道无法真正与播出同步。电视新闻工作者只能尽最大可能来缩短现场采制与新闻发布之间的时间,而不能保证真正意义上的同步。
  3、电视现场报道中,记者形象和活动是报道内容的一部分。记者走进镜头,面对观众报道,但是不能妨碍事件进程。现场中的记者是现场的发现者、引导者、报道者,要替观众去发现新闻事件最新的进展、最引人注目的细节,去寻找最令人难忘的场景、最让人心动的情感等等。
  4、电视现场报道中现场是经过剪辑、浓缩的现场,并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现场,记者在采访时需要对现场进行决断,作出选择。对于受众来说,现实当中的现场是杂乱无章的,受众也没有时间和耐心看到每一个细节。对报道者而言,更不能把现场的素材没有主次地交给观众,必须突出重点,强调主题。
  
  三、对现场报道的挖掘
  
  现场报道中,最牵动人心的是现场的场景,最动人心弦的是现场的过程,最打动受众的是现场的情感。因此,对现场报道的挖掘离不开“现场”这个核心。
  1、学习借鉴,积累经验,充分准备,提升电视新闻的报道能力
  电视现场报道是对记者综合能力的考验,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够掌握现场报道的真谛,发掘出新闻现场的最大潜力。当重大突发事件和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时,派出经验最丰富的记者进行现场报道是电视媒体的第一选择。因为现场是变化的,有价值的过程稍纵即逝,报道者必须具有过硬的采访报道功力,和较强的舆论引导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曾在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突发事件报道组工作过3年的记者谢宝军,参与过地震、台风、海上救助等突发事件报道,他的体会是:争分夺秒抓现场,冷静机智是“法宝”;多方获取信息源,前后沟通最关键。
  2、现场报道中,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是电视记者追求的方向
  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的报道中,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现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央电视台派出大批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抗震救灾一线,他们的情感与灾区人民相通,与全国人民相通,他们快速反应,走进现场报道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与观众一起共同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瞬间。记者在现场的一举一动牢牢地吸引着观众的目光,大家一起为灾难揪心,为抗震救灾出力,一起震撼、感动、流泪。这就是现场的力量,电视报道的优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3、深入现场,把握住新闻事件发展的基本走向,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
  现场的力量来自于现场的核心地带,也来自于现场的累加和信息的交汇。记者是现场的介入者、介绍者也是现场的发现者,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即时传达的能力。准确把握现场,记者还必须既能“入境”,又能“出境”,既要融入现场之中,去发现,去感受,去思考,还要跳出具体的新闻事件,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现场,真实还原现场、展现现场。
  4、注意记录细节,早开机,晚关机
  抗震救灾,现场无处不在。2008年5月21日中午,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第九天,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李小萌、杨铭军、包奕韬在结束了上午的采访,正要离开北川县城的废墟时,恰巧遇到了正准备重返家中的当地灾民朱元云。在巨大的灾难面前,面对死亡的威胁,朱元云执意回家中看一看麦子、收山里的菜籽。那是对生的希望,对未来的信心。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路遇》为题,当晚播出。记者李小萌在与这位68岁的老人以及另外三位受灾群众简单朴素的交流中,灾区群众的不幸遭遇、他们面对困难的顽强不屈、以及继续生活的积极态度,深深触动了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这是一个特别的现场,表面平静,但内涵深厚。通过现场对话的累加和积聚,凸显出现场的无穷张力,现在看来仍让人感慨万千。记者李小萌看着远去的朱元云,痛哭失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应该说,这是一个常人容易忽视的细节,一般记者都会认为采访圆满结束,关闭电源,收起了摄像机。但是记者长期积累的职业敏感和采访功力,让他们发现了,记录了,并成功的运用了,绝非偶然。李小萌哭声是对灾难中群众执着于希望感动,震撼,是对顽强的生命的敬畏。这一神来之笔是对整个报道主题的升华。■
  参考文献
   ①冯健 主编,《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②饶立华、杨钢元、钟新:《电子媒介新闻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③谢宝军,《我在现场我报道》,《中国记者》,2008年第6期
  ④王晓真,《速度与力度――从汶川大地震看如何把握和控制灾难报道》,CCTV.com,2008年7月23日
  (作者单位:阜阳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凸显 力量 现场 凸显现场的力量 特警力量拍摄现场 特警力量在哪拍摄地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