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皖江地区的旅游开发:第八届皖江地区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皖江城市带旅游资源的分布和旅游产业的聚集在全省占有了十分重要的地位。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这是我国首次将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旅游业被定位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的突破口,全民旅游计划也应运而生。这些都昭示着我国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新环境和新机遇。而崛起中的安徽旅游业,更应抓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这一历史性的机遇,迎难而上,优化我省旅游产业布局,使我省旅游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皖江地区旅游开发社会条件
  1、政府政策引导,区域联动初见成效
  乘着这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大潮,皖江地区吹响了融入泛长三角的号角。为了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皖江城市带的各市政府相应出台了区域发展规划。为了形成区域发展优势,早在2007和2008年,安徽省就相继提出了合淮同城化、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理念。合肥作为此次规划中“一轴、双核、两翼”中双核的一核,力图打造合肥经济圈,成为安徽省的核心增长极和创新极,率先完成中部崛起的目标。除了省内各市间的交流与互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提出了要加强与沿海其他地区互动,密切与中西部地区合作,用皖江城市带带动皖北、皖南、皖西联动发展,进一步协调皖江乃至安徽全省的区域结构。
  2、旅游区位优越,客源市场广阔
  皖江地区处于长江中下游,其中安庆、铜陵、芜湖、马鞍山等地紧邻长江,航运便利。东临经济和旅游业均很发达的长三角,西接庐山风景区和武汉城市圈,南临发展已日臻完善的皖南旅游区,北靠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皖北地区,区位条件十分优越。近年来,皖江地区的交通发展也十分迅速。优越的交通条件,不但使旅游客源的集散与中转更为便利,同时也强化了对周边客源地的辐射能力。皖江地区现已形成了以水运、铁路、公路、航空为主体的交通网络。尤其是长江贯穿皖江地区,向东可直抵南京、无锡、苏州、上海等旅游重点城市,西可达庐山、长江三峡风景区。
  3、经济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完备
  2009年,安徽GDP总量首破一万亿大关,增长13%以上,跻身万亿俱乐部行列。此外,固定资产投资突破9000亿元,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500亿元、增长18%以上;财政收入超过15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皖江城市带涉及到安徽的10个市、59个县,面积占全省的45%,人口占50%,但是经济总量占66%。足以说明皖江城市带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较高的配套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皖江城市带中如合肥、马鞍山、安庆、芜湖等地区已形成了完备的工商业、服务业体系,这些都为发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发展的建议
  1、制定产业政策,编制发展规划
  产业政策制定的要求,总的来说归为两点,首先皖江地区旅游产业政策的制定要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总体规划相协调。其次,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打造结构完整、比例合理的旅游产业体系。具体来讲,皖江地区旅游产业政策需着力构建经济、市场、法制三大环境。在经济环境方面,政府可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旅游业的发展塑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吸引省外甚至国外资本投入皖江旅游的发展中来。在市场环境方面,建立旅游企业多渠道的筹资、融资、投资体系。在法制环境方面,对旅游管理法规进一步细化,明确行业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依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总体规划,结合皖江地区旅游发展的实际,对皖江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实施方案等进行科学的论证,编制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加强监管,维护皖江乃至安徽旅游的整体形象。
  2、塑造区域主题文化,打造区域旅游精品
  在塑造区域主题文化这一过程中,皖江城市带中的各地区必须把握自身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发挥特质文化的地区垄断性,将皖江地区丰富多元的文化形态充分表现出来。主题文化的构建,一是要清晰明确的定位。皖江城市带中各区域应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禀赋、空间分布以及辐射能力进行分析,可分为四大板块,即佛教文化、红色文化、淮军文化和特色皖南文化。如深度挖掘地方文化内涵,如以皖南的徽州文化之旅;桐城派为主题的桐城派家乡之旅;以李白诗歌为线索,探访李白在安徽留下的文化踪迹的李白寻踪之旅等。这些都是区域文化的提炼,只有把握这些地方优势资源的关键要素,才能塑造皖江地区的个性与魅力。二是举办与区域文化主题相关的大型节庆活动。大型节庆活动是一个地区的“身份证”,是向外界宣扬自身形象的“名片”,是地区文化延续的最集中表现。皖江地区也已经从区域优秀文化中找到了发展旅游业的突破口,每年举行的多种传统文化节日就是最好的例证。如黄山国际旅游节、九华山庙会、马鞍山的国际吟诗节、淮南的豆腐文化节等都具有一定的基础,要不断丰富内涵。三是建造特色鲜明的主题广场、雕塑、主题公园。在这一方面皖江地区还有许多空白和不足,但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已经有众多的城市和地区为皖江地区做出了表率。值得一提的是芜湖方特公园,自建城后对芜湖的旅游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不折不扣的芜湖旅游的精品,在为芜湖招来了大量旅客的同时,也扩大了芜湖的知名度。皖江地区的各大城市也急需此类可以传递城市形象的建筑景观或旅游精品。
  3、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合作优势
  加强皖江地区的区域旅游合作,是顺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及省会经济圈等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趋势,也是促进旅游竞争力和形象建设的重要途径。一是成立统一领导组织,注重协商制度。组织皖江地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共同制定旅游发展政策,形成对皖江各区旅游发展的公共约束力。抛弃原有的单打独斗的理念,突破行政区划,使资金、技术、人才在区内无障碍流通。二是把握横纵向发展,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在横向上增强不同性质及内容的景区景点间的联系,构造统一完整的旅游路线。协调景区间的利益分配机制,避免恶性竞争。对于区内的各旅游点推出游览套票,套票价格给予适当优惠。推出“旅游一卡通”服务,让游客在一卡通服务范围内的旅游景点景区享受最大限度的便利。联合不同的景区景点形成强大的竞争合力。在纵向上,景点景区、宾馆、旅行社、交通运输和相应的购物餐饮部门应打破行政性区域市场壁垒,加强跨区和更为广泛的业务合作,实现链内企业协同效应,从而降低旅游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发挥产业集群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三是依托中心城市,加强城镇旅游建设。合肥作为省会城市,不仅要把握自身的中心城市地位,更应致力让自己成为省外客源的中心集散地,成为扩展国内国际市场的主力军。在沿江地区着力打造马鞍山、芜湖和安庆三大旅游城市圈,以马鞍山作为承接长三角旅游产业转移和吸引长三角游客的桥头堡,以芜湖和安庆作为皖江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腹地,充分发挥三大城市圈的辐射能力,培育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旅游经济区和产业带。
  4、加大宣传力度,进行联合促销
  首先皖江地区应致力构建统一的对外宣传平台,建立旅游营销联盟。各地政府间应加强合作,在对外宣传中站在大皖江旅游区的战略层面,以统一的姿态进行旅游的推广。各大旅行社、酒店应与铁路航空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营销联盟。其次在营销宣传中要抓住自身特点区分市场,佛教文化在东南亚国家具有很大影响力,那么在东南亚市场可大力推广九华山旅游,而淮军中李鸿章、刘铭传等人对台湾的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可以用淮军文化在台湾市场寻求突破。
  在营销方式上,除了要加强传统的平面媒体促销外,还应不断扩大宣传渠道。成立专门的皖江旅游网站向外界提供皖江旅游的动态,整合新浪、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与皖江旅游网站链接。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旅游交易会和旅游博览会,借助大型的节庆活动开展全面促销。并制作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广告宣传片定期在各大电视台播出。■
  (作者: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2008级学生)
  责编:刘冰石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旅游开发 地区 浅析皖江地区的旅游开发 浅析河南旅游扶贫开发 浅析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