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应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电话报料:今日民生新闻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报料应对不力是电视民生新闻逐渐走向式微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试从电视民生新闻报料特点和应对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应对新闻报料促进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之道。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 电话报料 应对技巧
  
  一、报料对于电视民生新闻的意义
  “有事找媒体”,这是电视民生新闻人最为怀念的一句话,也是电视民生新闻公信力空前高涨的写照。电视民生新闻与报料有着天然的共生关系,因为它首先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老百姓主要是通过向新闻媒体提供线索,即所谓的报料,来接触媒体,从而发出自己的声音。电视民生新闻报料人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当今社会广大受众参与生活、表达意见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媒体的“守望者功能”,通过众多无处不在的报料者守望整个社会的生存和生活环境。
  早期的电视民生新闻将报料运用到了极致,坊间邻里的趣闻轶事吸引了大批的电视受众。直至今日,一些报料运用恰当的电视民生新闻依然广受欢迎。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阿猫阿狗当道的所谓市侩新闻、吵架新闻,引起了观众对电视民生新闻的反感,最终导致了电视民生新闻日益庸俗乃至低俗的不良倾向。究其原因,并不是报料本身出了问题,而是编辑记者在处理报料的时候,没有深入研究,把报料做深做透,造成千篇一律、浅白的展现,哗众取宠,做出来的新闻自然“面目可憎”。正是由于这些庸俗乃至低俗的电视民生新闻的泛滥,造成一些电视媒体对报料的轻视,甚至有的编辑记者产生“报料无用论”的懈怠心理,使报料电话成为摆设。
  笔者认为,报料是电视民生新闻的源泉。没有了报料,电视民生新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电视民生新闻电话报料的特点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有电话报料、QQ、邮件报料、接受采访、信件报料等几种报料方式,但不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电视媒体,电话报料都是最普遍、最常规的报料方式。总体而言,电视民生新闻电话报料方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1、便利性和即时性。电话报料能够充分保证报料者在第一时间把新闻线索报料给新闻媒体。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报料者尤其是城市报料者手机持有率相当高,通过手机收录功能,报料者能够现场拍照或者拍摄,记录事发现场的情况,最低限度也可以给记者转述现场情形,从而保证了新闻的即时性和真实性。
  2、覆盖面广。电视民生新闻报料者来自各行各业,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报料者自身的视角和看法也可能构成新的新闻视角,从而使得“旧事”也有可能成为新闻。
  3、报料内容繁杂琐碎,报料者素质参差不齐。民生新闻牵涉方方面面,大到“三农”问题,小到鸡毛蒜皮的小事,这就需要记者独具慧眼,从中挑选出有价值的报料。同时也要求记者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能够接受和理解各种类型的新闻素材。另外,报料者来自各个阶层,文化层次、表达能力千差万别,这就要求记者适应能力强,尤其是语言能力强,能够跟各层次的报料者进行有效交流。
  4、报料内容趋同,以负面内容为主。民生问题千奇百怪,但雷同率相当高,负面内容占大多数。这就要求编辑记者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能够从纷繁复杂的、貌似雷同的报料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新闻线索。此外,报料应对技巧对激发报料者积极性,充分挖掘报料的信息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通过声音、文字报料,亲和力不够,可信度不高。由于是通过电话进行报料,而不是当面进行交谈,容易产生虚假报料。如果记者不加以甄别,甚至容易被人恶意利用。
  三、电视民生新闻电话报料应对技巧
  报料者积极报料的目的就是引起媒体关系,引起社会各界对其所反映问题的重视,最终促进问题解决。因此,在报料应对过程中,除了接收报料技巧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报料的处理技巧,两者统称为报料应对技巧,其中后者尤为关键。
  1、接听电话报料须热情诚恳、耐心细致。电视民生新闻报料内容非常琐碎、雷同率高,报料者层次千差万别,所以报料接听者一定要态度诚恳、耐心细致。据笔者观察,很多媒体电话报料接待人员难以保持热情细致的态度,对报料者言辞粗暴或者动则挂电话,这种粗暴的态度必将丧失大批报料者。其次,接听报料电话一定要做好登记,方便记者跟踪采访。
  2、接听报料应善于引导。报料者语言表达能力千差万别,此时,报料接待者不仅要态度热情,而且要善于引导对方阐述事实,特别是针对敏感话题或者投诉内容时,报料者有畏难情绪,引导就变得尤其重要。可以说,引导得当是取得更为完备的报料内容的关键所在,这也是记者能够成功采访的首要前提。
  3、报料应区别对待。电视民生新闻报料约八成甚至更多都是负面内容,如何做好应对工作关系到整个媒体的公信力。
  (1)关于政策误读或者理解不到位的负面报料,报料接待者应该做好说明、说服工作。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政策法规的解读者和宣传者。这项工作考验报料接待者的政策把握能力。有人认为,没有必要做什么解释说明工作,但事实上,如果你不做新闻报道,又不给对方说明,就有推卸责任、“踢皮球”的嫌疑,久而久之,人们就没有了报料的热情。而且,现代媒体所要求的服务功能也要求我们媒体人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近年来,各地各级电视台推出的诸如“记者跑腿”一类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就是对媒体服务功能的最佳诠释。
  (2)关于部门不作为的负面报料,记者应该迅速出击,促成事情解决。2006年年中,记者接到市民报料后,迅速报道了一则村民非法生产腊肉的新闻。新闻播出后,记者立即通知工商部门。工商部门闻讯迅速出击,查封了该腊肉加工作坊。这一报道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好评和新闻主管部门的表扬。同时,报道既促进了事情的解决,又解决好了与兄弟部门的矛盾,避开了“争功”的嫌疑。所以,处理此类新闻报料也要有一个度,其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好事情,而不是单纯地过度指责不作为的部门,更不能激起民愤。
  (3)对于影响重大的负面新闻,报料接待者应该做好沟通协调工作。针对拆迁、欠薪、房产证办理之类的难题,新闻媒体应该建立与有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及时沟通和了解情况,促进问题的解决。虽然,媒体可能在其中没有起到直接的作用,但是其态度必将得到报料者的认可。
  (4)对有可能引起负面效应的报料应该加以筛选、过滤。适度的负面报道有助于树立媒体公正、中立的立场和态度,培养公信力,也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导向一定要把握好,不能一味地宣泄情绪,过多的阴暗面只会导致受众负面情绪的滋长,最终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曾接到这样一个报料,金融危机来临,有员工投诉厂方没有增加工资。事后经过多方核实证明,厂家在外销利润急剧下降,在全力保证员工工资福利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最后记者发稿赞扬了该企业没有趁机裁员,而是面对危机留住人才的做法。假如不加考虑就从员工的角度进行报道,则不仅可能激化员工和厂方的矛盾,而且有可能形成舆论误导,夸大人们对金融危机的的悲观情绪,进一步恶化人们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4、电话报料内容应该注意采访核实。报料内容绝对不能作为事实根据,而只能作为采访核实的依据,这也是记者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由于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报料者提供的新闻线索或多或少地存在失真现象,甚至个别报料者也可能出于某种目的恶意毁谤或者污蔑他人,假如处置不当,则容易影响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甚至影响媒体形象。
  结语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盛赞“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然而,当广大电视观众真正化身报料者时,似乎我们又忘记了该如何正确去应对,结果自然导致“报料无用论”观念的产生。笔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根植于民,如果不能充分处理好报料,无疑路将越走越窄。我们认为,善待报料人,充分挖掘报料内容,恰当应对报料,无疑是电视民生新闻持续发展的良方妙药。■
  参考文献
  ①左顺荣,《报料的筛选及运用》,《中国记者》,2003(10)
  ②李晓敏,《新闻报料人研究》,郑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5
  ③胡文,《论新闻报料热线的运作和功能》,《新闻知识》,2002(7)
  ④王林磊,《报料热线的功能提升――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热线中心的成功实践》,《新闻记者》,2007(2)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实习编辑:何健

相关热词搜索:浅谈 报料 如何应对 浅谈如何应对电视民生新闻的电话报料 信宜民生报料信宜新闻 今日一线新闻报料民生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