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虚假新闻的对策】 虚假新闻案例2018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虚假新闻日益增多,研究虚假新闻的成因,探讨防治的对策,对于提高媒体公信力,建设和谐社会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当代虚假新闻的表现,并结合媒体自律和他律的方式,依靠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等方法试图找出解决对策,以便新闻媒体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虚假新闻 对策 职业道德
  
  虚假新闻是伴随着新闻的产生而出现的,危害着新闻的生命力。虚假新闻的共同特征,即新闻报道者离开了新闻的客观事实,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或依据他人的不真实的阐述来报道所谓的“新闻”。防范和杜绝虚假新闻,实现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理想状态。如何坚持新闻真实性,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深入研究和共同探讨。接下来笔者将大致分析一下防范虚假新闻的对策。
  一、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从业者追求的最终目标,新闻工作者必须对公众利益负责。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的新闻体制还不够健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部分新闻从业人员受到了西方“新闻自由”理论的误导,一味地夸大和扭曲新闻自由的内容,使得虚假新闻出现,新闻行业的职业精神模糊。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规范化的媒体自律机制,西方社会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来说,媒体自律是媒体自觉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社会责任的保证。所以,从各个方面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树立起正确鲜明的新闻职业道德旗帜,是防范虚假新闻出现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也是促使我国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
  1、提高个人道德修养
  提高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首先必须加强自身教育,许多虚假新闻的事实表明,大多数的虚假新闻是因为新闻从业人员自身政治责任心不够强、作风不踏实、思想修养低所造成的。有些新闻从业人员往往满足于道听途说,不进行深入的调查核实,就把新闻编发出去,这样做的后果难免会使新闻失实,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新闻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专业操守直接影响着新闻的真实性,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有可能导致新闻报道的失实。
  2、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事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以受众为中心的竞争机制的直接目的就是争夺受众,争夺广告量,收视率、发行量成了衡量媒体成败的标志。出于利益驱动,少数新闻从业者违背了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背离新闻职业道德,从而导致了虚假新闻的出现。
  要重新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一方面,要明确“义”的内涵和标准,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以此来约束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另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承认“利”,鼓励人们正当获“利”。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摆正“义”与“利”的关系,要把义利观作为新闻职业道德的基石,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在实践上灵活运用,这对整个新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对防范虚假新闻的发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3、深化良知教育和责任意识
  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在基层一线采访的新闻记者,由于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很多时候,往往需要单枪匹马面对各类信息资源。这不仅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熟练的新闻工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定不移的正义、良知等新闻职业道德。新闻媒体作为正义和良知的监督者和社会启蒙者,应该有责任维护新闻的伦理道德不受破坏。坚持新闻从业人员的良知和责任,就是要尊重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媒体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决不能仅仅为了煽情增加发行量、点击率、收视率而抛弃了自己的良知。
  二、提高新闻职业道德的制度建设
  要真正防范并杜绝虚假新闻,实现新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除了从新闻从业人员的自律出发以外,也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提高新闻职业道德,用他律来促进自律,用自律来提高他律。
  1、严格准入制度
  在我国,一方面,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给新闻传媒提供了广阔的报道空间;另一方面,新闻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必然导致新闻从业人员的队伍急剧扩大,在发展中,媒体竞争的压力加大,部分新闻从业人员以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夸大其词、捏造杜撰的新闻不以为然,长此以往,这也间接地导致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弱化,从业行为短期化,新闻职业规范意识混乱。所以只有从一种严格的准入机制出发,才能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2、优化考评制度
  新闻考评制度是对媒体采编人员业务水平进行考核的制度,是新闻媒介内部管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也关系到新闻媒介整体的发展方向。为了能更好的优化新闻考评制度,新闻媒体内部必须要成立专门的考核机构,让媒体的这种考评制度更加的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考核的内容既要考核经济效益,又要考核社会效益;既要考核新闻作品的质量,又要考核其带来的市场回报;既考核创收,又考核成本,将定量与定性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全面考核,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考评体系,才能有效杜绝虚假新闻,促进新闻事业的发展。
  3、完善奖惩制度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体奖惩制度的完善尤为重要。要建立有效的社会奖惩机制,使失范者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让遵守规范的人获得相应的社会利益,把虚假新闻纳入到行政处罚范围之中。
  4、健全监督把关制度
  虽然我国的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在近几年也开始迅速发展,但是其相对应的监督把关体系却还比较滞后,尤其是缺少来自民间团体的监管组织和监督机制。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虚假新闻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了媒体本身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的管理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仅仅依靠加强内部教育、制度约束的静态管理的监督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把新闻从业人员推到社会上,进行动态的监督管理,让受众参与到媒体监督的道路中来,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三、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
  新闻媒体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关,新闻媒体的社会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社会带来利益,也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仅随社会环境的变迁而改变,反过来也会制约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营造健康、和谐的舆论环境也是新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媒体应该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更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职责所在。
  1、规范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是新闻媒体的灵魂。对新闻媒体来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是新闻工作的关键和根本。新闻媒体的一个特殊性就是时效性,同样,我们的舆论导向也应该追求时效性。在事件刚发生的初期,新闻媒体要先于公众对重大事件的社会现实情况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在第一时间把应让公众知晓的事件在第一时间告知大家,并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新闻媒体有责任和义务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审时度势,以高度的敏感性主动出击,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以避免错误的舆论出现。
  2、净化网络环境
  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信息交流平台的概念,成为了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缩小了信息传播的距离,加快了传播的速度。网络媒体环境在为舆论传播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好的因素,网络舆论不需要核实、审批,更不存在把关控制等关卡,任何信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引发的连锁反应也可以第一时间到达。较之于传统新闻,网络时代的虚假新闻的危害性因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而大大增加,所以净化网络环境在现在尤为重要。
  净化网络传播的环境要以国家重点网站为主体,建立健全一整套网站新闻信息采编发布的审查把关制度。同时,应该严厉打击那些利用网络制造和传播不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行为。真实是新闻的根本,更是网络新闻的生命所在,这一点并不因为新闻载体和传播方式的改变而改变,正相反,网络时代的新闻受众对新闻的真实性的要求更高。
  3、引导受众心理
  新闻媒体的传播从搜集、传递信息开始,以受众接触、接受信息并对信息做出反馈而结束,媒体的影响只有被受众接受,才能达到真正的传播效果,因此受众是传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然而,如今很多媒体纷纷走上了新闻娱乐化之路,只是一味地迎合受众,为了赢取受众的关注,不惜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和自身的职业道德抛诸脑后。媒体应该充分发挥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在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报道的客观和公正,对受众心理做出适当、健康的引导,这也是现代新闻媒体的一种职责所在。
  结语
  在新闻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受众思想和精神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也日渐深刻。然而,虚假新闻却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防范和减少虚假新闻的出现势在必行。因此,对于防范虚假新闻的对策的研究今后还需要更加深入、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①[美]路易斯?阿尔文?戴:《媒介传播伦理:案例与争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②蓝鸿文 编:《新闻伦理学简明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③魏永征、张咏华、林琳:《西方传媒的法律、管理和自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④罗国杰 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传媒艺术系)
  责编:周蕾

相关热词搜索:对策 虚假 防范 防范虚假新闻的对策 虚假新闻案例 网络虚假新闻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