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使用微博原因初探]大学生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微博以其信息公开化、碎片化、参与性和实时性强等特点在全球风靡,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之一。随着微博的普及,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本文在探究微博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论证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笔者认为微博将在信息满足、自我诉求、参与社会、人际交往等方面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微博 大学生群体 信息传播
  
  微博,又称微型博客,是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种集成化、开放式的互联网社交服务,与传统的Web访问方式相比,微博有着更便捷的信息发布方式,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桌面客户端等方式发布信息、表达心情。同时,微博有着140个字符的限制,这样使得信息发布的速度更快、方式更趋简单化,更能满足普通人的需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数已达5000万。来自DCCI预计,中国互联网实际不重复的微博独立用户数2011年将达到1亿左右,不难看出,微博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一、微博的传播特征
  随着微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视线从传统媒体转移到微博上,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有着独特的特点和优势。综合各个方面因素,笔者认为,微博有如下四个方面特征。
  1、受众参与性强。较传统媒体而言,微博的受众参与性更强。微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的平台。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网络等也具有这样的特点,但是其参与性、互动性没有微博这样突出。用户在微博上,可以随时随地关注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上传图片、参与讨论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实现信息的互动,通过微博切实感受到参与的乐趣。
  2、信息发布即时性强。微博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传播信息。Web2.0时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发布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桌面客户端、在线更新、IM、甚至可以通过输入法更新微博。由于微博140个字符的限制,使人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的发布,同时,网络的地域性限制越来越小,使得用户可以在各个时间各个地点发布信息,从而打破了时间,地域对信息传播的限制。
  3、内容公开化。微博是一个公开的信息传播平台。让我们回顾Web2.0时代早期,博客的出现使信息的传播呈现出一定的公开化趋势,但是博客的公开性仍旧受到一定的限制。想要关注一个人的博客,只能通过进入其博客空间才能够看到相关信息。而微博的出现,真正打破了这种具有局限性的信息传播模式。只要在微博上加关注,别人的信息就会随时出现在你的微博页面上,使信息越过了层层障碍直接传递给用户。
  4、信息碎片化。碎片化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现象的一个形象说法。所谓“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变成了诸多的碎片。用在传播学上,指原来一类媒体垄断信息的格局已被多类媒体“百家争鸣”的局面所取代。①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在微博上,海量信息的出现及不同意见的碰撞,使传媒发展的碎片化趋势愈加强烈。
  二、大学生的心理特征
  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心理发展逐步成熟,大学生因其自身及所处环境的特点,在心理上呈现出一定的特征,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特征。
  1、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察觉,对自己及所处环境的认识。大学生在这个阶段逐渐对自己及所处环境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渴望在环境中表现自我,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自我中心意识逐渐显露。
  2、社会化程度提高。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体社会化的程度逐步提高,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及所负担的社会责任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大学生群体渴望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渴望在社会事务中分担一定的责任。
  3、孤独感较强。目前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中缺少同龄人的陪伴,因而多数的大学生心理上都会产生孤独感,遇事易烦恼,进而产生某种心理压抑情绪。他们渴望交朋友,渴望与更多同龄人进行沟通以排解内心的压抑。
   三、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
  在微博的使用人群中,大学生群体以其特殊的身份及性格特点,成为微博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据万瑞数据发布的《微博媒体特性及用户使用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微博用户年龄以18-30岁的年轻用户为主,占比高达67%,另据相关抽样调查不完全显示,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人数占微博使用总人数的较大比例。
  从下图上不难看出,在微博的使用人群中,大学生群体所占比例较大。随着微博使用人数的增长,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的人数也将逐渐上升。为何大学生群体能与微博产生如此的交集和碰撞?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原因进行分析。
  1、信息满足。微博的信息量大、更新快、发布即时、阅读个性化等特点符合大学生快节奏的生活习惯。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500万条微博内容,可见微博的信息量之大。大学生正处于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每天需要摄入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大众传媒的快速、便捷、信息量大,使得大学生对大众传媒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据调查,80%的大学生主要利用传媒学习、查资料、关注社会热点等。②
  微博因其海量的信息量,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青睐。与SNS、开心网、人人网等社交网站相比,微博中的信息内容也更为丰富。SNS、开心网、人人网等社交网络,其信息发布处于封闭式状态,更注重与好友的联络,在封闭的空间内,用户只能够了解到与好友有关的各种信息,对于其他方面的信息掌握较少。微博作为一个开放的媒体平台,不仅仅注重与“被关注者”有关的各种信息,同时以广播式的传播方式,传递更多、更广泛的信息,更加凸显了微博的媒体性。随着微博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信息的更新发布速度越来越快,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短信、IM等渠道更新微博。作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网络等格外青睐,因而更偏爱接受微博这种快捷的信息发布方式。微博的阅读还具有个性化的特点,用户在使用微博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关注,有效的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大学生群体因其年龄特点,格外追求个性化的东西,因而更易接受微博这种个性化的阅读方式。
  2、自我诉求。微博是一个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的个人空间,满足了大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从年龄结构上看,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的发育使得大学生在心理上对自我满足及个性张扬的需求性较大,渴望表现自己,张扬自己,进而实现自己。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方面,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每个人都有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欲望,对能够实现自我需求的途径及手段也格外青睐,大学生更是如此。
  Web2.0早期的博客,客观上也能够起到自我表现的功效。但与博客相比,微博的自我表现性更强。一方面,博客作为网络日志式的媒体平台,主要通过不定期粘贴文章的形式发布信息、表达观点,信息完整丰富,但由于信息不是完全开放式的,只有登陆他人的博客地址,才能够了解其信息,因而互动性较差,不利于大学生更好的表现自我,吸引他人关注;微博作为一个开放式、个性化的个人空间,只要通过搜索,加关注,就可以随时随地看到他人的信息。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博发出自己的声音,发表看法、上传图片、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情感的宣泄,创造个性化品牌;另一方面,由于微博140个字符的限制,大学生使用微博更新信息的速度更快,可以随时将自己的状态、心情、观点等发布在微博上,随时随地表现自己。
  3、参与社会。微博为大学生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大学生群体接近社会、参与社会现实的欲望较强。微博恰恰是一个社会化的新媒体平台,通过微博,不但可以了解社会、表达观点,还可以进行转发和评论。通过转发和评论,促进信息裂变式的传播,形成意见的积累,在某些情况下能够促进客观事件的发展。
  诺埃勒?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大学生群体因其同龄化、同质化的特性,心理需求也具有相似性,因而易形成对某一社会问题的共同看法,进行迅速而有效的传播,对客观事件起到舆论监督作用。取熊胆事件,拯救被拐儿童事件,江西宜黄“血诉”事件等都通过微博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使事件得到了更快解决。
  4、人际交往。微博是基于信任关系的传播,大学生能够在微博上结交更多的朋友,满足自身扩大交际圈的需求。现今的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孤独感较强,渴望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微博能够为大学生的这种沟通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大学生能够在微博上结交来自五湖四海朋友,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将人际传播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是人际传播的一个重要功能,它能够帮助人们摆脱个人独处所产生的孤独感,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寻求心理压力的释放。③大学生通过微博结交朋友,扩展自己的人际圈,通过人际传播的“圈效应”以实现扩大自身交际范围的需求。
  结语
  微博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传递模式,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冲击。微博因其开放性、实时性、互动性而受到了受众的欢迎,使用人数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群体作为接受新媒体较快的群体,已成为微博使用人群中重要的一部分。微博在信息满足、自我诉求、参与社会、人际交往等方面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研究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的原因,不仅能够对微博的传播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而且对微博的普及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①卢金珠,《微博客传播特性及盈利模式分析》,《现代传播》,2010(4)
  ②朱桂莲,《传媒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特点研究》,《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8)
  ③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 08级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生)
  责编:姚少宝
  

相关热词搜索:初探 原因 大学生 大学生使用微博原因初探 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 对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调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