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2-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欧美文学研究篇一: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1、欧美文学三个渊源: (1)发源于希腊而后又在罗马得 10、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1)《俄狄浦斯王》主题:到光大的古典文明,特质在于它的世俗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个人意志与命运的冲突 (2)《俄狄浦斯王》戏剧冲突:人的独来的人文主义; (2)发源于希伯来人的基督教文明,特质在于立自主意志同命运的矛盾冲突 (3)《俄狄浦斯王》思想内涵: 超凡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验主义; (3)北方边陲及①、取材表面看来不雅驯,实有很高认识价值和伦理道德意义,莱茵河畔游牧民族旺盛的活力、好斗性、对于荒诞奇谲的神往抑歌颂了为维护新的伦理道德原则和制度而勇于承受最大苦难的英或之于女性的神秘态度等。 “三位一体”:智慧、仁爱、力量 雄;②、还歌颂了人的独立自主意志同人和命运的斗争。(4)《俄 2、西方文学的历史意义: 是座巨大的思想、情感、智慧狄浦斯王》结构: ①、回顾式结构悬念性强,情节集中,并将“回宝库,集中了西方人几千年来不同国家、民族理想和内心世界的顾”同“发现”和“突转”紧密结合,布局严密精巧,环环相扣; 酸甜苦辣,在这部巨大的文学史册中,可发现和感受到生命跃动②、戏剧结构上剧情发展连串“事与愿违”,充满“悲剧嘲弄”。 的火花闪烁不息,种族无意识的脉冲若隐若现,是一部心灵发展 11、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形象:(1)俄狄史、壮丽文学史。 浦斯形象:悲剧英雄人物,在人类相信神和命运时代有独立意志, 3、荷马史诗成书时间: 是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亚不屈从命运、神的安排,勇于承担责任。善良、正直、勇敢、聪战争的英雄传说的总结,公元前9世纪到前8世纪逐步形成,荷明、热爱人民、具有独立的自主意志、坚强的伦理道德观念。 马可能是其最初或最好综合加工者,前6世纪中叶,雅典统治者(2)俄狄浦斯“情结”: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用“俄狄浦组织学者删改编订,前2世纪,亚历山大学者最后编订,各分成斯”名字来表示他认定的男人从童年便有“恋母仇父”性本能是错24卷。历史背景为前12世纪到前8世纪的“英雄时代”,为希腊人的。弗洛伊德从“泛性论”出发,认为男人潜意识中有“恋母仇父”从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 性本能出发,对《俄狄浦斯王》及俄狄浦斯作了完全违反原作文 4、荷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的基本主题:《伊利昂本的解说,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文明社会人类实际的。 纪》从叙述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与第一英雄阿喀琉斯内讧开始, 12、古罗马由共和向帝国过渡和帝国初三诗人维吉尔、贺拉基本主题是歌颂与异族进行战斗的英雄,《奥德修纪》基本主题是斯、奥维德的创作成果构成了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维吉歌颂人与自然的斗争。 尔是欧洲古代和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5、荷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艺术特色: (1) 13、维吉尔“曾歌唱过牧场、农田和领袖” (1)《牧歌》:规模宏伟,内容丰富,广阔反映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希爱情短歌集,显露忧郁 (2)《农事诗》:为配合屋大维振兴农业腊社会风貌; (2)抓住当时社会重大矛盾,以巨大艺术力量,政策,“劳动战胜一切”。 (3)《埃涅阿斯纪》最后最重要,罗用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手法,深刻表现了童年时期希腊人马文化最高体现和罗马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文人史诗典范。 向异族和向自然战斗的英雄精神; (3)人物刻画鲜明,即有在 14、维吉尔《埃涅阿斯纪》: 战争和对自然的斗争中获得光荣业绩的英雄主义共性,又有个性; (1)《埃涅阿斯纪》主题:歌颂罗马民族光荣伟大和创业艰(4)谋篇布局高明,把情节重点放在前后几天的战斗上。《伊利难的历史,赞美罗马帝国的创建者屋大维等罗马领袖的功勋和伟昂纪》以阿伽门农、阿喀琉斯为纽带展开希腊和特洛亚的矛盾,大使命,鼓舞罗马民族爱国和英雄主义精神,维罗马帝国的大一生动表现10年大战的整个面貌,《奥德修纪》的海上冒险及其家统目标服务。 (2)《埃涅阿斯纪》内容:通过埃涅阿斯遵守神庭与求婚贵族的斗争两条线索平行交错; (5)民间创作特点:命到罗马建国的神话,具体叙述罗马先人创业的光荣和艰难,歌简洁生动,细节描绘,“荷马式比喻”的运用,语言的形象化。 颂罗马人威武堂皇,宣传罗马人历史使命,表达帝国基本信念和 6、荷马作品中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和奥德修形象分析:阿喀价值观,因此史诗对于罗马民族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成为罗马琉斯是青年勇士,巨力健步,极重个人尊严和友谊,蛮勇、执拗,人的民族史诗。 (3)《埃涅阿斯纪》主人公:奴隶制国家形成性如烈火,易怒,最能体现原始英雄主义。赫克托耳不及阿喀琉时期一个开国君主的高大形象。对神虔敬、热爱祖国和家人,勇斯雄强,但英雄主义建在更自觉的社会责任感上,奥德修英勇、敢、刚毅、坚忍、处事公平;听从天意,要克服一切内在和外在顽强,战斗不息,具有惊人毅力,是个智多星,有强烈的求知欲,困难。具有仁慈和博大胸怀。 但对奴隶残酷无情,极端自私贪婪,是正在形成中的奴隶主。 (4)《埃涅阿斯纪》艺术成就: ①内容广阔复杂,包 7、马克思评希腊艺术和史诗: “一个成人不能再变成儿罗了从古希腊到古罗马时期极为丰富的神话、传说、地理、历史、童,否则就复归稚气了。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吗?宗教和氏族生活习俗、文物制度等具体精确的描写,被称为“古罗他自己不应该努力在一个更高的阶梯上把自己的真实再现出来马的'百科全书'”。 ②艺术构思凝重、严肃谨严、精细。 ③吗?……为什么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在它发展的最完美的地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法渲染场面,更长于人物心理矛盾的具体描方,不该作为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呢?” 写,如写北非迦太基女王狄多由爱而恨和由仍抱幻想到终于绝望 8、古希腊的戏剧是世界戏剧史上最先成熟而成就辉煌。悲剧、自焚以报复负心人的心理描写真切动人。 ④语言高度凝练、喜剧在前6世纪末、前4世纪初的“古典时代”即成熟繁荣。 浓缩、富于暗示,且借用自然物象作暗喻、明喻,比“荷马式比喻” “悲剧艺术的荷马”:索福克勒斯(1)悲剧同另一样,取材于更为贴切、成熟。 史诗或神话传说并贯穿命运观念,属命运悲剧。索氏悲剧常怀疑15、恩格斯评价但丁: “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命运的正义性,往往肯定与命运作抗争的人。(2)悲剧主人公主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的《新生》在形式上属于“温柔要是人,而不是像“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那样主要写的是神,也的新体”诗派。雪莱认为:“但丁比彼特拉克还要懂得爱情的秘密。不像欧里庇得斯写一般人,而是写理想的人——英雄。(3)为希《新生》在感情和语言的纯洁上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它是一部理腊悲剧增加了第三个演员,并加强演员动作和对话,并放弃了“三想化的历史,记录着他所生存的时代,以及他一生中献给爱情的联剧形式”。 那样阶段。”(精神化、哲理化爱情)这是但丁的第一部作品。 9、索福克勒斯: 《埃阿斯》、《安提戈尼》、《俄狄浦斯王》、 16、放逐初期,但丁著《飨宴》对自己诗歌作了诠释,将各《厄勒克特拉》、《特拉基斯少女》、《菲罗克忒忒斯》、《俄狄浦斯门各方面知识介绍给读者。拉丁文著述《论俗语》(讨论意大利语在特隆诺斯》。 及其文体与诗律的一般问题)和政论拉丁文著作《帝制论》。

1

17、但丁代表作《神曲》原名“喜剧”,后人加“神圣”,用意大利俗语写成,33×3歌+序曲。

(1)但丁代表作《神曲》中“地狱”: 罪人们按照生前所犯罪孽分列等级依次打入九圈,实分三部分,按照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凡人之罪恶归放纵、凶残、恶意三类。 (2)但丁代表作《神曲》中“炼狱”: 涤罪之所,按照七罪划分,这里的罪人们已悔悟前非,努力自新,故怀着忍耐的忧郁和愉悦的希冀。 (3)但丁代表作《神曲》的主题:在黑暗、迷信和暴行还很猖獗的时代,个人和人类如何通过舛错与迷惘的“牢狱”,经过苦难、追求和考验、找到或接近真理、趋于完美与至善。 (4)但丁代表作《神曲》中的寓意和象征:①、四大象征:“昏暗的森林”一方面指当时意大利的混乱政局,一方面暗寓但丁在政治和爱情双重失意中的心理迷惘。豹象征“淫欲”、狮象征“野心”、狼象征“贪婪”; ②、维吉尔(知识和理性、哲学)、俾德丽采(爱和信仰、神学)象征人的生活要有生活和爱的指引。③、“三界之行”是人类精神由罪恶到净化直至幸福的必经之路,地狱(黑暗社会)炼狱(人类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经的痛苦历程)天堂(思想境界)结构意味神学“三位一体”。(5)但丁代表作《神曲》的神学性:中世纪基督教世界观信心、希望、爱。(6)但丁代表作《神曲》的社会性质:反映了文艺复兴个性解放萌芽及人道主义萌芽,将哲学、神学并提,反映了中世纪中后期意大利的广阔社会生活,且有强烈政治倾向和爱国精神,既是中世纪文化(神学、哲学、伦理、文学等)综合,又含有近代文化意识的思想或精神。(7)但丁代表作《神曲》的艺术特色:①、梦幻与写实的交融②、工整与协调的结构;③、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④、民族特色:意大利语。

18、莎士比亚: 前期以写诗歌、史诗和喜剧为主,仅有少数悲剧,所谓“史诗与喜剧时期”;中期以悲剧为主,少数喜剧,所谓“悲剧时期”;后期传奇剧,另写一部历史剧,所谓“传奇剧时期”。共2部长诗,154首十四行诗,38部戏剧,主要成就在戏剧,它们包括10部历史剧、13部喜剧、10部悲剧和5部传奇剧。两部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19、莎士比亚剧主题风格代表作:

(1)莎士比亚史剧:①、人文主义政治主题:谴责封建割据,批判血腥战争,鞭笞暴君暴政,即国家必须统一。②、忠于历史又不拘泥史实,塑造鲜明性格。《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理查三世》。

(2)莎士比亚喜剧:①、歌颂爱情和友谊,赞扬机智勇敢,提倡仁爱无私,表达人文主义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的生活理想。②、喜剧中《量罪记》、《终成眷属》、《错误的喜剧》3部称“阴沉喜剧”。《威尼斯商人》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第十二夜》艺术性最高、喜剧精品,《仲夏夜之梦》等。③、创新:希腊旧喜剧是政治讽刺剧,而新喜剧和罗马喜剧为世态讽刺剧,莎士比亚继承讽刺剧,增加内容,不但嘲笑一切低贱、庸俗、恶劣、陈腐及行将灭亡事物,揭露生活中错误和不合理现象,且提出新人文主义生活理想,肯定新事物、新性格,讽刺不为主,主要为肯定生活原则,“歌颂性喜剧”。

(3)莎士比亚悲剧:①、揭示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或理想的幻灭。②、“性格悲剧”:多写某贵人陷一困境,后其性格某弱点或偏见被揭示,此为悲剧基本契机。悲剧主人公行动关系本人和整个民族命运,处尖锐斗争中心,有巨大道德勇气,体现文艺复兴巨人性格及诗人理想。结局一般彻底毁灭。③、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和《雅典的泰门》(4)、莎士比亚传奇剧: ①、高度纯粹的基督教博爱主义,即道德理想主义。 ②、炉火纯青、充满理想、幻想。 ③、《辛白林》、《冬天的故事》、“诗的遗嘱”《暴风雨》。

2

20、莎士比亚传奇剧:理想的女性有伊摩琴、赫米温妮、宝丽娜、米兰达。含义:充斥着巧合与奇遇的距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的故事剧。

21、莎士比亚《哈姆莱特》:(1)《哈姆莱特》艺术成就: ①、情节生动丰富 ②、人物个性鲜明 ③、长于内心独白 ④、语言丰富多彩

(2)哈姆莱特形象:①、人文主义王子 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找不到改变现实的道路,造成精神忧郁和行动延宕③、悲剧原因是黑暗势力太强,自身也有弱点,其悲剧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悲剧。“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3)弗洛伊德解析哈姆莱特形象:试图用“俄狄浦斯情结”对其“优柔寡断”进行精神分析,认为由性心理造成:哈姆莱特幼恋母仇父,克劳狄斯杀王娶嫂,哈姆莱特自觉类似,故惶惑难下手,因为若杀叔,等于杀灵魂的自我,本质上仅一个做了,一个未做而已。22、弥尔顿:(1)弥尔顿历史定位:17世纪进步文化基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诗人,文艺复兴殿将和启蒙运动的先驱,从人文主义到启蒙主义的中间环节。(2)弥尔顿早期诗作:短诗《五月晨歌》、《圣诞节晨赞》、《快乐的人》、《幽思的人》、评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碑铭》,悼亡诗《利西达斯》与雪莱《阿多尼斯》为英语诗中最出色悼亡诗作。(3)弥尔顿政论文:《论英国教会的教规改革》、《论教会机构必须反对主教制》、《论教育》、《论自由出版》、《论国王与管理的职权》、《偶像破坏者》、《为英国人民声辩》及续篇。(4)弥尔顿三部史诗性巨著:《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23、弥尔顿《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纪》,依《新约》“启示录”(1)《失乐园》主题:表达了诗人清教主义,说明人类不幸来源。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2)《失乐园》撒旦形象:受迫害但不屈不挠,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形象。双重性:①、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反抗权威,反映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毫不气馁的斗争精神。具有权威、勇气、领袖才能和政治家风度。②、矜持自大,为非作歹的堕落天使。暗示资产阶级失败原因。(恶性膨胀原因) 24、弥尔顿《复乐园》: 取材新约《马太福音》、《路加福音》。主要歌颂刚强意志、忍耐和英勇牺牲精神。从耶稣形象表现人只要具备完整品格和顺从神意的决心,就能够对付一切磨难而无往不胜。表现诗人虔诚的信仰、坚定的意志和敢于献身的精神。25、弥尔顿《力士参孙》: 是诗体悲剧,取材旧约《士师记》,多认为是弥尔顿最有力的感人作品,部分原因是诗人身世与精神和参孙非常相似。26、古典主义:(1)与17世纪背景:是在专制王权的监护和培植下发展起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其政治基础,流行于法国的唯理主义哲学是其思想基础。(2)古典主义特征: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艺术形式上模仿古代、讲究规则。(3)古典主义“法典”:立法者布瓦洛经御览的《诗的艺术》。 (4)古典主义“三一律”:戏剧情节只有一条线索,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内完成。27、高乃依是古典主义悲剧奠基者或创始人。重要悲剧:《熙德》、《贺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1)《熙德》:第一部成功的古典主义悲剧。 ①、戏剧冲突:西班牙卡斯提尔王国元老狄哀格受宫廷重臣高迈斯之辱,狄哀格之子罗德利克决斗并杀死高迈斯,失去高迈斯之女施曼娜(之爱)。 ②、主题:简介明确,既揭示责任与爱情冲突,并在理性控制下让前者战胜后者。男女主人公面临棘手抉择:保全爱情或履行职责。③、“高乃依式的悲剧人物”:两主人公有血有肉,既刚毅冷静又热烈奔放。

(2)高乃依《贺拉斯》:惊心动魄、取材罗马故事。罗马(贺拉斯氏)与阿尔巴(居里亚斯氏)两城交战相持不下,各选三大将决斗,最小居里亚斯氏为最小贺拉斯氏的内兄,最小居是贺妹卡米叶情人,悲剧主题为爱国天职与儿女私情的矛盾,即大义灭亲,荣誉表现为不是对于家庭而是对于国家。

28、拉辛是新古典主义文学中最具有典范性的悲剧作家。 33、卢梭《新爱洛伊斯》:重要悲剧《安德洛玛刻》、《费得尔》、《埃丝苔尔》、《阿达莉》。(1)卢梭《新爱洛伊斯》体裁、书名:哲理、文艺性结合的 (1)拉辛《安德洛玛刻》:第一部标准古典主义悲剧,取材信札体哲理小说。书名是由于作者借鉴了12世纪法国青年姑娘爱希腊传说。赫克托耳的寡妇安身为女奴,要为亡夫全孤守节,当洛伊斯同其教师阿贝拉恋情悲剧框架。 二者不可兼得时,理智与情感搏斗,但未致其错乱:哭求卑吕斯 (2)卢梭《新爱洛伊斯》思想内容特点:18世纪瑞士恋情不成则暂缓一步,哄国王立誓后自杀。完全符合“三一律”。 故事。描写了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与人为封建道德之间的冲突。 (2)拉辛《费得尔》:取材欧里庇得斯《希波吕托斯》,希波作者从崇尚自然、否定封建文明的哲学高度热烈歌颂男女青年冲吕托斯受继母费得尔虐待……费得尔鸩死。 破封建藩篱而相爱的纯真爱情。全面否定悲剧制造者(贵族阶级), 29、高乃依与拉辛:高乃依深刻表现忠君爱国政治倾向,宣作者目标除跟全社会有关的社会风俗及夫妻间忠诚,还有更深刻扬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着重表现理性的胜利,主要塑造了一的目标“社会协调和社会和平”,否定旧世界。 些慷慨悲歌、大义凛然的英雄;而拉辛是位文学史上著名心理分 (3)卢梭《新爱洛伊斯》人物形象:共同特点是“爱美德”,析大师,更多描写理性的丧失和感情的放纵,主要揭露了统治阶这是一种崭新道德,源自自然人性,自爱、自尊而及他人。 级内部的黑暗和罪恶。①、朱丽与克莱尔分别体现爱情和友谊,都生性“仁慈多情”,30、菲尔丁:是18世纪英国杰出小说、剧作家,其现实主义但朱丽温柔软弱,最爱美德,曾在婚姻上改变初衷,是一个可以小说理论和创作实践使他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 协调个人、家庭、朋友、社会的中心人物。克莱尔则活泼明智。(1)菲尔丁戏剧名篇:喜剧《几种假面具下的爱情》、《作家②、圣普乐是个平民知识分子代表,性格热烈、勇敢、坚强。知的闹剧》及《咖啡店政客》、《威尔士歌剧》、《唐吉诃德在英国》、识渊博、热爱独立自由。“狂热恋人”退让成社会批判者。③、沃《巴斯昆》、《历史纪事》。 (2)菲尔丁长篇小说:称为“散文滑尔玛是俄国接近宫廷的大贵族,背叛了本阶级及传统信仰,酷爱稽史诗”,用散文写史诗,用“滑稽”而不用“严肃”笔法。把菲尔丁根据理性重新观察生活。“乐于为善”,性格冷静沉着,善解人意,推向小说的是理查生书信体小说《帕拉美》,菲尔丁讽刺此而作了心胸坦荡。 《夏拉美》、《约瑟夫·安德鲁传》「《大伟人江奈生·威尔德传》(自 34、卢梭思想艺术特点:(1)从“自然崇拜”哲学高度,站在始至终用反笔,表现其爱民仇暴,激进的民主主义立场」《汤姆·琼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立场,在批判旧世界同时,努力谱写新生斯》、《阿米莉亚》 活,塑造新人物,抒发新思想感情;(2)主情主义。“主体感情” 31、《汤姆·琼斯》:菲尔丁“散文滑稽诗”代表。 放在创作首位;(3)鲜明的强调和寻求“自我”的倾向。“返回自然” (1)菲尔丁《汤姆·琼斯》批判内容及主题: 其道德寓意口号及“感伤主义”直接影响德国的“狂飙突进”,19世纪更发展成围绕“德性”高贵原则,主题主要批判贵族伪善文明,肯定合乎启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蒙学派民主观念的“自然道德”。35、歌德:(2)菲尔丁《汤姆·琼斯》人物形象:①、汤姆·琼斯:活泼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德国伟大诗人、剧作家、小说、好动,朝气蓬勃,尽管轻率、鲁莽容易冲动,但是内心诚挚、豪散文家。德国启蒙文学优秀作家。 爽、仁慈、胸怀坦荡,极富同情心,体现了健全、善良、真诚的“人 (1)“狂飙突进”:18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德国文学运动,性”,合乎“自然道德”。忍无可忍时也会不顾宗教道德而坚决抵抗。 思想创作上反封建割据,主张德国统一,建立统一民族文学,接②、布立菲:野心、贪财、追逐名利,表面笃信宗教,实为披着过卢梭“返归自然”口号,要建立“自然人性”的理想社会,要求摆清教主义外衣的利己主义伪君子。一贯打击汤姆·琼斯,是地道的脱封建束缚,崇尚个性、自我、天才,强调感性的价值,提倡民小人,伪善道德的典型。 族风格,是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理论代表是赫尔德,代表作品 (3)菲尔丁《汤姆·琼斯》艺术特色: ①、围绕冲突广阔有席勒的《强盗》、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名称来自克林格尔同展现了18世纪英国现实;②、忠于自己“严格描写自然”的现实主名剧本。 义原则;③、结构复杂严谨,以汤姆·琼斯生平为经,以他同苏菲 (2)德国“古典文学”时期:1796年~1804年,歌德、席勒亚爱情、同布立菲矛盾为纬;④、滑稽有趣。 合作使德国启蒙文学达到最光辉的时期。二人从1794年发现在一 32、卢梭:18世纪法国杰出和影响深远的启蒙思想文学家。 系列观点上不谋而合,于是合办刊物,合写《警句》短诗,进行 (1)“卢梭主义”: 关于文化、文明和社会政治的思想,集歌谣创作友谊比赛,又各自完成著作,德国民族文学由此空前提中体现于其理论著作及小说中。 高,在文学史上称之为“德国古典文学”时期。(2)卢梭理论著作: ①、卢梭《论科学与艺术》:文化批 36、歌德作品: 判,主旨要彻底扫除封建文明,让人类摆脱一切封建枷锁而获得 (1)歌德戏剧: 发展。“自然”与“文明”对立,以及“返归自然”、寻求自我的“卢梭 ①、被恩格斯称为“向一个叛逆者表示哀悼和尊敬”的《葛主义”开始形成。②、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兹·封·伯利欣根》揭露上层封建统治者凶残丑恶、批判德国社会现历史批判 ③、卢梭《社会契约论》:建立主权在民的民主共和国。 实。葛兹·封·伯利欣根为叛逆的悲剧英雄。(3)卢梭小说:《新爱洛伊斯》、《爱弥儿》、《忏悔录》、《一 ②、塑造“完美人性”的《哀格蒙特》、《在陶里斯的伊菲格尼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爱弥儿》为教育小说,《忏悔录》、《一亚》、《塔索》 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为自传。(2)歌德散文:(4)卢梭感伤主义:18世纪产生于英国,波及欧洲其它国 《诗与真》、《意大利游记》 家,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先驱,也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源 (3)歌德叙事长诗《浮士德》;抒情长诗《普罗米修斯》 头。注重心理感觉,由斯泰恩小说《感伤的旅行》得名。(4)歌德小说:教育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 时代》、《亲和力》 (5)歌德诗集:《东西合集》

3

37、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文学中首部具有国际影响的小说,采用信札体。

(1)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形象:

维特是受“狂飙突进”影响觉醒的进步青年,富有才华,热情、渴望自由,但是社会腐朽、鄙陋,他对体现自然美、质朴、率真和宗法古风的夏绿蒂的爱,最终含恨自杀。体现了“狂飙突进”时期德国资产阶级青年觉醒而软弱,但是反抗消极,以个人为中心,以孤傲不合作来对抗,是“时代病”的重患者,其悲剧是时代悲剧。(2)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特点: ①、信札体抒情小说,有真实感,以情动人。 ②、抒情时情景交融,以景渲情。抒情、记事、写景、议论并用。38、长篇诗剧《浮士德》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精神发展的“哲学史诗”。

(1)歌德《浮士德》浮士德奋斗的五个阶段:(一幕天上序曲、两个赌赛、终生追求,五幕悲剧)知识、感官(爱情)、权势(从政)、美、事业

(2)歌德《浮士德》浮士德形象:①、象征资产阶级进步人士精神探索过程,注重实践,积极入世;②、永不满足,不断追求;③、又充满矛盾(并未理想化),沉溺爱欲倾向和超越自我倾向。总之浮士德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不断克服内、外矛盾、探索追求真理、坚持前进的资产阶级进步分子英雄形象,其意义在于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精神净化的道路。

39、歌德《浮士德》靡菲斯特:

对立面、虚无主义者,是批判的否定精神,象征浮士德探索人生意义的客观条件,带有悲观主义和玩世不恭的人生哲学,其失败证明光明必定战胜黑暗,真善美必定战胜假恶丑,人类总不断进步、完美。又有生动的个性、诙谐、机智、灵巧、哲理性语言。40、歌德《浮士德》艺术特点:

(1)以幻想为主,写实和幻想结合; (2)用辨证方法塑造人物,用矛盾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关系。(瓦格纳“人造人”,欧福良、玛甘泪) (3)作品形式多样化。自由韵、民歌、古希腊悲剧等诗体。叙事、抒情、议论交融,大量用象征比喻。 (4)气魄宏大,哲理深邃,佳句精辟,在西方文学史上与荷马史诗、《神曲》同为经典文学名著。41、“湖畔派”: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喜欢歌颂大自然和宗法制农村生活,厌恶城市文明和冷酷的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突出贡献是完成了浪漫主义诗歌的艺术改革,标志着浪漫时代的到来。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从理论上阐明了新诗理论的基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因为常常住在英格兰北部昆布兰湖区而得名。

42、华兹华斯于1843年骚塞殁后被继封为“桂冠诗人”: (1)华兹华斯《我们是七个》: 歌谣体叙事诗:诗中童心的纯洁可爱,反衬出成人世界及理性社会的严酷冷漠,颇发人深思。 (2)华兹华斯《丁登寺旁》、《不朽颂》诗作:《序曲》是一部宏大长诗,具有史诗规模,是其欲表达“关于人、自然和社会”的思考的哲理巨著。《隐士》的序诗,是一部精神成长的艺术记录,凡14章,叙述从童年到成熟的内心历程,深及人类天性的隐秘角落。(3)华兹华斯田园诗(自然诗):自然崇拜倾向充溢其中,把自然视为圣灵体现的最高境界。山河花木、风云霞虹都富有灵性,且与人生构成有机和谐。诗作天然,意趣盎然,含蓄蕴藉,美不胜收

4

43、华兹华斯诗作艺术特点:

(1)华兹华斯称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在《不朽颂》即《颂诗:忆幼年而悟不朽》中认为只有幼时才有纯粹的天性,最真实、可贵,说“最微贱的花朵常能给人深刻得眼泪也无法表达的思绪”,总之永恒在于天然之中。(2)华兹华斯《致布谷》:梦幻般的美丽诗境,短短8节32行勾画出了截然不同但有相互联系的情景:眼前的、以往的、现实的、虚幻的。因为心灵纯净和天性敏感,竟将有形之物隐去化作无形之声,自然的造物总是表现出一种超越世界的力量,至少也是超越现实的象征。(3)华兹华斯《孤独的刈禾姑娘》:

写自然的物到写自然的人,笔触仍轻柔、细腻、含蓄。形象仍恬美、古朴、超脱。“壮烈的古代”和“卑微的民间”在歌调上也形成鲜明对照,用自然界的鸟鸣比喻歌声非常贴切。华兹华斯虔诚的相信自然具有神秘的力量,对人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进行教育,从而由爱自然导向爱人类。不了解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执着痴情就不理解华兹华斯诗的精神。其笔下人多过分超脱现实而未被实利社会毒化的“原始人”,在歌颂自然的同时坠入幻想,就是自然的神秘力量即使不能让人返真还璞,至少也可以使人性保持住天然品质,于是便自觉或不自觉地美化宗法式社会,力图拉人们返回此“自然”。

44、柯勒律治: (1)《古舟子咏》用奇特的想象表现超自然的主观事件。 (2)歌谣体叙事长诗《忽比烈汗》描写一个梦境,是现代派诗人先驱。 (3)其文评著作《文学传记》提到与华兹华斯计划写两类诗: ①用朴素的语言描绘凡俗乡土生活; ②用奇特想象表现超自然主观事件。

45、拜伦是19世纪初叶英国诗坛最伟大的诗人,浪漫诗派“宗主”。 (1)拜伦处女诗集:《懒散的时刻》, 因为被否定价值,后发表战斗性长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反击。 (2)拜伦关于“勒德运动”的讽刺诗《法案制定者颂》、《勒德分子之歌》,哲理剧《曼弗雷德》,神秘剧《该隐》、《天与地》。46、拜伦:

(1)拜伦的“东方故事诗”:传奇故事《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 (2)“拜伦式英雄”:《东方故事诗》等作品中所塑造的一类人物典型,如康拉德、哈洛尔德等。高傲而倔强、忧郁而孤独、神秘而痛苦、与社会格格不入而对之进行彻底反抗的叛逆者英雄,其反抗多带个人主义特征,结局均是悲剧性的。其身上带有拜伦思想的个性气质印记。 (3)拜伦作品的“世界悲哀”: 主人公对世界和人生灰心丧气,终于感到包括知识在内的一切追求都毫无意义,体现了拜伦对有缺陷的人生和人类苦难存在的苦涩理解,极悲壮的叙事长诗《锡隆的囚徒》讴歌为自由而殒身的历史英雄精神。《曼弗雷德》悲观与反叛意识的表现达到顶点,拜伦称其为哲理剧。(4)拜伦“东方故事诗”的思想性格: 普罗米修斯式孤独的反抗意志使其成为对贵族资产阶级及其观念模式的反叛者,有巨大社会进步性。其叛逆性格决定思想上是现存制度反对者,思想核心是自由与正义,与以压迫和奴役为宗旨的社会体制不两立。拜伦消极方面时常耽于梦幻、虚无,偶尔百无聊赖,但其浪漫如火的情感方式和为自由不惜殒身的人生观深远地影响了哲学思潮的气质。

(5)拜伦的诗歌艺术特点:

①强烈主观抒情性和鲜明政治倾向性,其诗美学核心“诗的本身即是热情”;②辛辣讽刺;③浓郁感情基调、主人公非凡品质、感情的夸张、异国的情调、驰骋的想象力、强有力的浪漫主义、口语的运用。

47、拜伦作品:(1)拜伦《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抒情主人公形象“我”,积极入世,热情洋溢,目光犀利的观察家、思想深邃的批评家,是位热爱生活、追求自由、敢于揭露、冷嘲热讽又善于斗争的民主战士。与叙事主人公性质完全不同,都明显有自传成分,既表现拜伦世界观的矛盾,又体现思想感情的整体。(2)拜伦《唐·璜》是诗体小说,代表浪漫主义时代欧洲诗歌创作最高成就。①拜伦《唐·璜》人物形象: 天真、热情、善良、顺从天性、无视清规戒律、绝少虚伪;对恋人忠心,不怯懦,但缺乏坚定信念,易随波逐流,无法掌撑自己命运,追求纯真爱情。②拜伦《唐·璜》艺术特点: 辛辣的讽刺、浓郁的浪漫主义为主夹着现实主义的描绘,兼叙兼议,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语言明白晓畅,广采口语词汇、格律上借鉴意大利滑稽史诗“八行三韵体”。

48、司各特:

(1)司各特地位: 19世纪浪漫主义时代著名英国诗人小说家,欧洲“历史小说之父”。

(2)司各特传奇长诗: 《末代歌者之歌》 (3)司各特长诗:《玛米恩》(诗歌方面杰出代表)和《湖上夫人》(4)司各特历史小说: 共29部,首部为长篇《威弗利》。49、司各特:

(1)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分类:

①关于苏格兰历史的: 多反映苏格兰和英格兰的民族冲突及各政治集团间斗争。《威弗利》、《清教徒》,《爱丁堡监狱》刻画了令人难忘的民族性格。珍妮之妹艾菲爱侠盗而孕,巫婆接生转移婴儿,艾菲因虐杀婴儿的罪名入狱。珍妮作为清教徒,良知和责任使她未作伪证,但这个瘦小而未见过世面、一文不名而又孤独无依的农家女,不远千里涉险徒步去伦敦为妹向国王请命,热诚感动王后。在珍妮身上,蕴藏着一个真正的人的非凡品质和一个伟大民族的坚毅与勇气。

②关于英格兰历史的: 《艾凡赫》、《修道院院长》、《肯纳尔沃思堡》以伊丽莎白女王感情纠葛为题材。

③关于欧洲大陆历史或以十字军东征为题材。《昆丁·杜瓦》、《十字军英雄记》、《巴黎的罗伯特伯爵》④取材当代生活: 《圣罗南之泉》

(2)司各特小说艺术特点: 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各条情节线索的复杂交织。人物鲜明突出、典型,能代表时代风尚。但对人物缺乏细致深刻的心理刻画,个别有败笔——结构松散、冗长罗嗦,对历史事件缺乏考证。50、司各特《艾凡赫》:

(1)司各特《艾凡赫》历史内容:12世纪末诺曼人征伐英格兰之初,“狮心”王理查率十字军东征未归,其弟摄政亲王约翰举行比武会笼络人心意图谋位,随国王远征的骑士艾凡赫优胜,但是战败的人劫走艾凡赫的父亲和女友后逃走,艾凡赫救回父亲和女友,艾凡赫父子和好,并与女友结为夫妻。

(2)司各特《艾凡赫》人物形象:①艾凡赫的父亲:塞得利克是坚守古老民族传统的萨克逊贵族代表,后臣服于理查。其形象带有讽刺意味,是历史的必然。②艾凡赫:正面体现了作家理想、历史观及人生哲学,具有多方面意义。是中世纪骑士的典型,忠君、护教、行侠,对爱情坚贞不渝,兼有纯洁的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某种政治原则的代表,顺应历史潮流,追求“凡事不应过分”的中庸之道。③理查:勇武过人,慷慨大方,爱民如子。

(3)司各特《艾凡赫》艺术特点:充分体现了司各特小说的艺术特色:传奇式情节和栩栩如生的历史风俗画面交相辉映。

5

51、夏洛蒂·勃朗特: (1)反映情感经历自传小说:《简·爱》、《维耶特》爱上了自己的老师,强化了其道德上独立、完善了其意识。(2)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 ①夏洛蒂·勃朗特:另有《谢利》、《教授》②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③安妮·勃朗特:《艾格尼斯·格雷》、《怀尔德费尔府的房客》5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人物形象:①维护人格尊严,反抗逆境和傲慢无礼、专制自私的男人,追求独立平等。倔强而感情细腻、炽热。 ②不愿接受以男性为中心的妇女观,称“我是自己的主人”,重视自我。③对爱情理解独特,认为前提是人格的平等,有炽热的真诚感情,突出表现在对罗切斯特执着而强烈的爱情。④是充满勇气、不向逆境妥协的个人奋斗的小知识分子形象。(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艺术特点:采用第一人称写法,形象塑造真实,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亲切而富有感染力。(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意义:在歌颂主人公为改变个人命运而顽强不屈的抗争和追求平等意识同时揭露19世纪前期英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冷酷,尤其是宗教与慈善机关的伪善,讽刺了上流社会的腐败、婚姻商业化等社会问题。 53、王尔德:19世纪后期英国唯美派。

(1)唯美派:源于19世纪中期的形式主义文艺思潮,开始之初产生于绘画,后来逐渐发展到诗歌、小说、戏剧。反对浪漫主义情绪外露的诗风,不满现实主义真实化倾向,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走进艺术的“象牙之塔”。代表作家有佩特、王尔德。 (2)王尔德的唯美要点: “为艺术而艺术”(真正的艺术和现存社会制度根本抵触,生活已经毫无希望,人类已经没有出路,唯有艺术才是最真实的,唯有这道永恒之光才给人以希冀,断言艺术发展一般不依赖生活,尤其不受道德约束。艺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反对现实主义,强调创作要绝对自由),反映了所谓的“世纪末”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危机。(3)王尔德的唯美讲演文献:《英国的文艺复兴》、《撒谎的衰落》(对话)、《作为艺术家的批判家》。 (4)王尔德的作品:两个童话集《快乐王子及其他童话》、《石榴之家》,狱中忏悔著《惨痛的呼声》,最后的诗集《累丁狱中歌》。54、王尔德作品艺术特点: (1)王尔德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的矛盾性:不仅淋漓尽致地(尤其通过沃登勋爵之口)发挥蔑视道德的唯美观点,也从葛雷的命运恰好推翻了这种享乐主义和玩弄生活的哲学,有力地证明了破坏自然道德规则就一定会受到自然的报复,放弃操守人就会毁灭。作家本意似乎侧重于:既然葛雷罪行不见于本体而现于画像,那么艺术就比现实本身更能忠实地表达一切现象的精神本质,艺术绝对高于生活,生活恰是断送艺术的土壤。例如:葛雷爱的是女伶西碧儿所塑造的美丽的莎士比亚剧中的女主角形象而不是西碧儿本人。(2)王尔德的风情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一个无足轻重的妇人》、《认真是最要紧的》、《理想的丈夫》风格轻松,技巧精湛。描写以闲散、消遣、调情度日的上流交际社会,戏剧冲突一般不出家庭及个人关系的狭小范围,主角几乎是清一色仪态高雅风流蕴藉的绅士淑女。以闲暇为哲学、享受生活又嘲弄生活,其玩世不恭和打情骂俏,以极其聪明的言语,并在适度得体的方式下进行。较真实的反映了“世纪末”伦敦沙龙阶层悠闲、寄生的生活。(3)王尔德的颓废情调:《莎乐美》中唯美情趣及颓废成分发挥的淋漓尽致。游戏人生轻松气氛荡然无存,代之以如死一般坚强的对于爱与美的病态的向往,一种几乎是非理性的固执苦求。作家在此短小简洁的戏剧里不惜以诗意笔触渲染了色情调子,更加突出了作品的颓废特色,让人品味“爱的神秘比死的神秘更伟大”的颓废主题。

欧美文学研究篇二:欧美文学史重点

欧美文学史重点

1、希腊神话的特质:人类美丽童年的艺术产物

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1)神人同形同性:神具有人的性格,人的外貌,是最美丽聪明的人,具有人的一切特点,包括缺点。神其实是人的观念的具像和外化,神就是人,神话就是人话。

2)人本主义与命运观念并存:相信命运的轮回,又充分尊重人的个性意志与自由,人的奋斗。

3)完整且富系统性: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神话系统,内容丰富,完整而富于系统性。 艺术特征:想象力极强、故事性极强、哲理性极强。

2、荷马史诗艺术特征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高度融合

现实主义: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战争场面、家庭生活、劳动场面;

浪漫主义:神话传说、理想人物、离奇经历,充满奇妙瑰丽的想象,充分运用古希腊神话故事,神话与史实交织融合,绽放出绚烂的艺术之花

2. 语言生动、准确,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长于比喻,善于描绘,优美流畅,雄奇生动。

(1)丰富瑰丽的想象,生动的比喻——荷马式比喻:根据生活中的直接观察,取之于自然现象的比喻。

(2)依靠”英雄格“六音步长短格律诗体。

3.史诗规模宏大,布局完整,结构精巧:像戏剧那样写“整一性的行动”。

—— 剪裁得当,情节高度集中;

—— 主干情节与插曲相结合。

(1)类似戏剧的“锁闭式结构”: 一种集中、概括、浓缩的戏剧手法,从接近高潮的地方写起,用倒叙、插叙、追忆等手法交代前因,再奔向高潮,走向结局。

采取戏剧式的手法,把故事集中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和某一段时间上,从而把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和丰富的生活画面浓缩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个中心,不枝不蔓。

4.在刻划人物性格上,以简洁鲜明的笔触勾勒出一系列栩栩如生、复杂生动的英雄形象。 史诗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形象,如狄俄墨得斯鲁莽,埃阿斯憨厚自信,赫克托耳沉着精明,阿伽门农专横自私,奥德修斯足智多谋,墨涅拉俄斯温柔敦厚,有些还具有多面性。

3、阿喀琉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人”

一方面重视荣誉、不畏权势、刚强勇猛、英勇善战、所向无敌;一方面暴躁易怒、任性固执、鲁莽残忍;另一方面又天真单纯、温柔善良、珍视友谊、富有同情心。既有青年人的任性无礼又尊重老人,集刚勇残忍与仁爱柔情于一身。

他是力量和胜利的象征,在他身上体现了强烈的个人意识,英雄主义精神,是当时的理想英雄,他身上可以看出神性、兽性、人性,具有原始风习的残酷性。神性、兽性、人性这三性使他成为希腊最著名的英雄,他是一个未被文化污染的自然之子,充满生机和生命力,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特征的古代民族英雄的典型,富于性格美。

民族性格的充分代表(民族精神的诗意体现):身形健美强壮、武艺极端高强、渴望冒险式的战斗

命运:要么默默无闻而长寿,要么在战场激战中早夭

a、忘我的残忍的战斗精神 b、天真温厚善良的内心情感 个人本位

c、对个人荣誉和尊严的敏感意识

4、骑士抒情诗:中心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其作者被称为“特鲁巴杜尔(Troubadour),意

为行吟诗人。在艺术方面受到民间诗歌的影响很大,但内容则是描写骑士们所谓的“典雅的爱情”,主要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和崇拜。有牧歌、破晓歌、夜歌、怨歌以及感兴诗和十字军歌等,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后来西方的抒情诗,特别是爱情诗,应溯源于此。

5、骑士叙事诗:法国北方骑士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骑士叙事诗(传奇)。诗人称作“特鲁维尔”,亦即行吟诗人之意。骑士叙事诗一般比较长,内容是写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情,讲述他们为获得荣誉和博取贵妇人的青睐,除妖驱魔,降龙伏虎,进行各种冒险的事迹,有的也写他们为了护教而征讨异教徒的故事。骑士冒险是为获得贵妇人的欢心,骑士也多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执着、热烈,往往强调“优雅的求爱”,显示出对女性的尊重。

骑士叙事诗(骑士传奇)以虚幻的“英雄美人”故事为内容,有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 《亚历山大传奇》

-不列颠系统: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冒险、宗教、爱情三大主题)、《特里斯丹和伊瑟》 -拜占庭系统:《奥卡森和尼柯莱特》

6、《神曲》的艺术特色

1.严整完美的艺术结构。

① 宗教神圣数字布局。

② 运用三行连锁包韵

2.奇异的幻想性与深刻的现实性相结合。

① 神秘主义与写实主义相结合,在神秘主义中嵌入写实的因素。

② 实主义倾向与浪漫主义精神相结合。

③ 助绘画原理,化虚为实。

④ 善用比喻写人状物。

3.梦幻、寓意、象征的手法。

4.语言运用的创新。

7、《神曲》思想艺术上的两重性

思想上的二重性:

① 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问题上。

一方面,但丁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可是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达到统一的方式和道路却是空想的、错误的,寄希望于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

② 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

但丁一方面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大唱颂歌,同时又对现实中的教会、教皇、僧侣的恶德败行作了十分全面的揭发与控诉。

③ .宗教的禁欲主义伦理道德和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两者之间。

也是矛盾地对立着统一在一起的。既宣扬禁欲出世思想,又肯定人对世俗爱情、荣誉、功业的追求。前者给长诗披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纱幕,后者则在字里行间闪耀着光华,而这正是这一巨著成为不朽之作的决定性因素。

④ 既歌颂基督教文化,又赞美世俗文化、异教文化。

艺术上的两重性:

① 用宗教题材与中世纪文学的梦幻、象征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用体现神权思想的艺术结构造

成古代艺术庄严肃穆的风格;

② 人物、景物描写大多简略模糊,又不乏用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手法写成的卓越篇章; ③ 使用意大利俗语,但语言又有中世纪语言烦琐晦涩的弊端。

8、《十日谈》的艺术特色

① 发展了中古的短篇故事,不仅叙述事件,进而抓住时代特点,概括现实,反映广阔的社会

生活画面;

② 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描绘人物心理,以细节塑造鲜明性格;

③ 有意识地注意结构技巧,采用框型编织法(框型结构:详见讲义);

④ 独特巧妙的讽刺手法及夸张、对比手法; ⑤ 语言丰富、精炼、幽默、风趣、生动、通俗,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

9、《巨人传》艺术特色:

① 民间文学特点:以民间故事为基础加以改造,《伟大而高大的巨人高康大的伟大而珍贵的

大事纪》。

② 开创通俗小说先河。以人文精神统领形成完整的整体

③ 夸张、幽默与讽刺的手法。

④ 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流畅。市民语言为基础,吸收俗语、俚语、行话等。

⑤ 独特的结构艺术:

1.级进式结构:三代巨人体魄一代比一代健壮,知识一代比一代渊博,行动一代比一代主动

2.以“喝”作为衔接情节的媒介,贯穿全篇成一整体

前言描写:喝 章节描写:喝 结尾描写:喝 神瓶启示:喝

10、堂·吉诃德典型形象分析:

是西班牙伟大作家塞万提斯所塑造的不朽文学典型,其形象具有两重性:悲剧性和喜剧性的统

一。他既高明又疯傻,既是一个过去的骑士,又是一个行动的勇者,是作者人文主义的代言人。 ① 离实际,耽于幻想,终日沉浸于骑士迷梦,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切实感受。

他那失掉任何现实感觉的幻想,使他成为普遍的笑柄,具有充分的喜剧性。生活无情地捉弄了最后一个游侠骑士。马克思在指出堂吉诃德游侠失败的必然性时说:“堂吉诃德误认为游侠生活可以同任何社会经济形式并存,结果遭到了惩罚”。

② 要不涉及骑士道,他又是一个具有渊博的学识,出色的辩才,明晰的思路和深刻的洞察力

的人文主义智者。

他对社会的批评,对战争、法律、道德、爱情、文学艺术的看法都具有远见卓识,闪耀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辉。堂吉诃德还怀着“惩强扶弱,济世救人,干 一番千古流芳的大事业”的美好愿望,但却因违背世情做出了很多怪诞可笑之事,正如恩格斯所言:“一个人出于对人类纯洁的爱,做出许多可笑蠢事,而不被同时代人所理解,——还有什么比他更具有悲剧性呢?”。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永恒矛盾。

11、《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

①规模宏伟,人物众多,以平民为主,出场人物达700多人,展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广阔背景;

②纵横交织的情节结构,以堂·吉诃德主仆的游侠历程为纵线,中间穿插了很多独立的小故事; ③通过对比,塑造了堂·吉诃德这一复杂深刻的不朽典型;

④高超的讽刺技巧,大量运用夸张、比喻与戏拟手法,达到强烈的喜剧效果,并采用了丰富生动的西班牙民族语言。

12、福斯塔夫式背景:作为一个破落的骑士,在封建制度没落时期由贵族社会跌落平民社会,上与太子关系亲密,下与强盗、小偷、流氓、妓女为伍,通过他的活动,莎士比亚展示了上至宫廷,下至酒店、妓院等广阔的社会背景,再现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塑造人物和展开戏剧冲突提供了广阔、生动、丰富的社会背景,恩格斯称之为“福斯塔夫式背景”。

13、哈姆雷特形象

(一说是复仇的英雄,这是17世纪的看法;

二是道德高尚的人,但不是英雄,这是德国歌德和英国约翰逊看法;

三是思想家,19世纪浪漫派多持此见;

四是战胜意志软弱的优秀人物代表,这是19世纪俄国别林斯基的观点;

五是个人主义者,这是俄国屠格涅夫、美国艾略特、德国布莱希特等人的观点,屠格涅夫用堂吉诃德把哈姆莱特比下去。

六是“俄狄浦斯情结”的典型,哈姆莱特杀死叔父是因为他恋母,而恋母又是犯罪的,所以他又内疚,杀死叔父等于杀死他自己所以不敢杀,这是弗洛伊德心理学派的看法;

七是毫无性格可言的传声筒及狂热的产儿,这是法国伏尔泰和托尔斯泰的偏激之辞。个人认为可答可不达,看题型)

总之,是一个内涵丰富、性格非常复杂的典型形象,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表现在:

① 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以反对封建统治阶级以“神”为中心的观念。哈姆雷特认为“人世间是一座美好的花园”,人性的目的在于奋斗和创造,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互敬,相互友爱。

② 具有文艺复兴时期“巨人式”的多才多艺,哈姆雷特天资聪颖,英俊健康,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当代英雄。他道德高尚,博学多识,具有惊人的思维力。“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的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眼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

14、“莎士比亚化” 即莎士比亚剧作的艺术特色 (要点,复习时参照讲义)

(一)广阔的社会背景。

① 莎士比亚的戏剧展现了17世纪英国上上下下各层人物的全景式描写,被称为“福斯塔夫式

背景”。这种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构成了主人公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典型环境,加强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② 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也与莎剧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有关。剧中平行交错的多条线索展开

了广阔的社会画面,突破了贵族与平民不可同台演出的限制。

(二)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的完美融合

① 多条线索平行交错。

② 往往在一出戏剧中安排两条或两条以上平行交错的情节线索,但这些线索有主有从,有隐

有现,相互衬托,突出主线。

③ 人物性格随情节发展而发展变化,其变化的性格又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是情节的生动性和

丰富性的本质所在。如朱丽叶、亨利五世、李尔王、麦克白、哈姆莱特。

④ 悲喜交织:悲剧中插入了喜剧的因素,喜剧中包含有悲剧因素,打破了古希腊悲剧和喜剧

壁垒分明的界限,加强了情节的生动性。

(三)个性化、立体化的人物形象。

莎氏在他的剧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形象,莎剧中的人物性格复杂而鲜明,富有个性,具有立体感,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富有个性,深刻复杂,主次人物之间、正反人物之间相互映衬,相辅相承。

(四)丰富形象的语言。

1.丰富多彩的语言

①相当丰富的词汇量。

②多种文体的语言风格:散文体、无韵诗体、古诗体、民间歌谣体、口语体、俗谚体,应有尽有。

2.个性化的语言

莎士比亚用无与伦比的庞大词汇来锤炼人物的性格化语言,每个人物说的话都与他的性格一致。莎士比亚有时运用优雅正式的语言,有时也有来自社会下层的戏谑甚至使用俚语,有时甚至不惜破坏禁忌,这是为了适应普通观众的娱乐品味。3.形象的语言

主要是大量运用双关、矛盾修辞、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

15、达尔杜弗形象(参见讲义了解内容)

莫里哀在剧中全力塑造了一个伪善者的典型形象达尔杜弗。他是17世纪法国教会势力和封建贵族的代表,是没落贵族、宗教骗子、假修士的典型形象,性格特征是伪善、贪婪、狡诈、狠毒。达尔杜弗个性最突出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本质是阴险狠毒,这是他的主导性格,也是其性格的典型特征,体现为伪善,具体表现为表里不一、言行不一。

(1)表面上苦修苦练,实际上贪吃贪睡。

(2)表面上忌讳女色,实际上十分好色。

(3)表面上鄙弃富贵,实际上极端贪财。 (4)表面上仁爱慈悲,实际上阴险狠毒。

16、达尔杜弗的典型意义

① 历史意义:达尔杜弗是十七世纪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代表,披着宗教外衣追求私欲的伪

君子。其虚伪衬托出了教会的虚伪荒淫,暴露了宗教骗子的社会危害性,显示出作品强烈的反宗教倾向。

② 现实意义:高度概括了不同时代的伪君子特征,暴露了伪善的道德危害性。达尔杜弗成了

假修士、伪信徒、宗教骗子的代名词,成为“伪善”、“伪君子”的同义语。具有超越时间,跨越国界的意义。斯坦尼拉夫斯基说:“达尔杜弗是全人类达尔杜弗的总和。”

17、《伪君子》的艺术特征(还可依个人喜好精简)

(1)独特的艺术结构。结构严谨精巧,层次分明,独具一格。

①成功的间接描写(或出色的侧面描写)——烘云托月,先宾后主。

表现为巧妙安排达尔杜弗的出场(很晚出场),而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语和活动,侧面介绍达尔杜弗的性格。

②提襟见肘,自我暴露

③层层剥开,跌宕有致

(2)遵循而不拘泥于古典主义戏剧法则。

①遵循古典主义戏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首先,从剧本最后解决矛盾的方法反映了莫里哀拥护王权的政治态度。

其次,体现了理性原则的指导。

再次,剧本的结构是按照“三一律”的法则组织安排的:情节单纯集中——达尔杜弗的虚伪与欺骗,24小时之内,奥尔恭家的客厅。

②对古典主义法则的突破,表现在:

首先突破了古典主义对各种题材的严格划分,在喜剧中注入了悲剧的因素。

其次莫里哀在剧中还向民间戏剧和各种题材学习,吸收了许多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的情节和技巧。这样,寓悲于喜,两相交织,喜剧色彩愈鲜明,悲剧因素愈深刻。

(3)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造成强烈的讽刺。

这出讽刺喜剧充分发挥了笑的战斗作用,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夸张手法,在观众的哄笑声中达到突出的讽刺效果。

(4)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

其刻画的所有人物性格单一,导致人物性格类型化,如唐·璜被称为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大的恶棍。

18、哲理小说:

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作家借小说形式表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具有鲜明的议论性、分析性和批判性。人物形象缺少鲜明的个性,具有纯理性的特点,成为作家哲学思想的代言人。哲理小说包括书信体、对话体、游记体、自白体、自传体等等。书

欧美文学研究篇三:欧美文学笔记整理

欧美文学笔记整理

19世纪是后期的文学

一、概述

一、现实主义文学形成的原因。

1、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2、 科技和哲学的发展、观念的更新。

3、 自身发展的结果。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1、 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

2、 强烈的暴露性、批判性、改良性、多写社会中的丑和恶。

3、 注重细节。

4、 人与社会环境的描写。

二、法国文学

一、概述

1、30~40年代 梅里美 斯丹达尔 巴尔扎克

2、50年代~19世纪末 福楼拜莫泊桑

福楼拜的出现,作品中冷静客观的描述、批判内容的减少,为后来自然主义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斯丹达尔(1783~1842)

重点:

1、 阅读小说《红与黑》

2、 于连形象分析

3、 《红与黑》中的心理描写

《论爱情》

·爱情的诞生

·灵魂深处发生的是:1、惊叹2、自主自语:多么幸福3、希望4、爱情诞生了

5、第一次结晶开始了6、怀疑出现7、第二次结晶

创作分期:

1、1814~1821年 米兰时期

作品主要谈论音乐绘画和各地的风情

代表作:《海顿、莫扎特、梅塔斯塔斯的生活》

《意大利绘画史》

《罗马、那不勒斯和佛罗在萨》

2、1821~1831年 巴黎时期

主要从事文艺批评和小说创作

代表作:《拉辛与莎士比亚》

《阿尔芒斯》

《红与黑》

《法尼娜 法尼尼》

3、1831~1842年 最后十年

处境最艰难但创作十分丰富的十年

代表作:《巴马修道院》

《吕西安·娄凡》(未完成)

斯丹达尔的思想观念

·在文化上,受卢梭影响,接受了他关于文明使人丧失本性和纯真自我的理论。

·在思维方式上,作家同时接受了近代以来的理性思潮与感性思潮的双重冲击,他一方面坚持艺术必须面向现实、反映时代生活,另一方面他又推崇生命激情和坚强意志,并善于描绘人的心理。

·在哲学上,终生信仰无神论。

·在政治上,他一生坚持人道主义,追求自由、平等、民主和社会理想,作品充满强烈的批判性。

·在人生观上,他崇尚个人幸福和英雄主义,强调“行动”“成功”“征服”的重要性。

《红与黑》

一、创作背景

·取材于两则新闻:裴尔特初案件和拉法尔格案件。

·小说题目的演变:《于连》——《诱惑与忏悔》——《红与黑》

二、故事梗概

主要场景:维立叶小城,贝尚松神学院,木尔侯爵府

主要人物:于连 德·瑞纳市长夫人玛特儿小姐

四、讨论问题

1、 你怎样理解题目含义?

2、 你怎样理解《红与黑》的副标题“一八三零年纪事”

3、 你怎样看待于连这一形象?

1、 题目含义

(1)红:军装、军队。黑:道袍,教会

(2)红:象征着拿破化时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血和丰功伟绩。

黑:意味着复辟时期的王朝和教会的黑暗统治

(3)红:叛逆者于连黑:黑暗势力

(4)象征于连的生活道路,于连的一生走过了一条“之”字形的道路,“红——黑——红”

(5)预言性的场景

2、副标题“1830年纪事”

《红与黑》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小说,通过三个场景和一个平民的经历,全面展现了1815——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从小城到省城直到京城的贵族、教会、资产阶级和贫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

(1) 贵族阶级的暴虐和恐惧

(2) 资产阶级的壮大、金钱观念对人性的浸染

(3) 教会的伪善和反动

(4) 平民的反抗

于连形象分析

(1)从社会历史层面上看,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小资产阶级奋斗的典型,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从哲理层面上看,于连是一个追求幸福而不幸走上歧途的人,他用不服从的行为使自己回归到心灵的宁静、真正获得了幸福。

四、《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1、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生活,他将历史事件、政治事件写入小说,并且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报纸《日报》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作品通过三个场景(维利叶尔小城

(二)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

1、善于描写人物心里变化过程,并具有逻辑性和明晰性。

2、着力表现人物心理活动中对立的二元因素的起伏消长

3、将人物的外部描写心灵化

(三)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1、凸显人物个性

2、注重人物性格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3、对人物的塑造具有一种浪漫主义的倾向

(四)朴素、简洁、严谨的语言风格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

世界观

1、 在哲学上、他基本上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是他不否认唯灵论,相信占卜学、骨相

2、 在政治上,他能从阶级的观点分析和观察社会现象,但他主要站在中小资产阶级的

立场上来反对金融资产阶级的统治。

3、 在宗教上,他非常矛盾,他一方面不信仰宗教,但是他以把宗教作为解决社会矛盾、

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人间喜剧》的内容

《人间喜剧》包括91部小说,2400多个人物

风俗研究(66部)私人生活场景(27部)外省生活场景(20部)巴黎生活场景(19部)政治生活(4部)军旅(3部)乡村(3)哲学研究(22部)分析研究(2部)

哲学研究:探求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

代表作《驴皮记》1831年

风俗研究:描绘法国当时社会风貌

代表作:《高布塞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贝姨》《邦斯舅舅》 分析研究:阐述人类生活的普遍原则

代表作:《婚姻生理学》《夫妇纠纷》

内容:

1、《人间喜剧》是一部资产阶级的罪恶发展史

2、是一部封建贵族的衰亡史,如《

欧美文学研究

苏城舞会》《古物陈列室》

3、还写出金钱对人性的异化

如:欧也妮悲惨的一生,高老头父爱的结局。

艺术手法:

1、人物再现法: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采用的一种方法,指同一个人以不同的身份(核心、主要、次要人物在不同的作品中不断出现的方法。)

2、人物再现法的优点在于:使不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场景和故事情节有了纵深发展的连续性,为人物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活动舞台。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人物性格。使《人间喜剧》因人物穿行、场景变幻而成了一个运动着的活的社会存在。

故事梗概

时代背景:1819年底1826年初

社会环境:伏盖公寓,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沙龙,但斐纳家里。

主要内容:高老头的父爱悲剧

拉斯蒂涅良心堕落的故事

鲍赛昂子爵夫人的失宠

伏脱次的被捕

《高老头》的意蕴

1、 金钱的罪恶和对人性的异化

金钱下的罪恶:

伏盖太太对高老头前后态度的变化

米旭诺和波阿菜为了3000法郎、当了官方密探的走狗

银行家泰伊番为了使自己的产业世代相传,不认他的亲生女儿。

阿瞿达为了二十万法郎年息的陪娘费而抛弃鲍赛昂夫人。

通过拉斯蒂涅三深表现

第一深来自于鲍赛昂子爵夫人的教育

第二深来自伏脱冷的教育

第三深来自高老头的亲身经历和悲惨结局

讨论:试比较于连和拉斯蒂涅的异同。

2、 塑造了一个“父性基督”的形象

思考:怎样看待高老头的父爱?试比较高老头和李尔王的异同

3、 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高老头》的艺术成就:

1、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巴尔扎克是著名的环境决定论者,他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可以决定和改变人的性格。对环境的描述主要有三种方式:

1】 作品开头光写环境,再导入人物和情节

2】 不同的环境成为不同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

3】 环境的变化和人物的变化紧密相连,

对典型人物的塑造主要采取三种方法:

1】 肖像描写

2】 心理描写(拉斯蒂涅的堕落过程)

3】 惊人的情欲描写

2、 叙述有一种戏剧性的效果

3、 语言生动、富有个性化

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

19世纪后法国重要作家,上承批判现实主义,下接自然主义

一、创作分期:以1849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早期:受浪漫主义文学影响,不切实际

代表作:《一个疯子的回忆录》《地狱之梦》

后期:从生活中选取题材,反映现实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1851——1856)

《情感教育》(1843——1845初稿、1864重写、1869发表)

《萨朗波》(史诗小说)等

二、故事梗概:

主要人物:查理,艾玛,罗道尔弗,莱昂

主要场景:鲁昂附近的村镇道持,永镇,鲁昂

三、小说的批判性

1、 对浪漫主义(消极浪漫主义)的批判

19世纪上半叶,法国中上阶层女子,大多进入修道院接受一段时间教育,目的是为进入上流社会做准备,但艾玛的父亲,一个农民却异想天开把女儿送进修道院学习,修道院的禁欲教育,影响了艾玛的思想性格。修道院教育使艾玛的内心形成一种喜刺激、爱激动、善动情、讲风雅的贵族脾气,这种习气与她的地位、生存环境、感情生活之间形成巨大错位,酿成悲剧。

2、 对平庸的批判

查理·包法利就是这一类的代表,他满足于现状、思想平庸、正如作者所说:“查理的谈吐就像人行道一样平板,见解庸俗,如同来往行人一般,衣着平常,激不起情绪,也激不起笑或梦想。”

3、 对恶浊社会风气的批判

郝麦,一个没有开业执照的药剂师,排挤同行,善于钻营,他获得了十字勋章

勒乐,商人兼高利贷者,最终主宰了永镇的经济命脉

罗道尔弗,情场老手,精明而讲实际

赖昂,未见世面时行动畏惧,到了鲁昂之后变得胆大无耻,从他的变化中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的批判。

4、 对繁荣社会本质的揭露

四、关于包法利夫人的评论

1、 一个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

2、 艾玛的悲剧是环境使然

3、 艾玛——庸人

福楼拜和艾玛的相似之处

1、 他们都曾受到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或者说毒害

2、 有激情和忧郁

3、 患有近似歇斯底里的精神病

4、 放荡不羁,他们追求的理想、目标都虚无缥缈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关于欲望的小说

小说隐含的表达了理想和现实的极大反差以及人类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执著性。

五、艺术成就

1、 在典型的塑造上

在人物的塑造上,福楼拜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而不是性格特点的刻画

在环境的塑造上,一笔双写,情境交融

2、 象征手法的运用

《包法利夫人》的深刻性还在于“借艾玛的人生故事框架,隐喻了人类在与自身宿命抗争过程中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表现了现代人在面对自我时如坠迷雾的困苦与迷惘。”

关于“迷雾”的意象

雾具有神秘性和模糊性,构成对艾玛命运的隐喻

艾玛参加子爵的舞会,福这样写外部景物:“桥下流过一条小河,人隔着雾,隐约看见零零落落几所茅庐散布在草地上。”(雾象征艾玛踏上迷途的开始,她追求的是一种虚幻。) 关于“瞎子”的意象

“瞎子”的意象在文中出现两次,象征人与命运抗争时的盲目性。

相关热词搜索:欧美 研究 文学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