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案例 [蒋介石怎样用人]

发布时间:2020-02-2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蒋介石在从政之初,就因没有自己的“人马”而耿耿于怀,感到“做得再好,也是给别人做嫁衣裳”。黄埔建军后,蒋介石苦心营造自己的势力圈子,他在“人事”经营方面,可谓竭尽手段。
  
  身边多用自家人
  在蒋介石的侍卫长中,担任时间最长的是王世和。
  过去蒋介石家有个账房先生王贤东,是蒋介石十分信任的人,又是蒋母王采玉嫁到蒋家的介绍人,长期为蒋家管账,且账目条分缕析,十分清楚明白,深得蒋氏好感。蒋介石发迹之后,对王家人非常厚爱,任用了很多王家的人。
  王世和是王贤东的侄孙,原在溪口天生咸货店当秤手。蒋介石为当面看他举止如何,叫王世和送一篮咸货来。王世和送货到丰镐房,蒋命他吊在屋柱顶子上。王因人矮,取凳垫脚挂上,随即用抹布揩去凳上留下的脚印,把凳放回原处。蒋认为他做事小心,就面允带他去广东,初随蒋充勤务兵,黄埔军校招生时,批准他为第一期军校学生。王世和军校毕业,蒋介石却不让他带兵打仗,而是跟在自己身边,帮助自己料理日常事情。1939年,王世和充任蒋介石侍卫大队长。
  身边做事之人,虽然经常接触中枢,但位置卑下。王世和眼看别人一年几级的升迁,自己10余年时间还是小小侍卫,长此以往,当然会军心不稳。但蒋介石对这批人当然有其笼络之术,就是在经济上对身边之人的贪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其发财,不让其在政治处于显赫位置。
  按照蒋介石的秉性,其对贪污行贿行为是十分痛恨的,但他身边办事的人,却偏偏以贪见长。
  
  武夫当国以文人张胆
  让知识分子为己所用,这是蒋介石为官治国的谋略之一。
  陈布雷早年就以文而名,他身居机要,一直小心谨慎,也非常熟悉为臣之道,对蒋介石或同僚总是恭敬有加,讲话细声细气,从无自傲之态度。常自称自己无派、无系、无权、无势。他不蓄积私财,在国民党内是为数不多的清官,蒋介石称其为古今一“完人”。
  蒋介石知人善用,他明白陈布雷才华出众,但是个书呆子,为人也比较正直,蒋介石看中了他这一点,所以让其负责秘书工作,不让其担任实际的官职。这也是蒋介石用人诡巧的地方。
  蒋介石用人,对于那些不愿意当官的知识分子越是重视,翁文灏是一例。翁文灏是浙江人,1912年在比利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地质学领域第一个博士学位获得人。抗战时,翁到庐山与蒋介石见面谈话。蒋介石洗耳恭听,十分赞同翁的话,当时就要求翁入阁,但翁表示只愿意以学者身份协助政府工作。翁文灏越是推辞不愿意当官,蒋介石就越是让他当。1935年10月,翁担任行政院秘书长,1947年在蒋介石败局已定之时,又让翁担任行政院长,在蒋介石的专家内阁中,翁的职位最高。
  蒋介石根据每个知识分子的专业特点、独特个性,将其分别予以使用,同样显示了蒋介石精于权术、善于用人之处。
  
  凭感觉相人
  凭感觉相人,蒋介石建立黄埔军校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方式得来他后来最为倚重的三位大将。
  陈诚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进入黄埔军校读书之后,虽然暗中下决心要创出一番事业,无奈个人条件有限,很多公开的集体活动,很少能够看到他的身影。
  一天,蒋介石夜晚查哨,看见房间里有微弱的光,蒋介石推开门一看,只见一个士兵正点着蜡烛,借助这个微弱的光看《三民主义》。这个人就是陈诚。再看看陈诚,其貌虽然一般,但眉宇之中透露出一股英气,神态自然,一问,得知陈诚是浙江人。
  第二天,蒋介石宣布陈诚为少尉排长,令很多不看重陈的人大吃一惊。蒋介石看到陈诚夜晚攻读,认为其精神可嘉,仪表言谈大方得体,加上又是浙江人,不提拔陈诚才是件怪事。
  胡宗南投军时因个头太小,被拒绝于门外,碰巧邓演达看见胡宗南据理力争,条理清楚,投军热情高,就网开一面,破格录取。胡宗南入学后,表现平平,因为自身条件不行,很少人认识他,但胡宗南自有升迁妙计。
  胡发现蒋介石是一个爱早起的人,每天天不亮准时到操场跑步,不论天气状况如何都是如此。胡决定每天要比校长更早起,到操场练操,希望能够引起蒋介石注意。果然,蒋介石每天跑步,操场都是空无一人,现在居然发现有人比他还早。
  蒋介石私下调阅了胡宗南的案卷。发现这也是一个浙江人,于是刻意培养。1930年中原大战的时候,胡宗南30岁就担任了蒋介石的王牌师师长。
  除了从小事观察人之外,蒋介石还看重一个人的气量和才识。
  浙江省第一师师长陈仪向蒋介石推荐汤恩伯,蒋介石见汤之后,果然觉得仪表不凡,随之命其到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担任大队长。汤虽然由陈推荐,又是浙江人,但不是蒋介石亲自选拔,所以开始对汤并不重视。后来陈仪点拨他,说蒋介石最喜欢《步兵操典》一书,建议他写文章以引起蒋介石重视。
  汤恩伯早年就以文名,写文章是拿手好戏,当即写了一篇《步兵中队操练之研究》,送蒋介石。
  蒋介石看了汤的文章,觉得是一个人才,但还要考验考验他。当时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是张治中,蒋介石成立教导师的时候,张治中推荐汤担任教导师团长,请示蒋介石,却遭到蒋介石拒绝。蒋介石说汤不会管钱,表示对其能力没有把握。实际上是考验汤的反应,看其是否有不满情绪。
  果然,几天之后,蒋介石召见汤,劈头就问:“前次文白提你做团长,我不同意,你是否有意见?”汤挺直身体回答:“军人自当报效国家,至于个人进退是委员长的事情,不是我应该问的。”
  一句话说到蒋介石心坎上,于是越级提拔汤为教导师第一旅旅长,连团长这个级别都越过去了。
  蒋介石通过外貌、言谈观人的方法,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但同样也存在很大的弊端,那就是遗漏真正有才能的人。
  徐向前在黄埔的时候,有一次蒋介石找其到办公室谈话。徐向前生性腼腆,不爱说话,蒋介石问一句他答一句,没有更多的话,加上一口山西口音,讲的话蒋介石听得很费劲,又见徐的背有些弯,人长得不“威武”。蒋介石见了之后,没有说几句话,便让他走了,望着徐向前的背影连说:“不可用也。”结果被蒋介石认为“不可用”的徐向前,在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中大展雄才,将蒋介石的部队打得望风而逃,后来成为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这是蒋介石所想象不到的。
  
  注重第一印象
  蒋介石除了从小事观察人之外,还特别注意第一印象和谈话,他认为谈话可以看出人是否有条理、反映是否快等等。对于谈话对象,蒋介石最看不惯的是对方惊慌失措,因此见蒋最重要的是冷静,不能慌乱。曾经有个旅长见蒋后吓得浑身发抖,蒋介石很尴尬,拂袖而去。
  其次,如果对方对蒋介石问话含糊其词,不能明确回答,就可能要倒霉。一次在战争前线,蒋介石问一位团长,他的部队减员多少?还有多少粮食?这位团长回答正确,但用了很多大概、也许等词汇,蒋介石当即训斥,并将其就地免职。蒋介石认为在战场上是不能用大概、也许这些词汇的。
  很多人了解蒋介石的脾气,即使不知道,也马上就胡扯一个数字,蒋介石看对方答得快,以为对方思路清晰,工作负责,往往给予嘉奖。
  最后,在谈话结束后,应该注意蒋介石的表情,如果蒋介石有结束谈话的意思,应该马上走,而且不能回头。
  据说有一个师长在被升迁的时候,得到蒋介石召见,在下台阶的时候,摔了一下,蒋介石认为此人不稳重沉着,刚下发的委任状又扣下了。这个人师长没有当成,还不知道为什么。
  还有一个参谋,跟随蒋介石多年,一次在蒋介石上汽车的时候,他不慎将包掉在地上,蒋介石当时很不满意:“你是怎么搞的,连皮包都搞不好。”后来这人外调任职,跟蒋介石辞行,谁知道蒋介石还记得这件事情,说:“我看你已经不能办什么事情了,你还是回去休息吧。”
  (摘自《蒋介石官场术》,团结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蒋介石 用人 蒋介石怎样用人 蒋介石用人标准 蒋介石用人的3个标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