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不能再被神话了|再回神话之我是易小川免费阅读

发布时间:2020-02-29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最近,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了11位名中医“首席健康科普专家”称号,以便为百姓提供正确的预防保健知识和养生指导。他们中的几位专家,将在本文中为读者还原“食疗”的真面目。   
  什么才是真正的食疗
  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说:“所谓食疗,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给患者制定饮食配方,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这里涉及3个关键:根据患者特点、疾病特点、起辅助治疗作用。也就是说,食疗是个体化、辅助性的,不能大而化之,也不能代替治疗。
  北京中医药大学营养学教研室周俭教授一直从事食疗的研究,她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食疗也叫“食治”,在我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黄帝内经》中就提出“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明确了饮食调理的辅助意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第二十六卷专论食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
  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温长路教授则打了一个比方:生姜是我们常见的食物,也是一种药材。我们把它当食物用时,要遵从食物的原则:配菜时稍微放些,可以去腥提鲜,喜欢吃姜的人可以每个菜都放点,不喜欢吃的人不放也没关系;我们把它当药物用时,要遵从药物的原则,比如受寒感冒的病人,可以喝点热姜汤,但这里姜的用量和饮用次数就有讲究了。
  
  对食疗的四大误解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这些戴着药物“帽子”的食物,产生了诸多误解:
  误解一:能用药物治好的病,就能找到相应的“食物医生”。温长路说:“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但不代表能吃的都是药。”药物疗效强,用药正确时效果突出,用药不当时容易出现较明显的副作用;食物的疗效不及药物那样突出和迅速,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药物作用强但一般不会经常吃,食物作用弱,但天天都离不了。需要药物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用药,绝不能贻误。
  误解二:一个方子谁都能用。周俭表示,中医食疗讲究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即便表现出来的都是高血压、糖尿病,可能每个人的病因都不一样。“更何况,每人的基础体质也不一样,有人适合喝绿豆汤,有人一喝就拉肚子。”
  误解三:食疗是绝对安全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也表示:无论食物还是药物,只要其中的药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这就是毒理学的基本原则:剂量决定毒性。
  误解四:食疗无需医生,可以自己操作。许多人看了一两篇文章,就给自己的体质定性:或寒或热、或实或虚、或燥或湿。而后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食疗,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个人身体的状态十分复杂,大多数人的脏腑都是寒热夹杂,或湿热并重,或表虚里实,或表实里虚,各人都不尽相同。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科教授晁恩祥说:“就算是同一病人,今日和明日的状态也不会相同。不能简单判定体质就擅自应用各种食疗方。”
  
  食疗掌握四个原则
  1.食疗不是“反治疗”。晁恩祥说:“治疗配合正确的食疗,可以事半功倍,但食疗决不可代替治疗。”
  2.因人而异,辨证施膳。根据个人的性别、年龄、体质等,以及病情的寒热虚实正确辨证,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周俭说,寒凉食物对应热病,温热食物对应寒病,活血化淤食物对应血淤,化痰止咳食物对应痰凝。例如冬天怕冷的阳虚体质,可以吃点羊肉;心烦口干、易长痤疮、舌苔厚腻的湿热体质,可以吃点苦瓜、黄瓜等。
  3.因时因地制宜。季节不同,食疗方法也不同,比如春季是身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而有旧病的人却易复发。按照中医观点,春季与肝脏相关,因此春三月首重补肝,如果违反此道,就会“伤肝”。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北京西苑医院老年病研究所张国玺教授举例说,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群适量吃一些辛辣食物,对祛除寒湿有益,但这不适用于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人群。
  4.贵在坚持。北京中医医院王国玮说:“疾病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治病、养身更是如此。真正愿意为健康付出的人,应该让食疗贯穿生活的始终。”(摘自《生命时报》)

相关热词搜索:食疗 能再 神话 食疗不能再被神话了 食疗不该是神话 这些被神话食物根本没啥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