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湘女进新疆】 八千湘女嫁新疆悲剧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甘当“红娘”为戍边   1949年9月,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陶峙岳率驻新疆的国民党军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0月,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军长兼政委王震率领解放军第一兵团进疆,揭开了新疆大规模屯垦的序幕。
  历史上,新疆自汉代以来就出现了“屯垦戍边”的治理模式,但各朝的屯垦都无法摆脱“一代而终”的结局。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屯兵戍卒因家人在内地,不能扎根边疆。为此,王震要实现屯垦戍边,首先要当好“红娘”。
  “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儿子扎不了根。”一次,王震在会议发言后,问大家有什么意见。这时,一个憨头憨脑的战士站起来:“司令员,我们都还没有老婆,你要给我们解决老婆的问题。”王震风趣地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好!党中央、毛主席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很快给你们运来湖南‘辣子’,山东‘大葱’,上海‘鸭子’!”
  1950年秋,王震委派新疆军区副司令员熊晃为招兵团团长,到湖南招收女兵。王震还给湖南负责同志黄克诚、王首道写信,请他们帮忙。信中写道:“新疆人口稀少,配偶难找,部队要屯垦戍边,长期安家,不解决婚姻问题是不行的。今派熊晃同志去湖南,请你们大力协助,帮助招一批女青年,最低年龄18岁,初高中文化程度,未婚,有过婚史但是已经离婚的也行。家庭出身不管,把她们招来新疆,纺纱织布,繁衍人口,与我部队将士同建繁荣富强的新疆。”
  王首道看后笑了,黄克诚忍俊不禁地说:“这个王胡子,真是乱弹琴。要人家黄花闺女到新疆去生儿育女,哪个敢去哟!”玩笑归玩笑,他们在听了熊晃的汇报后,都为王震的良苦用心而感动,当即决定动员湖南女青年积极参军支援新疆。
  长沙的大街小巷贴出了新疆军区招聘团的广告,招聘团还大量印发了《新疆鸟瞰》,把新疆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神往。《新湖南报》也登出了招兵启事,条件是16岁到2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未婚女性。参军进疆后,可分别入俄文学校和其他各类学校学习,或进工厂做纺织女工,或到农场开拖拉机,或进部队文工团……
  出玉门关越天山
  在“有志青年到新疆去,为祖国大西北贡献青春”口号的感召下,一批批湘女高唱着《共青团之歌》,义无反顾地往长沙招兵地点赶。其中有中学生,有大学生,也有国民党将军的女儿;有的徒步走到长沙,有的瞒着父母家人,身高不够的就把鞋跟垫高了,体重不够就在口袋里装石头、秤砣,年龄不够的谎报年龄……
  结果,熊晃一年内共招收湘女3862人。1951年冬,这些湘妹子登上了西行的列车。1952年,又有4000多湘女进疆。
  “八千湘女上天山”由此扬名。
  湘女们从长沙乘火车到达西安后,先进行10多天的政治教育,然后改乘汽车继续向西,穿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越过天山后,才到新疆首府迪化(今乌鲁木齐),总行程4000多公里。
  曾任兵团农八师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的戴庆媛,回忆当年转道兰州入疆的经历说:“大卡车上架了篷布,一车坐40个人,为防止沿途残匪的偷袭,还有两个武装战士随车保卫。”有时,湘女们把头发盘在帽子里,扮成男兵模样,或者拿在路途中买的伞伪装成机枪等武器。
  湘女们进疆坐的车,大多是抗战时美国援华的“道奇牌”汽车,都老掉牙了,经常抛锚。加上路况太差,进疆队伍一天下来往往只能走100多里。
  最让湘女们不习惯的是,平时在家乡经常吃的白米饭、红辣椒再也难以品尝了,而北方的大饼,硬得难以下咽。在戈壁滩上,因为极度缺水,人人嘴上都起了泡,一张嘴,唇上就裂开一道道血口子。
  然而,迪化并非她们最后的目的地。到迪化后,略做休整,湘女们又被四散分到千里之外的和田、喀什、阿克苏、伊犁、阿勒泰等地。那些被分到若羌、且末的湘女,还得骑马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二八五团”是相亲标准
  每当车队在戈壁滩上某目的地停下时,带队的干部总会大声喊:“到了,同志们下车吧!”坐在车上的湘女们,探头向车外一看,茫茫戈壁连一个人影都没有,她们头脑中打满了疑问:营房呢?
  这时,只听到带队的干部又喊一声:“湖南的女兵到了!大家快出来欢迎呀!” 嗬,不知从哪里一下子冒出来数百号人,大家冲她们热烈鼓掌。原来,人都是从地下面钻出来的――战士住的都是地窝子,这也成了广大进疆湘女的房子。
  这些地窝子,一面是“门”,三面是泥墙,地上有一面的土基高一点,那就是床了。床上铺着一层红柳枝,洞顶上铺着红柳和胡杨枝,上面垫着土,头一碰地窝子顶,泥土就会不停地掉下来。冬天早晨起来一层冰壳,要把冰壳弄掉以后,才能正式起床。
  当年驻疆部队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国民党新疆起义部队10万大军,平均年龄38岁,98%的官兵家在内地,96%的官兵没有成家。而解放军入驻新疆的10万大军,团以下的指战员几乎是清一色的光棍汉。为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部队明确规定:“汉族军人不允许与少数民族妇女结婚。”
  由于湘女是分期分批来新疆的,迫于现实,军人的婚姻问题,也就按职务、年龄、参加革命的时间,一批一批地解决。时不时便有领导给湘女介绍对象:28岁以上,5年以上党龄,团级干部,怎么样? 你要不要? “二八五团”的说法逐渐流行。
  除了招收8000名有一定文化的湖南女兵先解决老同志的婚姻,王震还四处“化缘”。1951年,从华东招收了2000多名部队医院的护士,以解决营以上干部婚姻问题;还从山东招了一批妇女,以解决这些军人的婚姻。
  后来,还有国民党起义部队一些老兵没有成家,于是,王震通过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又招了920名改造好后“从良”的妓女进疆。
  至1954年,当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候,部队中的女性比例已经增长到约占全体人员的40%,将士们的婚姻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挥之不去的乡情
  在新疆屯田垦荒,是一场艰巨漫长的战斗。面对望不到边的沙漠戈壁、碱滩沼泽,数千年来,几乎没人梦想过能从那些地方长出粮食。
  湘女童应桃在八一农场当了第一代拖拉机手。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开荒犁地,昼夜不停地干。童应桃最怕晚上犁地,因为总有狼两眼闪着绿光尾随她。每次开荒回来,身上脸上的灰有铜钱那么厚。由于干活时风沙大、出汗多,湘女们身上都长了“成疙瘩”的虱子,她们都把它叫做“革命虫”。过度劳累,使得很多湘女都没了月经,被她们称为“干血痨”。
  难以排遣的乡愁,成为进疆湘女心中永恒的痛。湘女们入疆10年后才准许回乡探亲。由于天高路远,有的湘女从离开家乡那刻起,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去。
  据新疆军区档案馆的资料统计,在进疆的8000湘女中,年龄最大的19岁,最小的只有13岁,这样一群花样年华的女孩,怀着青春的梦想,义无反顾地背起背包,踏上了西行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新疆 八千湘女进 八千湘女进新疆 八千湘女上天山真相 八千湘女嫁新疆悲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