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惑的例子【知者不惑】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遭遇治企之道、人生之道的困惑,对中国企业家而言,国学仿佛一个营养丰富的大箩筐,大智者谋道并致修身养性、治企之用,小智者取术以治企。术有穷尽,道无终点――道并不限于国学,每个人得到的道也会有差异。然,惟知者不惑。
  
  你国学了吗
  
  刘刚很迷惑,他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懂周边的人。什么叫中国、中国人?年近40岁,这个不惑之年,自己的天命是什么,是不是要等到50岁,才知道自己的天命?中国古代先贤是怎么确立自己天命的,怎么做事业的?身为上海佳展广告公司的老板,刘刚将解答的希望寄予了国学。他的理由是:经典的东西一定是有价值的,国学包括了人文,艺术,哲学等等,和中国有关的,自己都想去了解。正如很多中国企业家一样,刘刚读了EMBA,然而他感觉讲的都是“术”的东西,自己想要的“道”在哪里?于是,刘刚2009年上了南京大学国学班。
  显然,刘刚并不孤独:和他同班的同学共40位。南京广厦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建也带着疑惑而来,他的疑惑来自于日常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些以民企老板、总裁为主体的企业家们,上国学的目的各式各样。然而,南大国学班的负责人王波一再表示:国学班口号是领导者的思想健身房,开国学班是为了让企业家开阔思维,如果企业家想通过这个来增加能量、得到什么,那可真是很麻烦了。
  事实上,北京大学早在5年前即开办了国学班,其后各大院校的国学班如雨后春笋,各类的国学讲课、论坛也颇受企业家追捧。经过种种商业策划、专家推动、国学大师季羡林去世等,企业家的国学热已成燎原之势。王波笑言:这是个符号化、概念化的年代,过去企业家见面问你EMBA了吗?现在可能要问你国学了吗?然而,企业家追捧国学,除去跟风因素之外,根本上是反映了他们的迷茫与彷徨: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后的无力感(如领导力)、财富观的困惑(是否做企业、做人以赚钱为本)、人生之道的渴望(人生的意义、方向)。在很多时候,企业家们承载的财富、资源也是一种压力。
  
  知止
  
  “经营企业‘知止’两个字最重要。我从12岁就开始投身社会,到22岁创业时就已经过了10年非常刻苦的日子,到今天我已工作60多年了。在香港我看过有些人成功得容易,但是掉下去也非常快,是什么原因呢?知止是非常重要的。全世界很多企业之所以失败,最少一半都是因为贪婪。”――华人首富李嘉诚如是说。老子“知止不败”、儒家“过犹不及”的思想为李嘉诚所推崇。
  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知止”的典型。这个在中国企业家中率先喊出“让灵魂跟上脚步”的人,影响了众多企业家的选择。云南红酒业董事长武克钢听到王石的喊声后去修庙拜佛。在公司治理、管理上,王石亦可称为“知止”。将cEO权杖转交郁亮后,他常年攀山越水,公司董事会运作良好,知止同时成为公司的一张亮丽名片。河北德龙控股有限公司上市后,董事长丁立国将公司交给了职业经理人,“一年也去不了两回公司”,闲暇之余,他去学习了道家思想。
  有趣的是,有企业家竟然通过放弃“智慧”来达到停止。上海万耀企龙展览公司总裁仲刚在将企业做到一定程度后,突然觉得这个行业没什么竞争对手了,工作没有什么挑战和乐趣了,经过主动找他人点拨――后来仲刚的决定是,不要去想智慧,放弃以前觉得是目标或者是追求的东西,反而觉得突然之间自己有空重新看一下自己在做什么、到底要什么。在没有去追求所谓的商业智慧和成功以后,仲刚转向追求做一些喜欢做的,其中一项便是公益,公司则交给总经理去管。推测看来,仲刚或许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有点大智如愚的意味。
  
  “道”“术”选择
  
  知止而后有定。只有先知止,才能得到对以往人生之道、治企之道重新认识、调整的契机。而学习国学,可称之为企业家求“定”的行为。然而,究竟企业家们想从国学上得到哪种“定”?
  国学,一直存在,近年热起来,其本身并无标准定义。在目前的各类国学班课程中,国学主要内容为儒、释、道。儒家治世,佛家救心,道家修身。南京大学国学班的国学课程是:先秦诸子、四书五经、禅宗、周易、道家养生、孙子兵法、鬼谷子、黄帝内经等。
  让王波感觉明显的是,南大国学班的学员很关心“术”的东西,比如问办公室该怎么摆放,孩子名字怎么起――企业家问的大都很具体,比如对员工怎么管理,对此上课老师说无法回答。有个企业家表示希望把国学的东西运用到企业当中、统一思想上来,王波直言这种想法很可怕。“看风水之类,半信半疑嘛,伪大师很多,企业家们似乎没办法的时候就寻找一下,但是心里对结果一直是半信半疑的。比如风水,看完以后,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是回到现实中,他又会觉得,我能信吗?你想,大凡事业成功的人,他都是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处事原则和做人之道的。他信大师,但要看谁是大师。所以我说企业家是挣扎的一代,挣扎的群体。”王波感慨道。
  为求道而来的刘刚多少显得不同。刘刚上过中外大学商学院联办的品牌管理课程。“他们老师上来讲的第一句话就能够打动我:当你不爱你的员工,不爱你的岗位,不爱你的社会,你不可能做得出一个品牌,因为你这里面没有爱。只有爱客户,你才会设计让客户非常开心的产品。所以我就觉得奇怪了,中国的公司,一天到晚跟我讲怎么管人,但是他从来不跟我提这个字啊――我发现,当我不爱太太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离婚,当我不爱子女的时候,我就不会去关心他,当我不爱员工的时候,我就不会考虑他们中午是否有饭吃,不会关心他们加班后怎么回去,因为没有爱了嘛。”刘刚说,“我后来想,中国文化里面讲爱的有儒家,我就自然想去研究儒家。有国学推广班讲论语,还是在讲术,讲论语怎么管人。我想,缺少这个爱字,还是没法管嘛。”
  
  无用之用
  
  学以致用,天经地义。如果说术直接可用,道则可称为无用之用。当企业家“得道”,便是得修心为人、治企之道。在这个意义上,道和术是统一的。在王波看来,企业家学国学可致二用:重新认识人、更有思维能力。
  重新认识人,加深对人性的理解。比如,儒家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板晚上花天酒地,第二天可以11点到办公室,助理晚上陪老板到12点,次日早上8点钟上班,这是违背人性的。如果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板对待员工的理念、方法自然会改变。
  “历史上,最坏你事的,是你身边的人,过去都讲20/80法则,害你的人一定是每天跟你称兄道弟的人,因为只有他是最熟悉你的――人是最有领域感的动物。你看农民,盖个房子垒个墙,还养条狗,告诉你,这是我的地盘,你别来侵犯我。所以传统文化里很多对人性的把握,对管理是有用的。”王波说。
  传统商科的教育是鼓励企业去做大、做强、专业化、多元化,企业家每天想着这些问题,而南大国学班则首 先讲人、组织的生死观。“如果说向死而生是人的态度,做企业如果也能够向死而发展,可能会去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每天想着另外的路径方向。”王波说。
  现在很多思想教导做企业要守正出奇,懂得四两拨千斤。企业家是该顺应规律还是以小博大?比如,南大教授徐小跃并不专门谈企业,他讲餐饮,一直讲顺应规律的问题,即要顺应自己的能力,跟自己的状态匹配。王波很有感触地说,在条件相较优越得多的情况下,目前人类的体质跟过去相比是全面下降的,女性的生育能力也是大大下降的,外婆辈生七八个孩子很寻常,现在动不动就剖腹产――徐小跃认为,违背自然已成为人类的常态,比如冬天吃西红柿。顺应就是,比如那个地方只产土豆,你就吃土豆,夏天快到了,你就吃原滋原味的西红柿。然而,由于“斗”的思想,吃不到水果就搞大棚,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给生活带来表面的繁荣――仲刚表示,目前农业的基本理念有很大的问题:所谓的“人定胜天”或说高科技农业。从根本来说,人只有制造了符合原始规律成长的食品才是对人类有利的食物。人类用了太多的化肥、农药,是在迫害自然界、环境。
  
  悟道
  
  上国学班近1年,加上平时主动研道,刘刚显然收获不小。他认为,人的成功需要三个条件:能力、热情、运作之道,前两项都是正数,当道是负数结果就是负数。作为企业家,刘刚对治企之道的探索可谓富有典型性。他坦言,使用过中国式的管理,后来引入了西方式的管理,但发现都不顶用。刘刚现在走人第三个阶段:哲学式管理,即把自己的梦想、想法跟员工说,得到他们的认可、喜欢,让他们为之奋斗。
  在儒释道中,刘刚表示并不偏向哪一方。他治企的原则是:道法自然,以心为本,本立而道生。这显然是道家加儒家的东西。刘刚公司墙上挂着一条幅:让爱充满世界。他表示这是公司的方向:最终还是要爱护自然、世界,不去恨别人,当某个人多赚自己50元,他就以为是做了施舍――这又是佛家思想。
  秉承“爱”的理念,刘刚表示,人生的最大意义是让更多的人快乐、健康成长,因此他的想法是让别人开心、赚钱――在这点上,他的做人之道、治企之道完全统一。“客户说,这个货架我想便宜3000块,我说便宜3000你能开心吗?他说可以。我说那就便宜给你了。员工说想加工资到2500元,我说2500你能开心吗?开心啊!那就加到2500――中国人都不会提过分的要求,历来是忍辱负重的。当然如果他提过分的要求我也会问他有什么本事。我想,当他哪天主动跑来让我加工资,我已经失败了。”刘刚表示,公司的机制是每年给员工工资上涨15%,不会去开除员工,而公司每年增长超过30%,这说明还可以做更多可以让员工、自己开心的事情,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相关热词搜索:不惑 知者 知者不惑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知者不惑还是智者不惑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