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10年前,白岩松出版了《痛并快乐着》,书名一度成为年度流行语;10年后,白岩松的新书《幸福了吗?》问世。此时,年过40的白岩松也开始希望过“慢下来”的生活,他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宅”在家里,看书听音乐。
  白岩松在新书里写了央视的那一场大火,也写了新闻评论部10几年前的奋斗历程以及最近央视的内部竞聘;除了身在央视的种种,白岩松也向大家展现了他喜爱的足球、音乐。他说,自己生活中其实是个很好接触的人,并非大家印象中那般严肃和沉重。
  
  职业理想:新闻工作不是破坏
  
  记者:你的新书叫《幸福了吗?》,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这份工作会带来幸福感的减少吗?
  白岩松:我觉得不一定。(如果)工作本身会让你的幸福感减少的话,(那么)好多人不会选择这份工作。只不过支取幸福的方式不一样,有的职业支取幸福的方式是每天的,但我觉得新闻这个行当要有很长一段时间拥有所谓的成就感。新闻人一定要保证他的两种收入,第一个收入是钱包里的钱,但是它不一定多,甚至比很多行当少。可是之所以有很多人愿意干新闻就是除了这个工资之外,还有另外一种收入。这种收入就是成就感、责任感和推动历史的某种卑微的感觉。但是问题在于如果要把后一个收入,现在给牢牢焊死了,人们得不到了,前者这个收入还能吸引多少人?所以我非常担心的是新闻这个行当里头的优秀人才将会越来越少,已经在呈现这种局面了。
  记者:你现在从主持人转向做评论员,新闻真实和尺度的问题会成为你现在一个困惑吗?
  白岩松:这不是困惑。我知道我该做什么,否则我就不这样做了。如果要仅仅考虑说你个人安全的话,那我们有其他的方式。但是能吗?你走上了这条路,有很多东西你往回走自己也很难受。也会有人建议说,重新做一个主持人。我并不觉得主持人不好,但我回不去。我这么多年努力往前走是为什么?难道是为了有一天我已经走到那了,可是不安全,我还得往回走?
  记者:你会因为说的一些过于敏感的话题,或者比较激烈的话遭到领导批评吗?
  白岩松:首先我要非常明白一点,而且我也希望所有的中国同行都是这样,我们是建设者,而不是一个破坏者,或者说是看笑话的人。你骨子里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是希望人性变得更好,希望这个时代变得更好,那么我就从不担心。也许有人会误解,但是需要时间去解释。因为我自己心里明白我是一个建设者,我不是一个破坏者,虽然有的时候要通过破坏很多具体的事情来建设,但是也可能局部的时间会让人误解,没关系,往前走就好了。
  
  央视变革:央视10年一直往前走
  
  记者:你在书中写央视大楼着火那个情节让人很感慨。大家对这个火灾反映出来的不是常态的同情或者正面的信息,反而表现出来的是对央视一些负面的情绪?
  白岩松:任何一家媒体着火,人们的表情都会是那样。千万别以为是中央电视台怎么怎么样,它并不一定是针对哪家媒体。至于你说的这个问题,首先我觉得中央电视台永远要面临这样一种角色,就是你干的什么干得很好,都不要指望别人去说你好。央视这10年一直在往前走,或快或慢。但是时代跟老百姓的要求提升的度更快,所以在央视,应该习惯有一种危机感。
  记者:我们还是特别希望能够再看到像当年《东方时空》的《分家在十月》这种片子。
  白岩松:扼杀它的不是央视。那个东西诞生在央视里头,在我们评论部里诞生了10年,但是社会环境、互联网就把它给掐死了。所以我在书的序言中写,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质。医生会一边拿红包,另一方面会一天做几个手术,累得晕倒在手术台上。老师会体罚学生,然后应试教育,另一方面多年管不了自己的孩子,很晚才回家。官员一边贪,另一方面连周末都没有,天天玩命地在努力。这是这个时代的特质。
  记者:你觉得你不会离开央视,是因为央视的平台是做电视新闻中最好的吗?
  白岩松:在中国目前为止能够靠近电视新闻主战场的也就央视这一块。对一个干新闻的来说,不管什么条件都产生不了诱惑。我不能去变成一个后勤保障吧。我还愿意把自己当成一个战士,虽然运粮草也很重要,但是我觉得能打仗的时候还是在前线吧。
  记者:近期央视内部竞聘,这算是央视比较大的一个改革,你怎么看内部竞聘?
  白岩松:持续了一段时间的、大规模的、越来越规范的这种招聘是一种很重要的变化。招聘是领导或多或少地放弃了一项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这是招聘的实质。因为过去没有招聘的时候,其实是领导决定的,像棋子一样,把这个人放哪,这个人放哪,那是权力。但是当大部分位置全部拿出来招聘的时候,我觉得是决策者舍掉了一部分属于自己的权力。这就是一种进步,这就是决策者想法的一种进步。因为有谁愿意那么轻易地把自己的权力一部分让出来。
  记者:从我们这种央视外部人的角度来看央视,觉得它可能有的时候有距离感,或者不公开、不透明?
  白岩松:央视并没有像大家有时候议论时说的那么糟糕,但是为什么大家议论的声音很多,大家通过议论和指责央视在表达着自己某些情绪。有多少人真的是针对央视本身在发言呢?其实他是针对更大的一种东西在说话。新闻改革的道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定是一步一步向前走――先去把你自己的事情做好,然后不断地让这个门越开越大,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家一起往前,但是我希望的是它永远往前,不能经常往回来。我知道我们的问题在哪里,我也知道我们的进步在哪里。
  
  生活观念:幸福是持久的内心平静
  
  记者:我想问一个问题,你有身价吗?
  白岩松:身价市场上一定会有。如果是我不认识的商业活动,多大价格的邀请,我从来都是不参加,非常简单,就是不参加。但是为什么还要留有余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起码我很清楚一点,你要守住一个底线,该挣的钱可以去挣,不该挣的钱坚决不挣。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什么叫身价?再高的身价,我不认识我不想去。商业的诱惑,不管多少钱对我来说是零。
  记者:大家都知道你特别喜欢摇滚乐,现在还会关注吗?
  白岩松:当然。国内国外的我同样会关注,只是听的总频率没有以前多了,但是我起码会听听。前两天左小祖咒还把他的专辑给我快递过来了,挺好的。总聊什么呀?谈论政治?你谈论半天就是那种八卦政治,在我看来更无聊。
  记者:我看到你书中提到,你被评选为最不容易被诱惑的主持人,这表明在大家印象中你还是很严肃,比较不容易接近的那种人。
  白岩松:我觉得在生活中我是非常好接触的。它那方面说的是女生评选出来的最不可能被诱惑的男主持人,我在中央电视台呆了10几年了,在这方面几乎不会找出任何问题。我就说一个在钱上,一个在这方面,太不可能了。我觉得我夫人好,对忠诚等等还是非常看重的。所以它是我骨子里的东西。
  记者:你在家儿子怕你吗?
  白岩松:绝对不会,我们经常是哥们哥们地称呼,互相拍肩膀,我觉得我们很像朋友。他有的时候跟别人交流被我知道了,我觉得很欣慰,他说其实我爸对我挺松的,就是这种。
  记者:你会希望儿子以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白岩松:无所谓。我只希望他将来有一个非常阳光灿烂的心态,然后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就OK了。其他具体做什么,现在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判断太早。
  记者:你说40岁以后的变化越来越宅了?
  白岩松:对。我经常在家呆着。因为我觉得在家原来体会不到一个人面对自己的幸福。岁数小的时候,你总会是在跟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寻找一种集体的快乐,或者就像有一句话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但是凑合在一起变成狂欢了。
  我现在已经找到了能和自己很愉悦地对话的生活,会越来越觉得对有聊的东西学会看得淡点,对无聊的东西学会看得重点。有很多人说,就在那瞎掰耽误工夫,无聊不无聊。无聊挺好的。
  记者:你现在幸福了吗?
  白岩松:我觉得起码我开始问自己,我也希望问很多人,因为我会感觉大家有的时候有一种错觉,把快乐、刺激、舒服当成了幸福。幸福必须是持续的,就像人们总会怀念自己恋爱中间的某段日子,你总是那种每天愿意起床,思念,然后甜甜的某种感觉;(感觉)平静,内心里总有一种跟世俗的东西不一样的。你会觉得那段日子很幸福,它必须是持续的。
  幸福必须是持续很长时间,内心的平静,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安全感。安全感不是说治安的问题,是一种人生的很安详的安全感。然后平静、感恩、接受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不是抱怨。我这么一说,你觉得你幸福吗?
  (摘编自《新京报》)

相关热词搜索: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访谈 访谈:我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