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书单【纵览书单发现文学】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10年12月,一轮年度好书评选正在各媒体间展开,从已看到的几家媒体书单来看,2010年的书单在现实情怀和家国记忆方面颇占比重,如《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抗争性政治》、《中国在梁庄》等具现实情怀的书和《巨流河》、《国家记忆》、《沉浮与枯荣》等家国记忆的书,都是各评选机构的主力书单,而且,在我参与过的几个评选中,以上书单均高票领先。
  相比而言,文学书在2010的年度评选中尤其不占优势,甚至在十大中占一席之地都比较困难。其实,纵览2010年的文学书,还是有很多的亮点,也不乏在可读性、现实性、大众性和文学性等方面都各有所长的作品。
  
  畅销榜里的文学书
  
  先来说说在畅销榜中的文学书。2010年在排行榜上热门,也在文学书领域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要是村上春树的《1Q84》,六六的《心术》。
  对于村上的《1Q84》,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村上作为一个纵横文坛这么多年,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他这部新作并没有超越以前的作品,也不是他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对于一个著名作家来讲,不能给当下文坛带来新的写作元素,也不能超越自我的作品,就不能算作成功的作品,即便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畅销度,也不能给予这部作品过高的认可。
  但也有人认为,村上保持着他一以贯之的影响力和文学性,尤其是《1Q84》中,继续保持着他青春的热力和文学的激情,以另一个维度,讲述了一个宏大的奇异故事。从可读性和文学性上都有着全新的提高,是大大超越以前任何一部作品的。不管观点如何迥异,已经不能否认《1Q84》为2010年文学阅读带来的话题和阅感。
  而六六的新小说《心术》,依然保持着对现实问题的强烈关注,保持着畅销的势头。从《双面胶》到《蜗居》,六六以社会热点为突破口,为文学找到了最接近大众的路径。而《心术》中对医患关系的考察与呈现,超越了以往我们的主观想像,对这样的社会现实给予了更客观的文学把握,可以视为六六的一次转型,也是她文学野心的一次尝试。
  
  非虚构写作的崛起
  
  说到文学介入现实,2010年有几本非虚构作品值得肯定。首先是获得“人民文学奖非虚构作品奖”的《中国在梁庄》。这是一部关注中国乡土,关注社会底层的书。作者梁鸿是位作家,也是位学者,她走出书斋,回到故乡梁庄,以社会学的工作方法,对故乡梁庄进行了长达几年的田野调查,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怵目惊心的农村现实,让我们对农村现实有着更深的理解与认识,在看似客观的描述中,凝聚着作者的深情与诘问,以及内心深处那隐隐的痛。
  在文学越来越脱离现实的今天,这部作品无疑是2010年文学书中的一大亮点,虽然作者在文学性上还有所欠缺,对“非虚构”这种文体的理解还有待深入,但这样一部作品的出现,本身就是对中国“非虚构”写作的一次普及,或许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介入“非虚构写作”,把更多更生动更真实的中国问题用文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地域决定生存,地域也呈现文学的不同表达。中国的西部被反复书写,却总有发掘不完的文学元素。比如李娟,她笔下的阿勒泰那么真实,那么别样,用她纯朴的文字,不加修饰地描下她眼前看到的一切,但却让无数人为这样本真的画面感动,也为这样的文字鼓掌。
  还有宁远笔下的家乡,她的随笔《丰收》也让我读到久违的感动,家乡、田野,这些被我们遗忘很久的场景,被宁远用那么轻松的笔调表达、出来,那些多么飞扬起来的往事,是多么丰美的内心的体现。
  这也许就是非虚构的魅力,真实的魅力。
  
  短篇成为阅读主流
  
  2010年度我还特别想说一种文学样式,那就是短篇小说。也许是私人喜好的缘故,2010年读的最多的是短篇,认为最好的也都是短篇,我甚至愿意认为这是一个“短篇小说年”。
  张大春,几年下来,他已经很被我们熟悉了,虽然今年他有多本作品在大陆出版,可是已经不被热点关注了。但依然不乏他的粉丝追看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四喜忧国》是他真正意义上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小说,收录了他早年的很多名篇。飞扬的文字,扎实的表达,狂乱的想像,这样的张大春的确让写作者嫉妒和羡慕。
  文学无界。
  除了名作家的表演,我们更应该为默默写作者鼓劲。我有两位写作的朋友,他们的世界里写作最真,就像精神朝拜一样。
  从《伊斯特伍德的雕像》到《鲁迅的胡子》,蒋一谈执著于短篇,有一个长长的写作计划,未来一本写赫本,他将把自己生命中的偶像用自己的文学一表达,这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文学的冲动。
  他的小说,在浮躁中寻求安静,故事生发于当下的浮躁社会,却总能用文学的语境,慢慢地带读者进入一种闹中取静之感,慢慢的,阅读都慢了下来,当我们准备沏杯茶,享受慢文学带来的慢生活时,该篇结束了。哦,都是短篇。
  而读阿乙的小说,就很难做到慢,他的小说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灰。他第一本叫《灰故事》,这本《鸟,看见我了》继续灰飞烟不灭。但这样一本小说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呢?不是故事招我喜欢,也不是文学性有多突出,而是阿乙文字中的那股在我心底似有似无的劲,让我欲罢不能。这样的阅读体验多年不曾有,也许,阿乙在写作时,就是在那股劲中和自己较劲。

相关热词搜索:书单 纵览 发现 纵览书单发现文学 重新发现文学 魏晋文学发现的认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