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电荒之困]

发布时间:2020-03-0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电荒的症结在于电价形成机制不顺、高耗能产业调控不力,从而形成有限的电力增长与粗放发展方式对资源、能源无限制索取的矛盾。      始于3月的“电荒”愈演愈烈,由最初局限于江苏、浙江等地,逐渐遍布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河南、陕西等省,缺煤停机、限产限电现象此起彼伏,“电荒”范围正由局部向更大范围蔓延。
  “电荒”的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和开始之早已大大超过市场预期,极可能是自2004年大缺电以来最困难的一年。考虑干旱气候、来水不足、电煤供应等不确定因素的叠加作用,未来电力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在来势汹汹的电荒面前,找出原因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我们才能把电荒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淡季电荒:多因素交织
  
  还没有进入用电高峰期,为什么就出现电荒?多种矛盾的总爆发迫使电荒提前。
  对于电荒形成的原因,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说,电煤供需矛盾突出以及跨区电网建设相对滞后是造成本次“电荒”出现的主要原因。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电力发展注重就地平衡、分区平衡,煤炭生产与电力需求在整体布局上严重失衡,形成“西煤东送,北煤南运”的格局。初步统计,目前我国70%的燃煤电厂分布于东中部负荷中心,这就使得大量的煤炭需要通过铁路和水运等方式运输到华东、华南等地区。
  煤炭长距离运输推高了交易成本,产能整合影响了产量,再加上运力紧张等因素促使煤价高企,在煤电联动政策实施不到位的情况下,部分火电企业亏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电意愿和积极性。煤炭价格高企再加上一些地区的重点合同煤变身为市场煤减少了电煤供应,造成了发电企业缺煤停机降出力现象比较严重。
  在部分地区出现电力缺口的同时,还有一些地区存在电力富余,但由于跨区输电通道能力不足,电力富余地区无法将富余电力送往缺电地区。如西北、东北电网、内蒙古电网等,还存在电力电量富余,但受制于没有新增跨区输电通道,电送不出去。
  “目前的电荒主要由不同因素产生协同效应造成。”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指出,首先,煤电机制并不完善,电煤价格持续高企,火电集团发电积极性被弱化,且有愈渐突出的形势;其次,一季度,高耗能行业的增速有所抬头,用电量增速超过了电力供应增速;再次,其他能源供应有限,虽然总体供应平衡,但国内能源状态分布不均,运力不足、输送设备不力等一系列原因导致部分区域能源需求相当紧张。
  从表面上看,是煤价过高、电企开工率有限造成的短期供应紧缺。实际上,电荒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电力现行的定价机制不顺与市场经济结构的缺位。
  
  拉闸限电:治标之举
  
  中国正面临严重电力紧缺的困难局面,一场历史性用电困难在考验着中国的神经。
  于是,拉闸限电就成为迫不得已又必须走的一步棋。通过拉闸限电,保障重点单位和居民生活用电,限制淘汰类、高耗能、高排放等企业用电,有效缓解目前电力紧张的局面。
  “拉闸限电明显是治标之举,但是在目前的市场状况下,仍然是能取得最直接效应的手段。”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指出,有序供电、对高耗能企业采取措施应该是一直伴随着未来市场发展的,无论是从电力调控还是节约资源分析,这些举措都有助于中国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拉闸限电虽然有效,却引发一个重要话题,是不是有需求就无限供给。如果这样,电荒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并且越来越严重。
  因此,借鉴有保有限的思路,有增有减,从增加有效供给和压缩不合理需求两头人手才能有效缓解“电荒”。
  在增加有效供给方面,除增加发电企业积极性,将现有闲置产能充分调动外,还要开工建设新的电源项目。中电联提出,首先,尽快核准开工较大规模的电源项目,以确保合理的在建和投产规模,特别是尽快开工建设一批大中型水电项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发展。其次,开工建设一定规模火电项目,主要是煤炭基地清洁高效燃煤电厂和天然气电厂,加快远距离交
  直流特高压跨区线路建设,解决“十二五”中期可能出现的大范围缺电难题。
  增加有效供给,换一个角度来看,可以是增强全国电力的有效调度,改善电网布局、防止局部电力严重紧缺局面的出现。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就是要充分调动现有资源,全力保供电,在电力的上网、输送线路以及设备的完善上提速。加大跨省跨区的电力交换力度,充分发挥区域电力市场和区域电网的作用,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为长远考虑,电网企业要加快电网建设,把一些地区富余的电力送到电力紧张地区,变输煤为输电,在全国大范围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
  在压缩需求方面,国家能源局提出,在资源供给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合理用电,通过控制不合理消费,稳定市场、稳定价格;减少不合理能源需求,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理顺电价机制:根本保障
  
  “今年部分地区出现的用电紧张状况,最主要的原因是电价形成机制长期得不到理顺。”国家电监会办公厅副主任俞燕山表不。
  电价形成机制不顺的突出表现在于计划电与市场煤的矛盾。上游的煤炭市场竞争相对充分,价格基本由市场决定;下游的电力市场受到政府的严格价格控制,形成“市场煤”与“计划电”顶牛。这种“一头放开、一头封死”价格双轨制的做法让发电企业叫苦不迭。
  中国是产煤大国,电力企业却饱受“缺煤”的困扰。煤炭经运输、库存等中间环节层层加价,到发电企业这里已难以承受。一吨出厂价200元的煤到了终端就飙升至800元以上,物流成本如此之高,令人感叹这样的经济合理性在哪?煤价的合理区间在哪?
  市场化的煤价对决计划体制的电价,电的完败就不足为奇。国家电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国有五大发电集团火电3年巨亏600亿元。目前,五大电企负债率均超过了80%,甚至最高达到近90%。中国电力联合会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4月,国有五大发电集团的火电生产业务亏损10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72.9亿元。
  尽管国家发改委4月份上调部分省市上网电价,但上涨的部分很快被煤价的上涨抵消掉,发电企业还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亏损局面。发改委还就电煤价格约谈了相关企业,但市场能否就此稳定不容乐观。短期而言,通过强力的行政干预可以暂时稳定电煤供应,但长期来看,还需要理顺煤电价格体系。
  推行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短期的解决方案就是保证各方的供应积极性,采取上调电价等办法疏导煤电矛盾,解决电力企业政策亏损问题、调动火电企业积极性。长期而言,根本的解决办法依然是让电价通过市场交易产生,而不是由政府审批定 价(当然政府对电价可以监管)。如果煤炭价格必须反映能源稀缺和环境成本,电价也必须同步反映。
  单葆国表示,上调电价及电煤价格销售电价联动可以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煤电联动后就不存在电煤价格谈不拢的问题,保证了发电企业的发电积极性和发电意愿,对于电网企业来讲也不存在单边上调上网电价带来的生产经营压力。不过,上调销售电价还要考虑居民承担电价能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防止推高目前已在高位运行的通胀水平,应逐步疏导。在销售电价不能及时调整到位的情况下,要采取措施控制煤炭价格的上涨。
  但上调电价或煤电联动并不能包治百病,电荒出现与否还取决于煤炭产能和运力,没煤也不行,有煤运不出去也不行。上调电价所带来的利好,也可能很快被上涨的煤价所吞噬。因此,对于煤炭资源,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加强整合和控制力度,市场和计划手段相结合,使电煤走出难落实、无序竞争的窘况。
  单葆国坦言:电价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把电价压力疏导出去,对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都有好处。不过,电力体制改革和电荒没有必然联系。不是电力体制一改革,电荒就能解决。电荒是电力供需不协调、煤价电价不协调,发电装机布局和跨区输电能力不协调等多种矛盾集中体现的一个结果。
  
  转变发展方式:治本之策
  
  根治电荒,不仅需要理顺电价形成机制,而且更需要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高耗能行业的增速调控。
  对这次电荒,作出“杰出贡献”的是高耗能产业。中电联数据显示,一季度,化工、建材、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重点行业用电量合计351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32.2%。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的贡献率超过三成。部分高耗能企业业绩增幅依然迅猛,如海螺水泥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45%,净利润同比增长179.70%。
  在地方追求高速经济发展的冲动之下,电力需求必定有增无减,对高耗能行业的增速调控、产业整合迫在眉睫。发改委日前印发的《有序用电管理办法》就明确,原则上将重点限制违规建成或在建项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淘汰类、限制类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国家或地方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企业;景观照明、亮化工程和其他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等五类企业用电。业内人士表示,发改委旨在通过有序用电倒逼高耗能企业转型,推动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
  面对经济粗放式发展对能源无限制索取的矛盾,电力短缺在未来一段时期还将客观存在。而且,地方调整结构乏力,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惯性仍在,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有继续反弹的可能。中国庞大的经济盘面、规模可观且耗能水平较高的工业正在持续“吃掉电力供应增长的蛋糕”。可以说,电荒的真正根源在于电价形成机制不顺、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与产业结构不合理,绝不是煤炭企业暴利和电网企业暴利。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表示,避免电荒的出现,除了现阶段加快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增强市场开放度,在长期的市场发展中,需要改善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加强能源调控,大力发展新能源与清洁能源,同时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节约用电,降低高耗能行业的增速,保障市场供应。
  此外,解决“电荒”问题,除了增加电力供给、变输煤为输电、合理控制电力消费总量,减少不合理能源需求外,还需站在全局高度,着眼于调整经济增速、优化产业结构与节能降耗等举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能源、资源能够承载的区间。惟有此,方能真正破解电荒之困。
  (摘编自《国企》杂志。)

相关热词搜索:基础设施 电荒 基础设施:电荒之困 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 房开企业的基础设施费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