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绿色家园媒体村】绿色家园媒体村

发布时间:2020-03-0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绿色家园媒体村紧邻奥林匹克公园东北角,距奥运主新闻中心5公里,占地面积10.2公顷,是“历届奥运会最大的单体媒体村”,赛时能够接待6000名媒体人员。“绿色家园媒体村”是第29届奥运会三个媒体村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曾经服务于北京亚运会的亚运村汇园公寓和国家会议中心酒店。媒体村一应楼宇都已以期房的形势售出,待奥运会后,才能交付给它的真正主人,也就是说,业主们将自己房产的“首住权”无私奉献给了北京奥运会。
  
  中国的“绷弦”精神
  和外国的“规范”意识
  
  2008年7月1日,绿色家园媒体村在正式“开村”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全负荷综合测试。以实验这里餐饮、住宿、邮政、电信、交通、语言、医疗、健身等硬件设施及各项服务的能力。来自四面八方的4000多人集中到这里进行“试住”和“试吃”,绿色家园媒体村顿时沸腾了。
  “媒体村无小事”“绷紧奥运这根弦儿”是这里的工作人员的座右铭。他们怀着对奥运的万丈豪情,力求把每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做到极致。每一位志愿者都无比诚恳、周到地说好他们的每一句话,办好他们的每一件事。他们时刻面带微笑,迎接每一个来客,尽管这些客人只是充当“住客”和“吃客”的“假记者”,他们也丝毫不松弛心里那根始终绷紧的弦。
  
  18年前,曾经在北京亚运会新闻中心(现在的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工作过的时翔雨,今天作为“准记者”参加了综合测试,他看着眼前为了同一个梦想而兴奋辛劳的志愿者们,不由想到了亚运会时认识的“茅大爷”。茅大爷亚运会时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担任临时清洁工,那时不叫“志愿者”,叫“帮忙大爷”或“帮忙大妈”,他们大多来自一些效益不佳的企业,亚运会期间可以享受每天30元左右的补贴。茅大爷本姓“毛”,但由于他负责清扫国际会议中心二楼的一个卫生间,人们就把他叫成了“茅大爷”。他负责的卫生间虽然高档,但处于工作区内,通常较少有外国记者光顾,更多的是服务于亚运会的内部工作人员,但他丝毫不降低工作质量。他始终高度负责地跟定每一个来客,微笑着用木头镊子夹着一张面巾纸站在你身后等待,客人便毕,他飞快将烘手器打开,微微躬下身将面巾纸递到你手里,然后急转身用一块洁白的毛巾去擦便池边遗洒的几滴尿液。这个动作往往让客人很难为情,于是有人委婉地劝“茅大爷”降低一点服务等级和标准,但执拗的“茅大爷”始终坚持着。
  时翔雨与“茅大爷”曾有如下一段对话:
  时:您老为什么不用墩布擦?
  茅:墩布弄不干净,弄地上跟“鬼画符”似的。
  时:咱这儿没有外国人来,不用那么精心。
  茅:小伙子,你哪知道,这抽不冷子就兴许进来一个“大鼻子”。他们不是老说,闻着味儿就能找到中国的厕所吗,我就不给他们这个机会!
  时:你不用老那么绷着劲,累了就歇会儿。
  茅:不行,紧着绷着还怕拉空呢,我们头儿老说,“亚运村里无小事啊!”
  ……
  多少年来,倔强的中国人始终绷紧着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这根“弦”,为盛大国事的成功打下了一个无比坚实的底子。
  与中国人的“绷劲”精神相比,外国人的“规范”意识给时翔雨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就在数千名“准记者”集中到媒体村试“吃”的时候,承包媒体村餐饮的美国人把这台综合测试的戏给演“砸”了。
  本次奥运会媒体村的服务体现了国际化的大分工,一家叫做“爱玛客”(ARAMARK)的美国餐饮承包商包揽了全村的吃饭工程。可惜,“爱玛客”综合测试当晚的表现实在让人不敢恭维。6点开饭推迟到7点,7点后,几个餐厅外面等待吃饭的人已经聚集了数千人。
  据现场的工作人员说,这首先是燃气供应有问题,导致了不及时。但出于“实战”考虑,一旦记者们住进了媒体村,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工作生活的不规律性,几千人同时拥在门前等开饭的几率等于0,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具备超负荷的能力和准备,而完全按照赛时的环境和条件“规范”去做就是了,没有必要超出客观环境和条件而造成浪费。如上说法让惯于一切讲求“尽美尽善”“有备无患”的中国人觉得有点消极了。但事情还就真没有转化成事件甚至事故,在第一拨吃好了走出餐厅的时候,在外面排队的人已经寥寥无几。后来,奥运开幕,媒体村全负荷运转,洋餐厅果不负众望,运行得很有章法,看来,讲究理性的规范运作还是很“把牢”的啊!
  
  媒体村里吃 “洋餐”
  
  “爱玛客”的美国餐饮承包商到底是见过大世面的国际餐饮公司,他们对于大规模的团队式餐饮供应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进入餐厅排队等待领餐前,交给服务员红白或红蓝相间等不同颜色的餐票,这样,服务员可以一望而知你是来吃早餐还是午餐的。所有的菜都装在盘子里用玻璃罩罩起来,没有菜名,这让特别讲究“吃文化”的中国人略感不足。
  其实,饭菜体现了团队餐饮的特点,简单实惠、快捷方便。当然,看得出来,洋餐饮公司特别讲究成本核算,曾有人撰文说这里的赚钱玄机:“值得一提的是夹火腿的卷饼,从外面看是三片儿薄薄的火腿,但当你把它打开,却发现是两片儿火腿,中间那片儿只是个切掉下半部分的火腿尖儿,真让人感叹美国佬在控制成本上下的‘功夫’!也许他们就是靠这个闯进了世界500强的吧。我们追求奥运的精彩,人家攫住了奥运的商机……”
  除了提供早、午、晚餐以外,在晚22点~24点媒体村还提供夜宵。这里的夜宵和早点几乎是午饭的翻版,远没有中国人烧饼、油条或面条、馄饨来得实惠和花哨。品种比较单一,类似于KFC鸡肉卷的卷饼。在这里值班的同胞们,时间一长,纷纷怀念自己的家乡饭,许多单位做了热气腾腾的饺子和面条等送过来,人们吃得很爽。但鉴于进村的检查十分严格,改善生活也不是一件经常的事情。
  
  要节俭也要“单间”
  
  入驻媒体村的外国记者,房间无论大小都享受单间。一个“两室一厅两卫”的房间,大厅被分割出来一间卧室,变成了三个单间。靠近大门处有一面穿衣镜,客厅的一角有一对简单的沙发和一个放着电水壶和一次性纸杯的小茶几,对面是一个公用的小冰箱,墙上有一副小装饰画,青灰色的地毯,体现着“勤俭办奥运”的原则。
  被分割成的三个单间大小不一,房间内陈设简单,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一张小写字台、一把椅子、一台电视机、一个床头柜和一部电话。每间独立卧室都有宽大的窗,采光好,向外看去视野开阔。当然,“试住”的人们提出了好多不足之处:比如被分割出的那间卧室显得空间狭小,有局促感;没有床头灯;电视机不可以旋转等。
  不太了解情况的人们通常会用星级宾馆的标准来对比奥运媒体村的条件,但他们不知道,绿色家园媒体村实际是一片已经出售了的,毛坯房为交房标准的住宅,它现有的一应设施和家具多半是一次性服务于奥运会的,奥运结束后,它的开发商还要进行一些拆除还原后才能向它的真正主人交房,诸如拆除隔墙、清洁房间等这一系列费用都是需要企业“买单”的。
  媒体村的设施和配置这几年一直在逐步升级。最早的设想是为了减少浪费和重复装修,媒体村在毛坯房的基础上只在卫生间进行一点简单的装修等,但这一切都在办“世界上最好的一届奥运会”的追求中悄然升级成最终的“准精装修”标准。至于配备的那些一次性家具,付出的资金量也十分巨大。
  
  媒体村里有个“庙”
  
  来到绿色家园媒体村的人都会对现代化媒体村中间的一座奇异的古庙产生很大的兴趣。这座黑灰色调的中国传统古建筑在四围高不可攀的巨大塔楼的逼视下显得有些突兀,有些“穿帮”,但媒体村的建设者们却将它看作是对“人文奥运”的最好诠释。
  这座弥陀古寺从明朝起就坐落在这里了,历经清康熙年间的重修后挺立到解放后,文革期间被人为破坏得摇摇欲坠,多少年来,对付着先后做过学校和印刷厂,是2008年的奥运会使它得以重生。
  鸟瞰媒体村,众多高层建筑众星捧月,弥陀古寺隐居其中。明眼人一望而知,这绝对不是一个经济的设计,倘若没有这个庙,开发商完全可以在这块土地上规划出一个楼座,几个亿的利润唾手可得。但开发商还是遵从了北京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的建议,将其保留下来并施以大规模修葺,在这十足现代风格的媒体村里向世人展示中国的古老文化,于是,才有了如今“楼中寺”的人文奇观。据说,恢复古寺给开发商带来的损失远不止其本身,它的存在甚至影响到它后面住宅的出售,因为中国民间有一个“宁住庙前,不住庙后”的说法,很多原先想买庙后住宅的人为此犯了踌躇。
  媒体村开村日那天,我们来到古寺。媒体村的建设者杜总工程师告诉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但保留了这个古庙,还将它周围划出很大一片做成亲水景观和绿色广场,为赛时的记者和赛后的居民提供一个更为舒适幽雅的生活环境。弥陀古寺的修缮工程虽然不大,但受到奥组委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人们特意在古寺里留下一座碑记以为纪念。
  据说,碑文的撰写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碑文是请北京市文物局一位老先生写的,又请了一个文笔好的人给润色了一下。临刻时,老先生第一眼就看到了碑文中的一处硬伤,那碑额竟然是“永垂不朽”四个字,显然过于突兀了,后来改成“万古流芳”,为碑文增加了几分暖色。古寺修葺完成后,成为绿色家园媒体村的一处核心景观,无论前来视察的奥运高官还是万千境外记者都陆续来到这里,他们无不对摩天楼宇群下的悠悠古寺发出由衷感慨。
  编辑/李小灵
  lixiaoling0430@yahoo.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绿色家园 走进 媒体 走进绿色家园媒体村 绿色走进家园 绿色走进家园下联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