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情报:信息情报机构在新时期的创新服务探索_二战时期日本情报机构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从考察近年来情报实践入手,在介绍国外政府在前竞争阶段给予企业提供支持的实践之后,从竞争的理解、情报学定位、情报过程、结果形式、实施主体等方面论述公益情报的特性,从而提出公益情报的定义。在公益情报的目的方面,提出支持决策、服务自主创新、信息情报机构自身改革探索等观点,并强调信息情报机构要关注当前互联网的最新发展,并与之形成互动。
  〔关键词〕公益情报竞争情报情报过程公共产品web2.0
  〔分类号〕G351
  
  Public-interest-oriented Intelligence: Services Innovation of Informative Institutions in New Times
  Zeng Yuan
  Shanghai Library /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Shanghai, Shanghai200031
  
  〔Abstract〕Based on some intelligence practic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he foreign governments support enterprises" research in pre-competition phases, discusses some features of public-interest-oriented intelligence from the aspects of conceptual cognition, academic orientation, process and result, and main practical body as well, and defines the concept of it. Meanwhile, for some purposes, such as decision-making, self-innovation, institution reform, the paper describes its opinions from four aspects, and emphasizes that the informative institution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newest development on the Internet and interact with the latter.
  〔Keywords〕public-interest-oriented intelligencecompetitive intelligenceintelligent processpublic productsweb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情报力作为其中重要合力之一,在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先导作用。我们看到,国内针对情报的研究和实践一直未停步:一方面,体现大而全、走高端路线的国家竞争情报(国内主要由缪其浩①、赵刚[1]等专家提出)最新理论体系业已构建;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这种信息传播形态日趋成熟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体现“短平快”的新型情报应用实践也初露端倪。后者不同于一般的网上公开信息,其在内容组织思路、信息发掘深度等方面体现了“情报过程”,一定程度上应和了当前“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情报力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的发展实际。同时,它也为国家竞争情报理论体系提供了有益补充和积极落实。考察这种情报应用近年的动向并归纳其相关特点,它可以被称为公益情报。
  
  1背景:共性与公共,政府在前竞争阶段提供创新支持
  
  本世纪初,美国启动“国家纳米行动计划(NNI)”,并调动和汇聚了政府实验室和大学的研究力量,联合攻关。由IBM、英特尔、摩托罗拉、惠普及德州仪器等大公司组成的半导体联合会为加强纳米芯片的研发,与纽约州政府和纽约州立大学合作,投资4.03亿美元,建成奥博尼纳米电子学优秀中心,形成工业界内部在新技术研发的竞争前阶段的战略联盟[2];在集成电路研发领域,美国的SEMATECH、欧洲的IMEC、日本的MIRA等计划都是政府主导的产前研发联盟[3];我国台湾地区2002年通过《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在其产业增值(高值)计划中提到,对电子与信息、光电、通讯、机械、纺织、生物技术以及跨行业的产业,建立研发联盟可促使异业结盟,或产业上、中、下游结盟,或同业间在竞争前阶段的结盟,有助于开发产业核心技术。“结盟的促成将助于标准之拟订,共享平台之建立,或异业技术之导入,甚可促进新产业的诞生,对传统产业的转型亦可有积极促成的效果”[4];2003年11月,日、美、欧15国及欧洲委员会组成的国际氢能经济合作组织(IPFE)部长级会议通过框架文本,旨在加强包括燃料电池研发竞争前阶段的基础性技术、氢能设施的技术情报以及对燃料电池的标准、规格进行协调的国际间合作[5]。上述事例透出这样的一些共性:策略层面,政府主导促进竞争前阶段的产业联盟;操作层面,在产业共性阶段对包括信息/情报、知识产权、人员、技术等实现互动。
  知识经济时代,情报已经成为继资金、技术、人才之后的企业第4大要素。面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不具备全面的竞争情报意识和能力的现状,在竞争前阶段,政府可以利用政府资源和专业机构的能力提供基础性情报支撑,给予整个行业相应的情报内容,以协助企业降低情报获得成本。
  公益情报的出现,是政府提升企业情报力的一个着力点。它为总体尚处初期阶段的国内企业在人员素质、机构设置、部门功能等还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更显薄弱的情况下,消弭信息鸿沟,实现赶超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内容导航和情报素质养成。同时,政府提供的情报服务也就应该在竞争前阶段,政府不应该参与竞争中的企业情报,这是边界。
  
  2公益情报:一个概念的提出
  
  2.1理解竞争
  公益,有关社会公共利益的[6]。将公益与情报联系起来,有人理解,公益情报应该更多体现公共性;而都“社会公共”了,如此的情报如何体现排他性?如何体现“竞争是组织之间信息不均匀分布以及信息能力不对称的结果(Choo C. W.,1995)[7]26”?“不竞争的情报”是否还是情报?
  诚然,情报的本质属性是竞争,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竞争的一种理解是为了己方利益而与他方争胜的一种追逐利益的行为,其最直观地反映就是优胜劣汰。因此,普遍性和排他性是竞争的两个基本属性。然而,竞争除了恐怖型、胜负型之外,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更发展出竞合型(Branden-burger & Nalebuff, Co-opetition, 1996),这种“正和博弈”使得竞争的参与者有可能实现共赢。从这个意义上说,“竞合型”为竞争前阶段的产业联盟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即便是几种情报形态中最强调“竞争”的竞争情报,国内外诸多专家在其内涵和外延的限定中,不论是国外的卡曲尔(Cottrill, 1998)、考特勒(Kotler, 2001)、SCIP、Fuld & Company等个人或机构,还是国内的缪其浩(1996)、包昌火(1998)[7]53,都没有把竞争情报诠释成“独食”过程。情报,特别是竞争情报,突出了对公开信息源的合理方式获取,并重点强调搜集、分析信息并围绕目标提供决策支撑的智力和智谋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报范畴的公益与竞争不矛盾,或者说,情报的竞争更多体现在智力和智谋过程中,而不仅仅是基础信息获取上。实际上,公益情报丰富了竞争内涵,延展了情报的供给线。
  2.2信息情报:公益情报的情报学定位
  从信息和情报的本质看,信息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信息是构成情报的基础;情报不是简单的数据(Data)堆砌,也非简单的信息加工,其最显着的特点是要注入许多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从反映客观事物的信息中,分析、评价、识别真伪,形成新的增值的情报产品,并服务于科学决策。故从哲学上说,信息是客观的,哲学上属于物质范畴;情报是主观的,哲学上属于意识范畴,信息与情报分属于不同的哲学范畴。然而,在信息与情报之间,并不存在一条明显的边界,它们之间的相交部分可以看成是信息情报。信息情报是情报的基础,其强调的是一种客观研究行为,即探索环境变化(获取信息)的情报过程,它不能创造新的信息。
  
  从上述意义看,公益情报准确的情报学属性应该是信息情报:专业机构/人员依靠自身对内容背景的熟悉程度,紧扣目标,围绕线索及线索的线索,展开多层次、组合式、能动的研究活动。但在获取信息的情报过程中,并没有本质地创造新的信息,依然属于客观研究行为;对用户而言,其获得的是一种情报环境的营造、情报内容的导航,并为其后叩开研发问题解决方案的大门提供了钥匙。
  2.3重在过程:公益情报的情报过程与其它情报类型一脉相承
  情报作为一种战略工具,表现出较强的实战倾向。换言之,情报过程中体现的思路、策略,采用的工具、方法,是情报的关键所在。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曾从三个角度对竞争情报做过定义,其中一个角度认为:竞争情报是一种合理的搜集与分析有关商业竞争对手能力、薄弱环节和意图的情报,这些情报是通过利用情报数据库、其它“公开信息源”和合乎职业伦理调查的方式获得的[7]53。从这个角度考察现有公益情报活动,它与其它情报类型一脉相承,几无区别。
  公益情报不是简单的文献或信息聚合,而是结合工作目标,基于公开信息源以及相关数据库,对情报进行搜集、分析、加工与研究,将信息检索技术与主观判断、修正相结合的过程;是建立在对信息(情报)专业背景之上敏锐的洞察、准确的把握并诚信的表达。如果说公益情报与其它情报类型有什么区别的话,它提供了一种有别于“文献提供”和“情报增值服务”的情报服务,因此,它的深度不及后者。但这并不影响公益情报的情报定位。
  2.4公益情报的结果形式:以互联网“三次文献”为主,辅以延伸服务
  一直以来,情报的表现形式也更多被理解为非公开的、“一对一”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如何从传统的传播形式向利用新技术新观念进行业务拓展的方向尝试,是摆在每个内容行业参与者面前的现实考虑。公益情报和其它情报形态的一个区别表现在于,它走出了原先“点对点”这样个体或极小范围传播的束缚,在传播介质上,利用互联网,实现“一对多”,将情报成果在理论上的无限网络空间内传播、留存。
  而在内容形式上,公益情报的重要表达形式是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是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就信息包含的质和量来看,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8]。如此,三次文献本质上体现了情报过程。
  在以互联网“三次文献”为主进行结果表达的同时,公益情报还利用网下渠道,对情报需求者进行延伸服务。延伸服务增强了服务针对性,同时也对情报需求者不宜公开,或通过反情报方法易被甄别的机密信息,起到很好保护的作用。
  2.5公益情报的实施主体:政府、专业机构及其它
  从前述表达形式看,以互联网“三次文献”为主的公益情报隶属于一种公共产品。对于公共产品,最恰当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政府利用公共财政进行公益情报内容和服务的建设,提供公众服务。
  同时,政府不是仅有的主体[9]:政府的有限能力决定了它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公共物品;政府不必直接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它可能通过有效的、激励性的制度安排来鼓励其它社会主体参与供给。而结合公益情报这一具体事物,就政府而言,其能力更多表现为通才,而不是专长:这个机构中往往找不到在学术界和咨询顾问共同体中可以发现的那种技术专长[10]。因此,由政府牵头,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通过专业机构的内容建设和服务提供来实现公益情报功能,成为最现实的操作。
  公益情报的落实形成了政府及专业机构共同组成的公益情报实施的主体,并呈现如下主客体关系:政府统筹整体工作,下放部分职能给专业机构,并指导专业机构向企业提供公益情报服务,了解企业情报需求情况;专业机构面向企业能动地开展情报服务工作,并向政府负责;企业与专业机构互动、提出服务需求。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带来信息制作、传播、共享环境的开放,由此推动了网民个人(虽然他/她同时有着作为单位人的正式身份)在政府、专业机构作为公益情报主体基础上参与的可能。特别是web2.0时代以及之后更新网络环境的到来,“自信息”、“互信息”的全民参与模式,扩展了公益情报的参与面和影响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公益情报实施主体的外延得到了合理的扩大: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公共财政模式,政府――专业机构――网民个人共同成为公益情报的实施主体,为企业研发提供信息导航。
  2.6公益情报的定义
  综上,公益情报(public-interest-oriented intelligence)是一种信息情报,是在信息通讯技术(ICT)的推动下,主要利用互联网等公开领域进行内容传播,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要投入形式,以服务自主创新、导航企业研发、实现情报内容在社会层面得以共享为主要目的,通过政府及专业机构、甚至网民个人共同组成的实施主体对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加工与研究,来提供有别于“文献提供”和“情报增值服务”的公共情报内容和服务的非盈利和非完全营利性过程。
  
  3公益情报的目的:解析产业动向,释放信息能量
  
  总体上,公益情报提供理念层、产业面、技术点等共性内容为主,这些恰恰是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又不涉及企业个体信息的内容。这些内容,比原有的文献、信息进一步,增加了具有专业背景人员的跟踪、梳理、分析、研究,同时又没有达到情报增值服务的深度。公益情报至少可以实现以下四个目的。
  3.1导航研发、支持决策、服务自主创新
  公益情报以文献信息为基础的情报式再创作,不完全是“最新观点提出式”的原创,更多的是基于情报加工能力的再创作――通过编译、整合、提炼、再挖掘等方法来提供给企业对原始信息的“情报式”解读和导航,让企业知晓国内外产业、技术、市场发展的情况,紧随国内外产业标杆企业的发展步伐。“跟踪”、“追随”、在长期关注基础上的“预见”由公益情报来做,而“转化”、“落实”、进而“超越”由企业自身完成,如此实现导航研发,支撑决策的作用。同时,在更大范围内,服务了企业的信息需求,提升了企业的情报素养,这也是服务自主创新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
  3.2信息情报机构自我创新、扩大影响、拉长产业链的探索
  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但是,又不仅是企业的事情,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内的信息情报机构在过去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一批具有产业技术背景和图书情报专业的人才队伍,具备了情报学和情报方法的深厚根基,并拥有大量的图情文献资源,应该说,响应国家战略、服务企业研发、实现自我创新,正当其时!而在具体形式上,传统形态的情报依然有更多方面可以深入。而公益情报给信息情报机构提供了进一步深化内容、扩大影响的平台:公益情报在实现过程中,架起了一座信息情报机构与企业用户之间的桥梁,通过服务,提供了拉长产业链的可能。
  与有形的物产品相比,情报工作属于信息咨询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本质上是提供一种智力服务,更多体现了情报工作机构/情报工作者的知识转换能力以及与用户之间的交互能力。可以说,服务决定于人的能力,人的能力通过服务表达。在公益情报服务中,因为公益情报的存在,使得企业用户一些个性化情报需求有了先期的铺垫;在此基础上,更深层次的个性化情报就有可能被触发,并进一步得以深化。公益情报提供了通向增值情报服务的桥梁。这其中,我们看到了两个“情报服务”:一个是公益情报本身;一个是由公益情报引发的个性化服务。
  3.3倡导严谨的互联网内容文风
  图书馆的出现使得人类的知识不再为皇室贵族独有,而互联网的兴起进一步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门槛,以免费、互助为特征的网络信息扑面而来。这是好事。然而,“网上信息很多、但有用的信息不多”的现状依然存在。剖析开去,其中原因很多,缺乏良好、严谨的互联网内容文风是其中之一。互联网除了提供休闲娱乐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信息传播功能。就技术产业类信息而言,不少网站提供的内容要么掐头去尾隐匿原始信息来源占为己有,要么大而化之东拼西凑基本要素不详……这些都容易形成信息误导,造成读者看了却不敢相信。而公益情报基于严谨的情报方法,本身符合逻辑并综合分析的过程:它的“诚信表达”原则把信息源明白地告诉读者,把准确的时间、地点、人员/机构,把多方内容甚至对立观点呈给读者;它的“眼睛向外”原则不去与国内中文资源争内容,而是开创一片“蓝海”,扫除语言障碍的同时,更多帮助国内企业了解国外产业和技术的进展和情况;“信息浓度”原则是“三次文献”作用的体现,让读者从一篇文章的阅读中获得更多信息要点;“拓展阅读”原则给出公益情报实现过程中的主要信息源链接或出处线索,不论是专著报刊,还是数据库、网站,都给了读者更多的参考阅读。事实证明,基于上述情报过程和原则的公益情报一定会得到读者的信赖。同时,它倡导了严谨的互联网内容文风,为互联网内容的传播指出了一个足以仿效并进一步去超越的方向。
  3.4在解构与建立中推动机构与个人互动
  2006年12月16日,美国《时代》周刊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该周刊第4次把年度人物颁给了一个群体,不是具体的某个人:“你”,正在上网的“你”。《时代》周刊认为,正是众多网民浏览网站,创建博客、视频共享网站、交友网站,才使网络信息爆炸性增长,推动传媒进入大众唱主角的时代。此事应引起情报界的深入思考,因为评选“你”这一事件对情报的意义是巨大的:“你”与web2.0的精神一致,强调集体智能和“全民情报”的理念,某种意义上是对以机构为主体进行信息情报工作是一种挑战并具有较强解构力。情报是个智能与智力的过程,然而拥有一定专业、方法、技术的个人、专家、一群人直至机构、机构联合体的智力成果,和网络上的“网聚人的力量”、“人多力量大”的互联作用、集群效应相比,依然式微。
  因此,在看到互联网发展到web2.0以及之后阶段给信息情报机构工作带来动力的同时,我们要正视解构,更要在解构的同时设法去建立。而借助互联网的形式,推动公益情报内容建设,进而把信息情报机构和个人网民、网上和网下联系起来,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竞争可以实现参与者的“共赢”,公益情报也应该探索机构与个人之间的互动。
  
  4小结
  
  当前,通过台湾信息工业策进会创新应用服务研究所、台湾“国家实验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与信息中心、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上海情报服务平台等机构有关项目的实践,我们看到公益情报的创新探索正在推进,由此勾勒出这一新型情报形态的发展现状。我们相信,国内的信息情报机构展开新思维、借助新技术、拓展新途径,公益情报在今后的发展将愈发完善。这在导航企业研发、服务自主创新的同时,也将推动信息情报机构自身的改革发展和创新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刚.建立国家竞争情报体系:目标与原则.情报学报,2004,23(3):367-371.
  [2]兰泳.美国纳米技术发展状况.全球科技经济了望,2003(4):44-45.
  [3]王阳元.建设产前技术研发联盟,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中国集成电路,2005(8):14-19.
  [4]台湾“经济部”技术处.挑战2008:国家发展重点计划(2002-2007).[2007-01-10].http://w2kdmz1.moea.gov.tw.
  [5]杨妙梁.世界燃料电池车开发动向(七):日、美、欧燃料电池车与氢能开发主要项目.汽车与配件,2006(3):33-35.
  [6]光明日报出版社.现代汉语辞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378.
  [7]王知津.竞争情报.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26.
  [8]维库网站的文献条目.[2007-01-10].http://www.省略.
  [9]世界银行.变革世界中的政府―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4.
  [10]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丁煌,方兴,译.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7.
  

相关热词搜索:新时期 公益 情报 公益情报:信息情报机构在新时期的创新服务探索 浅议公益情报的内涵和意义 信息集成研究概述kdh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