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商会图书馆] 民国时期的商会

发布时间:2020-03-07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依据相关资料对民国时期商会所创办的服务于工商业的图书馆进行较为深入研究,总结商会图书馆在性质、社会影响、创办目标、馆址选取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特点,并据商会图书馆创办的经验和教训,认为当前可从大型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和基金会等层面建立专业机构为工商业服务。
  [关键词]商会 图书馆 商业
  [分类号]G259.25
  
  1 引言
  
  追求最大利润是工商界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而图书馆保存、传递文献信息以及进行社会教育、满足社会成员的文化娱乐消遣的职能早有定论。
  在我国民国时期,甚至清朝末年,各地就纷纷创办了代表本地区工商界利益的民间团体――商会。应该说,中国的商会是伴随着20世纪序幕的揭开而诞生的,是当时中国社会母体内孳生和初步发展起来的新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也是近代思想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产物。从各地工商界建立商会的缘起和章程看,其宗旨都与联络商情、启发商智、促进商务相关。由于当时意识形态、经费等多方面原因,有为数不多的商会组建了所属且具专业图书馆性质的机构,有些直接称之为商业图书馆。这些商会图书馆的建立使图书馆与商业至少在名称上有了一定的关联,并使社会上渴求知识的开明之士,尤其是工商界中的有识之士从中受益。本文试对我国民国时期存在的商会图书馆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当前图书馆的发展有所启发。
  
  2 民国时期的商会图书馆
  
  据《全国图书馆调查录》、《中国图书馆百年纪事:1840-2000》等统计资料记载,民国时期出现过的商会图书馆仅有武进商会图书馆、上海总商会商业图书馆以及澳门总商会附设阅书报室。笔者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三所商会图书馆进行介绍。
  2.1 武进商会图书馆
  双桂坊是常州人和海内外游客最爱光顾之地,可以说没有到过双桂坊就如同没有到过常州一样,这里以其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见长,堪称为常州第一街。从双桂坊公园路进入人民公园,就会看到一座带有回廊、中西合璧式的五楹二层建筑,它宽敞、明亮,屋前有宽大的台基,人称“图书楼”。这就是常州市图书馆的前身,也即武进商会创办的图书馆。
  伴随着常州商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达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武进商会图书馆应运而生。1904年,武进商会租赁铁市巷内的岳宅创设“阅书讲报社”。据《创建商会图书馆记》碑文所记载,时任商会会长的邑绅恽心耘(祖祁)用银4 900余元在双桂坊季子祠后院建造了商会图书馆,共两层十间,于1906年12月落成。该馆的办馆宗旨可于商团团长钱以振所撰《读书会及图书馆成立告商界诸青年》一文窥见一二:“学徒对于店中,视读书为应享之权利,而商店亦是此为应尽之义务,青年缺少领导,日就堕落而不自知,即稍稍觉悟,亦烦闷无出路,同人感觉如此,爰有读书会及图书馆之设立。”藏书方面,据当时报刊文章所载,1908年商会图书馆藏书仅有5 973种,辛亥革命后藏书量与日俱增,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收藏古今图书已达十万余卷,且藏书“私人寄存者居十之七八,各界捐赠与购置者,仅居十之一二”。藏书内容大都是线装古籍、经史子集之类,但也有些现代平装书和报刊杂志。日常工作和管理方面,由商会下设的教育委员会负责;设有名誉馆长,如孟润生、翁佩孚等;聘请职员三人负责实际工作,如沈逸凡、陆永诚、董绲庵等均任过职;编有总目录和分目录;有黑板推荐新书目;每期《武进月报》也都附载图书馆目录一页供读者查检。
  武进商会图书馆于1924年改名为常州图书馆,由民国政府管理。1932年1月,县教育局与县商会集议,将商会图书馆改建为县立图书馆,于翌年12月改名为武进县立图书馆,并于1936年1月1日正式开馆。1949年10月,改称常州市图书馆。
  2.2 上海总商会商业图书馆
  在上海市交通便利的苏州河畔北河南路北段,有一座巴洛克风格老式洋房大楼,上海总商会就坐落于此。总商会办公楼二楼的两间房曾是其创办的商业图书馆所在地。
  1921年秋,上海总商会会长聂其杰、秦祖泽等针对当时上海工商界大多数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层次低下难以适应近代化要求而创议建立图书馆。该创议得到当时上海图书出版发行界的书业公所、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大力支持,一个月内便募得资金20万元。除2万元作为开工费用外,其余部分每年提取利息3 500元为图书馆日常经费基金。1922年5月25日,上海总商会商业图书馆正式成立。商会下设图书教育委员会,主持图书馆大计。管理日常事务的馆主任先后有蓝继枢、孙心磬、金声自、方寿晋等,并有职员辅助主任工作。由于开馆之初馆藏书刊1万余册,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上海总商会于1922年10月11日给上海各书局发出求助信,指出“为此项图书馆既以商业为标题,所备书籍自应以商业为主脑”,要求各书局“嗣后凡有新出版之商业书籍,每种移赠图书馆一份”。《申报》一个月后以《总商会图书馆索赠商业书籍》为题刊载该求助信,获得了更广泛响应,使馆藏图书日益充实,受到当时上海工商界人士欢迎。到1928年,增加图书4 812册,杂志167种,共计藏书22 698册,捐赠者达半数,日均借阅者143人。1932年,其馆藏图书已达5.8万余册,杂志300种,日报30种,多为商业经济、财政、实业等书,其中20%为常年所添购,80%是各书局、各界热心人士所捐赠,每日借阅者约170人。
  商业图书馆的杂志及一般参考书运用杜威十进分类法,采取开架制。该馆业务包括阅览、外借和寄存3种。阅览即是对持有介绍信的公众开放。外借的对象限于缴纳保证金的会员及其职员,使一般“职业人士”工作之余亦得到“阅书研究学术之机会”。寄存是对社会各界寄存的图书,按照捐助寄存书籍章程经委员会审查,以“合用”于工商界人士阅读和增进商业知识为原则决定取舍,满足读者需求,并编制、出版专门目录,使寄存者有交换阅览之利益。馆内有“征求介绍新书布告”,即凡希望该馆添置新书者,需将相关内容写好投人“征求介绍书报”小箱中,由办事员每周审查并酌情办理。同时,商业图书馆利用《总商会月报》刊出每月新增书目供商会会员查阅,读者也可花“小洋两角”向管理员购买馆藏目录,预先选定阅读书目。该馆备有著者、书名及书籍种类三种卡片目录,并设“目录处抽屉方法之揭示”,方便读者查考、使用图书。1931年11月,该馆添设图书递送部,规定可将图书送至借者家中。
  1928年《申报》有一则名为《总商会图书馆昨请名人演讲――胡适之提倡女政府》的消息,足见商业图书馆在当时除了日常管理活动外,还通过邀请社会名流等方式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吸引读者,扩大社会影响力。
  抗日战争胜利后,孙心磬精心访求、多方努力,使该馆得到恢复。上海解放后,该馆随商会改为工商联图书馆,陆续并入稠业工会、书业工会等同业组织原有 的图书文献,工作转向搜集整理上海工商业史料,不再对外开放。
  2.3 八角亭图书馆(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阅书报室)
  澳门的南湾花园(又名嘉思栏花园)濒临海滨,建于1861年,园中绿树花卉、石椅纷陈,常有人闲坐歇息于此。在花园和绿树丛中,有一座两层八角亭为昔日的花园酒水部。1947年,八角亭为澳门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何贤购得,次年被设为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阅书报室,即俗称的八角亭图书馆,并于1948年11月1日由澳督柯维纳主持剪彩开幕。该馆为民间私立公共图书馆,是澳门最早开放的公共图书馆,亦是澳门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中文图书馆。开馆最初,由闵芦衣任管理员,余美英及苏汉明为助理馆员。
  据统计,澳门中华总商会附设阅书报室开馆一年后,平均每日进馆读者400人,藏书经各方捐赠已有近万册;图书馆成立十周年时,每日读者人数为300多人,藏书已逾万册。为方便读者借用书刊,该馆制定了阅览规则6条及借书规则13条,采用闭架式管理,读者凭图书证借书,大部分条文沿用至今。
  另据统计,1959年至1979年间有关澳门图书馆的见报次数总计29次,而有关八角楼图书馆的报道就有26次,可见其在澳门图书馆界的地位之高。1965年,《华侨报》有这样一则新闻:“八角亭图书馆新订借书政策,可接受非商会会员申请借书证,申请年龄降至十二岁即可,正式面向初中生开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八角亭图书馆在此之前只针对商会会员开放,仅服务于工商界人士。
  八角亭图书馆现仍使用杜氏图书分类法,藏书2.2万多册,订购杂志、中文报章70份,且藏有早期的《华侨报》、《澳门日报》、《文汇报》、《大公报》、《光明日报》等报纸合订本,不论是对于查找近两三年的报纸,还是20世纪50至70年代的资料,都非常有帮助。其开放时间是周二至周日,上午9―12点,晚上7―10点,逢周一及公众假期休息;每年阅览人数达6万多人次,外借书籍、杂志7 000册次。在阅书报室开放的60年里,除免费为会员提供阅览或翻查资料外,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公共阅书报室。
  
  3 民国时期商会图书馆的特点
  
  ?民间私立性较为明显。民国时期的商会图书馆均为商会这一民间组织或该组织中的领导者积极筹资创建,而非由政府部门出面、出资创办。同时,图书馆维持日常的运转过程也体现了非政府管理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如寄存制度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并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可将图书送至读者家中的图书递送制度极大地便利了读者;充分利用商会所办报纸定期刊出新书目录以备读者查阅;另有以服务于商界为标准的呈缴本制度等都为当时工商界人士提供了畅通的读书渠道。这些都与公办图书馆有着极大的不同。
  ?社会关注度较大。由于商会图书馆这一不同于以往的特殊形式,当时的报刊纷纷刊载这些图书馆的相关报道,包括馆藏、制度、读者数量、活动等很多具体内容。这无形中使其社会关注度有了较大提升,民众纷纷介入,也从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些图书馆日后向全社会开发。
  ?创办之初目标明确。商会的特殊使命使得商会图书馆创办之初的目标较为明确,即服务于商会会员而至多涉及工商界人士。即使现在向各类公众开放的澳门八角亭图书馆在1965年之前也仅是针对商会会员开放。这也就决定了商会图书馆的馆藏必定要围绕服务目标,以“合用”于工商界人士阅读和增进商业知识为原则,以经济、财政、实业等书为主。后来,随着社会环境及其性质的变化发展,商会图书馆的服务目标也随之改变。
  ?馆址选取较为科学。从上述商会图书馆的地理位置可知,无论是常州双桂坊、上海苏州河畔,还是澳门南湾花园,它们均处于距商业中心较近、商会人员较集中、交通便利的历史街区。商会图书馆的设立充分考虑到了包括会员在内的工商界人士就近阅读、利用的要求,为他们提供了闹市区的一份安详与宁静,为他们获取知识、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日常管理分工有序。民国时期的商会图书馆隶属于商会,每馆除设具有协调、管理图书馆事务的优秀领导者或商会所属的专门领导机构外,均设有专职馆员负责具体的日常实际工作,且多数领导者及部分管理者为较有学识的地方文化名流,拥有较高社会声望,他们对书籍有更为深厚的感情,对文化发展有较多的认识,有利于为图书馆的发展献计献策。他们设立的一些具体的工作规章制度使管理初具规模。
  
  4 民国时期商会图书馆的启示
  
  专业知识和信息能为商业行为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实现联络商情、启发商智、促进商务。因此,应关注民国时期商会创办图书馆的经验与教训,设立一些专业的图书馆或信息机构为工商界服务,为其提供更专业、更权威的信息,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考虑设立相关机构:
  4.1 大型企业层面
  很多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规模企业早已拥有了其所属的技术图书馆或企业工会图书馆。对于技术图书馆来说,它们是直接面向经济建设开展技术交流与文献资料档案工作的机构,已经具备了相应的馆舍和一定的文献信息资源基础,并有企业的资金注入。但是,如何使其服务能够更专业、针对性更强,真正为企业提供最新、最权威而有用的商业信息是今后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对于企业工会图书馆来说,为职工提供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所需的书刊资料是其主要职能之一,且如同技术图书馆一样,具备了资金、馆舍和一定的文献资料,服务对象也较有针对性。基于此,企业工会图书馆设立专门部门或指派专人承担本企业所需信息的搜集与整合工作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另有一些尚未建立起其附属图书馆的大型企业。出于提高员工素质、搜集行业信息等目的,也迫切需要获取相关的文献资源信息,且这些企业实力雄厚,完全有能力组建自己的图书馆、资料室或信息机构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比如内蒙古包商银行于2003年成立并开始组建商业银行图书馆,先后购进图书近10万册,总价值近百万元,该图书馆在业余时间对员工开放,为广大员工提供了畅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了解更多先进的知识与理念,促使包商银行逐步与国际金融接轨,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由此可见。企业图书馆对企业各方面的发展意义重大。
  总的来说,对于业已建立图书馆(室)的大型企业来说,要在原有基础上使图书馆得到转变,扩大其整合有用信息资源、为科研及创新服务的职能;对于尚未设立图书馆(室)的大型企业来说,应在其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组建自己的图书馆,为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寻求出路,为获取更大利润提供基础和保证。
  4.2 行业协会层面
  当前,各种名目的工商业协会纷纷成立,这些组织团体分别代表了某一地区某工商行业企业的共同利益。各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商业信息,纷纷加入本地区、本行业的协会组织,以期以小成本获得大回报,在 未来全球化商战中取胜。各地区的行业协会由于吸纳了一些企业资金,同时又与政府相关部门、诸多企业建立了联系,拥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对搜集本行业信息资料有着先天的优势,且通过协商等手段有条件募集到更多的工商界人士的捐资,有条件找到工商业人员较为集中、交通便利、适宜设立图书馆(室)或信息机构的场所。因此,对于各地区的行业协会来说,设立一个馆藏资源不求多但求富有生命力,服务剔除刻板、尽求能动和多样化,为广大会员谋利益的图书馆(室)或信息机构,对促进区域内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4.3 科研机构层面
  高校商学院以及一些专业科研院所所属的分馆(资料室)拥有专业水平较高的科研及管理人员,拥有针对性较强的专业资料;同时,这些分馆(资料室)处于高校或科研院所内部,阅读、学习、科研氛围较好,能够及时掌握国内外行业内部的最新动态。这些机构具备了馆舍、较为专深的资料和水平较高的馆员,能为工商业提供系统的专业帮助。但长期以来,这些机构的专业资料仅仅针对内部的教职工和部分学生开放,尚未意识到其对社会工商界发展的重要价值。如果这些机构的专业分馆(资料室)在原有丰富馆藏、系统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及较高的科研能力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服务范围,将工商业界人士也纳入到其服务中去,使这些人能够在较好的环境下获取有用的资料、信息,为其提供更多与专家学者广泛交流、沟通的机会,必将使专业资料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促使我国工商业获得更飞速的发展。
  4.4 基金会层面
  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基金会关注并扶持图书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如美国的卡内基及其基金会花了6 000多万美元在英语语言国家建立了2 811个图书馆;比尔?盖茨&梅琳达基金会投资于美国一些地区和很多发展中国家,使其公民能够在公共图书馆中免费使用互联网;在国内,逸夫基金会资助的以“逸夫”二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等遍布各地……各类型基金会以其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庞大的人脉关系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与组织合作建立、发展起来的图书馆能够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具有发展专门图书馆极大优势。
  因此,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金会组织应该关注到当前信息对商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已创办的图书馆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作为商业图书馆为工商界提供帮助;或拿出一部分资金,选取适当的位置,针对工商业团体组织建立专门信息机构为其服务,这无疑会对地方经济的腾飞产生深远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商会 民国时期 图书馆 民国时期商会图书馆 民国时期的商会+东北 民国时期商会选举票价格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