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社会化用工待遇怎么样?_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模式探讨

发布时间:2020-03-10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摘要]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模式及其实践现状进行论述,对服务过程中制度保障、机构人员配置、资源平台建设以及通过有偿服务消化服务成本、区分社会用户等方面进行研究,据此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社会化服务经营型模式,经营型模式倡导共建共享和有偿服务,促进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最后,阐述信息社会化服务经营型模式在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实践。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信息服务 社会化 服务经营型 模式
  [分类号]G252
  
  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历来都十分重视图书馆的社会化职能。在美国、英国、意大利等欧美国家,公立大学图书馆向公众开放只需出示身份证件即可;而日本在1990年向社会开放的大学图书馆就达97%;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荷兰等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也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信息服务的社会化。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向社会开放:传统借阅服务方面对外实行“部分开放”,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以及许多高校都采取免费或收取少量费用办理临时阅览证的方式为校外读者提供服务。随着网络的发展,部分高校图书馆进行了新的实践探索,如广州大学图书馆在为地方政府提供信息服务方面成绩斐然,被专业杂志著文称为“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一面旗帜”;南开大学与天津市开发区泰达图书馆合作推动滨海新区发展以及吉林省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高校与公共图书馆合作的典范;中国矿业大学整合行业资源,面向行业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值得借鉴;其他诸如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吉首大学、海南大学、扬州大学等各地各个层次的高校图书馆都不同程度的开展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综上可见,各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与集团用户(政府、企业、公共图书馆)合作,服务侧重某一方面却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服务模式,对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成本的消化问题也未明确提出。实际上,社会用户包括集团用户和个体用户两个层次;另外,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已有的理论实践探讨中,对图书馆有偿服务有所提及,如面向社会发放阅览证可酌情收取少量的管理费和手续费或合理收取费用,由此提出服务经营型模式试图解决上述问题。重庆大学图书馆据此思路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服务实践,以社会用户为中心,从机构、资源、平台等方面进行调整,将用户区分为集团用户和个人用户,并重视个人用户的开发与服务,校友服务是重庆大学图书馆对社会用户(个人用户)理念的创新发展。
  
  1 信息服务社会化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旅
  
  1.1 社会需要专业、准确、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由于经济或者技术原因,这些机构往往没有专业的信息工作人员,甚至没有任何专业的信息资源。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120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拥有藏书5亿余册;拥有电子期刊的高校图书馆占65%,拥有联机数据库的占30%。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众多的专业人才以及较强的情报信息服务技能,却只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势必是对资源的浪费。2007年7月,《国际先驱导报》和新浪网就“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举行联合调查,参与调查的2000人中,75.99%的人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向公众全面开放。
  
  
  1.2 开展信息社会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一个机构都只有在竞争中发展、完善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专业网站如Google、Yahoo等对资源的专业化整合程度对图书馆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专业书目编辑公司因其成本低、效率高、专业化程度高等优势削弱了高校图书馆传统编目工作。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及时调整办馆理念和运行机制,改变过去那种传统、封闭、内向型服务模式,把服务逐步延伸到社会,使之向开放型、外向型发展,实现从单一型到服务经营型模式的转变。高校图书馆也会在此过程中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为进一步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提供经济保障。
  
  2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服务经营型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在制度、机构、馆藏构建等方面以本校的教学、科研为出发点,在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必然要从制度、机构人员、资源平台等方面进行优化;并且,高校图书馆仍然将公益性作为信息服务的目标,尚未以市场竞争主体的姿态建立信息服务营销理念,因而缺乏可持续发展动力。出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故提出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有偿的服务经营型模式,如图l所示。
  在图1中,社会用户将需求表达给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按照社会用户的需求进行制度、资源平台、机构人员方面的调整,提供传统借阅、VPN、代查代检等多种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高校图书馆通过有偿服务消化如购置资源、设备、人力等一系列成本。社会用户包括集团用户与个人用户两个层次,对于那些拥有部分资源的集团用户,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的技术、人才、设备优势与其共同建设数字资源平台。
  
  2.1 法律制度保障问题及可能解决途径
  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21条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但不能据此违反知识产权法,任意开展社会化信息服务。为解决此问题,从法律制度层面看,《著作权法》第22条第一、第六款对侵权做了排除性规定,由此,法律在高校信息服务社会化这一问题上是否可以做类似的排除性规定是解决这一法律问题的根本途径,显然这一解决方案实现有相当的难度。从具体制度层面看,能否做以下尝试:①传统借阅服务方面,简化社会读者办证入馆的手续,不再注销毕业生的借阅证而直接将其转换为校外读者借阅证。②对于集团用户,高校图工委历年的集团联合采购数字资源模式为成员馆节约了大量成本,这种模式可否延伸到社会,将一些有信息资源需求又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科研机构、企业纳入高校集团采购队伍中来,根据其自身的需求与数据库商洽谈具体购买数据(可以只购买部分数据),这样既节约了企业成本又解决了知识产权问题。例如,广州大学图书馆与广州市政府共建了政务资讯服务厅,在数据开发商允许的情况下,采用VPN方式,开展一定限度的数字资源社会服务。③对一些有资源需求但没有购买意愿的集团以及个人用户,主要提供代查代检、文献传递等服务,一定程度上满足其信息资源需求。
  
  2.2 优化机构人员配置,加快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步伐
  2.2.1 建立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提供规范化服务成立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构建一支稳定的队伍,集管理、营销、信息研究等各方面人才,为政府、企业、科研 机构提供集调研、收集、整理、分析、决策信息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把服务的内容从简单的代查代检扩展到定题跟踪服务、专家导读服务等深层次。制定一套适合信息服务社会化的规则,细化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以及合作方式等,使信息服务规范、科学的运作。
  2.2.2 提高专业馆员素质,按社会用户需求提供专业化服务前文所述的所有服务内容最终都由高校图书馆馆员来实现,其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目前符高校图书馆开展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代查代检、查收查引、定题服务、科技查新、文献传递、培训等。其中如代查代检、文献传递等需求随着大众利用信息能力的普遍提高日益萎缩,而对专业素质要求很高的定题服务的需求凸显出来。因此,专业馆员需逐步从博而泛向博而专的知识结构转变,加强学科专业学习,构建扎实的专业学科背景,提高收集、整理、分析判断信息的敏锐性与准确性,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为有效开展定题服务储备能量。
  
  2.3 调整文献资源配置,建设信息服务社会化平台
  高校图书馆一直把“服务教学、服务科研”作为自己的服务宗旨,在馆藏分布、资源购买等方面一直是围绕自身的教学、科研进行,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将信息服务功能延伸至社会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所以,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要有效的开展,必须要立足馆藏资源根据社会用户的需求调整文献资源配置;同时,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优势,构建专业的平台为社会用户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如广州大学图书馆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涉穗新闻综合信息及专题信息服务,于2003年下半年自行开发建立“媒体眼中的广州”新闻资料全文数据库,为政府各个部门提供特色信息服务。
  
  2.4 共建共享,有偿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为社会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需要有效地整合本行业、本地资源。区域内一些企业本身拥有部分本行业专业、权威的纸本资源,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这些资源利用率很低,企业在资源数字化方面能力明显不足,高校图书馆完全有能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其纸本资源电子化过程中,与其置换共享这些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有偿提供给其他用户,这不仅增加了高校资源的多样化和专业化,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也增加了高校和企业的收入。如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在2001年与煤炭行业38家企事业单位发起设立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文献信息咨询专业委员会”,面向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全球会员开展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如前文所述,有偿服务具有法律法规依据,事实上,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社会化过程中理应将自己置身于市场环境中,按照市场机制经营信息服务。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有偿服务消化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成奉;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大量压缩经费无法购置氽业所需要的文献资源,但完全可以承受高校图书馆有偿的信息资源服务。如广州大学图书馆为广州市政务服务过程中获得近百万的年经济效益。
  
  3 重庆大学图书馆的探索与实践
  
  重庆大学图书馆设置专门机构,调整资源配置,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化服务,并将社会服务的对象划分为集团用户与个人用户,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不同的服务。如与重庆市科委合作建设的CDISS项目主要面向集团用户,参与重庆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及自行开发校友服务平台为个人用户提供服务。
  
  3.1 调整部门职能,组建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部门
  重庆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成立了现代信息管理中心,其目的是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在2008年新一轮的部门优化调整中将“现代信息管理中心”正式更名为“现代信息服务中心”,从“管理”到“服务”绝不只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重庆大学图15馆“服务社会”的新起点。该部门吸纳了具有各种专业背景的人才,包括管理、图书情报、英语、化学、自动化、法律、信息管理等,面向重庆市提供信息资源一站式服务。通过这一部门的成立以及组织机构的健全,服务社会的目标更加明确,制度更加规范,服务内容更加清晰。
  
  3.2 调整馆藏结构,立足本校、放眼重庆,构建特色数据库
  重庆大学图书馆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了三峡数字图书馆、轻合金等特色数据库,截至目前,三峡数字图书馆拥有各类型数据11600多条。还将根据馆藏资源的情况,建设建筑、机械等学科的特色数据库,引进国外相关的权威数据库,形成多层次、有特色的文献保障系统,为重庆及重庆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提供信息服务。
  
  3.3 加强区域资源共建共享,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提供科技文献保障
  重庆市科委于2002年启动了由重庆大学图书馆牵头,重庆医科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7所大学及研究机构联合承担的数字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建成了“重庆数字文献信息资源与服务体系”(CDISS)。该项目整合了重庆市现有的科技文献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开展了文献传递、定题服务、代查代检、科技查新、专利技术分析、收录及引用等方面的服务,为重庆市企业的科技文献提供了有力保障。
  
  3.4 关注个人用户,为基层科研人员及校友提供文献信息服务
  2009年10月,重庆大学图书馆作为首批资源中心加入由市科委、市财政局、市教委打造的重庆市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面向重庆市所有人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用户只需简单注册便可享受重庆市高校的文献信息服务。申请文献的费用由市科委、市财政支付给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减少了科研人员的经费负担;另一方面增加了高校图书馆的经济收益。这一平台拓宽了广大科研人员尤其是基层科研人员获取文献的渠道,截至目前,重庆大学图书馆提供了50%以上的文献申请。校友服务是校内服务走向社会化的一个平台,更是对社会用户理念的创新。本着“离校不离馆,终生读者”的理念,重庆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5月正式启动了校友服务,毕业生只需要缴纳少量的管理费办理校友卡,就可以享受到文献传递、定题服务、代查代检等优惠的信息服务,短短四个月已经有400多位校友申请了校友服务。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的重要性无需赘述,高校图书馆的角色定位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但一部分高校仍然停留在开放部分借阅服务阶段;另一部分逐步参与到社会服务的高校主要着眼于本区域高校资源的整合,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以及区域外资源的整合还远远不够;另外,高校长期以来的公益性身份使其在经营信息资源有偿服务过程中还有一些难以适应。因此,高校图书馆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整合全社会资源,开展多元化有偿的社会信息服务,最终实现全社会无障碍全方位的享有高校信息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服务 社会化 探讨 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