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的团圆年【30年老张的理财经】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Lao Zhang"s Financing   Experience Over the Past 30 Years          30年前,百姓有了闲钱,首选是存入银行。上世纪80年代中期,百姓的闲钱有了第二个出路:购买国债。伴随着中国经济走强,普通市民逐渐有了理财意识,股票、基金、外汇慢慢代替了储蓄存款,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也使得百姓“小金库”发生了变化。
  
  “无敌臭豆腐”是张爱国的网名,现年50岁的他开了一间小卖部,由于时间充裕,他买了台电脑每天在网上买卖股票。作为一支股票交流群的群主,网络上的他显得相当活跃。提及投资理财,老张感慨万千:“改革开放以前,多数人的日子过得紧巴巴,那个时候从没有人谈理财,也没有人知道理财是什么,改革开放后,投资理财的速度增快,方式也增加了不少,这使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逐步有了从投资理财中获益的投资理念。”
  
  存入银行
  
  1977年,19岁的张爱国作为知青下乡返城后进入了青岛市一家交通部直属企业当上了一名筑港工人。因属大型国企,又是建筑行业,虽然工作辛苦且经常外出流动作业,但工资待遇加外出补贴每月收入也有46元,这在当时已经属于高工资。每月40多元的收入比他在老家供销社当会计的哥哥收入高多了,哥哥那年月收入才10元。因为父亲在政府部门工作,有稳定的收入,所以张爱国不需要负担家里的生活费用。每个月除去日用花销,余下的钱他都存入了银行。张爱国是个比较善于研究的人,只要有钱,不管多少,几十元就存活期,攒到100元或者200元时就全部取出来换成定期,而且定期的时间尽量长。那个年代,人们手里余钱很少,银行的储蓄利率也非常低,大概只有一两个点,而且多以活期为主。
  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挂牌,中国银行业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1982年底,张爱国结婚,当时住在单位分的团结房里,随便买了几件家具,也没有摆酒席请客,基本没怎么花钱,这就节省下来一笔不小的费用。张爱国结婚后第三年,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四大国有专业银行为骨干的银行体系组建完毕。当时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大幅提高,很多人手里都有了闲钱,但投资渠道有限,储蓄仍然是大部分家庭的首选。
  
  购买国债
  
  在居民首选将钱存入银行的时候,一种新的理财方式同时高调亮相。1980年,为了弥补1979年和1980年的财政赤字,中央政府开始筹划发行国债,向老百姓“借钱搞建设”。1981年,中国首次发行国库券,总金额40亿元,10年还本付息,年息4厘,自发行第6年起分5年作5次偿还本金,要求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购买20亿元,城乡人民购买20亿元。当时规定,国库券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
  老张回忆,当时人们对国库券不感兴趣,一是手里的余钱不多,再就是国库券买了不能用,利率也不高。但当时,每个单位都有购买国库券的任务,以此来支援国家建设。张爱国所在的企业往往会带头认购,每个干部都要买。认购的钱直接从工资中扣掉,有时是20元,有时是30元。干部级别越高,买得越多。普通职工不强制购买,但因为关系到觉悟高低的问题,有时家境不宽裕的职工,为了不丢面子,借钱也要买一些。
  1988年,国家批准在部分城市进行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的试点,可以流通的国债变成了可以赚钱的有价证券。这个时候,老张开始主动购买国库券,手里余钱多了,加上国库券利率明显比存银行高,还能流通。国库券由此开始成为家庭理财的一个重要渠道。
  
  张爱国很快就尝到了甜头。他花1000元购买了3年期的地方债券,年息9%,每年年底结息,两年后开始偿还本金。两年后,他净赚近400元。同一时间,国债的发行突飞猛进。这期间,张爱国的工资翻了番,住房也由团结户升级为单元户。
  1994年,国债发行额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到了1996年,记账式国库券诞生,国债发行逐步走向了无纸化,过去要用麻袋来装的“实物券”逐渐退出了国债市场。
  
  进军股市
  
  张爱国将购买国债作为一个理财渠道不久,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股票逐渐为城市居民所知。1993年,老张所在单位的许多年轻人都在讨论这个新生事物。“当时大家都觉得挺新鲜的,我就想试试。”老张回忆说。
  当时炒股的人很少但开户很难,并对入市资金有着严格的规定,老张费尽周折,终于开了户。大连商场――老张购买的第一只股票,当时投入了3000元,由于当时的股票稀缺,可以T+0操作,不几天就赚了200元。这是张爱国在股市上挖到的第一桶金,他着实尝到了甜头。随后他又购买了飞乐音响。由于当时买股票很不方便,距离他所在单位最近的一个证券交易所网点骑自行车要半个小时,所以老张托人办了个电话委托交易,虽然多了点额外费用,但是节省了时间,此后张爱国便在股市扎下了根。
  1999年,张爱国下岗了,为了增加收入,他用多年的投资收益开了个小卖部。每天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听听经济新闻和股市行情。2004年,老张把收音机换成了笔记本电脑,并学会了利用网络炒股。那一年正值“熊市”,他手中的3只股票――深发展、四川长虹和深长城全被套住了。股市下跌程度完全超出了老张的想像,当时的他就是上网看看,不想买也不想卖。
  2006年,中国股市经过股权分制改革以后进入一轮牛市,吸引了一大批新股民。张爱国适时割掉被套的四川长虹和深发展,及时购买了招商银行和深万科,并且一直抱到大盘涨至5800点才卖出,收益翻了五番。
  时间又进入2008年,自股市6100点下跌以后,张爱国时常想抄底重新杀入,但始终看不清方向,此间只能利用三成资金进行短线操作。虽然在股票投入上少了,但是随着大批新股民的涌入,老张在网上开了一个股票交流群,与群友们互相分享炒股心得,由此结交了许多投资理财方面的朋友。
  其实从2000年开始,老张便把投资资金分成了三份,其中的三分之一拿出来炒股,三分之一购买其它理财产品,剩余部分存入银行以备应急。虽然在股市有赚有赔,但对他来说,炒股票早已成为最重要的理财方式。
  
  炒外汇
  
  1998年老张妻子的台湾亲戚回青岛探亲,送给孩子200美元,随即老张妻子把美元存进了银行。2000年交通银行开通了外汇宝业务,个人可以进行外汇买卖交易,于是老张妻子连本带息地取出了215美元,投入到炒汇行列中。因为开始不懂外汇行情和国际金融走势,频繁转换币种操作,导致2004年时只剩下189美元。交了“学费”之后的老张妻子没有停下脚步,通过不断摸索经验,逐步对外汇行情有所了解。2006年人民币开始升值,美元贬值,外汇走势逐渐向好,老张妻子以澳元和英镑为主要炒作币种,在2008年7月,由189美元炒到了240美元,实现收益27%。没想到的是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外汇走势直线下跌,2008年8月以后老张妻子的外汇又被深度套牢,这之后她时常告诫初涉投资市场的女儿:要谨慎对待投资理财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收藏投资
  
  俗语讲,盛世收藏乱世金,随着百姓文化素养日益提高,收藏已越来越成为大众喜爱的文化享受和一种新的投资。上世纪90年代初期,老张的哥哥张爱民凭借着对中国历史的熟知和对艺术的喜爱,开始涉足古玩字画收藏。这期间,他经常参加一些拍卖会,逛古玩店、博物馆,甚至旧货地摊,抽时间到外地的收藏品市场或一些古玩生意人家中走动,使自己的鉴赏水平在不断的收藏实践中得到一定的积累和提高。2003年,张爱民凭借多年的收藏经验和收藏所得在老家开了一家古玩店,专门从事古玩的收藏和交易,逐步向投资发展。由于古玩投资能赚取远远高于股票债券市场的丰厚利润,所以张爱民的投资热情极高。但是古玩的收藏投资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因为市场上假货、赝品混迹其间,一不小心看走眼就会蒙受损失。回想起那次收购青花瓷盘看走眼的事情,张爱民仍心有不甘:“本以为自己在这行干了这么多年,早就练就了火眼金睛,可还是看走眼,损失了大笔资金。”现今的张爱民,无论是面对收藏爱好者还是古玩投资者,都会提醒一句:“搞古玩收藏投资,经验和技术是最主要的。”
  
  买卖基金
  
  
  2007年老张24岁的女儿拿着工作一年来攒下的钱也加入到投资理财队伍中来,她先买了一款QDII基金,接着反手买了一款债券型基金。这两种基金的获利方式是相反的:一个是股市好的时候获利,一个是股市差的时候获利。老张女儿走极端的投资手法正是眼下许多年轻人喜欢运用的手法,这与老张稳重的投资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事实证明,在股市大起大落的2008年,这样的投资手法也的确规避了一定的投资风险。
  
  认购银行理财产品
  
  2007年5月,中国股市正处于牛市,老张为了分散投资风险,抽出部分资金购买了招商银行金葵花人民币理财产品。根据宣传,此产品分为保本和不保本两种。稳重起见,老张选择了保本型的。收益率为0-12%。2008年,老张获得了最高收益率,这让老张全家感到银行理财产品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正当老张再次准备选择较好的银行理财产品时,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股市连续下跌,为保持稳定的投资收益,老张慎重选择了既有理财收益又有保障家庭财产双重收益的保险产品。
   回顾30多年的理财生涯,老张感慨地说:“在经济形式不明朗的今天,面对多种多样的投资理财方式,一定要‘稳’字当头,不能只看眼前不看将来,更不能只看收益不看风险。”
  
   Thirty years ago, banks were the primary choice for Chinese people to deposit their spare cash. From the mid-1980s, they developed a second way"buying government bonds"to deposit the money.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ordinary citizens gradually developed financial awareness. As a result, various financial products such as stocks, funds, foreign currency, collecting and banking investments have made their financial affairs more diversified.

相关热词搜索:年老 理财 30年老张的理财经 职业股民老张的理财新账本 老张的美元理财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