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的词性分析]富二代修仙日常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一个词的词性无非三种:褒义、贬义和中性。那么“富二代”是哪一种呢?   按理说,它应该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词。据考证,“富二代”一词最早在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中提出,指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子女,一般上世纪80年代出生,继承亿万家产,因为父辈比较富有,自己是父辈的第二代,所以称“富二代”。这样看来没什么感情色彩,所以应该是中性词。
  进一步做语言学分析,会发现“富二代”并非没有感情色彩。人们提到“富二代”一词,第一个情绪反映是羡慕。看看人家!含着“金汤匙”出生,一出生,生存问题就不是问题了,从小就可以上最好的幼儿园、进贵族学校,上大学、出国、找工作全不是问题,而多少人一生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奔波,多少人因为没有钱而上不起学、丢失创业机会!凡是被人羡慕的东西一般都有褒义色彩,比方说幸福、安宁、美好、吉祥等等。“富二代”是让人羡慕的,所以“富二代”应该是褒义词。
  但把目光从语法教材转向现实生活,却发现“富二代”更像贬义词。一起车祸,如果司机是平常人,那便是一起平常的交通事故;如果驾驶员是“富二代”,那就不得了了,立刻成为媒体、网络追逐的焦点,不搞“人肉搜索”把祖宗八代挖出来不过瘾。
  何以如此?其实也不难理解。按中国人的传统,羡慕的结果是嫉妒,嫉妒的结果是攻击。最为阴险的,是在“富二代”之后再加一句感叹“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言外之意;二代已经到来,三代还会远吗?
  所以“富二代”一词到底是褒是贬还很难说。这也不奇怪。有数据显示,仅温州的亿万富翁就有3000多,全国有多少不知道,可以想像,中国的“富二代”数量已经是一个惊人数字,这么多人有好有坏也是很正常的。
  其实“富二代”们也很无奈。对他们而言,“富二代”应该是“被富的第二代”,因为是不是“富二代”不是由他们自己来决定的。很少有人会用正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富二代”给人们的印象越来越差,可能更重要的因素是仇富心理。事实上,他们的父母能够成为成功的一代,一定是非龙即凤。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耳濡目染,一定能学到很多一般家庭学不到的东西;长大之后,因为有钱,所以能够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因而从总体上讲,“富二代”的素质一般情况下应该高于一般人,只不过一些飙车炫富的纨绔“富二代”的行为太过显眼,放大了“富二代”的恶劣一面而已。
  人们对“富二代”的关注、羡慕、不满,其实是对财富使用与分配的关注,对不劳而获的羡慕,对收入差距过大的不满。这是一个社会司题,不是语言问题。社会应该崇尚德行,而不是财富。因为财富可以继承,而德行只能靠个人。可以说,德行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一个人,无论出身贵贱、财富多少,只要努力,德行都会长进,且对社会有益。“富二代”们已经拥有财富,如果在德行上再努力一些,不是更完美的人生?

相关热词搜索:词性 分析 “富二代”的词性分析 官二代富二代现象分析 富二代官二代断层分析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