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凝目蓬勃发展的山东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20-03-11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03年7月,山东文化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经历了7个春秋的阵痛与愉悦,今天的经济强省山东,已经在向文化大省奔跑的道路上留出了一路风景,327家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为新的市场主体。文化体制改革已产生裂变效应,文化生产力不断解放,优质的文化产品激活文化消费,文化产业迅猛发展,文化事业活力增强,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04年至今,山东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新增近百亿元,年均增长20%。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
  应该说,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不断提高、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省委、省政府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牢固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总体工作布局,通盘考虑、认真谋划,努力培育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顺应经济文化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山东在综合分析省情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战略任务,把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统一于强省战略之中,把建设文化强省与建设经济强省摆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有力地激发了全省各级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干劲。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系列决策部署,专题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制定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作出了打造文化体制、文化惠民、文化创意、文化品牌、文化贸易“五个新优势”的工作部署,确立了“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
  山东的文化体制改革正在积极向纵深推进,进入了推动文化由大到强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其实,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配套政策不断完善的过程。
  2003年到现在,全省共为文化企业减免税收4亿多元。在2009年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就达12.9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43%。全省各级普遍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额近3亿元。从2008年起,省财政每年列支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今年增加为7000万元,推动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09―2011年授信额度达1000亿元。
  优厚的政策,成为山东文化产业冲击下个发展制高点的强大保障。
  当然,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旧的体制不断被打破,新的体制不断被构建的过程。省委、省政府把改革作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通过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综合执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文化化蛹为蝶。
  目前,全省26家出版社、129家图书发行单位、145家电影公司和电影院、5家影视剧制作单位、6家非时政类报刊社和2家网站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组建了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影视集团、山东演艺集团、大众传媒、新华传媒、泰山传媒等一批国有骨干文化企业。
  2009年,大众报业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8亿元,山东出版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亿元,山东广播电视总台实现营业总收入27亿元。
  而发展之初,山东就把文化产业的谋篇布局放在重要位置,从区域布局上确立了明确的发展战略。
  在做好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布局的同时,山东着力调整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文化产业本质是创意产业,其发展业态可以说是不断创新、层出不穷,概括起来,这种创新主要包括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
  特别是当前形势下,数字影视、动漫游戏、电子图书、网络文化、电子票务等新兴文化业态蓬勃发展,短信、网络游戏和VOD点播、音乐下载逐渐走热,QQ、雅虎通、HSN等即时通讯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日益紧密结合,现代先进科技日益成为文化创新的重要支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有主导未来文化产业发展之势。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把握这种发展趋势,不能简单固守在传统产业上,而要瞄准发展前沿,更多地把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好的新兴文化产业上,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近年来,山东在加快发展图书报刊、广播影视、艺术演出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同时,突出发展动漫游戏、数字电视、数字出版、在线娱乐等新兴文化业态,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升山东文化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呈现出传统产业稳步提升、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的良性发展态势,代表文化产业发展前沿的新兴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高。2008年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14:30:56,核心层、外围层占比达到44%,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山东意识到,抓好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项目则是产业的载体,是文化产业发展最直接有效的切入点,都是从项目的策划、运作开始的。
  可以说,文化产业能否繁荣发展、创意思想能否落地,归根结底都取决于项目建设抓得好不好。
  近几年,山东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作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培育文化消费的重要途径,紧紧抓住龙头文化企业培育、文化产业品牌打造、文化产业链拉伸、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等关键环节,建立了山东省文化产业项目数据库,突出加强项目的征集和招商工作,重点建设了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好项目,以项目带企业、以企业带园区,广泛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兴建文化产业项目,呈现出投资规模扩大、发展重点突出、资金支持有力的新特点。2008年文化产业完成项目投资862.7亿元,同比增长63.3%,占全省当年完成项目投资总量的6.4%,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1.5%,拉动全省投资增长2.7个百分点。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投资1196.2亿元,同比增长38.7%,文化产业施工项目3500多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近2000个。
  打造齐鲁文化品牌,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文化产业要赢得市场,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
  近年来,山东把培育品牌作为带动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动资金资源重点倾斜,着力打造品牌项目。提高品牌效应,努力把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重点推出了一大批全国知名文化产业品牌。《闯关东》、《南下》、《沂蒙》等鲁剧再刷新收视率纪录,享誉全国,2009年全省生产播出动画片8部89集,《孔子》成为全球首部以动漫形象再现孔子成长历程、展示儒家文化的长篇动漫作品,批图书获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笑猫日记》系列童书目前已出版n种、累计发行550万册,销售额8250万元,齐鲁晚报位列2009年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榜第22位,连续7年上榜百强:齐鲁频道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省级地面电视频道之首,“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叫响,山东省文博会、孔子国际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会等文化节会品牌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推动集约式、规模化发展,无疑是山东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举措。
  “产业的快速发展,品牌的快速提升,都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要实现文化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推动文化产业在特定区域内高度集聚,形成产业功能和专业水平上的极大优势。实践证明,园区和基地是承载这一功能的最佳载体,对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玉清道出了山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秘诀。
  几年时间,山东把园区和基地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优势文化产业项目的孵化器,着力加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积极协调工商、财政、国土、税务、规划等部门,在工商注册登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使园区和基地成为文化产业集约发展有效平台,先后规划建设了一批文化创意园区,培育形成了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了71家省级文化产业理论创新基地、研究基地、创意基地和示范基地,其中青岛创意100产业园,已入驻企业86家,年产值达到3.5亿元。
  这些园区和基地的形成,加快了文化企业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促进了资金、技术、经营模式的重新组合集中,使各企业的优势得以互补,形成了集聚效应和强大合力。
  
  编辑/李平

相关热词搜索:山东 蓬勃 文化产业 凝目蓬勃发展的山东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