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一个革命老区的生命动力_生命的丰碑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蒙山沂水,红色热土。   临沂地处鲁东南,面积1.72万平方公旦,人口1072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这是一片用文明点亮生命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等历史名人灿若星辰。这是一片用生命诠释奉献的土地,沂蒙精神感动中国,红嫂乳汁救伤员、沂蒙六姐妹英勇支前的事迹感人肺腑,孟良崮战役震惊中外。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1926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播下了革命火种。1938年,党中央、毛泽东指示建立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八路军第――五师主力挺进沂蒙,沂蒙成为中国?命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沂蒙革命根据地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一直到建国前夕,是全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在长达10年的革命战争岁月旦,沂蒙人民怀着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人民军队的无限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万众一心,全力支前,演绎出一个千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支前的滚滚车轮从这里走过,送子送郎参军的场面感动过千万人,红嫂挤乳汁救伤员、沂蒙六姐妹英勇支前的故事感人至深,《沂蒙山小调》由此唱响大江南北……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英雄的沂蒙人民以“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精神,将革命一程又一程地推向胜利,谱写了军民血肉相连共同奋战的光辉乐章,激励一代代沂蒙人勇于创新,不断进取。
  十年浴血奋战,沂蒙人民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面对战争留下的创伤,沂蒙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继承和弘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家国,努力改造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愚公移山,改造山河,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在沂蒙山区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建设壮举中,厉家寨改造山河、王家坊前兴办农业合作社、高家柳沟创办记工学习班的经验因受到毛泽东主席批示在全国推广。为了改变山区缺水的生产生活条件,使鲁南苏北免除水患,从上个世纪5。年代末到60年代初,沂蒙人民先后建起了44座大中型水库。为了水库建设,40万农民自愿离开祖辈居住的家园,搬上了贫瘠的荒山。
  1985年,临沂被列为全国18个连片扶贫重点地区。临沂人民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10年奋战,到1995年底,一举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中惟一没向国家要钱脱贫的地区。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又一次得到发扬。
  2004年,对于临沂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是八路军――五师挺进沂蒙山区、建立沂蒙抗日根据地65周年;这一年,全市GDP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元;这一年,临沂市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在这一年,中共临沂市委确定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的内涵。这是对“沂蒙精神”内容最新的一次提炼、升华、概括和完善。
  沂蒙精神的发展和弘扬,受到党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的高度重视。1992年7月之8日,江泽民同志到临沂视察,欣然写下了“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的题词。2002年1月7日至9日,胡锦涛同志到临沂视察,对弘扬沂蒙精神给予充分肯定:“临沂几任领导班子坚持把发扬革命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沂蒙精神,带领广大千部群众,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1年6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临沂考察时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临沂人民大力弘扬伟大沂蒙精神,实现了脱贫致富。现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需要沂蒙精神。要把沂蒙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赋予她新的使命和时代内涵,使之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成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
  诞生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的沂蒙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长与发展,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提高与升华。进入新世纪以来,沂蒙精神融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于一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丰富发展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激励沂蒙人民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沂蒙精神的感召下,沂蒙大地不断诞生着奇迹:昔日“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的革命老区,从上世纪80年代创办批发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和重要的物流基地;科学规划,临沂碧水绕城,沂河两岸柳绿花红、高楼林立,一派水乡风情;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一批文艺精品获得国家顶级大奖,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进典型,经济文化一体化融合发展。
  今天,沂蒙人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正在赋予沂蒙精神新的内涵。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沂蒙人民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以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开放胸怀,全力建设开放、富裕、文明、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
  编辑/杜启洪

相关热词搜索:老区 丰碑 革命 丰碑 一个革命老区的生命动力 沂蒙革命老区 一个革命老区的生命动力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