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肯过江东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英雄却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语)”中华民族最懂得识别英雄和珍惜英雄,而且信守“英雄莫问出处”、“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理念。
  近日,济南以现代视角和传承创新国粹艺术的执着勇气打造的《重瞳项羽》把多部传统京剧剧目删繁就简,融为一剧,还原了项羽作为这些历史事件中心人物的史实。把人物从传统京剧过于程式化的窠臼中适度超脱出来,丰富了刻画人物的音乐演绎手法,使西楚霸王的舞台表演和音乐形象更加丰富生动、耐听耐看、回味绵长。
  钻石因其多切面而熠熠生辉。该剧改变传统霸王戏较单一平面展示人物的局限,调动文学、音乐、导演、流派、舞蹈、灯光,舞美等多种复合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尤其抓住项羽“笃情重义”这一核心价值和精神符号多侧面浓墨重彩展开戏剧冲突,对塑造悲剧英雄收效颇丰。
  在与刘邦的“兄弟情义”上。在《鸿门宴》和《划鸿沟》两场戏决定彼此胜败存亡的对面博弈中,不通不防也不屑于政治权谋权变,自恃高贵,傲守孤穹,意气用事、独断专行的本色英雄项羽,一再当断不断,错失良机、由盛而衰。同时,该剧又用能屈能伸,远虑深谋、随机应变,并一再化险为夷、由弱变强的另类英雄的刘邦舞台形象,反衬项羽的“可爱的致命缺点”。刘项两人实证了“卑贱是卑贱者的通行证,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
  在与亚夫的“父子情义”上,由于这对君臣父子的政治理念和目标愿景迥异。项羽背离当年“彼可取而代之”的政治初衷,逆历史潮流而动,无视自此“百代都行秦政事”的制度趋势,妄想效法和复辟已不合时宜的周公之制,做“摆平诸侯的大哥大”,不想做“一统天下的王中皇”,导致亚夫为他精心谋划设计铺就的煌煌帝业在唾手可得之际功败垂成。该剧把这对“情义父子”的理念抵牾作为楚汉之争的戏剧冲突副线展开,由协力同心、视师如父、稳操胜券开始,到矛盾频发、爱恨交加、生离死别结束。父子两人的离合悲欢,脉络清晰可鉴。
  在与虞姬的“夫妻情义”上。该剧将两人“马背夫妻”的情义互动,甚至乌骓马跃江自毙都当做“情笃义重”的项羽精神集合体来打造。霸王临终绝唱“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既是问虞姬,更是问自己。用《霸王别姬》这场戏展现项羽内心最柔软最温暖的部分和最高贵纯净的人性化一面。紧接的《叹乌江》一场,把楚霸王自惭愧对八千子弟和江东父老的痛苦心境袒露无遗。同传统京剧把虞姬的舞剑自刎作为中心事件不同,该剧让其附丽和映射于项羽自咎愧对江东父老而毅然挥剑自绝以作担当的千古壮举。这也成了他以有尊严的壮烈赴死的自我精神救赎。而作为舞台演绎,也完成了为满足历代观众悲悯和欣赏铁血柔情项羽形象艺术心理需求的过程还原。
  好戏都是磨出来的,剧目还有亟需修改提升之处。如“活祭项羽”一场既无史据,又拖沓重复,也无益于人物塑造,且效颦《卧龙吊孝》的痕迹明显,展示饰演刘邦的言派老生付丙民优美唱腔完全可在其他场次完成;有些唱腔设计(如梅兰芳《霸王别姬》中的南梆子,西皮二六等)没有充分“通吃”化用传统著名唱段艺术资源、人脉资源优势,而是得不偿失地另起炉灶,平白丢掉了本应稳握的倍乘效应和无形资产,剧终的武打有“尾大不掉”之感,如移到序幕“决战巨鹿”似更恰当妥帖,会使全剧的节奏虎头豹尾、张弛有致,项羽乌江自刎戛然而止回味无穷;舞美设计应为塑造人物和充分解放演员的艺术表现力服务,而不是反过来,全剧时间也应压缩在观众审美疲劳期之内。
  总之,该剧经过精心修改提高后完全可以成为一部“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好戏!

相关热词搜索:项羽 不肯 江东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至今思项羽 比喻 至今思项羽下一句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