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之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发布时间:2020-03-12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人是一种有环境需求的动物,需要环境里有自己的历史和记忆”。是建筑,将人类各种分散的社会生活归拢在一道道的围墙之内,固化了流逝的岁月,承载了历史的痕迹……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老建筑的命运似乎总能牵动人们那颗柔软的心。或许原因并不仅在于建筑物本身,只因作为物质实体的老建筑累积了太多无形的沉淀:岁月、历史、记忆……老建筑的命运沉浮不仅吸引了相关的专家学者,还有大量民众。很多在老建筑周围居住生活的老人,都熟悉它们的故事,并对此津津乐道。如果遇到一个此时此刻在老建筑面前写生的陌生人,他们会凑上前来亲切地跟写生人聊聊这些老房子的故事。
  老建筑很多,它们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为了跟随时代的前进步伐,它们曾经或仍然在现代化的境遇中不断矛盾、徘徊着。这些老建筑,或是当年先进生产力的体现,或是彼时完美工艺的典范,或预示了一个新希望的诞生,或暗示了一个旧时代的灭亡……无论是曾经的“叹号”抑或“句点”,如今,大部分却演变成了一个又一个问号。脱离了远去的年代,它们的位置在哪里?它们该如何适应这个崭新的世界?它们将变得更苍老抑或更鲜亮?同样的老建筑,它们的命运开始各自分岔,在寻找归宿的种种尝试中,谱出一首有喜有悲的命运交响曲。
  脱胎换骨,老当益壮
  鲜活的生命不是一滩死水,而为老建筑注入新的元素与活力,以再利用的方式使其历史信息和物质载体得以传承是目前一种相对成功的模式。以上海的“新天地”为例,“新天地”建筑属于新式石库门建筑,是中西合璧的新样式里弄住宅,与上海的殖民地历史有着深切的关联。“新天地”的北里部分由多栋石库门老房组成,人们保留并修复房子的外表,改造其内部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商业娱乐的现代生活形态。就这样,作为传统民居的石库门建筑化身成为如今的高级消费场所,老房子经过修复重新焕发出光彩。
  在青岛,通过再利用方式使老建筑一改命运的典型也不在少数。位于青岛市常州路25号的青岛监狱建筑群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始建于1900年,是德国殖民统治者侵占青岛时建立的司法机构,专门关押在青岛的外国侨民,也称“欧人监狱”。今日的“欧人监狱”,曾经严重风化的墙面已经过特殊处理。虽没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却处处流露着历史的痕迹。改造后的欧人监狱成为文物保护、旅游观光和法制教育基地,直观展示了青岛在清末、德占、日占、军阀割据、国民党统治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司法状况。
  这样的老建筑,在年代更迭中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换。在新的角色中,它们将自己古老的外观与现代的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气氛中。想起了那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若是套用在老建筑身上,怕是只要改造、运用合理,老建筑们都能熠熠生辉、老当益壮。
  原汁原昧,风采依然
  对于名人故居而言,保持原汁原味的色彩是它们获得的最佳命运。故居的价值在于其精神性,而非物质性。故居里存有主人独特的文化气质与生活细节,一种曾影响世人的审美精神就诞生于此。巴黎近郊奥维尔的梵高故居,只是一间不足7平方米的斜顶、昏暗小屋,但是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却让人感受到大师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德国小城特里尔的马克思故居,还住着燕妮的孙女,游人们身处故居,听着新主人娓娓讲述祖父母往日的故事,感觉真实而又亲切。在国外,很多名人故居在具备旅游功能的同时兼有居住功能,这些老建筑在主人及其后人的传承中保存得完好无损、不失神韵,依然延续了它们原先的风采。对这些老房子来说,所谓的“原汁原味”不意味着全部腾空出来,变作一个空洞的纪念馆。支撑它们灵魂的,不仅是单纯的文物和展品,而是遗留下来的文化氛围和浓厚的人间烟火气息。毕竟,历史的传承中,人才是最重要的。
  灰飞烟灭,徒留旧影
  法国学者波德里亚曾说:“在以往的所有文明中,能够在―代一代人之后存在下来的是物,是经久不衰的工具或建筑物。而今天,看到物的产生、完善与消亡的却是我们自己。”不是所有的老建筑都能够有运气存活到今天,它们消亡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历史、战乱原因之外,如今的很多老建筑都是在推土机下丧失了生命,令人扼腕。
  青岛的亨利王子酒店,这座曾被称为“东亚第一旅店”的老建筑建于1899年,经过不同统治时期,直到1994年仍保存完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却被拆除。大连具有百年历史的鸣凤老街,街上有百余座风格各异的小洋楼,外表欧式,内部日式,有“和式洋风”建筑之称,如今大部分也被拆除。许多城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时,为了给高楼大厦腾挪空间,让很多老建筑成了牺牲品。覆水难收,那些消逝的老建筑只能存活于人们的相纸和记忆中,它们的命运却在人们的缅怀与反省中留下深深印记。
  寒冬蛰伏,等待舂来
  如果说,对于某些老建筑来说,它们虽然已死,但却活着;那么,对于另一些老建筑而言,它们虽然活着,但某种程度上却“虽生犹死”。很多老建筑并不为人们所认识或重视,因此,多年来―直处于被遗弃、被忽视的状态。今年8月,位于青岛市湖南路的东莱银行老楼被一企业老总以9000万元的价格拍走,消息传出,大家颇感欣慰。这栋老楼建于1914年,1923年作为东莱银行,后来还曾成为青岛富商刘子山的府邸。自2002年开始,这栋老楼就一直闲置,处于荒废状态。楼外墙皮脱落、杂草丛生,爬山虎在南面的墙上郁郁葱葱。室内则年久失修,多处破败不堪。竞拍成功的李宗章表示将对老楼进行修缮,把其打造成一个以瓷器、玉器为主的半公益性博物馆。荒废近10年的老楼,终于迎来了“新主人”,这给大家带来了希望,人们祈祷这栋老楼能够借此机会,重新恢复生机勃勃的面孔。
  像东莱银行老楼这样被闲置、被遗弃的老楼还有很多。东莱银行老楼是其中幸运的一员,它的命运转折也给其他老建筑带来一丝希望。随着对老建筑保护的日益关注,人们期待着相关政策、法律的出台和完善。那些被遗弃的老建筑在寒冬里蛰伏了太久,它们在漫长的寒冬里将等待迎接自己的春天。
  命运乐章,如何续写
  老建筑的命运交付在人类手中,想要留住这些城市的历史和记忆,给人类自身留下一点真正的财富,老建筑的保护势在必行。然而,如何保护,谁来保护,却是绕不开的话题。“保护观念”是第一要义,不能因为觉得老建筑没有实用价值就任意拆除,也不能看到老建筑能招揽钱财就急忙涂脂抹粉地推出来亮相,真正的保护永远建立在尊重与欣赏的基础上。青岛理工大学徐飞鹏教授表示,目前国内还未形成对于老建筑的科学评定体系,不同的老建筑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分等级来进行保护。
  建筑体现出来的不仅是一种物质结构,更是一种社会形态结构,“建筑自身是实体,构成不了活生生的社会形态,但依靠建筑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却非常珍贵,值得人们尊重和珍惜。例如青岛的里院,它体现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平民化的温存,这是一种非血缘关系的社会网络,依靠的是居民间的直接交流而非网络中的虚拟。一旦拆除里院建筑,那么破坏的不仅是建筑本身,还有更为重要的社会结构。”徐教授如是说。
  那么,老建筑的维护与修缮责任应该谁来承担呢?首先要做的是分清政府、居民、代管单位的职责。比如,属于私人所有的老建筑,应由所有人承担主要维护费,政府给予一定的费用资助;属于集体产权的,应当由政府和集体共同解决资金问题。徐教授认为:“市场经济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此外,国外的老建筑保护有很多成功之处,值得国内借鉴。”
  老建筑的命运,注定还有很多曲折的路要走。然而,作为命运交响曲的谱写者,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要本着认真踏实的态度奏响每一个音符。

相关热词搜索:交响曲 命运 建筑 老建筑之命运交响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 钢琴命运交响曲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