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合作组织_东亚经济合作的亮点与难题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艰难前行的东亚经济合作随着本次10+3会议的召开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次会议可谓是亮点纷呈,但同时也暴露出当前东亚经济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本刊的一组文章试图跟踪东亚经济合作的最新进展,并对出现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解读,不妨一读。
  2003年10月6日~8日,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和第七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并取得了多项成果,把东亚经济合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同时也要看到,东亚经济合作仍面临着一系列艰巨的挑战。
  
  经济合作的四大进展
  
  随着这次会议的召开,东亚经济合作出现了四大进展:一是中日韩大力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合作;二是东盟提出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东南亚次区域合作;三是东盟分别与中、日的双边合作出现突破;四是10+3合作进程进一步深化。
  10月7日,中日韩三方领导人举行了第五次会晤,并发表了《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联合宣言》。此举表明,东亚地区的经济重心―――东北亚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推动。多年来,东亚合作处于“南热北冷”状态,即东北亚次区域的合作落后于东南亚。这一地区的各经济体,包括中、日、韩、俄、蒙之间,尤其是最主要的三个经济体即中日韩之间,迄今没有达成任何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尽管关于建立“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已提出多年。这次三方领导人签署的“联合宣言”,旨在改变现状,推进东北亚次区域合作。除了继续加紧研究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外,还提出开展信息通讯产业、财金、交通、旅游、科技、环保等广泛领域的合作,从而明确了东北亚合作的方向与目标。
  同一天,东盟首脑会议提出了在2020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宏伟目标,将东南亚经济一体化从目前的自由贸易区初级阶段升级为以单一市场为特征的经济共同体高级阶段,这将使东南亚次区域合作实现质的飞跃。
  此外,10+3框架内的10+1合作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主要表现在东盟与中国,东盟与日本的双边合作又有了新的突破。首先,中国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与东盟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前者使双边关系正式化、法律化,后者则大大地提升了双边关系的性质。这两项举措,必将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经济合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其次,东盟与日本的合作也出现了突破。双方在会上签署了《东盟与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议》,确定了建立“东盟―日本自由贸易区”的时间表,即2004年开始部长级磋商,2005年开始正式谈判,2017年最终建成该自由贸易区。此前,东盟部分老成员与日本订立双边经济伙伴协议的谈判业已开始。除了自由贸易区外,东盟与日本还将开展技术援助、人员交流等其他领域的合作。
  10+3合作进程也随着本次会议的召开而得到了深化。中国在会上提出深化东亚合作的四项建议,即:研究“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推进财政、金融合作,建立“亚洲债券市场”;加强政治、安全合作;拓展社会、文化、科技合作。目前,10+3的合作已形成领导人峰会―外交部长会―司局长会及专业部长会议等较完善的机制,这对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十分有利。
  
  四大问题尚待解决
  
  尽管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不少进展,但总的看,与北美、欧洲相比,东亚的区域合作仍然滞后。当前,东亚合作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东亚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什么?10+3合作要向什么目标迈进?对此,成员们认识并不一致。早在2000年10+3会议上,新加坡就提出要建立“东亚共同体”,但这个共同体是如今天的欧盟那样政经合一的超国家组织,还是松散的“东亚大家庭”,却并不明确,更谈不上时间表了。
  不过,大多数成员对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抱有期望,这个目标相对“东亚共同体”而言更为现实。在这次巴厘岛会议上,中国呼吁对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进行可行性研究,表明了中国的态度。依笔者之见,“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最晚不应超过2020年,即亚太经合组织(APEC)实现亚太地区自由贸易的最后期限,否则将失去其意义。至于“东亚共同体”,应当列为远期目标。欧盟花了50年才搞成今天的共同体,东亚的困难更多,道路更漫长,不能操之过急。
  第二,要不要搞“东亚峰会”?迄今为止,东亚的合作是在10+3框架中进行的。这一框架的特点是10为主3为客,即经济分量较小的10国(2001年10国GDP总和仅占东亚的8.8%)是东道主和核心,而经济分量巨大的中日韩三国必须作为被邀请的客人参与合作进程。这种格局的优点是充分发挥了中小国家在地区合作中的领导作用,在一定程度可以避免大国争夺主导权对合作进程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其缺点是东盟的经济分量太小,随着东亚合作进程的深入,其推动力捉襟见肘。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欧洲共同体,还是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靠经济分量较大的国家来推动的,前者如德法两国,后者如美国。另外,东盟对于东北亚次区域合作的影响力也很有限,难以担任推动整个东亚地区合作的重任。
  早在两年前,韩国就提出改变东亚合作以东盟为核心的格局,把10+3会议改为“东亚峰会”。“东亚峰会”的成员仍然是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但13个成员的地位一律平等,无客主之分。会议不再限制在东盟成员中召开,也不必放在东盟峰会或部长级会议之后,而是在13个成员国中轮流召开。换言之,中日韩3国也不必再以客人的身份与会了,这3国各自也可以以东道主身份召集东亚会议。客观地看,“东亚峰会”更适合于推动东亚合作进程,更有利于实现“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这两个目标。但东盟对此存有疑虑,担心其核心作用将会因此消失。依笔者之见,“东亚峰会”可与“10+3”会议同时进行,前者的议题可以更宽广,着眼于整个东亚地区。“东亚峰会”最好在2004年就启动。
  第三,中、日两国互不信任成为东亚合作的难点。东亚经济的重心不在东南亚,而在东北亚。中日韩三国GDP总量占东亚13个经济体总量的91.2%,其中,中、日两国占了东亚的84.5%。很显然,东亚合作应当以中日为核心。令人遗憾的是,中日之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双方互不信任,影响了东北亚和东亚的合作进程。这些问题包括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和经济竞争三个方面。最突出的是历史问题,日本政界几乎年年都会出现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如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及最近发生的遗留在中国的毒气弹事件等,无时无刻不在给两国关系投下阴影,也使中国民间强烈的反日情绪挥之不去。在经济领域,日本对中国颇有戒心,担心被中国超过,“中国威胁论”总是不断地出现新花样。最近的论点是“中国向日本输出通货紧缩”及“人民币不升值损害日本经济”,而日本插手中俄石油管道谈判,已成为双方经济竞争的新例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于日本提出的有关东亚合作的建议,如建立“亚洲货币基金”及“东亚发展倡议”等持有疑虑也不难理解。反之,日本也不愿意看到东盟与中国走得太近,担心地区合作主导权落在中国手中。
  另一方面,日本自身对地区合作的热情也不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眼光是全球的,而非地区的,日本的对外投资和贸易重心都不在本地区。日本今后究竟是继续脱亚入欧还是回归东亚,定位并不清楚,这就决定了日本对地区合作的态度是被动的和消极的,某种程度上是在中国的压力下亦步亦趋。在与东亚经济体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上,日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即害怕开放农产品市场。这是日本、韩国与东盟搞双边自由贸易区的一个难点。这个问题不解决,不论是东北亚三国还是东亚的自由贸易区都无法建立起来。
  第四个问题是东亚的区域意识薄弱。区域经济一体化必须建立在地区主义的基础上,即各经济体应当以区域利益为重,从区域利益中寻求各自的国家利益。这一点,欧洲做得最成功。历史上,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也曾十分强烈,但通过战后半个世纪的融合,欧洲的国家、民族意识已让位于区域意识,人们从对国家的认同转向了对区域的认同,这才有了今天使用统一货币的欧盟。反观东亚,目前正处于国家、民族意识的上升时期。东亚13个经济体各有各的想法,都强调自己的民族特性。如果各国都从本国利益出发,将其置于地区利益之上,那么东亚一体化就难以向前发展。如何强化区域意识已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因为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在扩展中,东亚今后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东亚合作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解决上述问题尚需时日,东亚合作进程将是一条漫长而布满荆棘的道路。

相关热词搜索:东亚 经济合作 难题 东亚经济合作的亮点与难题 东亚经济论坛 东亚经济共同体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