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进入“后扩大时期”】1995年欧盟国家扩大成

发布时间:2020-03-13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05年可谓欧盟的“问题年”。“欧盟宪法条约”遭否决,主要大国也深受各种矛盾的困扰(英国遭遇恐怖袭击、德国组阁艰难、法国持续骚乱)。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巴黎在燃烧》,而前不久人们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恰恰是,“巴黎郊外还在烧吗?”
  欧盟怎么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欧盟进入了一个发展艰难的时期。笔者将其称为欧盟的“后扩大时期”。具体来讲,“后扩大时期”有三层含义: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反思期”、东扩后的“消化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调整期”。
  关于战后以来的欧洲一体化发展,“新功能主义”认为,自有了“煤钢共同体”,一体化就已进入了一个难以逆转的发展轨道,成员国在一个领域的合作将“溢出”到另外一个领域。而欧盟半个世纪的整合进程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理论。按照这一理论,政治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的逻辑发展,共同市场和共同货币必然会导致共同外交与共同安全。但以美国学者安德鲁?莫劳夫奇克为代表的“政府间主义”则认为,欧洲一体化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欧洲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经过认真思考后作出的决定。在这里,成员国是关键。更准确地讲,成员国的精英是关键。如果各国精英认为一体化的深化符合该国利益,它才会支持,反之就会退出或反对。因此,在“政府间主义”看来,一体化是完全有可能停顿下来,甚至逆转、倒退的。“欧宪”遭到法荷选民拒绝之后,欧洲一体化前景处于不确定状态。人们对以上两种理论也产生了怀疑。一方面,人们不再将政治一体化视为必然;另一方面,精英统领、政府包办欧洲一体化的时代似也画上了句号。即使领导人认定该干的事,也未必能干成!目前欧洲讨论的焦点似乎是一体化今后的模式问题,如人们又想起了前几年欧洲讨论过的“双速”或“多速”问题(不要求每个成员国都必须加入欧盟所有的政策领域),但笔者认为,欧盟深化联合的真正挑战在于,欧洲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不足。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寻求联合的主要目的是根绝战争、维护地区和平。冷战时期,对抗苏联亦成为一体化的重要动力。然而,这些追求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已失去吸引力。“宪法条约”被法荷选民否决表明,欧盟“精英阶层”所关心的事情与“草根阶层”关心的问题脱节。可见,今日之欧洲一体化能否顺利发展,取决于欧盟能否有效回答民众关心的诸如提高欧洲企业国际竞争力、应对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强执法部门合作、应对恐怖主义及跨国犯罪等问题。
  2004年,欧盟一口气吞下十个新成员国后,患了“扩大疲劳症”。实践证明,此次扩大既是欧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大,同时也是给欧盟带来最大挑战的扩大。尽管欧盟1993年就已向中东欧国家作出了愿意接纳的政治承诺,尽管东扩后多数国家不允许新成员国人员自由“西流”,但西欧公众仍没有作好一下子接纳如此多“穷亲戚”的心理准备!在“消化”此番东扩结果之前,欧盟进行新一轮扩大的前景暗淡。现在,欧盟正探求通过承认新邻居(东部国家)准成员国地位(everything but membership)来取代扩大政策。
  在反思一体化和消化扩大的同时,欧盟面临的也许更为严峻的挑战是,改革和调整战后50多年来形成的社会市场模式,亦即“莱茵模式”。与更强调效率的英美“盎格鲁―撒克逊模式”相比,欧洲模式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更加重视公平。为了保证社会公正,欧洲国家均实行高福利制度和严格的雇佣制度。目前欧洲国家普遍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各国失业人口庞大,社会福利开支日益增大。这不仅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且使欧洲国家缺乏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资金。其后果是,不仅劳动密集型产业未能及时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转型,而且传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日益衰减。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加入世界市场,这一结构性问题愈益突出。欧洲模式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这也正是为何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英国,将2005年10月在伦敦郊外汉普顿皇宫举行的欧盟峰会的议题确定为“欧洲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主要考虑。在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说,欧盟应对全球化的表现将决定其未来的地位和前途。

相关热词搜索:欧盟 时期 欧盟进入“后扩大时期” 1995年欧盟国家扩大成 1995年欧盟扩大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