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毁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大火 大火焚毁的崇礼门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08年2月10日,是韩国春节假期最后一天。这天晚上9时许,被列为“国宝第一号”的古建筑南大门被一位蔡姓老翁纵火焚毁。这座拥有600年历史、见证了韩国历史风云的建筑物瞬间倒塌,使韩国民众痛心不已。
  
  目睹了
  王宫内的血腥斗争
  
  崇礼门,俗称南大门,它是汉城旧城的正门,始建于朝鲜王朝初年。韩国首都首尔原名汉阳。高丽王朝后期这里曾建有国王行宫,一度被称为“南京”。1392年7月,58岁的高丽重臣李成桂搞了一场类似中国宋朝赵匡胤“陈桥兵变”那样的政变“威化岛回军”,攫取政权,建立了朝鲜王朝(李朝),李成桂即为该朝太祖。此时李成桂认为高丽首都开京(今开城)王气已尽,不可继续为都,遂令人四出另择新址建都,以利国祚。起初一些大臣选定公州鸡龙山,李成桂于1393年2月也亲率众臣前往察视,遂决定新都建于此,并下令修建王宫。但这时一位名叫河 的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一国之都,宜建于国之中央,而鸡龙山地偏于南,且三面环山,气势淤促,水泄东南,不宜为都。李成桂向知河 精通阴阳之学,遂采纳其意见,停止了鸡龙山的兴建工程。1394年8月,深得李成桂信任的和尚无学大师和重臣郑道传等建议把新都建在汉阳。郑道传说,汉阳居国之中,四山环侍,中间平坦,王宫可靠山面水,十分理想,李成桂遂决定于此建都。这年9月,他下令成立负责修建王宫的衙门“新都宫阙造成都监”,开始修建王宫及附属设施,10月他便把首都从开城迁到了汉阳。翌年9月主要宫殿太庙、社稷、景福宫峻工,润9月,李成桂下令为新都建城,成立“都城造筑都监”,令郑道传负责测量设计。1396年1月开始筑城施工,9月峻工。在此9个月中,先后动员近20万工匠用石材、土方把北边的白岳山、东边的骆山、南边的南山、西边的仁旺山连结起来,形成一座周长17公里、高约13米的城廓。当时,这座新城设立四座大城门,即北大门肃清门、东大门兴仁门、西大门敦义门,而正门就是南大门崇礼门。
  
  崇礼门建成后不久便见证了一场血腥残杀,它的督建者郑道传便在这场残杀中死于非命。
  原来李成桂育有八子,按封建制度,立储时应分嫡庶长幼。但李成桂偏爱宠妃康氏,遂册立康氏所生第八子李芳硕为世子,并令郑道传辅佐之。这种长幼失序的安排引起在王朝更迭中建有大功的第五子李芳远不满。1398年8月,李芳远诬郑道传企图加害诸王子,对郑道传及支持李芳硕的多名大臣发动突然袭击,郑道传及李芳硕皆被诛杀。目击惨案的李成桂悲痛不已,遂于9月将王位让予其次子李芳果(定宗),自己避居深宫。本无野心的李芳果已为血腥的政治惊惧不已,为离开此染血王宫,他于1399年把首都迁回开城。但血腥的政治残杀仍然追随着他。对大位同样怀有觊觎之心的其同母弟四弟李芳干、五弟李芳远暗中恶斗,最后发展成各率私兵公开兵戎相见,结果李芳干兵败流配致死,其追随者皆被诛杀。1400年11月李芳远终于夺得大位,是为太宗。但太宗即位后不久开京王宫遭到大火焚毁,于是李芳远只好决定重新把首都迁回汉城(1395年汉阳改称汉城)。这样,1405年10月,太宗李芳远率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地走进崇礼门,驻进了昌德宫。
  
  见证了朝鲜国难史
  
  不久前刚刚被烧毁的南大门非郑道传当年督建的南大门原貌,而是李朝第四代王世宗时改建的。因为郑道传筑城时工期较紧,城墙亦依山而建,就地取材,有的地方以石砌成,有的地方则夯土为墙,数年过去,到1418年太宗将王位传给其第三子李?(即世宗)时,城墙已有多处坍塌。这样,1422年世宗决定对城墙进行大修。城墙工程完工后,又对南大门进行了重建。1447年8月开工,翌年完工。以后历代王也曾多次对南大门进行维修,但基本上保持了世宗这次改建后的基本面貌。
  南大门的匾额“崇礼门”三字据传是世宗的长兄让宁大君所书。让宁大君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本名李?,是太宗李芳远长子,生于1394年,1404年10岁时被册立为世子。但此人生性放荡好动,兴趣完全在于诗书琴棋之类旁门,对帝王之学毫无兴趣,这与封建社会人君标准相去甚远。因此,在他24岁那年被以“品行有欠方正”为由废储,改封为“让宁大君”。从此,这位王子像获得解放似地更加放荡不羁,无拘无束浪迹四方,结交一批风流骚客,诗酒冶游,自适自在。不过,李?同其胞弟世宗感情甚笃,十分友爱。在封建社会被废储君下场大都十分悲惨,而李?却是异数。他不仅被邀为都城正门题写匾额,死后还配享世宗庙庭,极具哀荣。
  1592年4月,日本军阀丰臣秀吉率20万大军入侵朝鲜,史称“壬辰之乱”。日军在釜山登陆后一路北上,20多天后占领汉城。朝鲜军民一边顽强抗击入侵者,一边请求中国出兵助战。中朝军民先后经七年战斗,终于把日军赶出朝鲜半岛。日军在进入汉城时曾大肆烧杀掠夺,汉城大部街屋和宫殿被毁,整个城池仅有敦化门(昌德宫门)、弘化门、进善门三座宫门和南大门一座城门保存完好。南大门能够劫后残存,实在是一个奇迹。
  进入近代史以后,南大门见证了朝鲜国难史。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朝鲜首被其难。日本侵略军多次通过南大门进入汉城,对朝鲜内政进行干涉,对汉城市民进行杀戮,对朝鲜王宫进行掠夺,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日本逐步控制朝鲜。为了破坏朝鲜民族文化,日本人曾有计划地拆毁朝鲜王宫和历史建筑。1899年,汉城开通电车,南大门两侧城墙被拆出豁口,1907年7月,日本在强迫朝鲜签订丧权辱国的“丁未七条约”(第三次韩日协约)以后,这年10月日本皇太子(即后来的大正天皇)访问朝鲜。据称,按计划他要通过南大门进入汉城,但他当时说“不能低头走过此门”,于是南大门旁边的城墙便被大面积拆除供他通行,于是南大门成为一个孤独耸立的城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战争中汉城曾几度易手。在战火中,南大门曾被毁损。战后韩国被李承晚统治,他精于内斗,没有精力和财力修复古物,南大门仅在1956年进行过简单整修。直到1961年朴正熙军事政变上台后,才开始对南大门进行大规模翻修,经两年多施工,1963年完工。此次被焚的南大门即是那次翻修过的样子。1962年12月,根据韩国“文化财保护法”,南大门被列为“国宝第一号”。此后,南大门被封闭保护,直到2005年5月才在南大门周边建成供游人驻足的广场,2006年3月始游人可以在南大门下通过霓虹门游览。不意开放不足两年,这座历史建筑便被人为烧毁。
  目前韩国政府正准备重建南大门,并借机修复被拆毁一个多世纪的南大门两侧的城墙,而且还要按照历史的旧貌消除被历次维修时垫高的附近的地面,使周围降低1.5米左右,这样,南大门可以恢复到初建时7.9米的高度,看上去会显得更加雄伟。
  
  勘误
  本刊2008年第3期封面话题的作者应为赵蔚彬 本刊记者 罗洁
  特向作者及读者致歉。

相关热词搜索:崇礼 焚毁 大火 大火焚毁的崇礼门 韩国崇礼门 崇礼门纵火事件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