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之后中国地位变没变】 中国女性地位为什么变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北京奥运已深深地留在了国人记忆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会常常想到它。由奥运引出的联想和思考也将是长期的和多方面的。本刊约请几位国际问题名家,就“奥运之后的中国与世界”这个话题,回答读者和编者共同提出的若干问题。
  ――编者手记
  
  向世界展现中国,
  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吗
  ■通过奥运,中国想向世界展现什么,在国家形象、国际地位和对外关系方面希望达到什么目的,这些目的是否达到了,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王逸舟
  有很多目标。主要包括:一,展示开放、友善的中国;二,展示改革开放带来的综合国力提升;三,展示日益丰富、多元的社会;四,说明中国对奥运的承诺是郑重和有效的;五,改变或减少外界的“中国威胁论”及各种误解。前三个目标基本实现,后两个不同程度上还需要努力。
  阎学通
  中国申办奥运有两个动因,一是体现民族崛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通过大型文化体育民间交流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第一个目的实现了,但是第二个目的没达到,很多国家认为中国的国力增强威胁了他们的国际地位和价值观,造成世界能源供应更加紧张,加重气候变化的压力,影响他们国内的就业机会。因此中国威胁论更加严重了。
  金灿荣
  七年前中国承诺:给中国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一方面是要展示一个快乐的、平安的、在体育竞技上成功的奥运会,另一方面是要向世界展示一个经历了100多年现代化进程,取得了30年改革开放巨大成就,但仍然还在发展的真实的中国。应该说,从这两方面看,目的是达到了。
  沈丁立
  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显著进步:开放形象、国民心态、物质实力、体育水平、组织能力等等,体现一个总量庞大、人均拖后的混合型大国的积极一面,展现古代悠长文明与当代发展的竞争力。应该说,基本都达到了,甚至有超过。
  ■许多人都非常看重北京奥运的象征意义。在你们看来,最重要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王逸舟
  这次奥运会可以说是中国的成人礼。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多数都是“万元户”,就是人均国民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墨西哥、韩国、希腊和中国是“千元户”,都只有几千美元的人均国民收入。“百元户”从来没有可能举办奥运会。可以说,中国举办奥运是一个标志,它已经进入了从千元到万元的过渡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举办奥运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总体实力、对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经济基础的承认。而且我说的成人礼还不只这些。通过这次举办奥运会,大大提升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或者说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国志愿者的表现。这实际是公民社会成熟的标志,是奥运会给我们留下的最大的财富之一。在四川大地震后,中国民众对志愿者的整体观念就有一个全新的提升,所以有人说今年是中国的“志愿者元年”。
  沈丁立
  世界确实已经感受到中国崛起的步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恢弘壮丽,是这个民族中兴的象征。奥运会上我国选手争金夺银,其基础是国家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充沛保障。震撼世人的中国奥运,折射出中方巨大的组织能力。
  境外的压力影响了我们吗
  ■通向奥运的道路上,出现了一些未曾预料的困难:在国内接连出现严重自然灾害,在国际上遭遇到一些人的抹黑、反对、抵制。在开幕之前,人们说北京奥运成了“最艰难”的一届奥运。西方向中国施加的压力,使中国希望达到的目的受到影响了吗,受到何种影响?
  王逸舟
  从外交和政治角度讲,北京奥运的举办过程确实像是“最艰难的一届”;从体育本身看,北京奥运是投入最大、成效也最显著的一届。对于外部一些势力(主要存在于西方)而言,奥运像一个放大器,有那么多的记者、观众与舆论关注,因此也是它们把无数次向中国提出的要求与批评再次提出的良机。
  这些外部势力对中国施加的压力,在中国面对的也是不同的效果。有的完全没有产生效果,比如那些指望抵制奥运或奥运出大状况的压力;有的产生微小影响,比如对于中国展示和善、开放的形象的目标;有的目前还很难看清楚,比如消除“中国威胁论”。总体上中国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外部的左右力有限。
  金灿荣
  北京奥运的确是受到了天灾人祸的干扰,天灾主要是雪灾和地震,人祸主要是藏独分子破坏和海外火炬传递受阻,能够成功召开确实不易。中国最终实现了内部团结,成功地举办了此次大型活动。本届奥运会将由于三个原因而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第一是其规模,无论是运动员、教练员,还是各国政要、观众和媒体的数量都是历史之最;第二是组织动员能力强大,场馆建设、交通控制、志愿服务、赛事组织都十分到位;第三是争议本身就使人们特别关注北京奥运,某种意义上使得北京奥运的成功更有意义。西方的压力进一步团结了中国民众,尤其是在火炬传递中,不管是海外华人,还是“80后”的年轻人,都团结一致,这是阻碍火炬传递的策划者们所未料到的,这反而使西方媒体在其国内公众心中地位下降,而且最终也没达到鼓动其领导人抵制开幕式的目的。
  沈丁立
  中国受到这些压力的影响很少,如果说还有的话。因为它们仅仅影响开幕之前在国外的部分活动,譬如在部分国家影响了火炬传递的质量,但不可能影响主体,即夏季奥运会本身的16个日日夜夜。主体发生在境内,境外的压力不可能产生实际影响,而在观念范畴内,奥运16个日日夜夜发生的故事,极大地展现了中华历史文明、当代组织力量、现代竞技体育进步,反衬了现行体制的积极一面。
  
  ■那些外部势力借奥运之机对中国提出种种苛责和批评,他们希望中国变成什么样?
  
  王逸舟
  这不太容易回答,因为外部势力及要求也不是一样的,从良好的愿望、不切实际的幻想直至最恶的阴谋。如果需要,他们提出的这个要求清单可以无穷地拉长,毕竟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任何人能够把他们的想象做最大限度扩展的一个空间。
  
  
  阎学通
  西方希望中国通过举办奥运成为西方社会的一员,然而结果是适得其反。
  
  外界一些人的消极看法
  消除了吗
  
  ■通过奥运,中国给世界留下了什么印象,在多大程度上展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意愿和成就,在多大程度上消除了外界的误解,或者化解了外界的压力?
  
  金灿荣
  中国从三个方面给世界留下了印象,第一,成功的体育节日,奥运从本质上还是竞技体育的盛会,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会纪录的打破,给世界带来了欢乐。第二,显示了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力量。第三,展示了中国文化,尤其是其中的和平、和谐这一方面。通过将近3万名外国媒体人,46万国外观众,比雅典奥运会高出25%的、持续近5400个小时的转播时间,共计44亿的电视观众,中国的真实一面得到了展示。以后西方对中国还会继续持批评态度,因为双方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但以后西方应该意识到,他们批评中国的技术含量应该提高,不能总是随意地谩骂。
  王逸舟
  我觉得,北京奥运给外界留下的最大印象和影响,可能还是中国的“举国体制”,是它办大事的能力,是未来这个巨人的几乎无限的潜能。但它可能是新一轮“中国担忧论”或“中国责任论”的诱因之一,因为不少人会觉得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了。
  沈丁立
  中国古代文明之辉煌与大气,让当代世界钦佩;当代中国实力壮观,令世界震撼;当代中国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令世界震动;暗示着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客观模式,而且具有活力与竞争力;当代中国希望与世界友善,希望世界接受中国。总体上讲,有助于削弱世界对中国的消极看法,削弱外界对我国的压力。
  阎学通
  中国希望通过加强与世界的文化交流以消除“中国威胁论”这个目标未能实现。
  奥运结束后这些天我在美国,看到国际媒体上对北京奥运的报道是好坏参半。应该讲,世界上多数人并不能参加奥运,他们对奥运的理解还是通过西方媒体。因此,在美国多数民众通过媒体对北京奥运会的报道,认为中国是一个发达国家了,不再是发展中国家了,而且是一个价值观与他们不一样的国家。今后世界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压力会更大而不是更小。
  
  ■开幕式是北京奥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展现自己的重要手段。对北京奥运开幕式,人们普遍给予高度评价。这样的开幕式,我们想给外界展示什么,外界是否能够理解我们的用意?
  
  王逸舟
  开幕式较好展示了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的“和”的一面,但外部未必都能充分理解。
  阎学通
  我们的开幕式展现了中国文化,中国的富有,中国的组织能力、中国人口优势、中国人的竞争精神。国际社会这次清楚地看清了这些。
  ■这次奥运的前前后后,给我们今后怎样对待外界的批评是否有所启示?
  
  王逸舟
  首先,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中国人应当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按照自己的国情与时间表,外部要求与批评至多是参考借鉴。第二,媒体的更快传播与真实透明,比多数中国官员尤其是新闻官想象得有更大的力量与好处。大道不畅只会导致小道泛滥。再次,要学会用多种方法应对批评,包括那些看似无理和歪曲的外部报道。国际社会恰似国内社会一样,是极其复杂的构造体,不宜用一个标准或一个层面衡量之。我个人觉得,外部对中国的批评里,误解多于阴谋。
  阎学通
  奥运给我们启示是,中国应按自己的利益来决定做什么,而不是让国际媒体对中国满意。对于批评,只要有利扩大国家利益的就接受,不利的则吸取他国教训。
  金灿荣
  第一,让我们更有自信,中国的真实情况比西方想象的好很多,中国更加有自信展示真实情况,奥运期间中国言论比较自由,相对宽松的新闻政策应该持续。第二,对待完全无理的指责可以大声说不。第三,相信自己的民众。三四月份,火炬传递过程中的破坏以及藏独分子捣乱,面对西方媒体的批评,中国政府的反击相对无力,最有效的力量来自广大网民和海外留学生。第四,对一些个人出于无知但非恶意的言论应该宽容。
  沈丁立
  中国通过奥运会展现的强大以及竞争力,得到世界绝大多数舆论的积极评价,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西方媒体对我们的批评,认识它们的言论也有实事求是一面。也使我们更有自信,从而更能坦然面对批评,甚至在未来成为正确对付批评的行家。
  
  ■各国政要前所未有地前来出席奥运会,为什么?
  
  阎学通
  各有不同的目的,总之是出于他们国家或个人的政治或经济需要,不是为了促进世界和平,更不是为了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一些领导人是在国家进行战争的状态下来参加奥运会的。
  王逸舟
  各国政要来北京出席奥运的考虑是不一样的,很难用一个或几个原因概括,不过它充分证明了中国上升着的力量以及奥运本身的影响。
  
  
  金灿荣
  奥运会本身大大增强了外界对中国的了解,5400个小时的转播时间、44亿的观众是花钱买不来的机会。奥运会的成功和中国金牌榜第一名,增强了人们在未来了解中国的兴趣。奥运会之后,这一影响将逐渐展开,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第一,平衡地展示自己,既展示力量也展示不足。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二,传统文化中和平、和谐的一面还应继续突出。第三,要展示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主流媒体要转变以往宏大的新闻报道模式,多集中报道百姓故事,要学会讲故事,学会展示低政治的一面。
  
  是助长民族主义,
  还是促进平实理性看世界
  
  ■在申请和筹办北京奥运的过程中,中国公众心态有何变化?1990年举办亚运会时,第一次申奥失败时,2001年再次申奥时,2008年举办奥运时,人们对待外部世界心态有何不同?有人认为,举办亚运会时,人们还带着一种由百年耻辱产生的悲情意识,而到北京奥运,悲情意识明显让位于成就感和自豪感,人们更多地流露的是平和宁静的心态。这反映了什么?
  
  王逸舟
  2008年北京奥运比起1990年亚运会,确实看出中国国民心态有大的变化,显然更加自信与平和了。但它并不意味着未来不会有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不会在与西方关系上出现各种意识形态与民族感情的对立。关键是防止极端的思潮影响决策和误导社会。而温和的民族主义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所需要的,它是一种认同和热爱本民族优秀传统,同时保持自我审慎与对外开放态度的民族整体意识。这方面还有许多不足,还有多种挑战。
  沈丁立
  毫无疑问,中国百年屈辱历史造就了中国人的悲情意识,但过去我们长期坚持了弱者的心态,防范过度。随着开放和全球化,我们有机会对民族的弱点更多认识,这才有了物质和精神的现代化,使国家真正强大。从中国首次举办亚运会到首次举办奥运会,中国国民的心态,其实走过的是这样一条强壮的道路。如果本世纪我国还会再次举办奥运会,人们将有可能表现出世界新大国的从容的、更具公平竞争意识的体育欣赏家水平。
  阎学通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国家。我觉得人民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奥运会组织者。有人说,我们的人民成熟了。我反问的是,过去几千年,人民何时不成熟?世界上哪些国家的人民不成熟,哪些国家的人民成熟?成熟这个概念能用于人民吗?
  
  ■四川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和北京奥运会,使“公民意识”和“大国国民心态”这些概念流传开来。奥运怎样强化了“公民意识”和“大国国民心态”,或者说民众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它们?
  
  王逸舟
  我认为,如果说去年可以说是全球范围的“气候政治元年”的话,今年对于中国而言则是志愿者精神拓展、公民社会成长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不管是抗震救灾,还是举办奥运,中国志愿者的大量涌现,中国公民意识的更加成熟,都有史无前例的表现,也会深深地植根于中国大地。它也许是地震灾害“坏事变好事”的最突出体现,是北京奥运最重要的副产品之一。然而要承认,这仅仅是新的起点,譬如说离完备而成熟的“大国民风范”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金灿荣
  公民意识的集中表现就是志愿者精神。除志愿者以外,公民自愿为奥运让路,在欣赏比赛过程中,人们对运动员的人性之美的肯定,对失败者的宽容,对各国运动员的正面鼓励都体现了大国国民心态。简言之,大国国民心态主要表现就是宽容。
  沈丁立
  从长期落后的环境中走出,又长期面临国际孤立,中国走过了一条疑外惧外的特殊道路,培养了尊崇国家利益的集体认同。随着改革开放与国家综合力量提升,我国的国家自信显著提高,抗外部干扰能力进一步增强,公民责任与权利的认知也同步上升。四川地震,使国家和人民更多产生“国家力量寓于人民”以及“公民主动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意识。民众公共利益与个体权利观念的同时加强,是中国现代化的良好表现,通过奥运又有了更多展现:公民自觉维护北京自然环境、友好对待来访宾朋、比赛后运动员感情的自然流露等等,都是生动反映。
  
  ■奥运的成功,无疑会使我们增强信心,但奥运的成功会导致我们在看待外部世界时抱何种心态:是助长民族主义,还是普及世界意识、全球意识;会助长部分人近年已经滋长的虚骄之气,还是学会更加平实理性看世界?
  
  金灿荣
  奥运会的举办成功确实会增强信心,坦率地讲,后果还不确定,这需要正确的引导。自信一方面可以增强国民身份认同,奥运会之后中国肯定会更加开放和融入主流国际社会,重视运用国际规则,承担更多的责任,另一方面自信也会增长骄傲情绪,以及与外部世界对抗的可能性。这一切最终还是取决于合理的思考和合理的政策引导。
  沈丁立
  两种都可能有。中华民族在成长中,我们的民众可能因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而变得更有世界眼光,但这个成长也是过程,而非一次奥运会,可能是两次奥运会的间隔时间,也就是还需要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使得中国全面强大,人民成熟――在自信中含有谦卑。
  阎学通
  奥运会不过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次大型国际活动,其作用不会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人心理的影响。恐怕这次奥运会对中国民众心理的影响没有媒体预期的那么大。中国人民还是中国人民,他们将和以往几千年一样,还得用自己的汗水来创造历史。
  对西方的敌意会增加吗
  ■圣火传递过程中遇到阻挠而产生的愤怒,会因为奥运成功而化解吗?奥运的成功,会不会助长一些人已有的对西方的敌意?
  
  沈丁立
  部分会化解。比起我们的成功,那些由阻挠引起的挫折感或者愤怒,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奥运的成功,更可能削减而不是增加一些人已有的对西方的敌意。从长远来看,先前我们对西方敌意的反弹,也许欠缺沉着。邀请批评过我们的敌手,既是外交策略,也是谋求奥运和谐的全局,更是一种自信体现,有助于争取国际主动。
  金灿荣
  奥运会之前确实存在中国民意和西方舆论的敌意,但成功的举办和完满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这种敌意。毕竟不少西方媒体在某些方面的态度是积极的,并且国外很多组织、媒体和个人的煽动破坏以失败告终,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出席了开闭幕式,这是史无前例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消解人们的怨气。
  
  ■对那些表示抵制北京奥运会、抹黑奥运会的政要,公众今后会不会对他们和他们的国家产生反感、抵触、敌意?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政要和这些国家?
  
  沈丁立
  一段时间内,我国民众仍然难以接受这些政要的做法,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国家必然还会有反感。但是,当我们未来更以强者身份定位时,可能对这些西方政要的做法不屑一顾。我们会意识到,损失更多的正是这些人物和他们的国家。只有首先尊重他人,才更有可能取得别人对其宣教的尊重,才真正可能有效地推进文明对话。
  金灿荣
  首先,从中国政府政策角度,它不管你表什么态,只要是最终出席,政府都表示欢迎。围绕抵制风波也不会影响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广泛交友的大政方针,即使是某些国家领导人不出席,也不会影响政府间关系。至于民众,某种情绪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会消减的。
  
  奖牌排位能说明
  国家竞争力座次吗
  
  ■本次奥运会,出现了许多有趣的、具有隐喻意味的事件和情景。中国取得了金牌第一的成绩,美国却刻意强调自己“奖牌总数第一”。这是否反映了美国不愿承认自己在体育上落败的心态,是否也隐喻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不甘承认衰落的心态?
  余万里
  这个比喻不敢认同。无论是综合体育实力、还是综合国力,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奖牌第一”恰恰说明了这一点。美国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金牌榜失利是因为东道国的快速崛起,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实力的增强分散了美国的优势,这倒是可以对应当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显现的一场变革,如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所指出的那样,世界格局正在走向“无极化”,美国依然是最强大的国家,而其他的力量中心不断分散美国的霸权。目前美国人只是对这一可能的前景表示忧虑,但还远没到承认自己衰落的地步。
  张国庆
  金牌战落败,并不等于在体育上落败,不过,失落感,总还是有些的。
  
  ■中国金牌第一,但是中国知道自己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大国。这是否也隐喻着,中国尽管经济发展成就巨大,但还不足以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
  
  沈丁立
  世界体育格局的变迁,既是自然的也是健康的。“新兴体育强国”的崛起,比“新兴强国”的崛起更容易被接受。事实上这种非军事的竞争,在某种程度反映了国家/地区之间的实力比拼,因此具有相当的象征性,人们很难不重视这一点。
  世界体育格局的变化,与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调整有相当关联,尽管不总成正比。新中国体育的兴盛,显然与国家体制与经济建设的进步息息相关。改革开放30年来,正是在社会长足进步、经济发展成就巨大的背景下,我国13亿人民中的体育精英才有更强的能力施展才华。国强带来体育竞争力的提高,我们也可预言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世界政经和体育格局还将有新的变动。
  自然,体育格局和政经格局并不完全同步,奥运奖牌排位也不能完全说明国家竞争力座次。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路途还很长。
  余万里
  中国金牌第一反映了我们这个体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个优势不仅反映在体育领域,也反映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其他领域。然而,如果缺乏全民体育的支持,这样的金牌发展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科学发展观不仅应该贯彻到经济、社会领域,也应该在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得到运用。
  张国庆
  体育大国,既包含着竞技体育,也包含着全民体育的考量。可喜的是,我们现在已经成为竞技体育大国,这已经实属难得了,需要肯定。虽然我们在全民体育方面还有待加强,但毕竟开了个好头。未来值得期待。
  余万里
  以中美篮球之战为例。战略是主观见诸客观的结果,客观力量的对比只有在主观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决定现实的战略。在承认客观力量对比悬殊的前提下,中国男篮设定了“进前八”的战略目标,这个目标决定了中国男篮的战略利益没有必要与强大的“梦八队”死拼。美国队的目标是夺冠,在确保获胜的前提下没有必要在这场比赛中消耗太多的实力。因此,中美男篮的这场比赛不会出现你死我活的零和局面。如果中国男篮给自己设定高出实力的战略目标,或者美国男篮奉行无限度的扩张战略,那么就会出现当前美俄在格鲁吉亚面临的局面。
  张国庆
  中国在篮球上输,并不等于在其他项目赢不了。同样的,在体育之外的其他领域里,我们仍然有机会和潜力超越美国及其他先进国家。
  
  
  是否表明中国公众越来越
  具有全球化意识
  ■在体育领域,人们常说“体育无国界”。在体育之外,人们常说全球化时代是个相互依赖的时代。众多外籍教练帮助中国队摘金夺银,也有越来越多中国人担任外国教练或者服役于外国,甚至带领外国队打败中国,而中国公众也给予他们理解和欢迎。对比当年对何智丽的态度,是否表明中国公众越来越具有全球化意识?
  
  余万里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经历的一股潮流,通过相互竞争和交流推动世界的进步,但是全球化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残酷的过程,只有强者才能享受全球化大潮带来的利益。这个规律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领域,也同样表现在文化、体育领域。如果没有中国军团在金牌榜上领先的实力表现,今天的中国人恐怕也会像当年对待何智丽一样指责郎平。因此,中国公众能够从容地接受全球化的竞争,在根本上是以对自身实力的自信为基础的。
  张国庆
  不仅体现了全球化意识,也体现出国人的心态越发平和与从容。这是大国的心理标志。
  
  ■此次奥运开幕前,日本舆论特别在意中国观众对日本运动员的态度,现在看来完全多虑。据报道开幕式日本队入场时观众掌声热烈。这有何意味?而有些国家的代表团入场时,掌声明显不如他国。这有何意味?
  余万里
  奥林匹克的精神是超越政治的,但民众的情绪会自发地受政治影响。中国人历来推崇礼尚往来,谁敬我三分,我还他一尺。中国观众给日本代表团的掌声反映了当前中日关系转暖的局面,而日本代表通过旗手福原爱释放的善意获得了中国观众热烈的回应。同样的道理,那些掌声稀疏的代表团受到的待遇只能在他们政府身上去找原因了。
  张国庆
  中国的观众是很有分寸的,本届奥运会表现堪称完美。
  
  中国面临的压力是会
  减少还是增加
  
  ■奥运成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会因此改变吗?
  
  沈丁立
  当然会有变化。这是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积累的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客观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评价以及影响力,这就是一种地位。奥运会也是对中国文化实力在全球范围的前所未有的公演,使得世界对此再次进行集体确认。同时,中国还在进步中,我们的现代化远未完成,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还在百年之后,很多人希望中的超级强盛地位,并不可能通过一次奥运会能够建立。
  金灿荣
  肯定会有助于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升。第一是有助于中国国际形象的正面改进,第二使世界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其兴趣亦会增加,这有助于中国软实力的增强,第三中国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也为世界所认可。总之中国的地位会有所提升,但提升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观察。
  
  ■奥运之后,中国的国际环境会有什么变化?我们希望通过奥运表达和平意愿、友好诚意和发展成就,希望借此全面融入国际社会,但从实际效果看,奥运所展示出的中国的潜力,是否反而会使西方多了一份对我们的警觉和抑制?奥运之后,中国面临的压力是会如我们希望的那样减少,还是反而更大,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是会改善,还是会更严峻?
  
  沈丁立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将有改善。虽然西方对我们会增加警觉,但在全球化的环境中,这种警觉并不转化为武力斗争。而且即使没有北京奥运会,西方战略家也未必没有认识中国综合国力的连续快速提高。只要中国继续真诚地奉行和平之道,继续与国际社会合作,起到合作、进步的建设性作用,那些警觉不会转化成具有太多实质意义的阻碍。真实情况是:不论有无这次奥运,只要中国硬实力增长,西方都会不安。而惟有经由实力增长,才能以我为主掌握发展的主动性。而且只要我们的发展确实是和平的并有利他性,世界一定能够而且必然接受中国。
  金灿荣
  总体而言,国际环境对中国的评价存在四种论调。第一是中国机遇论,第二是中国崩溃论,第三是中国威胁论,第四是中国责任论。奥运会之后,中国责任论会逐步占上风,从性质上,中国责任论比中国威胁论更有善意,由此推导,中国的国际环境会有所改善,但中国责任论的内容比中国威胁论更加复杂,因此在改善的同时,中国的国际环境也会更加复杂。
  
  
  阎学通
  奥运之后中国面临的威胁论、责任论、不民主论、争夺论的压力将会更大。
  
  ■通过奥运,我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但这是否与“韬光养晦”的方针相抵牾?奥运之后,中国还需要韬光养晦吗,如何处理“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关系这个老话题?
  
  王逸舟
  奥运之后,中国还需要“韬光养晦”,但这种“韬晦”主要指不当头、不扛旗,与这个古典成语的本义有所区别。“有所作为”的问题则需要好好研究,因为在新的时境下需要中国作为的方面太多了。
  阎学通
  奥运会并不与“韬光养晦”抵触,而是证明,只要中国强大,想“韬光养晦”是做不到的。“韬光养晦”只会增加别国向坏的方向猜想中国的战略动机,只会增加中国威胁论的市场。
  沈丁立
  “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是辨证关系。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我们现在并未到达不需“韬光养晦”而可以任意作为的时代,因此仍需要量力而行。但是,办奥运本身是国际合作之举,是显示中国开放,不是刻意展现国威以震慑世界,是正当地争取荣耀并奉献服务,所以根本谈不上不“韬光养晦”。我们需要做的,争取到了荣耀之后,仍然谦卑,清醒,自省自身不足,这样的中国才真正令世界震慑。
  
  
  ■奥运之后,中国的对外政策是否会有变化,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责任、义务是否会有变化?
  
  金灿荣
  应该讲,奥运之后,中国外交政策的总方向不会改变,外交政策的目标还是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的中心,服务于国家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具体原则不变,坚持建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方针不变。中国外交的基本战略不改变,但具体战术上会有所变化,外界对中国的认知有变化,对中国的责任要求更多,中国肯定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加积极地承担与能力相符的国际义务,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国肯定会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沈丁立
  中国的对外政策不会也不应该有变化。奥运会只是中国争取荣耀,为世界服务,搭起世界平台,让最多、最高水平运动员连续同台竞技。我们出色地完成了自我期待,赢得全球赞誉。但我们仍然是个总量巨大、人均拖后的国家。前者要求我们对人类承担特殊的和平责任,后者牵制我们的行动能力。一次奥运会本身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中国的总量靠前与人均靠后的事实。所以,中国对外政策必须、必然是在这样的框架下进行,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责任、义务也就不会有重大变化。
  
  奥运,政治会不会走开
  这动人的一幕将永远铭刻在奥林匹克精神的图腾柱上。在女子十米气手枪的领奖台上,亚军俄罗斯名将帕杰林娜与铜牌得主格鲁吉亚的妮诺•萨卢克瓦泽在领奖台前相互拥抱,并送上了“奥运之吻”。而就在这一吻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她们双方的祖国,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的战火正在燃烧。而这场战争,正是在8月8日奥运开幕当天爆发的。
  回顾过去,这样的感人瞬间还有许多。尽管人们总是大声疾呼“体育让政治走开”,但自从成为全球性的盛会以来,奥运会总与政治密不可分。在刚刚结束的这届北京奥运会上,也有一些颇有政治意味的事件。
  由于李明博政府的对朝政策以及金刚山旅游区韩国游客被朝方狙击的事件,朝韩两国的关系在奥运会到来时正处于低谷。外界纷纷猜测朝韩两国奥运代表团会不会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再次携手共同入场。各界都为此做着积极的努力。国际奥委会直到8月6日还表示,为朝韩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联合入场,可以“等到最后一分钟”。而如果两国分别入场,按照中国确定的依据简体汉字的笔画数顺序的开幕式入场次序原则,朝韩两国接连入场的可能性很大。
  但事情的发展并不遂人意。先是罗格很遗憾地表示朝韩联合入场已无可能,随后朝鲜又对韩朝接连入场、朝鲜按照汉字笔画顺序排在韩国之后表示抗议,最终有关方面变更了原来的计划,安排韩国和朝鲜入场时,中间相隔了斐济、喀麦隆和黑山三个代表团。
  另一个有政治意味的安排来自美国代表团在开幕式上的旗手:前苏丹难民,今年23岁的拉蒙。1991年,只有6岁的拉蒙在村边的教堂里被武装组织绑架。在被关押三个星期之后,拉蒙在伙伴的帮助下逃跑。此后的10年中,拉蒙一直在肯尼亚难民营生活。2001年,他成为3800名被安置到美国的苏丹孩子之一。2007年7月,拉蒙成为美国公民。
  拉蒙能够当选美国队的旗手,政治意味非常浓厚。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长期指责中国政府的内容之一。
  奥运比赛日的第一天,男子蛙泳100米的比赛泳道上却空出一道。这位弃权的运动员是伊朗选手穆罕默德,而有报道称他拒绝比赛的原因是与他同处一小组的还有以色列运动员。但后来奥组委官员表示穆罕默德是出于健康原因,并已经向奥组委提出了书面申请。事实上,自1979年以来,在北京奥运会上伊朗第一次同意与以色列运动员展开同台竞技。伊朗国家奥委会声称,只要没有“面对面”的比赛情况出现,那就不耽误两国运动员之间的比赛。伊朗国家体育部也曾声称,比赛中将不会有因国家争端问题而抵制比赛的行为。
  根据官方规定,北京奥运会上不允许出现非主权国家的旗帜。但在21日的体操比赛上,荷兰运动员埃普克的叔叔却不像其他荷兰人一样都穿着统一的橙色衣服,而穿上了一件自制的弗里斯兰旗帜T恤。弗里斯兰是荷兰北部的一个省,埃普克的叔叔希望他的侄子能够获得比国家的名义更细微的支持。这件特殊的T恤就成了一个有些许政治含义的谈资。王 博
  
  世界体育格局与政治格局
  
  作为竞技体育,奥林匹克的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但作为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全球性体育盛会,奥林匹克精神则更在于全球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和普世价值:倡导平等和谐地参与,反抗战争和霸权,关注贫穷,以及推动全民运动的进步。这些更多地是由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小国来演绎的。
  厄立特里亚,1993年才宣布独立,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这便是中长跑选手塔德塞的祖国。这个贫弱的小国没有什么能在国际上扬名的机会,但塔德塞凭一己之力让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这里――在雅典奥运会上,他在1万米跑中摘得铜牌。如今,在海拔超过2000米的首都阿斯马拉的体育场内,有更多效仿他的孩子和长跑爱好者在玩命地练习着。北京奥运会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只有奥运才能给他和国家带来实质性的利好。去年他参加大阪田径世锦赛上,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到日本时,竟然无人接待,他只能在下榻酒店的大堂沙发上度过第一个夜晚。
  或许来自索马里的萨米娅能够体会塔德塞的孤独。当她站在北京奥运会200米比赛的起点线上时,她住在首都摩加迪沙郊外的母亲和六个兄弟姐妹正在四处托人帮忙,希望能向朋友借到一台电视机,来关注她的比赛。萨米娅也想让父亲看到她的比赛,但她的父亲已经在2006年一次火箭弹袭击中丧生。由于穷困,瘦小的萨米娅每天天亮前三个小时就得起床,跑步上山砍柴、割草,然后做饭,操持家务。别人的技术是在跑道上练出来的,而萨米娅的跑道就是那一条条崎岖不平的山路。
  在来自马里的女篮姑娘们和来自阿富汗的100米选手罗比娜看来,萨米娅仍然是幸运的,同为女人,她至少不会因为体育训练和参加体育活动而遭受阻挠,甚至是生命威胁。穷困是一样的。马里的姑娘们在首都巴马科的训练和比赛场地是一个露天的球场,球场的两个篮球架只有一个相对完好,地上甚至没有水泥,每拍一下球,都会扬起很大的尘埃。这可还是国家队的待遇,那些普通的孩子,只能玩别人淘汰下来的破球、橡胶球,甚至只能用练习投篮的手缝布球,她们的篮球架,甚至连篮圈都没有。比贫穷更让人心碎的是梦想被阻挠。马里是穆斯林国家,不少家长觉得让自己女儿穿着背心短裤抛头露面“不雅”,还有些家长唯恐女儿因篮球运动变成“肌肉女”而嫁不出去。但这些姑娘们仍然有板有眼地训练着,就是她们,在北京奥运会的首战中,在前三节落后19分的情况下奋起直追,险些掀翻世界排名高出自己15位的新西兰队。
  罗比娜则甚至不知道回国之后是生是死。在北京奥运会100米预赛的起点线上,她的白色头巾和长裤引人注目,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她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突破国内宗教保守观念的底线。枪响后,当同组选手都像风一样冲过终点线,罗比娜显得姗姗来迟,但没有人嘲笑她,对手跟她握手,观众则起立,为她鼓掌。毕竟,原定代表阿富汗参加这一项目的女运动员在赛前已经失踪,罗比娜能坚定地站在这里,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和多数阿富汗运动员一样,罗比娜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也没有专业的塑胶跑道。她只是在家附近的地方找了块水泥地,每周抽出三天时间在上班之余练习跑步。在水泥地上训练很容易受伤,但她别无选择。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这几年参与体育锻炼的阿富汗妇女逐渐多了起来。在她练习的时候,已经渐渐地有一些姐妹们陪着她跑、跟她比赛了。
  如今,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津巴布韦选手考文垂和突尼斯选手乌萨马•迈卢利的两块游泳金牌宣告了非洲水军的突起,飞人博尔特和他率领的牙买加田径队打破了美国多年来在田径项目上的垄断优势,更有50多个国家登上奖牌榜,六个国家首次获得奥运会奖牌,可以说,从没有哪届奥运会像北京奥运这样多元和多极。在我们为各国的运动员突破人类极限喝彩时,我们也深深为那些由于战争和贫穷,只能尽力去完成比赛的运动员所感动。七个人的约旦,六个人的布基纳法索,五个人的贝宁,四个人的多哥……北京奥运会上的这些迷你军团,长篇累牍的专题报道与他们无缘;谷歌和百度上也难觅关于他们的片言只语。但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是那么闪亮。王 博
  
  全球化与中国的海外军团
  
  谈起北京奥运会上的中美女排之战,人们至今仍然眉飞色舞。人们关注的除了比赛本身,还有美国女排的主教练,中国人郎平。8月15日晚上,美国队最终战胜中国女排,与欢欣雀跃地抱做一团的美国女排队员们不同,郎平只是沉默不语,她脸上的表情足以让人感到她复杂的心情。不一会儿,她便主动地前去与中国队主教练、她曾经的助手陈忠和握手。当郎平经过看台,观众给予了她跟她进场时一样热烈的掌声。
  奥运会开幕前,“棋圣”聂卫平便出言批评郎平不该带着美国队来打中国队。有媒体指出,这观念,是“落后30年”了。
  事实也证明,反感郎平的声音越来越稀少。其实,在这届奥运赛场上,还有许多像郎平这样的人,他们或者作为外国国家队的教练,或者作为运动员,代表别的国家参加奥运会的比赛,他们就是中国的海外军团。
  栾菊杰在这其中是让中国人感动的一个。“扬眉剑出鞘”,她曾是一个时代的偶像,改革开放之初的国人寻找自信和发展方向的启示。1989年,栾菊杰退役后移居加拿大,在一家击剑俱乐部从事教练工作。
  为了参加北京奥运会,栾菊杰只身一人四处出征,终于获得代表加拿大队的参赛资格。在北京奥运会上,栾菊杰在女子花剑个人赛第二轮以7比15输给了匈牙利对手。她鞠躬下场,然后从一个头盔里拿出一面红旗,向看台展开,上面写着“祖国好”,看台上掌声响起,到后来成了让体育馆沸腾起来的欢呼。
  刘国梁和刘国栋,这对兄弟在赛场相遇时,刘国梁双手伸进裤子兜,看着胸前印着新加坡国徽的哥哥在一群女将身边忙来忙去。刘国栋也看到了弟弟,他没有任何表情,就那么挤了挤眉头,瞪了一眼。刘国梁嘴角微微咧出一丝笑容。就这么一眨眼的工夫,哥俩就完成了一次亲密的交流。
  2006年元月,刘国栋从北京飞往新加坡,开始了在新加坡队任期三年的执教生涯。刚开始时主管新加坡男队,但由于执教成绩出色,加上新加坡女队更有机会在北京奥运会中取得好成绩,因此他便被调往女队执教,这个队成为中国女队夺金道路上最强大的敌人。如今,“栋梁”一个带女队,一个带男队。一个在新加坡,一个在中国。但国人看见他们俩,总是觉得心里暖暖的。
  女子平衡木冠军肖恩可谓一战成名,娇小可爱的外表和在体操器械上极具力量之美的表演让无数人倾倒,但可能并没有那么多人注意到肖恩背后的教练,我们曾经熟悉的中国男人乔良。没有人会忘记乔良为中国获得的成绩:1989年体操世锦赛成员男团铜牌;1990年世界杯德国站全能、自由操冠军、吊环亚军;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团体冠军。在这么多的冠军中,乔良缺的只是一块奥运金牌。1990年退役后,乔良来到美国发展,1998年时和妻子一起在美国开设了中国人的第一家海外体操学校。肖恩就是从这所学校里走出来的,如今,她替她的恩师在他自己国家的奥运赛场上圆了金牌梦。
  如果要把所有的在国外执教的中国教练放在一起,那么田径教练李犁显然是站在一个非常特别的位置――一方面,尽管有刘翔,中国始终是个田径弱国;另一方面,他自己却风光无限,不仅成为世界第一田径大国2007年的最佳教练,带出来的弟子名扬天下,而且成为2008年美国田径队领队。他让许多国人骄傲:你看见男子5000米冠军的那小子了吧,瞧,咱中国人练出来的。
  在国外执教的,通常都是中国的优势项目。李犁却有些另类。曾经作为四川一位中长跑运动员,在其23岁的时候退役。某天,接触到了一个美国来华的教练,于是奔赴美国学习,并且取得了教育和体育管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得到了一个当教练的机会,本来打算学成后回国的他也因此留了下来。这一留下来,却成就了一个传奇――来自田径弱国,却成为了世界田径最强国的最佳教练及国家队领队,而且其水平和人格魅力也得到了挑剔的美国人的高度认可。
  除此以外,澳大利亚跳水教父童辉,英国跳水队的伯乐陈文,墨西哥跳水队的教练马进,在美国执教体操的陆莉,在马来西亚执教花样游泳的陈萌,在韩国执教羽毛球的李矛……等等等等,这些中国人都在为各自的职业理想奋斗着,也为中国优势项目在全世界的推广和全球体育的发展做着自己的一份贡献。体育是没有国界的,但当这些国家的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时,他们都会说,看哪,那个中国人可真厉害!王 博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没变 地位 奥运之后中国地位变没变 中国地位变没变 中国地位未改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