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摘抄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传统文化摘抄篇一:党和国家关于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摘录

党和国家关于传统文化的方针政策摘录

2008-5-21 来源: 长安区国学传习会 跟帖已关闭

1 、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推介经典名作,引导人们在欣赏品读中受到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 ?

摘自《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见 2006 年 5 月 24 日《人民日报》

2 、要以“公民道德宣传日”和重要历史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重要节庆活动为载体,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 ?

摘自《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见 2006 年 5 月 24 日《人民日报》

3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严峻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民族自信、振奋民族精神,必将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

摘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见 2006 年 9 月 14 日《人民日报》

4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着眼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

摘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见 2006 年 9 月 14 日《人民日报》

5 、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办好世界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

摘自《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见 2006 年 6 月 14 日《人民日报》、

6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见 2006 年 10 月 19 日《人民日报》

7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见 2006 年 10 月 19 日《人民日报》 ?

8 、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见 2006 年 10 月 19 日《人民日报》 ?

9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这些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见 2007 年 3 月 2 日《人民日报 10 、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想象力,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古籍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好这些古籍,对促进文化传承、联结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加强古籍保护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见 2007 年 3 月 2 日《人民日报》 11 、充分发挥古籍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见 2007 年 3 月 2 日《人民日报》

12 、要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面向公众的古籍门户网站。要采取有效措施,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古籍资源,发挥古籍应有的作用。 ?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见 2007 年 3 月 2 日《人民日报》

13 、各级各类图书馆要积极开拓文化教育功能,通过讲座、展览、培训、研讨等形式宣传古籍保护知识,促进古籍利用和文化传播。 ?

摘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见 2007 年 3 月 2 日《人民日报》

传统文化摘抄篇二:谁也无法否认我对中国传统文化 摘抄版

谁也无法否认我国五千多年传统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渊源流长,但在事实上,我们真的是以一颗虔诚之心去面对我们的国粹的吗?很显然,这值得我们去好好反省一下。

“百家讲坛”是一个很好的舞台,之所以么说,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终于发出属于它自己的声音了。不管其社会反响如何,我认为只要发出声音,其距离有影响力的一天就不会太远了。这样似乎有些太理想化了,但我们也可以相信只要是真正优秀的东西,其价值终归会体现出来的。

基于还有支撑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信心的一些东西,我们就可以而且很必要去呈现问题本身并努力探求解决之道。在此,很痛心地表达一个事实,尽管我们似乎在大力倡行继承和 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但我们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疏远感似乎越来越加深了。

拿例子来说话,我国古代有一些很好的表示礼貌的形式,其价值甚至得到国际认可,我们可以联想那些代表地域文明的标志性元素,就比如说鞠躬行礼。但今天中国的人们对这些可谓不屑一顾,大有除之而后快之态。我们可以大胆地粗略地讨论一下其原因,“文革”时期的“除四旧”除得太多就是一方面原因,另外,就是我们自认为我们的认知发生的了所谓突飞猛进似的“发展式”的变化——那些礼仪客套俨然已成为繁文缛节。我就不明白了,人家日本人见面辞行都很常见的鞠躬行礼,难道那些就是极其古板保守毫无意义的多此一举的行为了吗?这样的想法也真是太滑稽了!

至于“文革”,所谓的文化大革命,完全就是一场文化灾难,也许人们的内心都被它给掏空了,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中华民族的道德与良心被涤荡一清了!我们只能感叹,只能扼腕痛惜,那失去了的无法估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啊,你何时能重回人间!但“文革”已成历史,作为历史事实本身,它已然发生,今天没法改变,我们只能尽力去消除其恶劣影响并弥补其带给我们的损失。

我们在此必须着重强调今天的问题,传统文明在当下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才是我们必须考量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毕竟一个民族如果失去其优秀灵魂该是多么可怕啊!然而,我不得不老调重弹,现实总是残酷的。假如地下的老祖宗们能看到他们的后代对于他们苦苦延传的传统文明给予今天这样的态度的话,估计他们都会急得从地下跳出来。我们是这样作为的,我们视与过去挂钩的一切为out和衰弱,我们整天泡在欧美大片里舍不得出来而且还大放厥词“国产的都是垃圾”,我们花样百出地搞怪传统,诗词歌赋一经窜改,往往还都成为流行元素……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问题确实很多,也很复杂。但我们大可没必要将就此灰心丧气,我相信只要我们秉持着一颗对传统文明的良心去办事,事情就还有转机。

说传统即过时的人肯定是缺乏良心的,作为我国的现代人,你不会不知晓汉字,也许就是这些方块的汉字,区别了你作为一个不同于一般事物而具有了主观能动性的人。而当代汉字就是传统的沿袭和改进,然而你却否认了传统,你说你有良心吗。

我们看欧美大片时,有时确实能从其依侍高科技和良好电影工艺打造出的宏大场面或精细制作中得到快感,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带着某种文化偏见去对待东西方文明。同样的,国产影视著作中也有能打动人心的,那些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明内核的作品,也使我们落泪,例如电影 《晚春》 。西方的坚船利炮是曾经打败过我们,但西方的文明史远不及我国悠久,在文明观上,我们不能犯舍本逐末的错

传统文化摘抄

误。只有以一颗中国人的良心去看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方能不失公允。

当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的我们,去其糟粕,存其精华,让优秀传统文明得以传续就像子承父业让祖业得以发扬光大那样其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有一点值得欣慰的是,现如今,有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了,也有人开始尝试以新的方式去让人们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了,就像于丹教授做的那样,我们听她讲评《论语》就有如沐

春风的感觉。这些都是我们取得进步的地方。

我相信,终会有一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抛弃其如今仅作为文化外壳的形式,而彻底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成为精神实质,到那时,我们会完全自信起来,因为我们找到了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归宿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小看法

来源: 关永冲的日志

中国传统文化始终贯穿于整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从来没有因为朝代的变更而中断。这种文化是我们先人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遗产。但是如果我们对这种传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而没有认识到背后的核心内涵,这种古老而朴素的文化可能成为新时代的枷锁。

【结婚一定要买房子吗?】

例如,很多的女方的父母要求男方在结婚前,必须要买房子和车。这些父母的理由主要是希望给女儿一定物质的保障。自古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的好好地,所谓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但是对于一对工作不久的新人来说,买房子和车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新婚的这几年往往是年轻生活最艰难的时期,在这段时间作出一笔如此巨额的投资无疑是很不明智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男女双方在新婚的前几年内不要买房子,等双方事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生活渐渐宽裕的时候再买房子。在这段时间内,双方可以租房子,这样子新婚青年就不必承受如此大的负担。同时,为了保障女方,解决女方父母的担忧,男女双方可以在婚前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财产归属。要双方不离婚或者不违约,就不涉及赔偿金额或者房产问题。换而言之,只要不离婚就不会给新婚的青年造成压力,又可以保障女方的利益。

这是一举两得的方法,但是在中国很少人会这么做。实际上,阻碍这种办法实现的最大因素不是别的,而是我们传统的思维。中国人认为,男女双方结婚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签订婚前协议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但是我们发现,那些没有签订婚前协议的夫妇在离婚的时候往往会争执得很厉害。到头来,双方后悔没有签订婚前协议。如果我们在婚前明确了财产的归属问题,双方就会大大的减少争执。双方的信任是建立在明确、透明的基础上的。

【活着是为了等死吗?】

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还不仅仅表现在婚姻上面。最经典例子的恐怕就是以下这个中国式的生活模式:小学->中学->大学->找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生下来的小孩子读小学->中学->大学->找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在这种模式下,所有事情都是被安排好的,如果不出差错,到最后人们还会很顺利的死去。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似乎是拿着一份任务清单,按照清单上面的任务一项一项的完成,然后死去;他们的小孩也按照这份清单去完成任务,然后死去;他们小孩的小孩也是拿着这份清单去完成任务,然后死去。。。。。。如此重复。难道生活就是为了等死?我们不妨看看美国青年怎么做。美国很多青年在大学毕业之后,花上1年时间到非洲当志愿者或者旅游。他们想在这段时间里面好好地想想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又例如,很多的美国新婚夫妻婚后2年内不想要小孩,等到体验完两个人的生活之

后,发现生活的确需要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才生小孩。而在中国,结婚,买房子,生小孩是捆绑在一起的。如果有的选择,很多的夫妇并不想那么早就买房子那么早就生小孩。但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和社会的眼光,他们不得不在一个错误的时期做一个不理智的决定。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他们的“观念”。一旦打破这种观念,生活就会轻松的多。

【传统文化的闪耀之处】

传统观念并非一无是处,中国传统观念在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和价值关方面显示出闪耀的光芒。比如,中国提倡百行以孝为先。这种朴素的观点反映的是人类最根本的渴求,那就是关爱。好几千年前,耶和华在传授给摩斯的十诫里头就有一戒是“要孝敬父母”。摩斯的“孝道”是通过神传授的,而中国的孝道是自己摸索凝练出来的。中国很多文化都遗失了,但是孝道却始终贯穿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正是基于这种孝道,古代有了官员辞官回家照顾年老的父母;正是因为这种孝道,我们才会为贫困大学生边读大学边照顾母亲而感动。

孝道的本质是一种维系长辈与晚辈之间伦理关系的价值观。但是如果脱离了这个本质,孝道也就变味了。如果父母强制要求孩子结婚前买房子,孩子不按照父母的意愿做难道这就是叛逆吗?我们认为,无论听从还是不听从,都跟孝道没有关系。因为买不买房子并没有体现出孝道的本质。买房子是为了让新婚男女住的舒服一点,并没有过多的关系到长辈晚辈伦理道德问题。因此我们不能说,结婚买房子就是孝顺父母,不买房子就是叛逆父母。很多的夫妻忘了最重要一点:这个房子是给谁住的。如果当事人都不介意租房子,局外人何必苦苦相逼?

【道貌悍然的传统文化拥护者】

很多父母要求新婚男女婚前要买房子,这样子才会有保障。的确,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小孩过的好好的。但是很少有父母会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给新婚夫妇造成了残酷的压力。新婚夫妻结婚的头几年生活是最困难的,如果我们要求他们在这个时候买房子买车,无疑是把他们往死里推。局外的人提出一个美好的想法,当事人却要面对残酷的事实。这样子的话,原本的美意就完全失去了意义。人啊,不能那么自私,不能自己提出一个美好的想法让自己站在一个高尚的道德高度,然后让那些落实这些想法的人去送死。

回到我们中国传统的话题。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人对中国传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层次,对背后的哲学内涵认识不足。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很荒谬的事实:1、中国传统思想最闪耀的部分没有被发挥出来;2、传统思想中跟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部分却没有被摒弃,结果传统成为生活的枷锁。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部分中国人都说要尊重传统思想,但是大部分人都对这份文化遗产认识得含含糊糊,似懂非懂,但又认为已经大彻大悟。

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传统哲学都是为了让人对生活有进一步的认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生活更加美好。但是如果这些传统的想法成为我们生活的束缚,那么我们不得不反思:也许我们在解读这份文化遗产的时候出错误了。

中国近代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

近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决定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容的选择和改造,影响较大的有:鸦片战争之后出现的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王新民等学者提出的“中国本休文化论”;胡适针对文化保守主义派别而提出的“全盘西化”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席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出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同时在思想文化领域出出现了一个持续十余年的文化研讨热。此时,出现了一些与时代精神不协调的观点。主要有:全盘西化论、彻底重建论、复兴儒学论。

对传统文化应采取什么态度,我的认识: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从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这样一个高度来对待传统文化,一方面当代中国文化立足于新旧世纪之交的历史背景,要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中”、“外”即立足本国与全球一体化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全盘接受过来显然是不明智的,全面反叛彻底重建是不合实际的,彻底否定全盘西化更是误国误民,应当立足当今,古为今用。本立足本国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国情、民族习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必须加以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面向世界就是说文化建设必须有开放的态度,决不能搞文化封闭。

第二,要在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当中树立强烈的民族意识、爱国精神,将其作为强有力的精神杠杆。以虔诚敬仰的态度和心理缅怀和对待祖先创造的这一精神财富,培养和树立执著的文化心理认同感。在处于文化转型期的今天,更需要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全盘西化一个最恶劣的后果是,散布民族自卑感,再就是不判别是非,甚至把别人早已抛弃的疽虫也当宝贝。

第三,要摆脱自我本位的模式。历史上的中国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长期处于领先地位,遂使国民产生强烈的文化优越感和自我中心的文化心态。我们必须排除这一不合时宜的自大心理,在思想上要明确认识到“中央之国”是封建时代狭隘的观念,地球村这一员才是对自己正确的定位。要面对现实,以平等的态度与其它民族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

第四,继承传统文化是中国富强的出路

今天我要谈的话题是“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近日,网上许多网民发表“孔孟思想文化阻碍了中国发展” 话题。持这一观点,想必由韩国政府申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及“风水文化申遗” 有关。消息传来,国人心情复杂,失落感也是不难理解的。由此引发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和思考也是深刻而广泛的。 追溯上个世纪一百年里,我们翻阅历史不难发现,国人对自己的文化曾有过两次大清算。笫一次是“五四运动”,提出民主/科学两大口号,提倡白话文,彻底否定了中国文化;又一次是“文化大革命”。这次运动被定义为是政治的浩劫,更是一次文化的浩劫。

至此,中国彻底结束了延续五千年的文化血脉,走上了彻头彻尾的现代化道路。当中国人为自己颠覆了传统而沾沾自喜时,却猛然发现,世界上许多发达的国家开始把眼光投向中国文化,掀起了一股汉文化热。当我们把孔圣人踩在脚下时,西方国家纷纷成立了孔子学院,当我们对“周易”是科学还是迷信争论不休时,许多西方国家正在如痴如醉的进行研究,他们的热情大大超过了国人。我常把这-现象嬉为“青龙”与“白虎”之争,矛与盾,对立与统一,彼中有我,我中有彼互为阴阳,或嬉为“阴阳互抱”。而类似于文化遗产旁落他人之手的事情又岂在少数呢?不是有日本留学生认为书法源于日本吗?不是有新闻说大学国文考试外国留学生得了第一吗?当我们的英语过八级后,汉语能过几级?我很担心将来掌握中国文化命脉的不是国人。中国文化,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坐的各位,包括我命中注定一辈子要做中国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事业的我,即便将来办了外国护照,加入了外籍,我依然是长着黑头发眼眶里依然转动的是黑眼珠的中国人! 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审视和体悟。我认为我们对传统文化爱恨交织,心情复杂源于对中国文化以下几种偏见:

一、认为中国文化阻碍了科学的发展,自然也就被认为是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魁首。记得近年来,杨振宁博士在清华大学的演讲也提到文化之源的“周易”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之说。我们知道,现代科学的快速发展是近300多年的事情,在这之前我国在各个方面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怎么能说阻碍了科学的发展呢?中国文化并不天生排斥西方科学,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和谐,古人称之谓“道” “天地人合”“阴阳互抱”。力斥孤阴孤阳独立发展。然,现代科学崇尚分工精致细做,各领域都向自身的纵深发展,是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无法得到和谐统一,这必然遭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抵触。科技的发展并不能减轻人类的痛苦,反而加重了现代社会失衡,我们生活的越来越没有把握了,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水资源匮乏等成为世界难题,科技发展了300年,可是我们透支地球的生命又岂止300年?而心灵危机则表现得尤为突出。只有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宝库里才能找到使现代科技良性循环的良方。所以,世界关注东方文化实指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中国文化的发展的特点是不断的演绎,不断地阐释,西方文化的发展表现在不断地颠覆不断地更新。据此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是落后的,腐朽的。其实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乏智者圣贤,为何仅仅留下了孔子、老子、庄子等寥寥数人?想必一定还曾有过浩如烟海的著作。那又为什么只留下这寥寥数部呢?因为时间是试金石,人们不断地选择着,不断地放弃着,而始终被人们选择的一定会留下来成为精品,中国古人不会弱智到用一个错误的、腐朽的文化指导生产生活吧!事实证明,中国文化指导着中国人曾达到过汉唐的辉煌,不能

传统文化摘抄篇三:优秀散文摘抄

优秀散文摘抄

1、自古只羡鸳鸯不羡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爱的人能够相扶到老,才是最快乐的。爱情故事很多,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贾宝玉与林黛玉,牛郎与织女,哪一对不是令人羡慕的情侣,而他们最终的结局又将如何。她们也渴望幸福,她们也渴望平淡的生活,而他们往往却得不到这样的生活。

2、终究,自己的心只能自己体会。曾经爱过,痛过,怨过,可一旦陷了进去,那爱便变成了折磨,似白蚁般,侵蚀我的五脏六腑,喜怒哀乐,不再由我主宰。也许,是时候放手了。每一次,都是在我无比失望的时候,又给我一点希望,让我又经历一轮新的煎熬。我的无能为力,你知道吗?有没有,为我心痛过?

3、有一颗感动的心,我们用泪水滋润世间的真善美;有一颗怜悯的心,我们用泪水去祭奠痛苦和哀伤;有一颗真诚的心,我们用泪水去温暖苦痛的灵魂。

4、幸福就是这么简单,简单的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经历过分离之后,我想再次相聚时,我们都会用心去收藏,用爱来理解,两个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不可能一直都是一帆风顺,我们要学会包容,只有包容他人的错误,才会让自己更开心。

5、心,彼此温暖,不是你的甜言蜜语,也不是你的阿谀奉承。而是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寂寞和孤独,你可否送上几句温暖的话语,可否与他(她)促膝谈心,朋友似的以诚相待,也不管你的职位高低。温暖常在。

6、生活这本书,就是如此,会有甜蜜的一页,也会有伤痛的一页,享受着甜蜜,那么就应该也接受悲伤;而爱情本身也掺杂着悲伤与甜蜜,一面明媚一面忧伤,我在你给的爱里沉醉,久久,长长,为你把梦编织,为你把心锁紧。

7、生命一直徘徊在破碎与完美的边缘,可心里却还是充满了希望。也许是天生的,总是不愿屈服,不甘平凡,看到那些任命运摆布却很满足的灵魂,一边羡慕他们的无知,一边却感到失望的可悲。实在写不出多么浮华的文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无论多么深切的感受,变成文字,便犹如沙漠一样的空洞,苍凉。

8、其实,真正的爱情无关考验,也无关折磨,可是,现实中的我们往往太缺乏安全感,有了自己喜欢的人,就会不停的问自己,他是真心喜欢我吗?他会变心吗?然后,我们会去试探、去考验、去折磨,最后,弄巧成拙。

9、善良的心是波澜不惊的心,像津津细流一样缓缓流淌,懂得顺应,

懂得舍得。内心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一旦失去了,你的心灵就不得安宁,身体也像行尸走肉一般,好像生活总是缺了些什么。

10、伤心是每个故事最最无奈的结局,眼泪是我唯一能表达的语言,先转身走的人,是比较幸福的。当一个人在黑暗中舔拭伤口是,当梦醒发现泪湿枕头时,想到你,就是那么心痛。有人说,离别是为了重逢,是真的吗?只怕,再一次重逢时,已是物是人非……

11、生命总是在自己的啼哭中开始,于别人的泪水里抵达终点。医学上认为,眼泪有清洁眼球的作用,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应激性反映,从胎儿时开始,就有了基础泪。于是,泪水就给生命打上了烙印,直到生命结束后,或许还有泪水在记忆你已经飘逝的灵魂。

12、失败也有失败的价值啊,因为它是阶梯,不然我们又怎能爬到生命的高度。如何爬起,我的重心在何处?毕竟血肉的身体,怎堪承受暴风雨的负荷,学会爱惜自己,给自己减压,不先清空心灵的垃圾,又怎能装满闪闪发光的珍珠钻石。

13、我走了,却并不如你那般走得洒脱,荏苒的岁月,依然以芥末的姿态,旖旎在那段唯美里,只是,已然凝固,来年,芥末花开时,那一抹回眸与纪念,依然绽放在芥末花间,揉碎在芥末花粉里,只是,寂寞簇拥在花间,花色常粉在人间。

14、无论是和亲人、爱人还是朋友之间,我们都清楚的知道,亲情、友情、爱情是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没有亲人的关心与爱护,没有爱人的相濡以沫,没有朋友间的情真意切,我们怎么去体会爱的存在,这些就是幸福。

15、男儿有泪不轻弹,所以男人习惯于把眼泪藏在心底,让它在血液里流动,这是文化传统的影响。伪装出来的坚强总会有崩溃的一天,当男人真正要哭的时候,一定要当心,那可真实决堤的海一发不可收拾。但大多数男人都会选择在无人的角落或者最亲近的女人面前伤心欲绝地哭一场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用笑容掩饰着泪水。

16、那时的冬季,在飘飘洒洒的雪花下,那个如白色风信子一般的女子与我一起去看雪,她的笑,凝固了一些细碎的,零散的雪花。因为有她的笑,所以温暖了这个季节,温柔了流年。但这份埋藏于心的情感,或许就像白色风信子,纯洁清新而不敢表露。

17、快乐在于付出,快乐在于欣赏,快乐在于奉献,快乐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在过程中得到的享受。让我们一起付出真情,感受快乐;欣赏美德,寻求快乐;奉献爱心,享受快乐。

18、颠沛流离的青春,那些纠缠岁月的温柔,成就出最美的邂逅。我

想,每个少年都应是一朵花,温柔而浪漫,而我是最华丽,也是最寂寞的那朵,只愿以最优雅的姿态,在尘世中开出最美的花来。

相关热词搜索:摘抄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摘抄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摘抄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