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危机的隐患】 隐患 危机 潜在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次贷危机爆发两年后,美国人现在担心的是信用卡危机。信用卡建立在消费者个人信用之上,也建立在发卡机构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之上。在前景不好时,消费者信用度降低,银行的信心也降低。
  
  糟糕的年份
  
  在过去的近十年中,伴随着经济的长时间繁荣,美国国内信用卡业务一直增长。3亿美国人中有1.73亿信用卡用户,大约持有15亿张信用卡,人均持卡量超过8张。一张信用卡消费额度是以2000美元计算,15亿张信用卡就是3万亿消费额度,也就是潜在3万亿循环消费负债,金额巨大。
  次贷危机以前,美国信用卡的坏账率差不多是5%,这个比率已经让人担心。而估计到今年底时,这个数字会翻倍。尽管一些信用卡处于休眠、没有开通或者不经常用状态,美国信用卡贷款总额仍然超过1万亿美元,如果以10%坏账率计算,就意味着可能出现1000亿美元的坏账。
  和住房抵押贷款的按揭一样,银行也将信用卡的应收账款证券化,并把它卖给对冲基金和退休机构等投资者。这样就转移了一部分的信用卡债务,但是在金融危机深化阶段,愿意接受这类债务的买家会越来越少。
  2009年可能是美国消费信用史上最糟糕的年份,因为在2008年的时候,逾期未还的账款已经开始大幅度增加,已占到信用卡业务总量的5.5%。在摩根大通、美国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第一金融公司、运通和发现者公司等发卡机构中,没有哪一家的信用卡业务是安全的。
  当然,相对于十几万亿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而言,美国信用卡市场所占债务比例相对较小,但是危害不可忽视。因为信用卡危机一旦引发并蔓延,冲击的不仅是美国金融业,还会严重冲击美国人的信心,使悲观情绪弥漫垒国。
  以前的信贷史表明,消费者信用卡违约常常先于房屋抵押贷款违约。因为房子是抵押给银行的,银行至少可以在首付款和售房余款两方面得到保护;而信用卡却没有任何抵押物品。房子如果不能按时还款就会被银行收回,消费者顿时无家可归,而信用卡如果不能按时还款,消费者仅仅损失一个支付手段而已。
  所以,当消费者陷入支什困境时,他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拒付信用卡账单。假如消费者一旦申请了破产保护,信用卡债务是在法律程序上被最先撇掉的。信用卡持有者的抵押物就是过去的信用,一旦他们想放弃自己的信用,大肆刷卡购物又不还款、而且还破产的话,信用卡公司就找不到任何资产可以作为补偿,只能眼睁睁接受亏损。
  今天,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在迅速蔓延的危机中失去了房产的赎回权,而他们还持有不同银行的信用卡。这些人都属于个人信用报告不良记录者,发卡行只有祈祷上帝,但愿这些人能按时支付信用卡账单。如果加上失业的影响,违约率将更为严重。亡羊补牢式的防范
  美国著名的信用卡评级机构惠誉预测过,由于失业造成偿还信用卡欠款的能力大为下降,使得信用卡违约率在2009年底之前会大幅度上升到10%。
  为此,许多信用卡公司纷纷采取信用修复和重建措施。美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运通已经把它2009盈利预期大幅降低,第一资本公司在大幅度地关闭沉睡的账户,同时降低了现有客户的信用额度。除了发卡公司以外,美国信用卡的主要供应商,像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等商业银行也开始对信用卡的申请者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同时削减问题客户的比例。
  看到经济前景不明朗,这些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放贷意愿大幅下降,对客户的筛选也就更苛刻。许多银行在金融危机期间都制定了一系列分类的标准,有的以人群、有的以客户群分类,还有的以地区或者行业分类;都是为了严格放贷标准。对那些负债沉重的消费者,对那些金融危机波及深重的行业,消费者信用卡额度不仅被降低,连信用卡本身都可能被取消。运通公司甚至向部分运通信用卡持卡人建议,只要他们同意停止信用卡服务,并交清欠款,运通将送300美元现金作为补偿!
  此前,信用卡公司送钱给客户的事并不罕见,不过都是出于奖励的目的,给那些信用好消费又多的持卡人优惠,以期留住他们。花钱把他们赶跑这种事则比较稀罕,意味着这些问题客户违约所造成的坏账将远高于300美金,运通宁可给他们现钱,也不愿意看着他们继续持有信用卡给公司造成日后更大的损失,这和几年前美国滥发信用卡的情况正好相反。
  这意味着银行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不足,所以在国家促进消费的同时,他们却在压缩居民消费的额度,以减少风险。
  美国监管当局为了应对这个危机采取了非常手段,在7500亿美元的救助计划中,问题最大的花旗集团获得了450亿美元的援助,美国银行获得了250亿美元的援助,而以公司和高端客户为主的信用卡公司运通也获得了34亿美元。这说明美国政府十分担心信用卡危机的爆发。
  同时为了保护消费者,美国行政当局针对美国银行和信用卡公司赚取高额手续费的做法提出了许多限制的措施,比如禁止乱收费用,打击不规范的支付手段,限制利率的提高,延长宽限期。还有提交国会的法案,允许银行只能对消费者未来的信用卡债务而非现有的信用卡债务提高利率。
  
  “圈地运动”的问题
  
  中国的问题是前几年发卡时过于宽松,在发过卡以后,许多银行又实行了比美国人还严格的标准,结果造成违约率过多。
  2003年前后各银行开始了发行信用卡的“圈地运动”,不仅派人到各大公司的食堂前拉人办卡,在街道上摆摊为人办卡,到了后来还雇用了很多中介机构进行促销。而后者为了佣金基本上放弃了银行发卡的规定,有一张身份证的复印件就可以办信用卡了。他们甚至还帮客户填写假的收入证明,使信用卡的发行市场相当混乱。银行的如意算盘是希望能够先占市场份额、然后再考虑盈利。结果是大家都这样想,每家分到的也还是那点地盘。
  信用卡办理是如此容易,仅出示身份证就行,还可以在不同的银行办理不同的卡,个人有多张信用卡的现象在国内开始像美国一样非常普遍。只是超过了半数的信用卡和银行卡成了睡眠状态,造成大量的浪费。现在,信用卡的圈地热潮已过,各大银行都面临着睡眠卡过多和欠账不还的现象,而且越来越严重,所以许多银行现在已经不再大量发卡,开始实行风险管理。
  除了发卡无序造成大量废卡以外,规定的不合理也使不良记录增高。比如信用卡持有者到期还款额为1001元,尽管持卡人还了1000元,只差1元钱的零头未还,发卡银行就按照1001元的全额来收取逾期不还的罚金。这不仅不符合常理,还不符合国际惯例。
  对迟付罚金,中国的发卡银行饥不择食,采取了1%延付、100%罚款的赚钱方式。这种事情曾经在美国出现过,但只要客户申诉,他的罚金就会被取消。因为这显然是合理的霸王罚款。   
  不要忘记韩国的例子
  
  如果认为美国人的消费观念和我们差距大,不妨看看和,我们习惯相近的韩国人。韩国信用卡持有量在1999年~2001年快速增长,发卡量超过l亿张,韩国的劳动人口也不过2200多万,意味着这些人每人平均拥有4张多信用卡。
  原因之一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政府实行了鼓励消费信贷以刺激经济的政策,规定不接受信用卡的商家将被制裁,使用信用卡的手续费由信用卡公司承担。在政策的鼓励下韩国人开始改变习惯,大量利用消费信贷。1995年时储蓄率为35.5%,2003年储蓄率降到了27.3%。在2003年底的时候,信用不良者达到了360万人。韩国的信用卡危机发生在2003年,信用卡的债务拖欠比例达到了11.2%,创历史记录。曾经一度盈利的L6的信用卡公司2003年11月因缺霪流动资金,被迫向持卡人停止了现金预付的制度,顿时使其客户手中的信用卡成为废卡,后来获得了紧急援助LG才免遭破产。
  我国正是在2002年~2003年之间开始大力发行信用卡,使每家银行信用卡数量迅速扩充到几百万张的规模。在国内,发卡量达到250万理论上就可以达到盈亏点,但是商户刷卡佣金的均价仅为区区0.5%,远低于国外平均1%~1.6%的佣金。这显示中国的银行对信用卡的特约商户的议价能力仍然很低,所以只获得比国外的发卡行低一半多的水平。国内发卡行最重要的是利息收入,于是他们只有指望持卡人多借款、提现金和忘记及时付款。
  2003年中国的银行大面积发卡,随后则是坏账大量增多。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是信用卡发行量最大、可能也是问题最多的。
  信用卡违约率的提高使得一批催收欠款的公司应运而生,现在这类公司在全国有好几十家,而且还在很快增长。因为银行内部的催账部门人手不够,更关键的是银行受银监会的监管,有自己的章程和制度,不能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如果催账催得紧了,还会受到来自主管机关的压力。在上海,就有女孩子因为信用卡欠款太多披催账逼得太紧跳黄浦江了,结果银行就被要求不要催账太紧,以免影响社会安定。
  现在,银行寄希望于把3~6个月的坏账都委托给坏账公司。银行虽然要和这些催账公司共事催回来的账款,但却把责任承包出去了。如果催账公司采取一些非正常手段,造成了不良后果,和银行无关。
  信用卡危机将是美国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的导火线,在我国也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韩国的例子就在前面,希望我们不要重蹈覆辙。

相关热词搜索:隐患 信用卡 危机 信用卡危机的隐患 信用卡大战存在的隐患 信用卡泛滥存在的隐患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