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合力有多强_强合力

发布时间:2020-03-14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虽然“金砖四国”有许多共同点,合作潜力大,但四国在经济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有可能成为今后进一步合作的障碍。   6月16日,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就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交换看法,共商加强四国合作和发展的大计,引起全球广泛关注,标志着四国将以“集团的形式展开全面合作”。
  
  首次峰会意义重大
  
  “金砖四国”一词最早由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提出。由于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个世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词(BRIC),发音与英文“砖块”(brick)一词相同,所以被称为“金砖四国”。几年来,“金砖四国”已从一个经济学概念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作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八年后,“金砖四国”召开首次峰会意义重大。
  首先,“金砖四国”首次峰会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和标志性意义。在本轮发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中,全球新兴经济体均遭受打击,但在现有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其利益诉求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而“金砖四国”在全球新兴经济体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它们分布在亚欧美三大洲,总人口占全球人口的42%,GDP占全球的14.6%,贸易额占全球的12.8%。四国领导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大背景下举行正式会晤,就国际经济和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交换看法,加强合作,代表了原来各说各活的新兴经济体开始走向团结和融合,并为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利益提出共同诉求,有利于增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声音和影响,有利于推动多边主义的发展。这不仅对四国有利,对世界经济的早日复苏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其次,“金砖四国”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之一。四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最近几年,四国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超过9%,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金砖四国”能否率先克服经济危机并走上复苏之路,对全球经济复苏至关重要。而且,解决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也需要“金砖四国”的参与和努力。此次峰会为四国扩大共识和共同利益、加强协调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第三,“金砖四国”共同行动影响巨大。四国外汇储备总额高达2.8万亿美元,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人。四国具有共同的国家利益和相同或相近的政治诉求,因而有了相同或者相近的行动基础。最近,四国都减持了美国国债,或表示将减持美国国债并转而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债券。“金砖四国”共同采取行动的力量“足以震撼吐界”。通过这次峰会,四国共同行动的领域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在后危机时代面临的挑战
  
  尽管欧美经济衰退给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崛起带来了机会,但在现有经济格局没有彻底改变的前提下,“金砖四国”要想领跑世界经济也有一定难度。首先,如何降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是四国面临的一大问题。如果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美国经济的发展仍会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复苏和繁荣,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其次,从四国开放程度看,经济危机加快了开放进程,但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并无实质性提高。俄罗斯和巴西在这方面都有过失败教训,而中国的汇率制度和金融体系改革尚未彻底完成,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也有限。印度经济虽然开放程度高,市场化进程快,但无良好投资环境,很难保证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此外,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西方经济体衰落的背景下,“金砖四国”因外资突然撤离、对外贸易和国内投资急剧减少,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增加和经济增长迅速放慢。因此,这些国家还存在信心不足和社会和谐度下降的风险。
  俄巴印三国还存在各自的突出问题。俄罗斯和巴西深受大宗商品价格拖累。在原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下,俄罗斯经济长期与国际能源市场密切挂钩,国际原油价格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围际市场石油需求锐减,油价大幅回落,受此影响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巴西是铁矿石和农产品出口大国,金融危机导致大宗商品需求减少,价格暴跌,迫使包括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在内的有关企业减产或停产。印度财政脆弱。虽然经历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印度政府的财政状况却非常糟,并有持续恶化的危险。在经济危机前,印度政府的财政赤字就已接近GDP的8%,为此前预定的2.5%目标的三倍多。经济增长减速将直接导致税收减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合作领域宽广
  
  虽然面临不少挑战,但对“金砖四国”而言,战胜挑战则意味着抓住了机遇。巨大的发展空间、低廉的生产要素、潜在的市场规模和政府强大的调控能力,都是在目前世界经济普遍疲软、复苏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金砖四国”走出危机并率先繁荣的“法宝”。尤其重要的是,四国在经历变革和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需要相互合作,相互促进。
  首先,应加强四国内部的经济合作关系。尽管这种关系多来自双边,如货币互换、自由贸易协定、合作投资备忘录等,但统一的合作模式会产生较大的规模效应,推动新兴市场国家间的相互支持和协作,这有助于改变世界经济结构的失衡。目前,中国已与巴西、俄罗斯在货币互换和贷款换石油方面签署合作协议,中印之间暂无突破性进展。中印经济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由于中印优势领域不同:印度在IT业等方面有竞争力,而中国竞争力主要集中于工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方面,两国优势互补,因而具有很大合作空间。
  其次,在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一是协调金融改革声音,谋求在IMF的合理话语权。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增加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与投票权,是金融危机后“金砖四国”所表达的最为强烈的诉求。在今年4月二十国集团(G20)伦敦峰会期间,“金砖四国”首度联合发表公报,要求对IMF进行改革,重新评估该组织的作用,使其适应新的全球货币与金融体系;为更好地体现四国经济实力,应立即采取措施扩大四国在IMF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权。在G20伦敦峰会上,与会各方普遍赞同公报提出的要求,但在会后公布的IMF改革方案中,“金砖四国”及其所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地位却未得到明显改变。根据IMF最新批准的改革方案,发达国家投票权重从59.5%降为57.9%,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则从40.5%上升为42.1%。尽管新兴经济体代表性有所增加,但发达国家优势仍相当明显。
  二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弗雷克曼认为,经济危机给吐贸组织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金砖四国”应在支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 保护主义上发挥积极作用,并利用发达国家农业游说集团游说能力降低之际,力争实现多哈回合谈判的突破。
  三是加强金融监管。
  四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应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能以环境问题为借口,阻止新兴国家的经济发展。开发第二代和第三代可再生新能源是四国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希望更多新兴国家参与新型能源开发和利用,特别是要帮助非洲国家开发可再生能源。
  
  经济差异和利益分歧
  
  虽然四国有许多共同点,合作潜力大,但在经济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有可能成为今后进一步合作的障碍。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经济结构差别巨大。中国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充裕、廉价的劳动力驱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中国主要采取了偏向“投资主导型”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加工制造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大国。推动印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以信息技术(IT)为基础的服务业,印度IT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孕育了很多世界知名的IT企业。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并建立了以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出口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但过分倚重能源导致俄经济增长缺乏稳定性,并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巴西经济以农业和自然资源为主,大豆等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铁、铝、锰等矿产产量也在世界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发展水平各异。最早提出“金砖四国”概念的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认为,就目前“金砖四国”的发展水平而言,中国名列第一,印度和巴西并列第二,俄罗斯列第四位。中国列第一的原因,首先是经济规模和增长率领先,中国今年有望成为在全球经济中占比8.8%的“经济巨人”,而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均仅占全球经挤的2%强。除此之外,在53个进入“世界500强”名单的“金砖四国”企业中,多达35个来自中国(包括中国香港和台湾),7个来自印度,6个来自巴西,5个来自俄罗斯。
  “金砖四国”在一些具体经济问题上存在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贸易、资源等方面。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主张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巴西和为保护种植大米的农户而选择保护主义的印度相对立。印度和中国都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高度关注,但俄罗斯考虑到中国的庞大购买力,只在一定限度下允许“老朋友”印度购买本国能源。印度与中国在地区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竞争,价格低廉的中国出口商品也对印度商品构成威胁。
  四国在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方面也存在一定分歧。四国中经济实力最强的中国无意威胁美国,认为美元将维持其主导地位;而四国中经济实力最弱的俄罗斯和巴西反而最积极地推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此外,中国近几年大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并已有诸如与若干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在一些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等具体措施出台。对于人民币的这种国际化势头,印巴俄三国基于本国实际利益考虑,态度暧昧。

相关热词搜索:合力 四国 金砖 金砖四国:合力有多强 北京金砖四国峰会 金砖四国会议厦门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