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凤山:拯救犹太人的民国外交官 救犹太人的中国外交官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005年,何凤山被联合国正式誉为“中国的辛德勒”。      2000年,一个中国人被以色列政府追授“国际正义人士”称号,名字刻入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国际义人园”里,他就是何凤山。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举行隆重的“国际正义人士――何凤山先生纪念碑”揭碑仪式,石碑上刻着“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2005年,何凤山被联合国正式誉为“中国的辛德勒”。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关系引起世人关注和纪念,何凤山为民国外交史和中华民族增添了光彩。
  
  与外交结缘
  
  何凤山,字久经,1901年9月10日出生于湖南。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早亡,何凤山一家靠母亲给挪威一家教会打杂、洗衣的收入维持生计。何凤山因此被母亲送入挪威教会办的信义小学读书。1921年,聪颖好学的何凤山考入美国雅礼会在长沙创办的雅礼大学。1929年,何凤山考取德国慕尼黑大学公费留学生,后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代表湖南参加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百年纪念博览会。利用在美国约一年的机会,他抽空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国际公法和英美文学,为以后走入外交殿堂奠定了基础。
  人生的机缘无处不在。1934年,中国与土耳其建立外交关系,贺耀祖作为首任公使奉命前往筹设使馆。正在湖南省政府为省长何健当秘书的何凤山,被同乡贺耀祖选作使馆人员,担任二等秘书。1935年4月,何凤山一行启程前往土耳其。
  贺耀祖的主要使命是递交国书,并重点了解和研究自凯末尔革命以来土耳其的新变化,为国民政府的建设提供经验。何凤山英文功底深厚,又懂德文,迅速成为被倚重的对象。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他撰写了约一百万字的系统报告,内容涉及土耳其的政治、社会、经济、教育、财政、银行、工业、商业、农业、党务、军事以及各种法规等。同时,他十分重视与土耳其新闻界的交往,与著名学者、时任使馆参事王?生合作,编写了介绍中国历史、地理、党、政、军、经济等内容的文集,其中包括他亲笔撰写的长文《中土两国贸易发展的可行性研究》,交由土耳其最著名的杂志社,用土耳其文印成专号发表,促进了该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1937年初,何凤山以一等秘书衔二等秘书身份,被调往奥地利维也纳使馆任职。正是这一外交使命,把何凤山与犹太人的命运连在了一起,书写了一段使他为世人所敬仰的历史。
  
  拯救犹太人
  
  到任后的何凤山,迅速打开了局面,成为中国驻奥地利公使馆不懂德文的临时代办童德乾倚重的对象。日本发动侵华的“卢沟桥事变”后,他不仅撰文在奥地利报刊上介绍事实真相,而且在中国侨民大会上发表演讲,鼓励侨民做政府后盾。针对奥地利民众关心中日问题的情形,他精心准备,在奥地利著名社团“民主宪政会”演讲,揭露日本侵华的种种事实,并引起轰动。随后,邀请他的人络绎不绝,他甚至到捷克的首都和南部地区进行演讲,演讲内容被书商冠名以《迎头痛击》出版,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他还组织了“中奥文化协会”,借以推进两国关系发展。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不久,希特勒命令各国驻奥使馆一律撤销,改为总领事馆。5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撤销公使馆,成立领事馆,委任原使馆代办何凤山为总领事。由此,奥国命运的变化,将何凤山推到了与犹太人命运相关的风口浪尖。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纳粹分子迅速煽动反犹狂潮。犹太人店铺被捣毁,店主被送入集中营。面对灭顶之灾,犹太人纷纷决计出走,希望能躲避纳粹魔爪。但是,当时的世界能接纳犹太人的地方并不多,尤其是犹太人想去的美国,签证条件十分苛刻。于是,很多犹太人就想到了有世界自由港之称的中国上海,并想从那里转赴他处。这样,中国总领事馆就成了犹太人获取“生死签证”的重要窗口。
  然而,何凤山却面临困境。一方面,外交部训令对于犹太人签证不予限制;另一方面,中国驻德国大使陈介却出于对当时中德关系的考虑,要求禁止发放签证。但何凤山依然不加限制地向犹太人发放签证,使许多犹太人获得了生的希望。从1938年4月至1939年间,何凤山最多时一个月就给500人发放了签证,据保守估计总人数当在4000以上。
  何凤山的行为引起德国不满,驻德大使陈介更是大为光火,以调查副领事周其库“出卖签证,贪赃枉法”为名,派人到维也纳总领事馆调查。最后查无实据,不了了之。但何凤山已失去了大使对他的信任,随即被外交部调离维也纳。不过,他的善意举动,为世界和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不朽的精神财富。
  
  首任驻埃及大使
  
  1940年5月,何凤山接受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将主任王?生的邀请,赴美国做情报搜集研究工作,回国后又短暂离开外交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作为中国派驻华盛顿军事代表团成员,于次年3月赴美国,负责秘书处工作。1943年4月,任外交部情报司司长。他组织情报司人员,利用国外书报、驻外使馆报告,以及美国新闻处、各国驻华使馆的资料,分门别类搜集情报,并汇集成册,供有关机构了解世界外交情势动态,被驻外使节珍视;同时,他整顿情报司所办《自由西报》,还创办了中文半月刊《政治生活》。
  1947年3月8日,何凤山在情报司工作四年后,先后被委任为中国驻埃及的公使和大使。当时,埃及强烈要求修改不平等的1936年《英埃同盟条约》、1899年的《英埃共管苏丹协约》,遭到英国拒绝。埃及遂不顾英国反对,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英埃纠纷案”,要求英国撤出全部驻军,取消苏丹现行的行政机构。中国是世界四强之一,因此,埃及十分关心中国的态度。
  何凤山没有让埃及人民失望。在与埃及代理外交部长会晤谈论英埃问题时,他明确表态:“中国政府……当竭力支持埃及所有的合理愿望”,表达了扶助弱小民族的思想。他还和中国驻联合国代表蒋廷黻联络沟通,使其在联合国会议上公然不顾英美反对,支持埃及的要求,最终促使英国从埃及撤军,并承认埃及与苏丹合并。中国不惧英美压力、鼎力相助的行为,轰动了埃及和阿拉伯世界,极大提高了中国在中东的声望。当埃及《金字塔报》记者询问中国为何支持埃及时,何凤山说:“以今日国际上的一般‘功利’主义而言,我们应当帮助的不是埃及,而是英国,因为我与英国在经济上政治上打交道多年,而与埃及则往来甚少。不过,我国的基本外交政策是扶助弱小民族,以正义为出发点,而与‘功利’无关。”其立意高远的言论刊登后,立即风靡埃及,他也因此成为埃及和阿拉伯世界的红人。
  同年11月,埃及突然发生霍乱,在何凤山接洽下,中国政府马上派飞机送来百万单位霍乱针剂赠送埃及政府,谱写了中埃关系的新篇章。1949年1月,中埃双方将关系升格为大使级。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何凤山却坚定站在国民党政权一边,在埃及印发反共传单、在报刊发表反共言论,并声讨一些驻外使馆的“起义”行为。后何凤山一直在台湾外交界为国民党政权服务,直到1973年退休后定居美国旧金山。1997年9月28日,何凤山在美国去世,享年96岁。

相关热词搜索:外交官 犹太人 民国 何凤山:拯救犹太人的民国外交官 拯救犹太人的外交官 救犹太人的中国外交官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