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天堂”的代价 自由天堂策划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没有人可以想象,以自由、多元和宽容而著称的挪威会发生7月22日那种恶性的枪击和爆炸事件,在很多人看来,这个国家是与暴力杀戮根本就不沾边的“世外桃源”。在悲痛与悼念之中,媒体与民众也开始提出质疑与批评。用欧洲媒体的话来说,挪威正陷入一场“国家危机”!
  质疑的矛头最集中指向的要算对事件嫌犯布雷维克的量刑。尽管欠下76条人命,但挪威对布雷维克的制裁措施最高也就是21年监禁。有人算过,布雷维克平均每杀一人付出的代价是坐牢113天,更何况,这也是理论上的,因为按照挪威法律,服刑满1/3,即七年就可以外出度周末,14年后就可以假释。至于说到死刑,自从在二战期间叛国与纳粹德国合作的政治家吉斯林于1948年被枪决后,60多年来根本就没执行过。事实上,挪威从1902年开始就取消了大部分死刑,近年来更是呼吁全球其他国家都废除死刑。然而这一次布雷维克实在是罪大恶极,向来讲人权的挪威人竟然希望恢复死刑了:社交网站“脸谱”上有数十个“给布雷维克判死刑”的粉丝团,媒体调查显示,八成网民认为布雷维克“没有权利继续活下去”。也有人主张恢复无期徒刑,网上要求“扩大最高刑罚”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强大的民间压力下,挪威检方表示正考虑以“反人类罪”起诉布雷维克,这样最多可以让他蹲30年大牢。不过用检察官哈特洛的话来说,反人类罪2008年才写入挪威法律,这最多只是“一种尝试”。而可以确定的是,挪威有着世界上最舒适的监狱,不仅可以读书、健身、看电视,甚至有休假和定期与配偶团聚的权利。难怪有人说:这哪里是在服刑,分明是度假!
  而另一种质疑与批评,就是针对政府维护社会安全的能力。比如不少人质疑,于特岛离首都奥斯陆才40公里,平常只需20分钟车程,警方何以用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事件现场?而警方的百般辩解反而让民众更加反感不满。倒是作为旁观者的美国《洛杉矶时报》说了一句令人惊讶的公道话:安保力量不足正是以往挪威社会的特色和常态!因为一直以来挪威人引以为傲的就是他们有一个“开放和相信他人”的社会,许多警察并不配枪,大多数政府大楼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你可能在某家杂货店里邂逅首相,还可以和他拥抱。《华盛顿邮报》也爆料说,多年来奥斯陆市内戒备最森严的地方是美国驻挪威大使馆,对此许多挪威人都感到不解,认为相关安保措施没有必要。当然,这次事件之后应该不一样了,《洛杉矶时报》7月24日一篇文章的标题就是《挪威袭击事件撕碎了一个国家的天真》,文章引用了挪威危机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阿特勒?迪勒格罗夫的一个大胆预言:过去挪威松懈的安保政策将让位于在其他西方国家已经司空见惯的限制措施,包括限制进入政府设施。
  直指政府的第三个质疑则是对枪支管理和对极端人员的“在线监控”过于宽松。布雷维克持枪大开杀戒的画面让很多挪威人永远也忘不了,更有反恐专家指出,这对未来恐怖分子发动袭击方式的“示范”效应不可忽视。事实上,从2008年11月26日十名枪手在印度孟买两家豪华大酒店持枪扫射的事件后,“开枪比制造炸弹有用”的想法已经被一些恐怖组织所接受,于特岛事件必将再次强化这种印象。而在美欧国家,枪支泛滥的现实正好为这种袭击提供了方便。挪威《世界之路报》引述官方武器登记资料指出,布雷维克正是“奥斯陆手枪俱乐部”的成员,合法拥有一把格洛克手枪、一支步枪和一把霰弹枪。而他的极端激进思想事实上早就在网上表露无疑,在线讨论时经常发表强烈民族主义的观点,甚至7月17日还在“推特”上引述19世纪英国哲学家穆勒的话:“一个有信念的人,力量等于十万个只是有兴趣的人”,这句话如今看来别有深意。而对此挪威警方一无所知,自然谈不上什么防范了。
  为什么悲剧偏偏发生在挪威?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反恐专家索尼娅?凯特尔森事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挪威是天堂,但它既是好人的天堂,也是坏人的天堂。”的确,经济富裕、社会保障完善、公民权利充足,几十年来让挪威成为“自由的天堂”,诸如死刑的废除、社会的开放以及对个人权利的尊重都足以说明这一点。但自由是有边界和代价的,用凯特尔森的话来说,长期养尊处优让挪威人的思想变得天真,而一旦这种天真发展为幼稚,就会造成恶果,“我们一向以人权为标榜,却制造出了坏人的天堂”。而今天挪威社会对于政府的一系列批评与质疑,想表达的大概正是对于这种“自由天堂”的反思。

相关热词搜索:代价 天堂 自由 “自由天堂”的代价 自由天堂别墅轰趴 自由天堂别墅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