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 [“庸俗共产主义”]

发布时间:2020-03-15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读一本"报纸评论选粹",尽管里面的文章都发表于"改革开放新时代",却也大有令人不忍卒读者。想想这些文章还是"粹文",不能不对报纸评论的"生命力"忧心。   有一篇"粹文",题为"90年代人爱人"。这文章先是对"50年代人帮人……80年代各人顾各人"的顺口溜引用一遍,接着就说到, 90年代如何呢,"90年代人爱人"。
  如今90年代也快过完了,"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还在唱着。只是爱的理想虽然可贵,社会毕竟不是理想国,"形势总起来是好的"之余,有着"治安形势严峻、腐败现象蔓延、工程质量恶劣"等绝非不大的问题。90年代到底如何,我尚无能力归纳,但要以"人爱人"定论,不也过于牵强了么?
  我注意到"人爱人"定论,作于1991年,其论据则是当年华东大水中"领导哪里灾情最严重就到哪里,体现了人民公仆爱人民的情操",以及"全国人民纷纷捐钱捐物,体现出了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我不知道这论据何以能够推导出一个"人爱人"的结论,正如我从来不从大盗的劫掠和贿行的惊人推导天下一团黑。
  哪里灾情最重就到哪里,我看不说人民的公仆,便是封建老爷也是如此的,有何特别呢?至于一捐钱捐物,就体现了"共产主义精神",更加令人莫名其妙了。捐钱捐物的岂止是全国人民,还有海外同胞,还有国际友人。但这些人,文章作者是不能说及的,因为"共产主义"的桂冠还戴不到他们头上。
  我总以为,"共产主义"既然是"最高目标",应是很高远的理想。然而,时常有人动不动就会宣布,这里也体现出来了,那里也体现出来了,捐捐钱物,做做好事,都马上可以贴上"共产主义精神"的标签。哪个国家没有捐钱捐物、做好事的事情呢,以此而论,简直可以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甚至遥远的古代,也有布施者和行善者,难道那也体现着共产主义精神么?
  一种远无际涯的精神,就是被这等撒胡椒面的"精神分析法"搞得庸俗不堪。只要出了什么好事,便要认作"共产主义精神的闪光",如此理解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祖宗恐怕也要扭过脸去。
  小时候听说共产主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幻想起吃不完的糖果,巴不得共产主义早日实现,老问大人"什么时候实现共产主义"。这种小孩子理解,也是庸俗化之一种,但尚有一份天真。这样的事情,放到大人身上则如何,便只剩庸俗而已。
  过去国民党将共产党说成洪水猛兽,主要的根据,便是"共产党要共产共妻"。我想在他们看来,也许"共产"固然可怕,尤其可怕的却是"共妻",把他们的二奶三奶乃至八九奶都"共"掉。这种理解,很难说到底是故意要将共产主义庸俗化(或用今日时髦语,叫"妖魔化"),还是本来就是如此想。
  因为我看到有"朴素阶级感情"的劳动人民,在很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干部领导下,大搞共产主义试验的时候,也曾想实验一下类似的理想。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有一材料,1958年10月中旬,湖北当阳县跑马乡党委书记宣布,11月8日就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一开完,群众就上街拿商店里的东西,拿完商店再拿别人的,鸡抓到就杀,别人的菜随便挖了,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唯一保留的,是老婆还是自己的;"不过这一条行不行,还得请示上级"。(第754~755页)
  这些东西,与阿Q之革命,多少有些相似。阿Q所想的,也无非是元宝、洋钱、宁式床,以及让赵司晨的妹子、邹七嫂的女儿还是吴妈做老婆,一样地是按需取别人的东西(包括老婆)。
  "按需分配",现在大家是知道短时间搞不了的,也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延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动不动就归纳"共产主义精神",仍然在沿袭着将共产主义庸俗化的老套。□

相关热词搜索:共产主义 庸俗 “庸俗共产主义” 告别庸俗的消费主义 共产主义与道德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