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年:国是之春】 乙酉年

发布时间:2020-03-16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2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在北京推出引起强烈反响。报告明确提出“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可能停滞、中断或倒退的过程”,“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国际差距扩大的过程”。  2月18日,官方数字说,正月初六发生在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的瓦斯爆炸夺走了213个矿工的生命。2004年,中国有6000多人死于煤矿事故。
  2月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盲幼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  2005年,农历乙酉年春天就这样来临了,如果说还有什么证明我们正在迎来一个盛世的话,那就是众多的拳拳之心正充分表达于“两会”――国是的最高论坛上。
  
  现代化之路:并非没有陷阱
  
  每年“两会”,除非适逢领导人换届,政府首脑的《政府工作报告》理所当然是议程的重心,而经济工作则又是《政府工作报告》的重中之重。由于年度性的本质,《政府工作报告》不可能从更大时间跨度来论述中国经济,至多不会超过5年规划的度量。
  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2月18日推出的《中国现代化报告》在让一些急于享受“大国梦想”的人恼怒不已的同时,在回顾前瞻各达一个世纪的历史维度上,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观照中华民族漫长现代化之路的机会。这一前所未有的中国现代化报告,肯定会使这个春天更加为国人所记忆。由于本身的历史纵深,坚定乐观的笔触也是沉重的:中国现代化走过的160年,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社会动乱摧残,留下太多遗憾和无奈,如计划经济不是经济现代化的有效模式;战争对中国经济现代化有巨大破坏作用;中国经济现代化曾经错失三次重大机遇;中国经济现代化曾经发生两次进程中断;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任务非常艰巨:2001年中国与美国等7个国家的综合年代差在100年左右。
  就在许多国人为中美现代化差距为时,英国财政大臣2月21日却在北京以出人意料的夸张语调宣称:目前,中国经济为世界增长的贡献超过七大工业国之和。这位英国财政大臣的赞颂之词,可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人按“购买力平价”宣称中国经济超过美国指日可待以来最猛烈的吹捧。
  客观评价自我是成年人的特点,不能客观评价自我是童年期的特点。这一点,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仍然成立。由于独特的民族际遇,中国人在表达对于前景的乐观和保持自己的忧患传统时经常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这是无论美国人“仰角”笔调的《中国威胁论》还是“俯角”笔调的《长城与空城计》,都是令中国人大为恼怒的原因所在。  不能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更不能自鸣得意、忘乎所以。
  最近十多年,中国经济成为全世界最敏感的焦点之一,连篇累牍、汗牛充栋的分析评述,提炼出来无非一个要害问题: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到底能否持续下去。无论是担心中国走上世界强权之路造成全球动荡的人,还是担心中国崩溃造成全球危机的人,念兹在兹无非如此。
  过去,中国基本上保持着对“捧杀”腔调的警惕,但是中国极其反对任何关于中国经济倒退、停滞的预言。因此,《中国现代化报告》开宗明义地宣称中国现代化之路不仅是可能停滞、倒退的,而且发生过不只一次停滞和倒退时,表现出中国人前所未有的冷静和自信。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指出中国经济现代化程度与美国相比仍然落后 100年以上,中国要到2080年才有望成为发达国家。而且中国与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
  据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说:2001年中国与美国等7个国家的综合年代差在100年左右。以人均 GDP(国内生产总值)等三个指标来比较, 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只是美国 1892年的水平。尤其在农业劳动力比重这个数据上,中国2000年是50%,英国早在1801年就已达到34%,差距是 200多年。
  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可能停滞、中断或倒退的过程。这是世界经济现代化进程留给人们的启示之一,而这一启示对于中国更为重要,因为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曾经出现过两次中断、倒退, 1937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国的现代化当时倒退了20年左右;第二次是 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现代化在那个时候重大倒退。
  中科院的报告及其起草者没有提到的历史情境是:抗日战争爆发前,正是蒋介石国民政府陶醉于初步统一中国和“剿共”成功的幻觉之际;而“文化大革命”也爆发于新中国成立以来“17年”狂飙突进时的发展之际。再往前推,可以说甲牛战争爆发于满清政府激进变法的回光返照之时。汉之强,唐之盛,一个标准就是谏官位高言重。而亡国者肯定是谏官先亡。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然而,在安乐之中忧患者几稀,在忧患之中纸醉金迷恒多。胡锦涛同志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之初轻车简从赶到西柏坡重温毛泽东“两个务必”的教诲,确实应当被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视为常鸣警钟。
  
  和谐社会:首先是一项制度呼唤
  
  毫无疑问,“和谐社会”一词将成为今年“两会”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校准器”。
  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的讲话概括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与逻辑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前面的8个字格外引人瞩目:“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它鲜明地启示人们:“和谐社会”首先是一种制度呼唤。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可以说是一个伦理目标、一种社会理想、道德追求和精神境界,但在21世纪,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一种健全的社会政治制度。这是中国 5000年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任务。
  2005年第一期的《求是》杂志刊载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的文章,在强调要切实做到依法执政而不是以党代政时,他深刻地阐述道:“如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停留在政策和理念层面,而没有科学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的实施机制,不仅实现不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还可能好心办坏事,损害人民的利益。只有通过宪法和法律的形式,把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法律化、制度化,并通过严格的执法活动予以实现,才能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利益,”
  现代宪政史表明,民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很大程度上存在于司法制度之中。唯有一个健全科学的司法体制,才能够促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为社会稳定、和谐提供法律武器。而2005年,中国人民有理由对此充满制度性期待。
  今年,再审、人民陪审员、审判委员会等多项司法改革将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的“以保证司法公正为目标,逐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法制保障”制度化和程序化。
  再审就是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时依法对案件再审。再审制度事关对法院和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有效制约,堪称法治根基的根基。酝酿中的再审制度改革,将改变法官启动再审的巨大自由裁量权,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法院必须再审,当事人无需为要求再审而-卜访,也无需找关系。
  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将于5月1日施行。人民陪审员依据法定程序产生,依法参加审判,与法官同权。据了解,今年1月至2月,各地法院进行人民陪审员预选;3月至4月,这些人员将得到集中培训;通过县级人大常委会任命后将于5月1日统一上岗。   人民陪审员制度既充分体现了司法民主,也有利于人民监督司法。这个制度的强化,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公正与效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政治文明中,更具重大现实意义。
  而审判委员会改革意在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和组织形式行政化、运行方式会议化、议决结果神秘化格局。此项改革,将使审委会真正成为一个审判组织,使案件得到更加公正审判的机会。而死刑复核改革、执行制度改革、完善巡回法庭制度、推广简易程序等司法改革,在2005年无疑格外令国人期待。
  
  世界公民:中国外交政策的新光亮
  
  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创下 2400万人次的历史纪录。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使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同全球各地的政治经济形势血肉相关。中国普通公民在世界各地的人身安危事件,一次又一次牵动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外交机构的神经。
  每年一度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最后一部分是外交;代表委员着眼最少的也是外交。在近年来“两会”代表委员们越来越高的民主之声中,外交问题似乎仍然保持着正在迅速褪色的神秘性。而在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中,篇幅最少的仍是外交。
  中国前所未有地走出“弱国无外交”的格局境遇后,外交问题同中国普通公民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从一定程度上看,怎样提高中国外交政策的民众理性参与度,正在成为中国外交“转型”的关键,也是中国外交获得更加强大的基点、确立更加现实的目标的关键。
  中国传统春节大年初一,让全世界为之一愕的是,日本政府没有像美国、法国等西方大国那样向中国人民及全球华人祝贺节日,反而由内阁官房长官宣布日本政府将接管钓鱼岛上的灯塔,从而把中日围绕钓鱼岛归属的民间对立转变成为政府行为。此前,日本政府已经把日中在中国钓鱼岛及海洋权益方面的纠纷转变到军事层面。事实上,狡诈的日本右翼政府不出所料地把中国政府在岩里政男(李登辉)访日问题上的克制视为得寸进尺的机会。
  就连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也指出:日本政府接管钓鱼岛灯塔,是一种“冒险行为”。日本当局日益变本加厉地敌视中国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外交转型,同时也对中国外交转型提出了更急切、更深刻的要求。  中国政府对民间人士前往日本驻华使馆抗议未予阻止,抗议活动也在其他城市展开。与此同时,以开发利用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并从事旅游、勘探等相关商业活动为宗旨的“中国民间保钓联合会有限公司”正式宣布获准在香港注册。
  据透露,“联合会”近期将向国家海洋局正式提出租赁钓鱼岛的申请;筹办“钓鱼岛列屿――中国固有主权领土大展”,预计将于半年之内以全国各地巡回展览的形式举办;将与有关部门合作举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纪念活动。  笔者曾经在《南风窗》撰文说,随着全球化发展,技术革命进步,个体在全球性事务中的作用前所未有地成长起来。中国政府正在认识到:没有强大民意支持的外交最终是无本之木并可以失去目标。
  随着中国公民越来越多地成为“世界公民”,外交政策必须获取民众广泛支持,要保持国内改革形势相对稳定,外交政策也必须多考虑国内民众思潮,使改革发展与外交策略调整一致起来,争取国家地位与民众利益的“两个提升”有机融合。中国外交政策所维护的国家利益,正在越来越直截了当地表现为国民利益。
  当然,也正是这一点对国民的理性提出了挑战。中国外交政策民众参与度越高,对中国民众的理性思维要求越高。当然,也只有更大程度地接纳民众参与,才能使国民中成熟。从一定意义上看,包括“网络民族主义”等问题的根源并不是外交问题中民众参与过度,而是长期以来民众参与度不够。
  中国的世界公民只有在与地球村其他公民的碰撞中,才能真正成熟起来,才能更多地以理性精神对待朋友和敌人。在国际关系领域,只有公敌,没有私敌,因此应当以理性精神平视哪怕是交战状态的对手,而不应没有教养地(对亚洲邻邦)恶毒辱骂。  真正的强者,绝不会轻易被激怒。轻薄、张狂往往是源于缺乏了解和自信。
  乙酉之春,我们仍切盼着这个国家的自信和成熟――也就是她的每一个公民的自信与成熟。

相关热词搜索:之春 国是 乙酉年:国是之春 民国乙酉年 民国乙酉年是哪一年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