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_《赵氏孤儿》前生今世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有关陈凯歌重拍中国著名戏剧《赵氏孤儿》的传言嚷嚷了很久,不少人恐陈凯歌糟蹋经典,破坏了这个被人们世代传诵的的故事。   《赵氏孤儿》这出戏,最早的剧本是元代纪君祥的杂剧作品《冤报冤赵氏孤儿》。说的是春秋时期晋灵公在位时,忠良赵家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连刚出生的婴儿也要赶尽杀绝。极具正义感的医生程婴用自己的亲生儿子换回赵家孤儿的性命,将孤儿养大成人,手刃仇人。
  1735年,法国大作家伏尔泰将其改编为五幕话剧《中国孤儿》,被誉为中国版的“哈姆雷特”。
  在京剧中,这个故事早期是折子戏《举鼎观画》,主要内容是程婴向孤儿讲述家仇。后来发展增扩为全本戏《搜孤救孤》,是余叔岩的代表剧目。其中有一段程婴请求妻子舍弃亲生的“娘子不必性太烈”的二黄原版,唱得哀婉凄凉,还带着点悲壮。但是我很不喜欢那段唱词。让一个母亲牺牲掉自己的孩子,我对这种情节很不齿,不管它的光环是多么漂亮,都掩饰不了对母亲这个称谓的亵渎。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一代名伶马连良、裘盛荣、张君秋联袂演出以京剧《搜孤救孤》为基础,汲取了秦腔等其他地方戏曲的精粹而改编的《赵氏孤儿》,从此这个故事就在京剧中定格了。
  我对戏曲《赵氏孤儿》的故事情节,一点也不喜欢。长大后的赵氏孤儿亲手杀了义父兼仇人屠岸贾,我觉得对赵家那个孤儿来说,很残忍,就好像《射雕英雄传》里杨康亲手杀了完颜洪烈一样,一般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很难完成这么令人纠结的任务。也只有古人才编得出这样的故事吧,现代人金庸,就没让杨康去报仇。
  十八年来孤儿和仇人朝夕相处,直到老将军魏绛从边关回来才报仇。而魏绛这十八年来是否知道赵氏一门的血案,古时的资讯未必那么迟钝。我的理解是,晋灵公要对付屠岸贾了。
  赵家位高权重的时候,晋灵公让屠岸贾干掉赵家;屠岸贾功高震主的时候,自然就该为赵家报仇了。翻云覆雨,统治者的独裁把戏而已,只是。这种把戏玩出了太多的冤魂。
  至于程婴舍弃的亲生子,毕竟才出生几天,只是会哭会笑而已,假如稍微懂事了,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心情。不过古人很善于通过设置光环的方式让自己或者别人就义,但这样一来,他们的生,不过是晋灵公们的奴才;死,不过是晋灵公们忽悠更多人去死的招魂幡。
  戏曲里程婴很忠义。可司马迁对这个人物却不以为然。《史记?赵世家》记载,“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这孩子不是程婴的,是别人的。至于怎么“谋”的,司马迁没详细说,但是这个“谋”字就足以一字臧否了,更何况还有前面和公孙杵臼的对话。
  无论戏曲里,还是《史记》中,赵氏孤儿的故事都很悲剧,但是赵氏和晋灵公真正的历史,绝对够不上悲剧。
  《左传?晋灵公不君》篇里有记载,“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真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为此权臣赵盾对晋灵公进行劝诚,烦躁的晋灵公放恶狗追咬甚至派人刺杀,赵盾只好离开晋国避难。还没走出国境,接到报告,堂弟赵穿把晋灵公给杀了。于是赵盾返回国都,立晋灵公的叔叔为国君。
  看来晋灵公的权力并非如后世想象的那么大,而赵盾,也算是生得逢时,晋灵公不待见他,他可以出走,可以在别的地方出仕,他有机会自己去选择。难怪春秋战国时期能够涌现诸子百家,他们无需将理想寄托在别无分号的一家帝王那里,那个时代,是思想最活跃的时代。
  更有意思的是,赵穿杀了晋灵公,太史董狐却记录说“赵盾弑其君”,理由是“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赵盾只好承担这个弑君的罪名。为此孔夫子对赵盾董狐二位大加赞赏,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幸好董狐活在春秋时期,至于赵盾,“弑君”这个罪名也并非后世想象的那么严重。孟子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那个时代,废黜昏聩的国君是有例可循的。卫国人驱逐了卫灵公。莒国人驱逐了莒共公,周天子也曾被国人驱逐。
  精彩纷呈的春秋战国以秦始皇的大一统而终结,其后又历经数次朝代更迭,集权统治愈加严酷,赵盾和晋灵公的历史,被编书码字的人,按照自己所处的时代,硬生生给揣度成了一出悲剧。

相关热词搜索:今世 前生 孤儿 《赵氏孤儿》前生今世 赵氏孤儿案 赵氏孤儿电影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