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特权车”】台湾

发布时间:2020-03-18 来源: 美文摘抄 点击:

   前阵子,河南洛阳有个县邮政局局长,酒驾将五个学生撞死了。事发后,还有公车来接肇事的领导,幸被愤怒的群众拦下。    不知已有多少生命倒在了酒文化和特权车的车轮之下?原本想写点什么,当一回愤青去网上骂几句。可网评早已铺天盖地,就不想去掺和了。
   碰巧,有台湾友人打来电话谈及此事,这种事原来在台湾也有广泛的传播。我随口问他,台湾有没有酒驾?他说,有。而且处罚相当严厉。媒体会给肇事者大肆曝光,网友甚至会“人肉”他。
   这倒不奇怪。酒驾是全球的社会公害。不过,在大陆,这个公害却往往跟一个特有名词连在一起,就显得异常扎眼:特权车。
   于是,我接着问,台湾有特权车没有?他反问我,什么是特权车?
   我感到奇怪了,特权车?你没听过特权车?官员的,军队的,公务的,有钱人的,总之是那种可以在路上很“牛”的车,台湾没有?
   他说,台湾不大,可有的是官员、公务员,还有谁都不敢惹的议员,加上军人、富商,多了去了。不过,这些人好像特殊一些,但车在道路上可没什么“特权”。上个月,你们叫的“小马哥”车队就“特权”了一把,还惹出一场风波。
   那天“小马哥”因公务出行,他的坐骑照理应是台湾最牛的“特权车”了吧。当时,维安警察在路口临时管制其他车辆,两分钟后才放行。碰巧,这里边偏偏有辆车拉着产妇,并恰好被好事者用行车记录仪拍了下来,上传到了网上。
   这下热闹了,先是媒体曝光,再是“小马哥”的发言人道歉,警政署也坐卧不宁,连连致歉来平息民愤。
   这位台湾朋友说,虽说此事搞得热闹,但平心而论,特殊公务出行,因维安需要,管制两分钟也无可厚非。只是碰上有产妇车,该怎么处理,那就另当别论了。但像你们那位区区小县里的邮政局长,既放肆酒驾又大搞特权的,台湾少有耳闻。
   我一时无语。
   按照我对台湾的了解,开车的人对路上执勤的警察相当畏惧,罚单会让你肝都发颤,若拒不受罚,就意味着被拘留,或被起诉至法庭。相比之下,在大陆,违章停车、抢行并线、闯红灯等问题比比皆是,尤其是那些恶名昭著的特权车,早已成为民众眼中的马路公害。他们有的挂着特殊的号牌,或者车牌貌似普通,但早已在各交警大脑中注册;有的则旁若无人,在马路上玩飘移,还要咒骂那些“不长眼”的行人。
   他们追求的的就是那种“我爸是李刚”的感觉。
   大陆的这种网络热词,我那朋友竟然也都熟知。听我一讲,他说,唉,路权不平等,何谈秩序,没有秩序,还谈什么改善交通。
  
   说起交通秩序,我在台湾倒是有些体会。
   每逢去台湾小住一段,我都闲不住,到处乱跑,出行率很高,不是去参加各种聚会,就是到处“闲逛”。可以明显感觉到,只有上下四条车道的台湾街道,却比北京顺畅的多,尤其是北京早晚高峰时那种走路比开车还快的现象,这里几乎见不到。
   而台湾街头,汽车、摩托、行人数量并不少。据朋友讲,台湾人的汽车拥有量非常惊人,普通家庭有两辆汽车是很平常的,加上几乎每人一辆甚至两辆的摩托车,夸张点说,台湾已成了轮子上的小岛了。
   我还注意到,台湾一些城市的交叉路口甚至比北京还多,还要复杂。让我惊奇的是,如此繁多的路口,竟很少见到立交桥。
   那次我从台北桃园机场坐大巴到台中去,一路下来,以至进入城市中心,只在高速进入市区时才见到一个立交桥,当地称之为“交流道”。
   后来,熟悉了台湾才明白过来,其实,立交桥并非解决城市拥堵的唯一出路。在台湾,主要街道上的路口都会安装四个指示灯,加了一个右转向;地面上设置的左转待转区也要比大陆城市多,而且更为合理。类似的硬件管理,为良好的交通秩序提供了可能。再加上规范和自觉的交通文明,台湾的城市交通,顺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最近北京又在热议中心城区治堵的问题,听说要加收什么拥堵费。网民们可炸开了锅,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治堵,首先要治公车,公车又不在乎拥堵费、停车费的,这个问题不解决,老拿私家车开刀,成何道理?
   从“特权车”到治堵分歧,是权力与权利的争议。归根结底,是公平问题,是“官”与“民”的公平问题,“公”与“私”的公平问题。
  回归平等,建设秩序,既是交通之策,亦是社会之本。

相关热词搜索:台湾 特权车 台湾的“特权车” 日治台湾 最美陆生入选台湾校园台历

版权所有 蒲公英文摘 www.zhaoqt.net